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05994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期末考试选择题例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出现最多的时期是( )三国时期 西晋时期 十六国时期 南北朝时期439年结束“五胡十六国”分裂局面,统一北方的 是( )曹魏 北魏 东魏 西魏为隋唐的统一富强奠定基础作出贡献的朝代是刘宋 北魏 东魏 北周南朝的四个朝代中,和北朝一个政权的朝代名号 相同的是( )宋 齐 梁 陈李白诗云:“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诗人咏叹的故都是今天的( )西安 南京 洛阳 杭州东晋至南朝末,频繁的朝代更替、政局不稳的共同 原因是( )土族的衰落 . 北方的军事压力民族融合不够 大将拥兵夺权造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的渊源是(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势力日益壮大 东汉末豪强地主势力

2、恶性膨胀统治者偏安一隅 士族势力腐朽,中央集权严重削弱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哪种历史现象的结果( )南北分裂 民族融合 长期战争 阶级斗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巩固鲜卑族的统治恢复北方经济加速各族封建化进程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1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对后世经济影响最大的是 ( )实行均田制 迁都洛阳 实行三长制 汉化政策11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迁到了( )长安 平城 洛阳 开封12成书于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载:“自晋宋以来 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 庶,人物殷阜。”这段文字实际上赞扬了( )光武帝政绩 曹丕的政绩 孝文帝政绩 隋文帝政绩13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

3、帝改革互为因果实现北方统一 北方民族融合 阶级矛盾激化 完成了封建化 14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通过汉化推动社 会进步,影响最大的是( )鲜卑 匈奴 羯族 氐族15南北朝时期,中原汉族人的日常饮食中出现了胡 饼、奶酪、烧烤等,这是( )经济发展的结果 民族融合的结果烹饪发展的结果 政府改革的结果。16东汉以后,中原地区人民的生活习俗开始发生从 左图到右土图的变化,这反映了当时( )09H胡汉民族融合 江南经济发展 推崇人品节操 倡导独尊儒术17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00G沪民族融合的趋势 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 南北对峙的形势 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1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

4、石窟佛像造型逐渐 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06G沪 佛教的传入 疆域的扩大 民族的融合 全国的统一19北魏时期的画像砖“汉人胡食图”反映出( )北魏统治者采取强硬措施推动汉族胡化 汉族被内迁少数民族同化 各民族生活方式相互交融 少数民族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581年 605年 589年 611年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 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 )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 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果断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唐朝已具

5、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 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中书省和门下省 尚书省和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 礼部和吏部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 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 其运作程序是(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 体现了(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汉代宰相是首长

6、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 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是指当时的(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内阁制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 宰相议政,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防止宰相权重难制 完善中央集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扩大民主权利右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 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唐朝的官吏日渐增多 唐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唐朝尚书省权力最大 太尉与御史权力下放“作为审查官吏擢用和资格的方法,到唐以后才发 挥出大效果,而且盛行于各朝”,文中的方法是指( 三省六部制 推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10对隋唐科举制中“举”的正确解释应为( )考试 推荐 选拔 提拔12唐

7、朝时期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谚 语,这主要是说( )考取进士很难,录取率很低 考进士没有年龄的限制唐朝经常放宽考生年龄 五十岁考进士也不算大11中国古代社会中,曾起到否定血缘关系,体现社会 进步的制度是( )分封制 王位世袭制 科举制 士族制度1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根据你的 理解,这里的“长策”是指( )继承、发展三省六部制 健全、完善科举制度 宽政安民,轻徭薄赋 推行民族和解政策14孟德斯鸠说:“中国没有世袭的官吏和贵族,皇帝 通过科举等途径选拔官吏。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 论出身如何,都有经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这 段言论揭示了( ) 世袭制维护了特权

8、等级的利益 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各类人才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的界限 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15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 消,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 不减千人。所以百才有一。”这里赞赏的是( )秦朝军功授爵制 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16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 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02G沪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统治集团内讧变乱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17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07G全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中书省

9、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8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 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 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 的评价是( )08G沪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稍逊风 骚”一句,其中“唐宗”是指( )唐太宗 唐高祖 唐中宗 唐玄宗“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繁荣。君 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这反映了唐太宗( ) 民贵君轻的思想 农业为本的思想君治为本的思想 心存百姓的思想唐太宗说:“为君之道

10、,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 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此出发 ,唐太宗的措施是( )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用贤任能,不计亲疏 宽政安民,轻徭薄赋以古为镜,借鉴前朝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从根本上讲 是因为统治者( )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 实行了轻徭薄赋的政策采取了舒缓刑罚的方针 具备了知人善任的品格“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 正确的是(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知人善任,不计亲疏“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说这话的是( )刘邦 李世民

11、杨坚 赢政唐代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 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风”主要指( )方向不定的风 北方匈奴人的风俗习惯唐代吐蕃族的风俗习惯民族融合的风气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 一。”他在位时,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实行轻徭薄赋 设安西都护府 与吐蕃和亲 用人不论出身(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 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你认 为这段材料对唐朝历史的描述( )基本符合史实,但有所溢美 太夸张了完全符合史实 完全是虚构的10人们对武则天的统治,褒贬不一,我们基本肯定 她的主要原因是(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12、她重视科举制度和人才的选拔她继续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 什么时期的情况( )“开元盛世”时期 “贞观之治”时期“文景之治”时期 “光武中兴”时期12导致“贞观之治” 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 是两朝统治者( )重用贤臣 励精图治 善于纳谏 勤于政事13唐开元年间,一宦官对唐玄宗说:“陛下比以前 瘦多了,何苦戚戚?”玄宗答:“吾貌虽瘦,天下必 肥。”但到天宝年间,却“从此君王不早朝。”这表 明( ) 唐玄宗言行前后不一致 开元年间开始了宦官专权唐玄宗前期清明,后期腐败 封建帝王不可能励精图治1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

13、家室。稻米流 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及乎贞观初,尚书践台斗,夫人常肩舆,上 殿称万寿。”“光武中兴兴汉世,上下相承十二帝,后王规 此存兢业,莫把金瓯等闲缺。” 以上三段古诗所描写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是( )04S 15唐太宗对大臣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 则富矣”。这一说法是下列贞观时期哪一政策措施的 基本思想?( )07以隋为训,疏缓刑罚 广招贤才,知人善任平息边患,宾服四夷 轻徭薄赋,休养生息16县令裴仁犯轻罪,唐太宗欲处死刑,大臣以“法 令者非陛下独有”的规劝,使其放弃了这个打算 。该事例反映了( )09H唐太宗时代已进入法制社会 大臣的执法权力超过皇帝 唐太宗实行舒缓刑罚政策 李世民善于纳谏虚心改过17“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古往今来人们已 经作出各种思考,其中唐太宗的回答是( )05G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考古以证今,规时而达用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鉴前世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