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96421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2(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背景下的新课程背景下的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海南中学 吴福生走进新课程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在新课程的道路上且歌且行走进新课程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 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 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基本理念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 个性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 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三、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内容标准模块、单元、课时内容标准 关注教师发展高认知水平关注

2、学生发展高参与度提高教学质量教什么?如何教?走进新课程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例:必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从汉到元政 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人教版:“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政治 制度的演变” 大象版:“从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到二府制的 演变”;“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的变化” 岳麓版:“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专 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人民版:“法令出一”;“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君权与相权”;“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走进新课程例:历史必修内容标准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 展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

3、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 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 迁的基本史实;学会搜集、整理和运用人类经济活动和 社会生活方面的相关资料,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 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做出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培养 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责任感。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 的重要内容。走进新课程例:历史必修第一单元内容标准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4、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 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走进新课程例: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课标内容: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 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 生活中的价值。了解什么?怎样了解?知识过程与方法理解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走进新课程困惑一:教学内容多,课时不够必修二第4课: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必修一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对策必修三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策:加强单元备课舍!得!单元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

5、社会主义建设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列宁斯 大 林赫 鲁 晓 夫勃 列 日 涅 夫戈 尔 巴 乔 夫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新 经 济 政 策斯 大 林 模 式改革解体1917年 11月7日1991年 12月21日 单元综述单元综述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重要概念布尔什维克 :1903年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 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

6、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 争论,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 少数票,称孟什维克 。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 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布尔什维克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把它同俄 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派。 1912年 1月该党第六次全俄代表会议把坚持机会主义立场的孟什维克取消派清 除出党。 1918年 3月该党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决定改名为俄国共产党 (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1925年12月该党第十四次代表大 会决定改名为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联共(布)。1952年 10月该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决

7、定取消双重名称,改称苏联共产党。 苏维埃: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因为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过 一种由罢工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织起来的代表会议,简称“苏维埃”。 苏联议会的名称,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苏联最高苏维埃由联盟院和 民族院组成,联盟院按选区选举产生,民族院按加盟共和国等选举产生 ,行使苏联的立法权。中国共产党在1930年代建立的一些革命根据地议 会也使用该名称,所以当时的这些革命根据地也称苏区。 十月革命后,苏俄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1、背景:2、内容3、特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国有化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分配:食物配给制共产主义性战时性;4、影响:战胜了旧危机,却产生了新

8、危机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公有制计划经济取消商品和货币1、背景:2、内容3、特点农业: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制工业:国有化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恢复自由贸易4、影响贡献: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巩固工农联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分配:食物配给制 按劳分配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在公有制占主导的基础上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利用商品和市场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歧:这就是社会主义吗?国际: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1、背景2、形成3、特点: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高速度、计划性农业集体化:机械化、强制性功绩:迅速实现工业化;

9、为战争胜利奠基4、评价计划、集中、公有实质: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国内: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的制约个人:斯大林的个性特点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农民利益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领导人领导人内容内容结果结果问题问题赫鲁赫鲁 晓夫晓夫勃列日勃列日 涅夫涅夫戈尔巴戈尔巴 乔夫乔夫垦荒种玉米;发展家庭副业企业管理权下放;承认物质利益扩大农场(农庄)自主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承认价值规律打破单一公有制形式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承认市场取得一定成 效最终失败改革失败 苏联解体没有从根本 上突破原有 体制的束缚改革缺乏配套措施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

10、送了苏联, 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 为什么?材料1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 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盟,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列宁与马克思的对话 材料2 列宁的困惑:“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 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 据实践做出判断。”“起初,几乎没有实验的机会,因为生存 斗争比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材料2中列宁的困惑有哪些?(1)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2)现实问题:“生存斗争” 内忧外患 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

11、联合进攻 国土被敌人控制,反革命活动猖獗 工厂停工,人民挨饿 形势严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切为了前线!农民: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 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1921 年发生农民暴动)士兵: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1921年发生水兵 起义)列宁:我了解农民的生活,我热爱他们,我尊敬他们。 我请求农民再稍微忍耐一下,我请求他们清醒过来并帮助自 己的政权。列宁与人民的对话 人民为什么从忍受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反对这一政策?忍受:十月革命后,颁布了土地法令,把大地主的土地都分给了农 民,如果苏维埃政权失败,农民将会重新失去他们的土地! 反对:余粮收集制从农

12、民身上拿走的太多;取消商品贸易违背了经 济规律材料1 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 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 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 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 的门径”。 列宁起草的俄共(布)八大党纲(1919年) 充满挫折的探索材料2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 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列宁论粮食税列宁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斯大林与布哈林的对话 关于农业问题:布哈林

13、认为,从长远观点看,需要改造个体农业,但必须在个体农业发 展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只要国家政策得当,个体农业还有很大潜力。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时期产生了 富农囤积粮食、投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 有制形式。 关于工业化问题:布哈林认为,在工业化过程中,国民经济要平衡发展,否则也会出现经 济危机。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 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 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布哈林认为,群众消费的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14、直接动力,通过生产力 的发展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斯大林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动力。斯大林与布哈林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他们的分歧在哪里? 列宁遗嘱:列宁遗嘱:“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 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 握。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 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 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 ” 麦德维杰夫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让

15、历史来审判: “ “在十月革命前的在十月革命前的 革命生涯中,斯大林曾八次被捕,其中六次从流放地逃革命生涯中,斯大林曾八次被捕,其中六次从流放地逃 脱,又回到原地继续革命。脱,又回到原地继续革命。应当说,斯大林令人信应当说,斯大林令人信 服地展现了他非凡的意志力。服地展现了他非凡的意志力。斯大林的思想,对人斯大林的思想,对人 的主观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对该的主观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对该 做什么比较强调,对能做什么不够重视,这恐怕是造成做什么比较强调,对能做什么不够重视,这恐怕是造成 斯大林理论思想中主观主义过多的原由之一。斯大林理论思想中主观主义过多的原由之

16、一。” ”与同时期的欧美经济发展相比较,苏联的经济成就说明与同时期的欧美经济发展相比较,苏联的经济成就说明 了什么问题?了什么问题?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为一个世界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为一个世界 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 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 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苏联在这方面所苏联在这方面所 取得的成功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了种种经济政策。有些国家取得的成功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