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5005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修改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先 秦 诸 子 散 文 选 读第五课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n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 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 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 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 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 律。康德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 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 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 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 现在,许多人都为冰箱、汽 车、房子而奔波、追逐、竞 争。但是,也有不少人不追 求这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 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 的自由和安宁。二本节内容与重点1明确本课10则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虚 词。2明确“义”的内涵,理解“义”与“富 贵”“君子”“勇敢”的

2、关系,并对我们有 什么启发。研习课文,处理好重点字词。三、课文研习一、义和富贵“仁”是论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次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次孔子说“仁者爱人”。把 这两个定义联系起来,可以把孔子的意思理解成为: 加强自身修养,恢复(保持或服从)礼的要求,在礼 的原则内,真心地关心别人。 “仁”是内心思想,“义” 是符合“仁”的行为。在论语中,“仁”和“义”有时 可以互通。“富贵”常被简称为“利”。“仁义”和“富贵” 的关系问题也是他的学生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因而 也是孔子多次论述的问题。先看看孔子这方面的论述 。 研讨分析,明确重点章节阅读下面3个章节,注意画线词 与句子的含义:n【评

3、析】1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 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 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 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 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 ,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 去追求富贵荣华。 1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 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 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 ,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 天上的浮云一般。这

4、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 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n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n【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以往 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 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 ,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 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 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 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4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 去也。君子去仁,恶

5、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小结:这三则主要是谈义与富贵的问题,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发财做官,但前提必须符合道义;他提倡“安 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 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他乐于在贫 困中享受道义;他指出,人们都不会甘愿 过贫困流离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获取。例子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 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 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 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 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 为追忆先师

6、,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 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 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 。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 时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 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 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 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 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 商界巨子。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儒 亦商,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 儒学,其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

7、历史 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推子 贡。他的财富地取得,是靠聪明才智的,是 符合道义的。趁热打铁二、义与君子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很多,他的 学生也经常问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 孔子做了很多回答,但是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n 2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 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 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 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以:后面省略“之”, 即“以之告者过也”, 以:介词,把,拿。 【评析】 2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 ,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 乎于义、礼,公叔文子并非不说

8、、不笑、 不取钱财。这就是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原来这样,难道 真是这样吗?”介词,向阅读下面4个章节,注意画线词与句子的含义:n5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 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 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 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n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 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 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里,孔子还认为, 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 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 ,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 义”的主张,即遇到有利可图的

9、事情,要考虑是 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后世产生了 极大影响。 5孔子认为的君子不是不食人间 烟火的,他也知道一个人不可能具 有那么多的美好品德,所以孔子提 出君子,完人是要能够先满足精神 再满足物质就可以了。完美无缺 的人动词,修 饰,装饰通“约”, 贫困n【评析】6 本章通过孔子所谈的“君子 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 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 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 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 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 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 学说的组成部分。 这应该是要求。一言一行都 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 括个

10、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 温、良、恭、俭、让、忠、孝、 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 ,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 成部分。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是对君 子的“赞赏”还是“要求”?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n 7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 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n7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 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 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 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 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di,专注,或 亲近,厚待疏远,冷淡即:与义比之。跟义靠近,并 列。与,介词,跟,同;之,

11、 助词,提宾标志。比,并列, 靠近。9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 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 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 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 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 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 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n9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四则主要讲“义与君子(人格)”的问题,重 点阐述人格完善。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 。君子要九思,要加强道德修养。 他指出君子要 明白“义然后

12、取”“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 之与比”,这样才是真正的君子。“义” 不仅仅 是君子的行为规范,他也为君子带来好的社会影响 。就像公叔文子,该取时才取,人不厌其取。这就 是“义”对于君子的好处。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极 大影响。 小结不义而取往往带来灾祸。周朝时,有个人叫陶答子,他在陶城做官三年,名声 并不怎么好,但他的家产财富却翻了三倍。他的妻子劝 他说:“没有能力而做大官,这是祸害;没有功劳而家昌 盛,这是积灾。现在你只贪求富贵越来越多。我听说南 山有玄豹,在雾雨中隐藏七天而不下来觅食,为什么呢 ?它是想润泽皮毛长成斑纹,为的是能够隐藏自己躲避 祸害。猪不择食长得肥壮了,就会被杀掉。现在你不

13、修 德而家越来越富有,灾祸就要到了。”陶答子没有听妻子 的话,反而将其赶出家门。结果仅过了一年,陶答子就 因事发被处以死刑了。趁热打铁n8【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 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译文】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 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 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 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三、“义”和“勇” 【评析】这二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 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义之与比”“义以义以 为上为上 ”有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 灵活,不会厚此薄彼。谈论的仍是 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n10【原文】 子曰:“非其 鬼(1

14、)而祭之;谄(2)也。见 义(3)不为,无勇也。”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 二是指死去的祖先。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 ,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的事就是义。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 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 。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 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n【评析】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 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家有关 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 解注:义,所宜为。符合于仁 、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 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 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 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 是勇,否则就是“乱” .孔子说

15、:“见义不为,无勇也。”所以,君子应当 见义而为。又说:“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也就 是说,具有仁义德性的人,必定有勇。勇于什么呢?勇 于仁,勇于义。但有勇的人却不一定具有仁义的德性, 因为有些所谓勇者,只是勇于做坏事,为非作歹,或者 只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勇。所以孔子强调说:“君子以义 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应始终把义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如果只是有勇而 无义,就会犯上作乱。只有把义与勇相融相合,统为一 体才能真正做到见义而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义与勇的关系其实像 马车与马车夫,马车可以跑得飞快,但没有车夫 掌握方向就会迷路,义是勇的方向。 总结:本章谈论的

16、是关于“义”的思考,“义之与比”“义以为上 ”有 高尚人格的君子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符合于仁、礼 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勇”作为实 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才算 是勇,否则就是“乱”。 再阅读全文,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 题,孔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2对10章节进行分类。四疏通文意,解读文本明确:1义与富贵(利),义与君子,义与勇敢等问题。210章节可分为三大类:一是义与富贵-1 3 4则;二是义与君子(人格)-2 5 6 7 9则;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n1由以上这三点:义与富贵,义与君子,义 与勇敢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富贵的取得要符合 道义,对于君子人格的完善也要按照道义的要 求来办事,对于勇敢,不能只勇而无义,否则 就会出乱,出盗。n2义,是一种道德,是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