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87528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风险度量及防范(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最为古老的一类风险, 也是金融机构所要面对的基本风险。 近年来, 国内 外的信用风险问 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 企业界, 甚至政府的重视。 随着世界范围的金融创新和衍生产品的出 现, 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己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目前, 国际上对信用风险的研究正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方向 发展,同时, 定量研究也从静态研究向 动态研究方向发展, 这一发展趋势导致了 大量新的信用风险模型的出 现, 并进一步推动了信用风险管理技术、 信用风险监督的变革。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一般原因, 这种不对称不仅发生于银行和企业之间, 也存在于商行和央行、 商行和存款者、

2、商行总分行之间,由 此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给银行带来信用风险。 此外, 产权制度不健全等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特殊原因。 本文按照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发展轨迹的顺序对其进行介绍,并对这些模型的优缺点进行比 较研究。在度量信用风险之后,本文接着介绍了规避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 如辛迪加贷款、 贷款出售、 资产证券化及信用衍生工具, 它们是我国近几年内 信用风险防范的发展趋势, 但由 于法律和制度等各方面的不协调, 至今它们在我国的应用是有限的。 最后, 本文分析运用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在我国所受到的各种限制, 并提出构建我国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总体构想及操作性建议。关键词: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

3、受险价值信用衍生工具Ab s tr a c tC r e d i t r i s k i s t h e m o s t a n c i e n t k i n d o f r i s k o n f i n a n c i a l m a r k e t , a n d i t i s a l s o t h eb a s i c r i s k t h a t f i n a n c ia l o r g a n iz a t i o n s i s c o n fr o n t e d w i t h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 p r o b le m s

4、 o fc r e d i t r i s k h a v e o b t a i n e d a tt e n t i o n fr o m b o t h a c a d e m i c a n d b u s i n e s s f i e l d s , a n d e v e nfr o m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 , i n b o t h d o m e s t i c a n d in t e r n a t io n a l m a r k e ts . A s t h e w o r l d w i d ea p p e a r a n c e

5、o f t h e d e r i v a t i v e f in a n c i a l p r o d u c t s a l o n g w i t h t h e f i n a n c i a l in n o v a t i o n ,t r a d it i o n a l c r e d i t r i s k m e a s u r e m e n t m e t h o d c a n n o t m e e t 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o f t im e s .N o w ,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c r

6、e d i t r i s k j u s t d e v e l o p s fr o m q u a l it y s t u d y t o q u a n t i t a t i v er e s e a r c h, t h i s t e n d e n c y h a s l e a d t o p l e n t y o f n e w c re d i t r i s k m o d e l s, a n d h a sp r o m o t e d c r e d it 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7、d th e t r a n s f o r m o f c r e d it r i s ks u p e r v i s o r fu r t h e r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s y m m e t r y i s t h er e a s o n w h y c r e d i t r i s k i s e n g e n d e r e d i nc o m m e r c i a l b a n k T h i s k i n d o f a s y m m e t ry n o t o n l y o c c u r b e t w e e n ,

8、b a n k a n de n t e r p ri s e ,a l s o e x i s t b e t w e e n b a n k s a n d c e n t r a l b a n k s , b e t w e e n h e a d q u a r t e r s a n db r a n c h e s , b e t w e e n b a n k s a n d d e p o s i t o r s . I t p r o d u c e s m o r a l s ri s k a n d c o u n t r a rys e l e c t i o n ,

9、 a n d a t l a s t b ri n g s c r e d i t ri s k t o b a n k s . B e s i d e s , u n - s o u n d p r o p e r ty r e l a t i o n sa n d e t c a r e a l s o t h e s p e c i a l r e a s o n w h y c r e d it r i s k o f o u r c o u n t ry p r o d u c e s . T h i sp a p e r in t r o d u c e s t h e c re

10、d i t m e a s u r e m e n t m o d e l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d e v e l o p m e n t , a n dd o c o m p a r i s o n r e s e a r c h a m o n g t h e m . T h e n , t h i s p a p e r h a v e i n t r o d u c e d f i n a n c i a l t o o lo f a v o i d i n g c r e d it r i s k s , s u c h a s s e

11、 l l i n g c r e d i t s , s y n d i c a t e l o a n, A B S a n d c r e d i td e r i v a t i v e t o o l s . B e c a u s e o f l a w a n d s y s t e m re s t r i c t i o n , s o f a r 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o u rc o u n t ry i s l i m i t e d . I n th e e n d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12、 y z e s v a r i o u s r e s t r i c t i o n s i n a p p l y i n gq u a n t i t a t i v e c r e d i t ri s k m o d e l s t o o u r c o u n t ry , 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e b l u e p ri n t o f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 c r e d i t r i s k m a n a g e m e n ts u g g e s t i o ns y s t e m i

13、n o u r c o u n t r y a n dk e y w o r d : C r e d it ri s k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s y m m e t ry V a R c r e d it d e ri v a t iv e t o o l南开大学学位论文电子版授权使用协议论 文 Art 用 K N M Ot 系本人在南开大学工作和学习期间创作完成的作品,并已通过论文答辩。本人系本作品的唯一作者 ( 第一作者) ,即著作权人。 现本人同 意将本作品收录于“ 南开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本人承诺:己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印刷版论文的内容一致

14、,如因不同而引起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本人完全了解 南开大学图书馆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管理办法 。同意南开大学图书馆在下述范围内免费使用本人作品的电子版:本作品呈交当年, 在校园网上提供论文目 录检索、 文摘浏览以 及论文全文部分浏览服务 ( 论文前 1 6 页) 。公开级学位论文全文电子版于提交 I 年后, 在校园网上允许读者浏览并下载全文。注:本协议书对于“ 非公开学位论文” 在保密期限过后同样适用。院 系 所 名 称 : 4A 象 作 者 签 名 : 咬一 笠 学 号 :0 2 1 3 9 5 日 期 :2 0 0 乡 . 奉2 5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一、本文研究的背景、问

15、题的提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问题产生的背景自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 人们开始发现市场经济中防范各种风险的重要性。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学者、金融机构和国家都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巨大破坏作用。随着我国己 经加入W T O , 金融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有充足的理由相信,中国金融体系将面临着更大的内部风险和可能的外部风1 Ml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金融机构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机制的不尽完善, 必然存在潜在的金融风险。 A 股市场的市场风险和商业银行中的信用风险包括巨领坏帐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面对的最主要挑战。虽然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一部分坏帐被转移过

16、去,但银行依然存在着数额不小的不良 贷款,这一金融隐患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必须采取有计划的方式逐步解决。那么, 剥离了一部分坏帐的银行是否不再产生新的不良资产,至少总量不再增加,这就需要更为有效的信用风险识别、度量和管理技术和方法。从国际上来看, 9 0 年代三次大的金融危机( 欧洲货币 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 亚洲金融危机) 强烈的刺激了各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中不断寻求合理高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以完善和巩固本国的金融体系,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因此,世界许多大金融机构不断研究、开发和利用了非常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识别、 度量和管理金融风险,特别是市场风险、 信用风险和经营风险。巴 塞尔委员会考虑到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迅速发生的变化,已经认识到有必要对 8 8 协议进行修改和扩展,并且认为在银行风险管理中,首要的还是信用风险的管理。( 二)问 题的提出金融风险已经成为国内、国外金融机构、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而信用风险在当前的 经济环境下又是经济体面临的 最重要的金融风险, 所以 如何有效的 度量信用风险,如何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如何有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