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352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江阴市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斟酌下列文句,括号中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3分) ( 1)上海的弄堂,条数巨万,纵、横、斜、曲,如入迷魂阵,每届盛夏,溽暑() , 大半个都市笼在昏赤的炎雾中(木心从前的上海人) (2)食堂里面的灯光从上半截的玻璃透过来,映着棕红色油漆的边框,和食堂里的雾气, ()成一片闷闷的光晕,是那样的缥缈又虚幻(罗兰灯的随想) ( 3)饥饿的滋味他还是第一次尝到。心头有一种沈闷的空虚,不断地()着他,钝 刀钝锯磨着他。那种痛苦是介于牙痛与伤心之间(张爱玲小说)A.熏炙迷蒙折腾 B.蒸腾氤氲咬啮 C.侵凌交织纠缠D.袭人杂揉煎熬 2为上联“心平浪静,

2、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3 分)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中国美术馆和台湾长流美术馆共同举办的“江山万里张大千艺术展”今日与观众见 面。走进中国美术馆五层展厅,迎面的青绿山水画谷口人家前站满了凝神观看的人。这 青绿泼彩渲染的画面,墨色浑厚华滋,层次分明;章法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勾皴笔法遒劲 雄健,开阖有度,令人叹为观止。在展厅右侧,一幅江山万里图静静地面对着来来往往 的人流。 “”开阔的画面及其意境,向人们展示着笔墨点染间的艺术功 力,也仿佛在诉说着画家眷恋故土的情怀。3下列选项中的“人家”与语

3、段中加点词“人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B小女子已许配了人家 C你走了,教人家怎么办呢D诗书门第,勤俭人家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也。祖膺期,晋太中大夫。父虔之,宋乐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言无所遗失。岳抚其肩曰: “若斯文不绝,其在尔乎。”及长,博通经史,有高尚之心。亲亡,居丧尽礼。服阕,忌日辄流泪弥旬。居贫织帘诵书, 口手不息,乡里号为“织帘先生”。尝为人作竹误伤手,便流泪而还。同作者谓曰:“此不足 损,何至涕零。 ”答曰:“此本不痛,但遗体毁伤,感而悲耳。”尝行路,邻人认其所

4、著屐, 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反。邻人得屐,送前者还之,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 宋元嘉末,文帝令仆射何尚之抄撰五经,访举学士,县以麟士应选。不得已至都,尚之 深相接, 尝谓子偃曰:“山薮故多奇士, 沈麟士, 黄叔度之流也, 岂可澄清淆浊邪?汝师之。” 麟士尝苦无书,因游都下,历观四部毕,乃叹曰:“古人亦何人哉! ”少时称疾归乡,不与人物通。养孤兄子,义著乡曲。或劝之仕,答曰: “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乃作玄散赋以绝世。太守孔山士辟,不应。宗人徐州刺史昙庆、侍中怀文、左率勃来候之,麟士未尝答也。隐居余干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时为之语曰

5、: “吴差山中有贤士,开门教授居成市。”麟士重陆机连珠 ,每为诸生讲之。征北张永为吴兴,请麟士入郡。麟士闻郡后堂有好山水,欲一观之,乃往停数月。永欲请为功曹,麟士曰:“必欲饰 浑沌以蛾眉,冠越客于文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死耳。不忍受此黔劓。”永乃止。升明末,太守王奂,永明中,中书郎沈约并表荐之,征皆不就。 麟士无所营求,以笃学为务,恒凭素几鼓素琴,不为新声。负薪汲水,并日而食。守操终老,读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复成 二三千卷,满数十箧。时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梁天监元年,与何点同征,又不就。二年, 卒于家,年八十五。 ( 节选自南史 列传第

6、六十六 , 略有改动 ) 注,黄叔度,名宪,东汉著名贤士。汉书黄宪传 : “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 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A因游都下游:游学B左率勃来候之候:等候C依止其侧止:居住D有蹈东海死耳蹈:踏入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 郭震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韦庄(约 836-910 )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 等地。郭震:

