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4847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利一辩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际关系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目的性, 把所有目的都辩成利益,这个问题需要之前铺垫) 如果失去了这些好处,你还会不会维持这个关系?如何维持你与一个永远都不能相信你的人的人际关系?(暂时想了这些,你想了哪些?)反方的立论把背景(浅社交时代)和定义(精神利益)当作两条论点,个人认为还是分开比较好。1、 立论环节:正方在立论中给出了人际关系的定义,认为人际关系有多种,包括友情、爱情等,并从定义出发提出了己方论点:互信有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互信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推动双方由防御的心理状态转向相互;包容的心理状态。反方在立论中强调了对互利的“利”的定义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由此提出

2、己方论点:强调利益是生存的必须,互利更加普遍;浅社交已成为社会交际的主流;精神上的利益也是互利。2、质询 +小结 +对辩环节(交锋)在这些环节中, 双方的交锋点主要有如下几点:正方强调利益分配不均和利益链条断裂会导致以互利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断裂;反方认为无利益就无人际关系;反方认为人际关系不仅仅只有“泛泛之交” ;正方“养儿防老” (仅一次)之后含糊其词。3、结辩环节正方提出如果互利包括精神,那么互信是不是也是一种互利?反方点到新的互利产生新的人际关系。赛事评价纵观整场比赛,双方表现各有优劣。双方有交锋点,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准确抓住对方论证过程中的一些漏洞,没有自说自话, 且双方四辩都有及时

3、处理前几个环节遗留问题的意识。以上这些地方值得赞许,但双方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首先, 在立论环节中, 双方的定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双方都没能把需要定义的概念做全或做清楚, 例如人际关系、 互信和互利的交往模式、利益的囊括点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仅要为己方辩题里的概念做定义,也要适当为对方辩题的概念做定义。在本场比赛中,反方的定义太过于广阔,甚至有囊括正方定义的趋向,但正方没有及时质询,因此,只能判反方得证。其次, 双方立论中都没有标准。对于这种比较性辩题来说,标准不可或缺,标准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论点将如何展开以及场上交锋的方向,给出一个好的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己方论点的逻辑论证性,

4、也能避免双方的讨论偏离正题。反方的立论把背景 (浅社交时代)和定义(精神利益)当作两条论点,个人认为还是分开比较好。在交锋环节中,双方没能分清问题的层次。反方对正方的定义质询得太晚,而“养儿防老”的问题也没有继续追。这两个点是非常有效的攻击点,但并未被重视。再者,表达也不够清晰。“没有利益就没有人际关系”这句话单独来说有点自挖墙脚,如果再加上一句“所以,如果今天我想要维护一段关系的稳定,我就要保持我们之间的互利关系,我方得证”就更加清楚。就交锋而言, 正方的“利益分配不均和利益链条断裂会导致以互利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断裂” ,反方的回应语义不明,没有完成防守;而反方的“浅社交”问题,正方回应的“养

5、儿防老”只提出了一次,没有后续的分析和追问,所以反方的攻击相对比较成立。在交锋层次的比较反方看似有回应,但由于直观上较难理解,因此需承担更多的论证义务,但反方并没有较为理想地完成说明论证,因而很多观点难以得到认可。这是一些正方的立论1、立论: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是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信还是互利,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概念,维系是维持和联系使之不涣散,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互信是指相互信任,而互利是相互取得利益。我方将以哪种方式能更好的维持稳定并向良好的方向发展为比较平台,从一下三方面展开论述。首先,互信是维持单一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

6、子,有甲乙两人,甲选择向乙借款1000 元去投资,一个月内赚取100 元,并向乙支付50 元的利息,因此,甲乙两人各赚取50 元。但是若甲不讲信用而不向乙还钱且不支付利息,甲获得1100元,乙亏损1000 元,此时甲乙两人之间的互信不存在,则乙不同意借款给甲,则甲无法赚取 100 利润,乙也无法得到50 元利息,人际关系自然也随之破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人际关系中的互信一被抽出,人际关系便马上不复存在了,而“买卖不成仁义在”的情况却比比皆是。可见在单一人际关系中,互信是支撑其存在的主要因素。其次,靠互信维持人际关系的范围更加广泛。自古人无信不立,信是人立足社会的根本, 而人际关系是人在社会中最基

