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629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城子关于苏轼关于苏轼 1037.1.8 1101.8.24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 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 、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 画派。 黄:黄庭坚;米:米芾;蔡:蔡襄 词牌概述词牌概述 江城子,一作江神子。唐词单调,始 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 句五平韵。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 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宋人改 为双

2、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欧阳炯单调词将结尾两个三字句加一衬 字成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之法。后蜀尹 鹗单调词将起首七言句改作三字两句,开 宋词减字、摊破之法。 写作背景、概述 宋神宗熙宁八年,即乙卯1075年,三十九岁的苏 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本词是苏轼悼 念亡妻王弗之作。 王弗十六岁嫁于苏轼,天资聪颖、温良贤淑,见 识广博,夫妻感情一向笃厚。但是,在她二十七 岁时不幸于汴京(今开封)去世。次年归葬于故 乡四川眉州。经过了十年宦海浮沉的苏轼,在这 首词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之情。 “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 轼首创 将悼亡内容写进词中 始于诗经 西晋 潘岳 悼

3、亡诗“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 易。之子归穷泉,重坏永幽隔。望庐思其人 ,回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中唐 元稹遣悲怀、六年春遣怀 “闲坐 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儿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 期然。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晚唐 李商隐 亦有悼亡之作苏轼作 王弗墓志铭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 甲午殡于京成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 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 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 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

4、,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 ,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为于外,君 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 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 ,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 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 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 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 。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 汝必葬诸其姑之侧。”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 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呜呼哀哉! 江城子江城子乙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正

5、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ling) ,自 难忘(wng)。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各种注释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 十年: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轼之妻王 弗去世至今整整十年 千里:作者此时在密州,据王氏之墓/故乡 眉州千里之遥 肠断:一作“断肠” 短松岗:代指亡妻王弗坟茔所在之处;唐代 开元年间,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一日忽 从冢中出,题诗赠张曰:“欲知肠断处,明月照 松岗”。(本事诗征异第五)苏轼化用其 意,遥想亡妻在清冷的月光下“千

6、里孤坟”的凄 凉处境。 翻译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 思念吧,但本来难忘。妻子的孤坟远在千 里,没有地方与她交谈凄凉的景况。即使 相逢也料想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 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 见妻子正在小窗前梳妆。两人互相望着, 没有言语,只有泪千行。料想年年断肠的 地方,晚上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 。 记梦 题“记梦”,是梦后记事,内容是“梦亡 妻” 虽说是“记梦”,其实只有下片五句是记 梦境,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其他都 是抒胸臆,诉悲怀 而上片实是梦前所思,既思念亡妻,又联 想自己十年的坎坷 虚实相生十年生死两茫茫 直接倾诉了作者对

7、亡妻十年来的深挚怀念 和伤悼。生死相隔了茫茫十年,作者对亡 妻的怀念始终没有淡化。虽时光易逝,但 真情难忘。追念之情,不能自已 “两茫茫”表面看是写自己也写故去的妻 子,实际上是写自己无边的惆怅和空虚的 情怀。作为首句,为全文奠定下了伤悼的 感情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 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不”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1:不思量其实是思量 2:即便是“不思量” ,仍“自难忘” “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柳永) 与苏不同 感情表达 考试中可以这样答:“不思量”,故作决绝语, 实际上是思量得太深、太苦了;偏生“自难忘” ,刻骨铭心,自然推不去、躲不开了 。作者将

8、“ 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 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 心的情感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千里”,对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的 补充,共同点出生者与死者在时间与空间 上的隔离 ,表达了对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 永远不得相逢的遗恨 “凄凉”,不只是思念亡妻,同时政治仕 途不顺,生活困苦,都是凄凉之因。表达 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 诉说的情感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纵使:是一个假想。 “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外貌的 简括而有特征的勾勒。其中又暗含了无限 悲凉的身世之感。 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

9、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 世事的巨大变化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真正进入“梦境” 忽:梦境的恍惚迷离 ,悲中寓喜 亲切、熟悉 ,使梦境更具真实感,足见上 阕“思量”、“难忘”之言之不虚 虚实相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由喜再转悲 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 ”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 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 泪水涌流 更显凄凉之情,呼应上片“无处话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年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呼应开头:作者思绪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 ”处 是抒写梦醒后的感慨

10、,设想亡妻长眠于地下的孤 独与哀伤,实际上两心相通,生者对死者的思念 更是惓惓不已 白描、虚实结合 考试可以这样答:将真挚而深沉的怀念之情,附 注于梦中的景物,更让读者潸然泪下 境界:凄清幽独,黯然魂销。东坡此词最后这三 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符 合“记梦” 总结三个特点: 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想象丰富、构思精巧 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 、纯系白描 考试可以这样答:想象丰富,结构往复曲折。作者在漫长的时间 与广阔的空间中驰骋想象,并把过去与未来、梦 境与现实、生者与死者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全 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回环往复,曲折有 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作者真挚深婉的情感历程

11、。 百度上有人这么说(节选):非常欣赏苏轼的这首词。想象着苏轼夜半拭泪醒来,仍恍如 不知其妻王弗是真的香魂归来或者只是一个梦? 真的只是一 个梦吗?爱情与死亡是永恒的主题,尤其是有着死亡段落 的爱情。 老Rose握着“海洋之心”站在曾经吞噬Jack的雾海上,回想当 年划破冰海之夜的字字句句,想说的,只有“十年生死两茫茫 ”;38岁的渡边在飞机上偶尔听到Beatles的挪威的森林 ,想起曾在直子脑后的发夹,念叨的,也只有“十年生死两茫 茫”;陆游如果路过唐琬的坟墓,“错,错,错”已毫无意义 ,不如插上一支白菊,叹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茫茫”的何止“生死”,十年了 ,一切皆“茫茫”,皆“今非昔比”。也只有这份感情没有“ 茫茫”而去了,即使死者已逝,但生者永记,在每个月明相思 之夜,不思量间,自会神回小轩窗,自会肠断短松岗,思念、 无奈、悲切、感慨,一句“茫茫”,诉尽心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