7、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 分)(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6分)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论语子罕 ) (2)民为贵,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3),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 (4)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 琵 琶行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远处的青山 英 高尔斯华绥不仅仅是在这刚刚过去的三月里(但已恍同隔世),在一个充满痛苦的

8、日子德国发 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呢。正是那个阳光和煦的美好的天气,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一边因为那 新的恐怖而寻找安慰,这进攻发生在连续四年的战祸之后,益发显得酷烈出奇。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头顶上沐浴着十二月的阳光,远 处的海面一片金黄。这时心头不再感到痉挛,身上也不再有毒气侵袭。和平了!仍然有些难 以相信。战争持续了这么长久,我们不少人似乎已经忘记了1914 年 8 月的战争全面爆发之 初的那种盛怒与惊愕之感。但是我却没有,而且永远不会。 在我们一些人中我以为实际在相当多的人中,只不过他们表达

9、不出罢了这场 战争主要会给他们留下这种感觉:“但愿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国家,那里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 我们一向所关心的那些,而是美,是自然,是彼此仁爱相待。 但愿我能找到那座远处的青山!” 关于忒俄克里托斯的诗篇,关于圣弗兰西斯的高风,在当今的各个国家里,正如东风里草上 的露珠那样,早已渺不可见。即或过去我们的想法不同,现在我们的幻想也已破灭。 和平之感在我们思想上正一天天变得愈益真实和愈益与幸福相连。天空中各种禽鸟的 飞翔, 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往来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是那样自 由自在不受拘束。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叶间晨露未干。轻如蝉翼的新月依然隐 浮在天际, 远方

10、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张目四望,不管你看看眼前 的蜗牛甲壳,雕镂刻画得那般精致,恍如童话里小精灵头上的细角,而且角端作蔷薇色;还 是俯瞰从此处至海上的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几乎活了起来, 这里没有树篱,一片空旷,但有许多炯炯有神的树木 整个世界的逐渐恢复生命这株伟大花朵的慢慢重放在人的感觉与印象上的确是再美不过的事了。我把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 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 过来, 脱去它的损伤。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战争的创伤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正如严霜侵入土地那样。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战斗、护理、宣传、文 字、工事, 以及

11、计数不清的各个方面而竭尽努力的人们当中,很少有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才去做的。但是,说来奇怪,这四年来写得最优美的一篇诗歌,亦即朱利安克伦菲尔 的投入战斗! 竟是纵情讴歌战争之作!但是如果我们能把自那第一声战斗号角之后一切 男女对战争所发出的深切诅咒全部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 下。 然而那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 离我们还很遥远。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人们甚至 在我所偃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根据在这里白垩与草地上的工事的痕迹,这里还曾宿过士 兵。白昼与夜晚的美好,云雀的欢歌, 香花与芳草, 健美的欢畅, 空气的新鲜, 星辰的庄严, 阳光的和煦,还有那清歌与曼舞,淳朴

12、的友情,这一切都是人们渴求不厌的。但是我们却偏偏要去追逐那浊流一般的命运。所以战争能永远终止吗? 这是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再没有领略过的快乐,现在我躺在草地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那安详如海面上轻轻袭来的和风,那幸福如这座青山上的晴光。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 题。侯仁之:城市的知音 1932 年, “一二八淞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 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 弟弟的那句话是: “学医, 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 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

13、,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 道。当时正在读研究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 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 的局限性。 1949 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 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 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刻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 开设的“马市” 。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

14、,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 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的重 要内容。 1958 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 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 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多次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 1964 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 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 城的沙化, 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

15、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 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 。 在这次考察中,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 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 自己的“身世” 。 在学术生涯中, 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 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 他对许多城市做 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

16、仁之曾说:“我对北京, 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 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 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 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 天后,北京市政 府决定, 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 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 米。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 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 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 关键性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 人们就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