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288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与个人的发展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认识活动D实践活动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C)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A现实性B必然性C方向性D可能性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B)。A自主性B长期性C主动性D创造性6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

2、人文地理条件7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8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C)。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9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 白板说 ” 观点属于 ( B)。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10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D)观点。A内发论B白板说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

3、,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D)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A个别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D) 。A遗传B成熟C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14“ 危险期 ” 或“ 心理断乳期 ” 出现在人生的 ( B)。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15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B)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幼儿期

4、16在历史上持 “ 遗传决定论 ” 观点的人物是 ( C)。A洛克B华生C柏拉图D施泰伦17在历史上持 “ 环境决定论 ” 观点的人物是 ( D)。A柏拉图和霍尔B柏拉图和华生C霍尔和洛克D洛克和华生18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C)。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D自然环境19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B)。A积极的过程B能动的过程C被动的过程D主动的过程20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D)。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活动D个体因素21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C)。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

5、别差异性2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D)A.主观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23. “孟母三迁 ” 的故事说明了(A)因素对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主观努力24.美国行为主义者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到:“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2 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 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B)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家庭决定论D.儿童决定论25.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6、“ 白板说” 是(A)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B.内发论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26. “拔苗助长 ” ,“ 凌节而施 ” 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7.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28.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B)A.长善救失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教学相长29.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C)A.社会本位论B.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D.教育万能论3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A.顺序性B.互补

7、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3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A)为标志A.自我意识B.创造能力C.预见能力D.选择能力3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候比较聪明,5 岁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 1213 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到20 岁左右,则 “ 泯然众人矣 ” 。这说明(C)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33.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是(B)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

8、论D.二因素论34.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B)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影响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更有利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35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B 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D 人

9、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36“ 孟母三迁 ” 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A 遗传B 教育C 社会活动D 环境37“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的涅,与之俱黑” 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A 环境B 遗传C 教育D 主观努力3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A 顺序性B 互补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39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的()为标志。A 自我意识B 创造能力C 预见能力D 选择能力40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A 成熟B 环境C 遗传素质D 教育4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主观性B 普通性C 基础性D 能

10、动性42小学校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B 个别差异性C 不平衡性D 阶段性4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的是()。A 外铄论B 内发论C 环境决定论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A 生理活动B 心理活动C 认识活动实践活动4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3 46我国古代 “ 内发论 ” 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老子4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

11、 现实性B 必然性C 方向性D 可能性48中国古代 “ 外铄论 ” 的代表人物是()。A 孔子B 荀子C 孟子D 老子49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A 全面发展B 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D 统一要求50英国哲学家洛克的“ 白板说 ” 是()的典型代表。A 外铄论B 内发论C 遗传决定论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51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 前提作用B 决定作用C促进作用D 导向作用5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内发论B 外铄论C 多因素相互作用D 白板说53身体状态的剧变,内

12、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A 儿童期B 少年期C 青年期D 幼儿期54心理学家称之为“ 危险期 ” 或“ 心理断乳期 ” 的时期发生在() 。A 小学阶段B 初中阶段C 高中阶段D 大学阶段55“ 拔苗助长 ” 、“ 凌节而施 ” 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互补性56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教育活动D 自然环境57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互补性58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3、是()。A 遗传素质B 个体主观能动性C 环境D 教育59人们常说的 “ 聪明早慧 ” 或“ 大器晚成 ” 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 互补性B 个别差异性C 不平衡性D 阶段性60狼孩的故事说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发展的()特点。A 顺序性B 不平衡性C 阶段性D 个别差异性61教育工作中,要做到“ 因材施教 ” 、“ 长善救失 ” ,这说明()。A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 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是差异性D 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6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失甚至缺失后,可能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

14、,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A 阶段性B 顺序性C 不平衡性D 互补性63教育教学中搞 “ 一刀切” 、“ 齐步走” ,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B 个别差异性C 阶段性D 互补性64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A 长善救失B 循序渐进C 因材施教D 教学相反65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不平衡性D 个别差异性66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 现实性B 必然性C 方向性D 可能性二、填空题1 初中 学生的年龄在1215 岁之间,处于少年期,

15、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 个高峰期。2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所决定的。4 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4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外铄论。5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6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 环境 、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7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8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

16、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9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10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11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12. 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1)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13.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14.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某方面能力, 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 (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的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15. 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 、 心理和 社会 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16.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