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9084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庸》节选(人教社选修“文化经典”)(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ate1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 ,一般认为,中庸是孔子的孙子 子思(前483前402)的著作。 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 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 后不久。 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南宋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 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 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 子合为四书。 DateDate2 2涟源市行知中学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龙堂文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孔鲤,字伯鱼 ,早卒;伯鱼生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终年八十二 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 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 人再传孟子。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

2、,子思便是 其中的一派。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 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 重要地位。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 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 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 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 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Date3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现代汉语词典:儒家的一种主张。待人 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 的态度。如,中庸之道。指德才平凡。如,中庸 之才。Date4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程颐、程颢:子程子曰:“不偏之谓 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3、, 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 定理。 Date5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朱熹:“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 。庸,平常也。”朱熹认为,中庸是 四书中最难读懂的一部典籍 。Date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课文注释:中:折中,调和,不偏 不倚,无过无不及。庸:平常,普通,循常 规常理而不变。毛佩琦Date7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 上天赋予人的就是本性,遵循本性而行动就是 道,把道德修明,并在众人中推广就是教。道,是不能片刻 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道了。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即 使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也谨慎检点,在大家听不到的地方, 也恐慌惧怕。幽暗之中,细微之事,虽无踪迹出现,(但动机 已成,人虽

4、不知,而自己却很清楚),天下的事没有比这个更 明显、更容易显露的了。因此君子独处的时候特别谨慎小心 。喜怒哀乐各种感情还没有向外产生表露的时候,叫做中; 向外产生表露的时候而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天下人最重 要的根本,和,是天下人普遍遵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 ”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 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 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故莫见乎隐,莫显 乎微。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 焉。Date8涟源市

5、行知中学 龙堂文“性”“道”“教”的含义及其关系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与人是一体的,“天命者,天所赋之正 理也”(朱熹论语集注季氏),天不仅化育了万物,而且把天 的正理也赋予了万物,所以每一个个体生命在出生时就被赋予了天 理,天理体现在每个人身上就是“性”。 “率性之谓道”,“率性”的意思并不是任由本性为所欲为,而是 说,人们依照着天所赋予的正理行事就叫做“道”。虽然上天赋予人 们的“性”是相同的,但是每个人所接受上天赋予的“性”的情况 不一样,所以会造成过与不及的现象,这样就需要“修”,通过“ 修道”,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其完善。 人之性,是上天所赋予的;道,是按照人的本性去做。教,教 化,

6、使道得以修明。性、道、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但其中最重要 的环节是“道”,因为“道”是“性”的具体表现,而“教”是用 来“修道”的,教是为“道”服务的。因而,中庸强调,“道 ”是不可以须臾离开的。Date9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 中庸论修道,也在“慎独” 上下功夫。“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句话揭示 了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与“道”相背 离的细微的萌芽在隐蔽不为人所见 的时候,人们自己已经知道了,而 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在这时候就非常 谨慎,要阻遏这种萌芽的发展,以 免使自己越来越偏离正道。Date10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杨震四知汉代华阴人杨震,通晓经文,风雅清正

7、,志存高远, 人称关西孔子。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一次 ,杨震因公事路过昌邑县,晚下榻于馆驿。夜深人静之时 ,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以谢杨震知遇之恩。杨震 拒而不受。王密急切之下说“此时深夜,无人知矣。”杨震 正声而说“岂可暗室亏心(暗地里做些亏心事),举头三 尺有神明,此事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 一时传为美谈。君子恐惧乎其所不闻:东窗事发传说秦桧杀害岳飞时,曾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定计。 秦桧死后,在地狱里受苦,王氏给他作道场,并派道士去 探访他。他对道士说:请告诉夫人,东窗下的密谋已经暴 露了。后遂用“东窗事发、东窗事犯”等阴谋败露,将被惩 治;以“东窗妇”借指阴

8、毒的人;以“东窗计”指阴谋诡计。 Date11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 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 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 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 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参考译文 仲尼说:“君子的所作所为符合中庸的道理,小人 的所作所为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对于中庸,能时时处处坚持中 庸的原则。小人违背中庸的道理,任性妄为,肆无忌惮。” 孔子说:“中庸是天下最高的道德标准呀!可是人们已经很 少能做到了,这种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9、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 常常超过中庸之道,愚昧的人常常达不到。中庸之道不能彰明于 世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常常超过中庸之道,不贤的人常 常达不到。譬如人没有不吃饭喝水的,但是很少有人能辨别食品 的滋味。”Date12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 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 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家国矣。” 参考译文 孔子说:“好学不倦就接 近于智慧了。努力实行,就接近于仁义了 。懂得耻辱,就接近于勇敢了。懂得了好 学、力行、知耻三件事,那么就知道修养 自身的方法了。知道了修养自身的方法,

