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5285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建模抢渡长江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抢渡长江的另一种数学模型问题: “渡江”是武汉城市的一张名片。1934 年 9月 9 日,武汉警备旅官兵与体育界人士联手,在武汉第一次举办横渡长江游泳竞赛活动, 起点为武昌汉阳门码头, 终点设在汉口三北码头,全程约5000 米。有44 人参加横渡,40 人达到终点,张学良将军特意向冠军获得者赠送了一块银盾, 上书“力挽狂澜”。2001 年, “武汉抢渡长江挑战赛”重现江城。2002 年正式命名为“武汉国际抢渡长江挑战赛”,定于每年的5 月 1 日进行。由于水情、水性的不可预测性,这种竞赛更富有挑战性和观赏性。2002 年 5 月 1 日,抢渡的起点设在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阳南岸咀,江面宽

2、约 1160米。当日的平均水温16.8 ,江水的平均流速为1.89 米/秒。参赛的国内外选手共186 人(其中专业人员将近一半),仅 34 人到达终点,第一名的成绩为14 分 8 秒。除了气象条件外,大部分选手由于路线选择错误,被滚滚的江水冲到下游,而未能准确到达终点。假设在竞渡区域两岸为平行直线, 两岸的垂直距离为 1160 米, 从武昌汉阳门的正对岸到汉阳南岸咀的距离为 1000 米,见图1。下面借助数学模型解决如下问题:( 1)假定在竞渡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且竞渡区域每点的流速均为 1.89 米/ 秒。如果 2002 年第一名是按最优路径游泳的,试说明她是沿着怎样的路线前进

3、的,求她游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在(1)的假设前提下,试为一个速度能保持在1.5 米/ 秒的人选择最佳的游泳方向,并估计他的成绩。( 3) 在 (1) 的假设下, 如果游泳者始终以和岸边垂直的方向游, 他( 她) 们能否到达终点?并说明为什么 1934 年和 2002 年能游到终点的人数的百分比有如此大的差别;给出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选手的条件。1160 m 1000m 长江水流方向终点 : 汉阳南岸咀图 1 起点: 武昌汉阳门( 4)流速沿离岸边距离的分布为 ( 设从武昌汉阳门垂直向上为y轴正向 ) :米米秒,米米米秒,米米米秒,米1160960/47.1960200/11. 22000

4、/47.1)(yyyyv(1) 游泳者的速度大小(1.5米/ 秒)仍全程保持不变,试为他选择游泳方向和路线,估计他的成绩。(5)流速沿离岸距离为连续分布米米秒,米米米秒,米米米秒,米1160960/)1160( 20028.2960200/28.22000/20028.2)(yyyyyyv游泳者的速度大小(1.5米/ 秒)仍全程保持不变,试为他选择游泳方向和路线,估计他的成绩。一、模型分析(略)二、模型假设(1)在游泳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可以保持恒定不变(2)竞渡区域内各点水流速度不变(3)两岸是保持平行的(4)游泳过程中游泳者之间互不影响三、模型建立1. 设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变

5、化,即令)sincos()(uutu,而流速)0,()(vtv, 其中 u 和 v 为常数 , 为游泳者和x 轴正向间的夹角。于是游泳者的路线(x(t), y(t) 满足cos,(0)0,( )sin,(0)0,( )dxuvxx TLdt dyuyy THdt(1)T 是到达终点的时刻。令cosz,如果(1) 有解 , 则221,1)()(,)()(zTuHtzutyvuzTLtvuztx (2)y x L 0 H u v 图 1 因为 21)()(zuvuzHLtytx所以游泳者的路径一定是连接起、终点的直线,且2222221LHHLTuzvuuzvvuz( 3)若已知 L, H, v,

6、T, 由( 3)可得zTvTLu vTLHvTLz, )(22( 4)由( 3)消去T 得到)(12vuzHzLu(5)给定 L, H, u , v 的值, z 满足二次方程02)222222222uLvHuvzHzuLH(6)(6)的解为2222221 222()()H vLHL uH vzzHL u,(7)方程有实根的条件为22LHHvu(8)为使(3)表示的 T 最小,由于当 L, u, v 给定时 , 0 dzdT,所以 (7) 中 z 取较大的根 , 即取正号。将(7)的 z1代入( 3)即得 T,或可用已知量表示为2222222)(vuLvvHuLHT(9)以 H = 1160 m

7、, L = 1000 m, v= 1.89 m/s 和第一名成绩T=848 s 代入( 4) ,得 z= -0.641, 即=117.50,u=1.54 m/s。2. 以 H = 1160 m, L = 1000 m, v= 1.89 m/s 和 u=1.5 m/s 代入( 7) , (3) ,得 z= -0.527, 即=1220,T=910s,即 15 分 10 秒。3. 游泳者始终以和岸边垂直的方向(y 轴正向)游, 即 z = 0, 由 ( 3) 得 T =L/v529s, u= H/T2.19 m/s。游泳者速度不可能这么快,因此永远游不到终点, 被冲到终点的下游去了。式( 8)给出

8、了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选手的速度,其几何意义为:以速度向量v的终点为圆心,u为半径做半圆, O 与半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为可能的合速度方向,当u小于v到OA 的距离时,合速度方向一定指向终点A 的下游,游泳者无法到达终点。反之,当u为半径的半圆与有唯一交点时, 合速度方向就是最优的游泳方向。当u为半径的半圆与有两个交点时,合速度大的方向就是最优速度。对于 2002 年的数据, H = 1160 m, L = 1000 m, v= 1.89 m/s,只要 u 1.43 m/s 就能到达终点。假设1934 年竞渡的直线距离为5000 m, 垂直距离仍为H = 1160 m, 则 L=4864 m, 仍

9、设v= 1.89 m/s,则游泳者的速度只要满足u 0.44 m/s,就可以选到合适的角度游到终点。两次游到终点人数百分比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游泳者路线(速度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选择错误,被流水冲到下游。4. 如图 2,H 分为 H=H1+H2+H3 3 段,H1= H3=200 m, H2=760 m, v1= v3=1.47 m/s,v2= 2.11m/s, 游泳者的速度仍为常数u=1.5 m/s, 有 v1, v3 u, 相应的游泳方向1,2为常数。路线为ABCD, AB 平行 CD。 L 分为L=L1+L2+L3, L1=L3, 据( 8) ,对于 v2 u , L2应满足)752222

10、 2 22muuvHL(10)因为 v1v/2,由( 16)对 L1无要求。对于第 2 段 H2=760 m,仍用( 9) , (10) ,应有 L2 870 m,且第 2 段的时间22222 222 22 22)(vuvLvHuLH T ( 18)注意到L1=L3= ( L -L2)/2,T1=T3, 得总的时间为122TTT(19)用枚举法作近似计算:将L2从 880 m 到 1000 m 每 20 m 一段划分,相应的L1, L3从 60 m到 0 m 每 10 m 一段划分,编程计算可知L1=L3=40,L2=920 时 T=892.56(s)最小,即14 分53 秒,1=3=126.870, 2=115.0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