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语文下《苏武牧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3166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6.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语文下《苏武牧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六语文下《苏武牧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六语文下《苏武牧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六语文下《苏武牧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六语文下《苏武牧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语文下《苏武牧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语文下《苏武牧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同学们,“牧羊”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苏武是谁吗?苏武为什么去放羊呢?苏武牧羊 SUWUMUYANG苏武牧羊 SUWUMUYANG西汉中期,匈奴单于为与汉朝和好,遣使臣送回以往扣留在匈奴的汉 使。汉武帝为了回报匈奴的善意,派 苏武等人出使匈奴,送还被扣留在汉 朝的匈奴使者,并厚馈单于大量财物 。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 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 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 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 :“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 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 流,幸好被人救下。苏武牧羊 SUWUMUYANG匈奴王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很敬佩他,就派早已投降的

2、汉使卫律去劝降。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 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 !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子,而 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骂得 卫律无言以对,脸色一会儿通红,一 会儿刷白,羞愧而去。 苏武牧羊 SUWUMUYANG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说:“这群羊归你放牧。哪天生 出小羊羔,就哪天放你回国。”说完 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去 牧羊。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就明白了一切。但他心坚如铁,毫不 动摇。苏武牧羊 SUWUMUYANG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

3、折磨。饿了,他 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 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 偎在一起取暖。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 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他经常 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 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旄节回到祖国。 苏武牧羊 SUWUMUYANG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刚刚40岁,这时已是满 头白发的老人了。他回到京城时,成 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看到苏武含着 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 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无不为苏武 坚强的意志、不屈的气节以及对国家 的赤胆忠心所感动。他

4、的故事被视为 佳话,世代流传。SUWUMUYANGSUWUMUYANG成都市锦江区大观小学成都市锦江区大观小学GCHGCH(民 歌)苏武牧羊 SUWUMUYANG苏武牧羊 SUWUMUYANG我会读词语chu zhn m j mo忧愁毡帽放牧社稷旄旗yu ji zhun wi 犹豫胡笳化妆帷幕旄节穷愁:穷困愁苦。 社稷:代表国家。 旄: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用来代表国家。 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 器,类似笛子。 红妆:指青年女子。本文指苏武的 妻子。 海枯石烂:海水干枯,石头粉碎。 形容经历极久远的时间。也指意志 坚定,永不改变。 节:节操,气节。苏武牧羊 SUWUMUYANG我

5、会理解词语这首民歌分为上下两节:苏武牧羊 SUWUMUYANG上节讲述了苏武在匈奴被扣19年的悲惨遭遇,虽然历经 千辛万苦但是他对国家的忠诚 之心如铁石般坚定,毫不动摇 。只是晚上听到边塞上传来的 阵阵胡笳声,让他倍感思念家 乡,令他刻骨铭心地想念祖国 。苏武牧羊 SUWUMUYANG下节主要讲述了即便经受了19年的思乡思亲的煎熬,苏 武的忠贞意念也没有丝毫的动 摇,最终叫匈奴人都不得不对 汉朝的德政拱手称颂。苏武牧羊 SUWUMUYANG这首歌词用很短的篇 幅高度概括了苏武在匈奴 19年历经的磨难,但是, 这些丝毫不足以动摇苏武 对祖国如铁石般的忠诚之 心,表现了苏武立场坚定 ,誓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赞美了他坚如磐石,毫不 动摇的信念,歌颂了他崇 高的民族气节以及心向祖 国的爱国之情。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 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 丈夫!孟子 苏武牧羊 SUWUMUYANG岳飞林则徐陈化成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苏武牧羊 SUWUMUYANG苏武牧羊 SUWUMUYAN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