7、本的需求,信不受外界环境的支配,而利却时刻与外界环境相联系。当一件事物对双方都有利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并维持人际关系,但是,一旦这种利益无法达到双方各自的期望,并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依靠互利建立的人际关系将坍塌或者消失。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没有互利存在的人际关系,但是我们却很少见到哪种人际关系之间少了互信的成分。因此,相比互利而言,互信存在于更多的人际关系之中,并将他们很好的维持下去。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际关系都与利益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但这种酒肉朋友,真的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吗?今天我们的讨论不仅仅应当去阐述事实,同样也应该倡导一种良好的价值取向。通过今天的辩论我们要向在场的各位传

8、达一种精神,在当今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我国,与人交往更应当以诚相待,用互信取代猜忌,用光明驱逐阴暗。 构建一张和谐的人际关系网,节约交易成本都必须依赖互信,只有靠互信维持的人际关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值得珍惜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信对辩问题;对方辩友,您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水一般清澈的是其中的互信还是互利? 对方辩友,您对于人际关系中互利隐含的功利持何种看法?请问对方辩友,您如何看待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人际关系?商鞅一言为重百金轻的典故,体现的是什么关系?攻辩问题:1、 人际关系的维持应该是何种限度? 2 、若人际关系长期存在,互利是否是唯一因素3、你认为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句俗

9、语表达了人们的何种心态? 4、维持人际关系的互利因素消失后,人际关系是否还会存在?存在与否,问其 ,互利是主要因素吗 ? 1 请列举出三种您身边最常见的人际关系那您根据亲密程度排下序吧2“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酒肉朋友和能同甘共苦的朋友之间区别何在?3、是什么因素维持了同甘共苦朋友间的关系4、与我们的亲朋好友间,是利益越多还是信任、情感越多?5、您和您以前的老师(或同学)现在还有联系吗? 为什么这种联系现在依然存在?自由辩: 1、请问对方辩友你认为该如何用互利的观念去调整紧张的医患关系2、对方辩友你对于2013 年同期发生的震惊全国的温岭杀医案持何种看法?3、温岭杀医案凸显了当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对立

10、,你认为这样的人际关系对立是不是缺乏互信?4、你认为这样一起因互信的极度缺失而激化、走向犯罪的案例在案发前应如何调和?1.前些日子那个“老外撞大妈”事件引起轰动,您觉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当今社会上“扶不起”的观念可谓深入人心啊,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3.请问我们对于扶不扶这个问题应持什么态度呢4.请问关于扶不扶这个问题,利在何处,难道说您扶人就是为了感谢费吗?结辩谢谢主席,今天对方辩友牢牢扭住以“利”为核心的人际关系,强调利益往来、输送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然而对方辩友却始终没有清晰的解释人际关系一旦因利益分配不均而破裂后又该何去何从?这种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的人际关系,难

11、道真的就是我们所该推崇的吗?那这世间利益之外的真、善、美, 那些人性中质朴的情感难道都要湮没在终日的为利而为中吗?信守诺言,互信不疑,被古人奉之为处世恒常不变的美德之一。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信,一是信用,说到做到,一诺千金;二、更是信任,以诚相待,赤诚相投。古人云: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真正的友谊靠的是赤诚相投,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交换,言语上的阿谀奉承。“君子之交”应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住外界环境的考验。 诚然,我们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但这并不是反对朋友间的礼尚往来和文明馈赠。从某种意义上讲,朋友之间的“雪中送炭”、 “千里送鹅毛”等行为能体现当朋友有困难时,鼎力