10、就知道治理百姓的方法。知道了治理百姓 的方法,就知道治理天下的方法了。” Date13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三达德 儒家把“好学近乎知”,“力行近 乎仁” ,“知耻近乎勇”并提,构成 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 。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 是勇于改过。这里把羞耻和勇敢等 同起来,意思是要人知道羞耻并勇 于改过是一种值得推崇、夸耀的品 质。Date14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知耻而后勇越王勾践与吴王阖闾作战,阖闾伤足,气病而死。夫 差继位,每天必使人喊:夫差,你忘了越国之仇了吗?夫 差则涕泣说:不敢忘!后来勾践成为他的奴隶。这就是“知 耻而后勇”! 勾践做了奴隶,含羞忍辱,当牛做马,舔食

11、粪便,卧 薪尝胆,访贫问苦,发展生产。那种形状,在中国历代统 治者中绝无仅有。最终一举灭掉吴国,勾践也成为春秋霸 主。这也是“知耻而后勇”! 靖康之耻:岳飞牢记“靖康耻,犹未雪”,精忠报国,屡立 汗功,名扬千古。 屡试落第:清代蒲松龄考科举一直考到70多岁,其间受尽 嘲笑,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流芳百世。Date15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 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 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参考译文 凡是国君治理天下国家 有九条不变的常规。这就是:修养自 身,尊重贤能,亲爱(父母)亲属, 敬重辅政的大臣,体恤文武百官,慈 爱百姓

12、就像慈爱自己的孩子,招致各 种工匠,安抚远方的来客,安抚分封 的诸侯。Date16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 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 ;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 ,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参考译文 修养自身,就能确立中庸之道 ;尊重贤人,做事就不至于迷惑;能亲爱亲属,叔 伯兄弟就能没有怨恨,和睦相处;敬重辅政的大臣 ,遇到事情就不会迷惑;体恤文武百官,受恩惠的 士臣就会尽力报答;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 百姓,老百姓就(会勤勉)因为受到勉励而勤 奋努力;招致来各种工匠,就会财源茂盛百货 充足;安抚远方的来客

13、,就能使四面八方的人 都来归顺;安抚分封的诸侯,就能四海一家, 天下畏服。Date17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九经 九经就是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 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 具体工作。这九项工作是:修 养自身,尊重贤人,亲爱亲族 ,敬重大臣,体恤众臣,慈爱 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 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Date18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参考译文 诚是上天赋予的道理,而 努力达到“诚”的情况则是人道。诚的人, 不用努力就能符合“诚”,不思考就符合天 道,自然而然符合道的人,是圣人。努力达 到“诚”的人,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 不渝。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慎重地思 索,明晰地辨识,坚定地履行。

14、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 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Date19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诚者”“诚之者”的含义及其区别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朱熹:诚,是真实不乱的意思,是天理的本来状态。圣 人的道德,和天理是一致的,不必思考和努力自然就能 达到中道。诚之者,不能达到圣人境界的人,一定要坚决地守住至 善的道德,然后可以使自己达到真实不乱的诚的境界, 这是一般人达到中道的方法、途径。可见,人为地达到 诚,需要一个学习实践的过程。Date20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孟子离娄上中有孟子

15、类似的话:“诚 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之 道就应该思诚;“思诚者,人之道”,思诚 就是追求诚,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要求。天道是诚,人人都拥有天命所赋予的“性” ,但是,诚性虽然人人具有,但并不是人 人都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即不经过个人努力而自发地实现,所以 在追求诚的过程中,自身的努力,自我的 完善就非常重要。Date21涟源市行知中学 龙堂文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 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 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 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参考译文 有的知识不学(也就罢了),(但只要)学了就要掌 握,如果还不能学会,那就不要放弃;有的问题不问则已,问了, 不到完全理解就不放下;有的事情不思索则已,思索了,没有所得 就不放下;有的疑难不分辨则已,分辨了,不明晰就不放下;有的 事情,不做则已,做了,坚定得不彻底就不放下。别人一遍就行了 ,我即使一百遍也要做好。别人十遍就行了,我即使一千遍也要做 好。如果能够用这样的毅力追求中庸之道,那么即使愚昧的人必能 变成聪明的人,即使柔弱的人必能变成刚强的人。Date22涟源市行知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