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3537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民俗与饮食文化(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酒 文 化酒祖杜康酒 文 化一、酒的产生和发展据古籍世本记载最早酿酒的是仪狄。另有传说认为周代的杜康发现了酿酒的方法, 杜 康就成为酒的代名词。杜康比仪狄晚了一千多年, 距 今也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饮酒习俗的普及在有文字记载时就出现了。传说夏桀建造“ 酒池肉林” 。在周代政府已设置专门管理酿酒的“ 酒正”。1987 年在殷墟发现了酿酒作坊遗址, 遗址中有密 封完整的商代古酒。酿酒业从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由政府专营制度。酒池肉林二、酒器、酒具的使用伴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酒 器也由原来的陶器、青铜器、木器发展到金 银器、瓷器等, 酒器成为我国酒文化不可分 割的一个重要部分。现在考古发现的

2、早期酒具多为陶器。商 周时代出现了红铜、青铜酒器, 常用的贮酒 器有壶、樽等; 盛酒器有角、缶、罍( li) 、彝等; 温酒、斟酒器有盉( h) 、爵、觥 、觚( ) 、觯( zh) 等。除了铜器之外, 还有漆木、玉石等制作的酒器。酒文化罍、盉、觯、觥酒文化汉代时出现了彩釉陶器。魏晋南北朝时期, 酒具进入了瓷器时 代, 各种瓷酒具质地细密, 釉色均匀, 造型美观、变化多端。隋唐时期出现了白瓷酒具。由于出 现了桌、椅, 酒的度数提高等原因, 出 现了小型酒具, 如盏、盅、注子等, 这 一时期金银酒具也广泛使用。明清时, 瓷器的使用非常普遍, 制作 精美, 造型丰富多彩。酒文化盏 盅 注子酒文化三

3、、酒的别称z 金浆、玉液、流霞、红友、绿醪(lao)、 金波、黄流、欢伯、般若汤、曲生、青州从事 、平原督邮、玉醴、琬液、琼苏等 z “欢伯” 引用最多, 沿用时间最长。这个 别号最初出自汉代焦延寿易林坎之兑: “酒为欢伯, 除忧来乐。”金代元好问:“ 三人成邂逅, 又复得欢伯 。”酒文化酒文化“黄流” ,这一别称源自诗大雅早麓: “瑟彼玉瓒, 黄流在中。” “曲生” ,也称“ 曲秀才”。“般若汤” ,这个别名与佛教有关 。 “青州从事、平原督邮” ,这两个 别名与酒的好坏有关。 酒文化唐宋时期酒的名称中喜欢沾“春”字。诗经中以“春酒”作为酒的通称 。唐时有名酒“土窟春”、“石冻春 ”、“剑南

4、烧春”、“玉壶春”等, 多 见于文人的诗文之中。宋代也有“百花春”、“千日春” 、“锦江春”、“武陵春”等。酒文化古人以“春“为酒命名,一是因为古代的酒大多是冬酿春熟; 一是魏晋时期出现 了一种叫做春酒的酒曲。后世就用“春” 代替了酒的通名。 现代有很多酒名沿用这一习俗, 如回酝 春、芦台春、燕泉春、御河春、鹿泉春、 剑南春、虎阳春、九里春、五粮春、玉泉 春、万年春等等。酒文化 四、酒与礼仪风俗1 . 酒与宗教祭祀在祭祀中, 酒以成礼。祭祀用酒分为两类:一类是用鬯把神灵从天上迎下来, 降神; 一类是用玄酒和秫(shu)酒陈供和献祭。 祭祀的对象不同, 所用的祭酒也有所区别。周代以玄 酒为最尊,

5、 而参与祭祀者饮用的清酒、昔酒和事酒则 较为醇厚。酒文化2 . 饮酒礼仪饮酒礼仪演变为宴饮时的道 德规范, 形成中国酒文化的显著 特点。礼记乡饮酒礼记载了四 种乡饮。酒文化乡饮酒礼分为6个阶段: 商量宾客名次, 告知、催邀、迎宾; 宴饮开始, 宾主互相敬酒致礼; 然后按尊卑长幼秩序依次相酬, 尽欢为止;席间乐曲演奏分为升高、笙奏、间歌、合乐四 个阶段。宴罢, 要为宾客送行, 日后还要往来拜谢。酒文化通过这套程序,把人们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感情统统纳入礼的规范之中,教化人们互相 亲睦,尊长敬贤。酒文化唐代时,凡由地方官举荐的赴京应试者,地方官要设宴欢送,宴席间必须演奏鹿鸣之曲,诵 鹿鸣之歌, 所以称