12、相助,无私支持,这才是真朋友的表现。我们不期望人与人之间都似君子之交,但是,一旦因互信缺失而破裂的人际关系,它所产生的影响则会犹如病毒般迅速在社会中扩散,直至上升为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今天我们援引了温岭杀医的案例,这种“深切的怀疑驱使其在每一次诊疗报告中尽一切可能的寻找着医院漏洞” 的行为映射的不仅仅是目前医患之间如履薄冰的对立关系,它更折射了我们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信任危机。对于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社会成员间的互信都是必需品,任何开放社会都能自发形成的一种秩序, 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当代中国社会信任危机下的人际关系相处,这种危机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一种“利益本位”的社会秩序。这种秩序动摇了许多社会成员的道

13、德底线,扭曲了本应正常的价值体系, 破坏了社会成员间信任的基础。实现社会信任, 让利益服从社会要求,社会自身才能摆脱信任危机,社会成员间的人际关系才能更进一步,从而实现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综上,我方坚持认为维持人际关系主要靠互信。事例事例:职业群体的信任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根据十年来的社会调查,医生、教师、政府官员和法律工作者的的社会声望和职业信任度下降最为迅速。无独有偶, 这些领域不仅是现代西方社会声望最高的行业,恰好也是当代中国潜规则和职业道德滑坡极其严重的几个领域。信任危机甚至已经发展到普通人之间。南京“彭宇案”就体现了最基本的道德义务所面临的困局: 一方主动的善良可能被另一方利

14、用。受此影响, 后来发生了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搀扶以至死亡的惨剧。更令人唏嘘的是湖北荆州船主对见义勇为者“挟尸要价”的态度:只要钱没凑齐就不能把尸体交出去,而且绝不赊账。 这类例子足以说明当代最基本的社会信任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要维持最基本的信任,就需要双方遵守一定道德底线,但如果一方认为基本道德底线相对于货币化的经济利益不划算,那么陌生人之间信任的基础也就彻底没有了。2、各位评委、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是维护人际关系靠互信还是互利,首先,人际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交往的关系,父母亲戚,同学老师,同事上司,等等;而维护,即维持保护,是指在建立一定关系后持续健康长久的发展;互信就是指相互信任,以

15、诚相待。我方认为维护人际关系靠互信,下面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 互信能比互利发挥更持续长久的稳定作用。互信是以赤诚之心相对,给予对方尊重和认同感, 人际关系中的互信直接作用于人际关系的本质情感。而互利所起的作用不在于情感, 而是较于表面和浅薄,是受种种客观利益影响而具有时效性,易引发各种矛盾冲突,一旦这种共同利益无法达到双方各自的期望,并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依靠互利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将坍塌,由此可见, 依靠互利所维持的人际关系是不牢固无法长久稳定的,互信才能发挥持久的稳定作用。第二, 互信符合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要求。我方承认当今社会功利主义横行,很多关系都和利益息息相关的现象,但是这些

16、人走茶凉的酒肉关系真的是我们所向往的吗?人们更愿意去得到眼前的可衡量的利益,因为共同的利益追求去维护互利的人际关系,这又是正确的价值观吗?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买卖不成仁义在”。讲的就是当共同利益消失后,人们仍可依靠建立积累的感情和谐相处。互信是一个健康的正确的价值导向,是符合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规范。第三,我们维系人际关系的目的更多的是满足人对群体的归属感,而并非是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这个目的而去建立人际关系,我们需要温暖,需要关怀,需要理解,这就是当今人际关系不能给与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仍然要维护它的原因,互信的人际关系虽然不一定带来现实的利益, 但它却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温暖的心理状态取代了互相利用的心理状态,带给我们归属感和安全感。哈贝马斯在交往行为理论中说,进行有效交往行为的首要条件就是彼此真诚、取得互信,曾子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董仲舒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都说明信在日常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互信是会长久稳定的维护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温馨的社会环境。因此,我方坚定认为维护人际关系靠互信。3、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讨论的辩题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