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当前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体察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在农村,信访工作面临着新考验、新挑战。当前农村信访工作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信访主体的多元化;信访规模的集群化;信访形式的多样化;信访诉求的复杂化;信访时空的集中化。下边就农村信访局面的成因及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针对目前信访问题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一、发展因素。 由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和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诉求和期盼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如某县城区面积由原来的3平方
2、公里扩大到27平方公里,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越来越高的拆迁成本、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由此产生的矛盾和问题都会通过信访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体现出来。二、政策因素。部分现行政策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有些问题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致使群众反映的合理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加上部分新旧政策法规的标准不一致,难以解决的问题增多。如国家先后将60岁以上农村籍义务兵、原民办教师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每月发放或多或少的养老金。由此引发了原青海支边人员、信用社原代办员、农村退职村干部的攀比心理,他们认为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为什么部分农村退役人
3、员、原民办教师老有所养,我们就不能享受呢?于是,集结、串联、上访开始了。三、干部因素。 首先 ,基层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近年来,各级党委、 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重视程度存在着不平衡,少数乡镇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其次 ,村级组织存在信任危机。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化,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对组织的依赖性降低,村级组织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堡垒作用不明显,村务、财务公开等“阳光工程”亮度不够。近年来涉及村班子和村干部作风问题的上访呈逐年上升趋势。第三 ,初信初访处臵不到位。表现为:1. 工作不到位,“拖”成上访。一是应该解决又能够想办法解决的问题,有的地方
4、和单位领导臵若罔闻。二是某些问题已引起群众不满并进行过上访,但仍没有引起重视。三是有些群众来信来访反映后,上级领导已作出明确指示,有的基层领导仍不抓落实,导致群众越级上访。 2. 责任不明确,“推”成上访。有的上访反映的问题,从人、财、物和权、责、利方面来分析,往往涉及几个相关单位和部门,不是哪个部门所能解决的。这些相关单位和部门谁也不愿主动承担协调处理的牵头作用,互相推踢皮球,以致造成重复上访的出现。3. 办事不守信,“惹”成上访。有的单位和部门向群众承诺后,不履行承诺,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 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最后,“惹”得群众不得不上访。4. 办事不按政策法规,“激”成上访。如有的
5、单位吃、拿、卡、要,盖章就是收费。有的地方严重违反征地的有关规定,未批先占,以租代占,以租代征,大量圈占土地,农民失地后得不到应有补偿和妥善安臵等。四、群众因素。 具体来说: 一是 部分群众法治意识淡薄。依法维权意识淡薄,惟上、惟大心理严重,许多本应通过仲裁、行政复议、提起诉讼等法律途径来解决的问题,却希望通过上访、非访来把事“闹大”解决问题。二是 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如信“上”不信“下”。有的群众遇到问题错误地认为找的领导和部门多了,才会引起重视,才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制造声势和影响。信“闹”不信“理”。三是 少数人蓄意滋事。有少数人把个人不合理意愿和要求作为解决问题的标准,不切实际的
6、漫天要价,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有的缠访老户存有偏执心态,动辄越级上访乃至非访,以增加解决问题的筹码。五、执行因素。息诉罢访是处理信访问题的最终目标。在处理矛盾纠纷中,为了达到息事宁人、双方满意的“共赢”效果,各级各部门都过分强调运用调解手段,对无理缠访的当事人不依法处理,一味迁就,从而导致一些简单案件久拖不决,当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上访。一方面是信访的低成本让很多人遇事首先信访,另一方面是上级对来自下级的信访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通报,实行责任追究。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一、提高认识是前提。受国家取消“劳动教养”和国家信访局不再对“非正常上访”人次数进行排名等因素的影响,个别乡镇
7、和部门的同志片面认为这是上级对信访工作弱化了,思想上有松懈情绪。做好信访工作必须提高对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群众上访为的是向党和政府反映情况,要求解决他们无力解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希望党和政府能主持公道和正义。党和政府通过信访工作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维护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二、强化领导是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将信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部署,及时解决信访工作中的困难。党政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信访稳定工作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协调解
8、决;分管领导要做到具体抓、抓具体,协助主要领导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当好参谋助手;其他领导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主动做好分管的信访稳定方面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负责地解决好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切实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三、落实措施是关键。1、抓源头,强化预防控制。一是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要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人员的摸排,确保不留死角盲点。对排查出来的苗头隐患,要逐一梳理分析,逐一落实责任,全力做好化解和疏导工作。二是 要落实信访评估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评估、谁负责” 和“决策
9、前评估、建设中跟踪、建设后问效”的原则,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和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信访评估,真正从源头上杜绝群体性信访问题的发生。三是 要重视解决初信初访。要重视信访首接首办环节,能及时解决的及时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工作,落实包案责任制,该开会开会,该协调协调,该花钱花钱,不要一味推拖,把能解决的问题复杂化、棘手化。2、抓载体,强化渠道畅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同时,信访渠道畅通也是群众对信访工作的第一期盼。因此,我们要坚持并完善领导接访制度,做到“五公开”,即:将接访领导职务、姓名、电话号码、接访时间、接访地点、陪访单位等内容以
10、公示牌、流动字幕等形式,在临街醒目位臵、接访场所内外公示。各级党政“一把手”每周至少接待群众来访一次。县、乡两级领导按照轮流值班接访安排,每个工作日到县群众来访接待服务中心、乡镇群众工作中心接访,落实接访责任,履行接访义务。3、抓核心,强化事要解决。群众上访的根本动因是寻求解决问题, 只有解决问题, 才能不出问题; 只有化解矛盾,才能促进社会和谐。要认真落实领导包案制度,重大疑难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包案处理,必要时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解决。4、抓宣传,强化法律引导。一要普及法律知识。各级党委、政府要牵头公、检、法、司等部门,采取送法上门、举办培训班、 设立宣传栏及咨询电话、开辟法律课堂等方
11、式,大力宣传普及 婚姻法、 土地管理法 、 土地承包法 、 劳动法等实用法律法规知识,增强群众法律意识。二要 依法引导上访。要进一步加大信访条例和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处臵信访活动中违法犯罪行为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公通字【 2013】25号)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明白,信访工作的基本程序、信访人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常上访受保护、非法上访受追究”和“非正常上访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要受到依法追究”的舆论导向。5、抓规范,强化机制建设。一是规范干部行为。要强化干部管理,杜绝吃、拿、卡、要行为。要强化干部普法教育,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强干部教育,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办理的办理,不能办
12、理的要耐心解释,指明方向和路子, 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 话难说、事难办”现象。二是 规范信访事项办理。按照信访条例规定,乡镇(部门)接到信访事项后,在规定时限内告知群众受理与不受理,对受理的信访事项要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信访部门要认真转送、交办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重要信访事项,督查信访事项办理,引导群众三级终结。三是 规范信访考核机制。对基层越访案件进行合理分类,如信访案件是针对国家政策或无理缠访、纠访、闹访以及终访定案的,建议不能纳入对地方的“数字”考核;如因基层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越访案件,则实行重考。四是 规范信访责任追究。实施信访责任追究有利于提高各级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利于调动各级干部信访工作的积极性,但应该进一步明确细化责任追究的范围和措施,对因上级政策不完善引发的信访问题不应追究责任。总之,解决信访问题任重而道远,既需要党委、政府各部门齐抓共管,又需要每位党员干部共同参与。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认真对待、妥善解决新形势下的信访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供稿:西平县信访局编辑:宋华礼审核:刘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