6、为“鹿鸣宴”; 另一种乡酒礼 由地方官依照朝廷颁布的乡饮酒礼实行, 以宣 礼教, 消除一些人酗酒无度的恶习。这个习俗一直 沿用到清代。酒文化3 . 婚丧酒俗大多数汉族地区在下聘时,必须有一坛笼装坛酒,称为“酒海”。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定亲时请媒人带酒到女方家边饮边谈,女方父母如果饮了媒人的酒, 就表示同 意。不仅在求亲、订亲时少不了酒, 婚礼中就更少不了酒。酒文化礼记中记载新婚夫妇以一个瓠(hu)分成两个瓢, 各执一片, 盛酒 漱口, 表示相亲相爱。饮“交杯酒” 浙江绍兴地区还流传一个风俗。 “ 状元红”; “ 女儿红”中国民间将婚礼称为“ 红喜事”, 丧 礼称为“ 白喜事”, 豁达地看待生老病死

7、。酒文化4 . 节日饮酒我国传统节日离不开酒, 酒在我国节日饮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正月初一,先秦时期有宫廷祭祀宴饮、民间喝春酒的习惯,到汉代始正式被列为节日;南北朝时正月初一有饮屠苏 酒、椒柏的习俗。立春日,古人常以黄柑酿酒。正月十五 上元日,唐代有门前插柳枝,按柳枝所指的方向供奉酒肉, 以示祭奠。其他节日如端午节、乞巧节、重阳节、除夕等 所有节日无不饮酒。酒文化我国的少数民族更是在各种节日中必要饮 酒, 以示庆贺。如农历八月末举行马奶节, 赛马饮酒 ; 藏族藏历年人们用“卡不寒”、熟人参果、牛羊肉、青稞酒待客庆贺。酒文化五、酒与政治我国古代酒与政治有着极深的渊源。许多皇帝因沉湎于酒色之中而亡

8、国。夏桀、商主纣王。用酒赏赐下属也是上层统治者笼络下级, 施恩示德的常 用手段。古代君王常设宴备美酒招待群臣。历代政治家都 运用酒宴作为政治活动的一个手段, 通过宴会上的交锋达 到其政治目的。 “ 鸿门宴” 历史上也有人通过沉醉酒乡逃避政治斗争。魏晋时期的 阮籍历史上最有名的“ 杯酒释兵权” 是酒在政治斗争中运 用得最成功的一个例子。壁画鸿门宴(部分)皖南明代木雕鸿门宴酒文化六、酒与文学、文人早在汉代, 酒与人们的生活就已经关系密切了, 酒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题。邹阳、扬雄各自作有酒赋, 扬雄还写有酒箴。汉乐府诗以酒为题的也不乏其例, 杂曲歌辞 饮酒乐 、四厢乐歌上寿酒歌、鼓吹曲辞将进酒、 杂

9、曲歌辞乐府歌等作品借歌咏美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悟, 对社会的忧思,对历史的感慨。酒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量诗歌与酒有关。晋代陶渊明咏酒的诗作很多, 如饮酒二十首、连雨独饮、述 酒等多以酒为题, 抒发绝意仕途的豪气, 感慨人生多舛, 归隐田园的恬静与豁达。相传西晋人刘伶嗜酒, 作有酒 德颂。酒文化唐代咏酒的诗歌更是蔚为大观, 李白、杜甫、孟浩然等人都有相关诗歌传世。杜甫饮中八仙中咏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 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的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进酒,杯莫停,但愿长醉不愿醒”;“会须一饮三百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抽刀 断水水更流,举

10、杯消愁愁更愁”。酒文化唐代著名草书书法家张旭书法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被唐文宗李昂称为“ 三绝”, 张旭的酒名也很大。高适描写张旭饮酒的诗: “ 世上漫相识, 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 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 青云在目前。床头 一壶酒, 能得几回眠。”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咏张旭: “ 张旭三杯草圣传,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酒文化宋五代词人咏酒更多。黄庭坚西江月 戒酒: “ 花病等闲瘦恶, 春来没个遮栏。杯行到手莫留残, 不道月明人散 。”辛弃疾不嗜酒, 但常以酒为词, 抒发爱国热情: “ 醉里重指西望眼, 惟有孤鸿明灭。万事从教, 浮云来去, 枉了冲冠发。故人何在, 长庚应伴

11、残月 。”酒文化宋词人中苏轼是集爱酒、品酒、酿酒、咏酒于 一身的文人, 他的临江仙夜归临皋、江城 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都是借酒感悟人生 的佳作。清代郑板桥诗、书、画三绝, 为“扬州八怪” 之首,喜欢醉后作画, 自遣诗:“看月不妨人 去尽, 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辈, 又要先生烂醉时。” 酒文化七、酒趣1 . 酒望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都市中已经有酒店了。古代帝王与臣子宴饮时, 往往悬挂酒旗以表示对酒神的敬祭。酒店里悬挂起酒旗, 表示招徕顾客。酒旗又称“酒帘”、“酒望”、“望子”, 颜色有青有白, 小的可一尺, 大的如元曲后庭花中所说: “酒店门前七尺布

12、,过来 过往寻主顾。”酒文化唐代酒类商品流通扩大, “酒肆”成为专门卖酒的商店。宋代城市经济进一步发达,汴京和一些大城市酒楼林立,大的酒楼进去后有长廊、天井、小阁子,规模很大。明代朱元璋为了宣扬太平盛世,在南京就建有酒楼十几座。全国各地赶往京城的官僚、贡吏、赶考的文人士 子、游子、旅客常在这些酒楼里饮酒消愁。酒文化2 . 酒令酒令原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监督、执行饮酒礼仪。后来酒令的作用发生了变 化,由监督别人尊礼、少饮,转变为变着法 儿劝人豪饮。“酒令”一词也由一种官职 演变成了一种游戏的代名词。行酒令完全 成了助兴、比赛劝酒甚至罚酒的手段。酒文化酒令的种类繁多。最早的酒令是射箭、投壶、赛棋

13、等 。文字令据传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 汉代时出现了一人作一句诗, 联成一首 的“联句”助兴方式。酒文化唐代是酒令的大发展时期, 出现了掷骰 、猜枚、划拳( 手势酒令) 等, 文字令更是花 样翻新, 如一字令、拆字令、诗句令等。明清时流行筹令、猜拳, 文字令常以四 书五经为题。酒文化通常把酒令分为三类: 游戏令、赌赛令 、文字令。游戏令比较普及, 是人人都可以行的酒 令, 常用的有传花、猜谜、说笑话和筹令等。酒文化 常见的有人名筹、花名筹、唐诗筹、四书筹。 人名筹如: “ 武松, 力大者饮, 行二者饮。”“ 张生, 同姓者饮, 有艳福者饮。” 唐诗筹如: “不许流莺声乱啼问者饮”, “人面 不知

14、何处去须多者饮”,“情多最恨花无语不 言者语”,“癫狂柳絮随风舞起坐无常者饮”, “ 安能辨我是雄雌无须者饮”。花名令如: “红珠斗帐樱桃熟, 芙蓉如面柳如眉。” 酒 文 化赌赛令, 宴饮时按一定游戏规则决 出胜负, 由负者饮酒的一种酒令。如射箭、赌棋、掷骰、猜枚、划拳等。酒文化文字令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它常能体现人的机智和才情。文字令包括危语令、一字令 、拆字令、经史令、诗句令等。一字令规定说一个字要像一个事物, 如唐代节 度使高骈与薛涛饮酒时行令高说: “口, 有似没梁 斗。” 薛应: “ 川, 有似三条椽。”酒文化危语令要求令中包含危险的事。世说新语载东 晋时桓玄、殷仲堪、顾恺之等人作危语令。桓玄说: “矛 头淅米剑头炊。”殷仲堪应: “百岁老人攀古藤。” 顾恺 之说: “井上辘轳卧婴儿。”拆字令要求把一个字拆成多个字来说。五代时陶榖 出使吴越国, 吴越王钱镠( li) 设宴碧波亭, 出拆字令: “ 白玉石, 碧波亭上迎仙客。” 陶应: “口耳王, 圣明天子坐 钱塘。” 两人互相恭维客套。打虎亭汉墓宴饮百戏图(一)打虎亭汉墓宴饮百戏图(二)行酒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