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熟悉的一位有气质的女性(散文)赵殿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4834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所熟悉的一位有气质的女性(散文)赵殿松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所熟悉的一位有气质的女性(散文)赵殿松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所熟悉的一位有气质的女性(散文)赵殿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所熟悉的一位有气质的女性(散文)赵殿松(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年轻姑娘, 到中年妇女, 再到老年长者, 她拥有了一个美誉外界奉送的有“气质”。这个评价,虽然没有经过公开推选亮分,但是充分说明对此,众人心里都有一杆相似的秤。何为气质?先来查看辞海的解释:气质,是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等素质,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或者说,气质是指人的姿态、长相、穿着、性格、行为等元素结合起来给别人的一种感觉。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的一种特定的心理特征。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气质,在现在的社会所表现的,是一个人从内到外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然后,所发挥的一

2、个人内在魅力的质量的升华。比如修养、 品德、 举止、行为、 待人接物、 说话的感觉等等。一个人的气质,并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自己长久的内在修养平衡及文化修养的一种结合,是持之以恒的最终结果。好了,根据这些解释,再照着葫芦画瓢地方式,来分析一下她的有“气质”,也就不难理解了。她,无论从个头、身段,还是从体态、容貌上看,都算不上是个很漂亮的女性。然而,从穿着的衣、裤、鞋、袜等,这些尽管都属于大路货。但其色调、式样经她别出心裁地上下搭配,而到了她的身上,便是那样的协调、紧凑、突出,给人们的感觉非同一般;从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每每话语出口,皆显得有礼、有节、有教养,总是给人们一种大家闺秀之感

3、。这就是气质的外化,气质的凸显。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的出身经历,是“气质”产生的基础。她的祖籍为山东广饶,当年祖父一头挑着破席卷被子,一头挑着年幼的姑姑,逃荒到了青岛港,成了一个老码头。但这对她的成长,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她是在关外丹东出生,母亲原籍本是天津杨柳青,家境殷实,从小能识文断字,后过继给五叔,即她的五姥爷。外祖父本是驻防丹东的张作霖下属的年轻将领,却过早地疆场捐躯。 五姥爷为经营丹东戏院的大老板,威震商界。五姥娘则是一个讲究“三重四德”、具有咬钢嚼铁性格的妇女,主家理事。她的父亲,有这样的背景, 先在丹东警界谋职,后异地步入商界。五姥爷病逝, 全家南迁落户青岛。

4、父亲平时在家中,常常涉猎古典文学名著,又迷恋于传统的京剧。这样,她童年好奇心理,不可避免地要偷偷地、半生不熟地阅读红楼梦之类的禁书。至于,通过洋戏匣子,听唱京戏更是家常便饭。她,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从小受到官商家庭的影响和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小小的年纪,就有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文化修养的底蕴。从而,为她随后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气质”,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大量的社会现实生活证明:气质,就是一种吸引力;气质,就是一种公信力;气质,就是一种拥戴力;气质,就是一种征服力。青岛解放,她成为一个14 岁的女兵。并不是因为年龄小,活泼好动,班里战友宠她、爱她、保护她。而更是因为她聪明机灵,有口才,有文才,能歌善

5、舞,心底坦白的个性特点,所以战友叫她“青岛洋学生”。例如,每当部队京剧团来演出,她都会被战友包围起来,负责给这个那个讲解剧情,解释京剧程式化动作的含义。部队转业,她被安排在青岛的一个疗养院工作。期间,曾经到市里医院去进修。当时,该院检验科的老专家李主任,第一眼就被她不同寻常的人格魅力和谈吐所征服。实习过程中处处得到照顾,不设任何障碍。当她周日独自主动加班时,李主任竟将检验室的全部钥匙交给她,享受到了连该院正式职工都享受不到的特权。因为,老专家相信自己慧眼识珠的能力。七十年代,已经是中年妇女的她,独特的气质,逐渐成型。有一天,她带着两岁的女儿到青岛游人如织的栈桥去玩。又是气质的魅力,被一对白人夫

6、妇游客盯上了(当然也有漂亮女儿的因素) ,拉着要给她娘俩照相,并用极为生涩的汉语说:“照片马上就能拿到。 ”其实,那是第一次见识“即拍即洗”一遍成功的照相机。鉴于当时的政治气候,相片也没敢要,急急忙忙拉着女儿就离开了。当然,后来也成了一件憾事。八十年代初,她带着五岁的女儿去了一趟杭州。在旅店里,还是她的独特气质,素妆淡雅,谈吐不凡,又引起黄岩县某工厂一位厂长的注意。该厂长带着女秘书出差杭州,这样南方和北方人在旅店的不期而遇,成为朋友也算是缘分。厂长专门安排一桌丰盛的饭菜,来招待她母女俩,女秘书还执意认她为干妈。白天,一起去游览西湖, 夜晚女秘书搂着她的女儿睡觉。最后,又亲自送她母女俩乘坐回上海

7、的火车。看起来,世上真的有无巧不成书的事。不过,又是她那与生俱来的气质的关系。在乘坐“长绣号”客轮由上海至青岛时,遇到国棉五厂的一位年龄较大的技术员和他的妻子。刚一碰面就投缘,技术员执意让她换坐他们买的三等舱,让妻子去底舱休息,自己带着她的女儿在甲板上玩, 主动承担起看孩子的任务。整个行程中, 甘心情愿地照顾着她母女的吃喝休息。最后,又分担了她的部分行李和背着她的女儿下船,走出长长的码头,一直送上公共汽车才做了分手。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台湾地区到大陆旅游观光和经商创业的人越来越多,青岛也不例外。这时,已经享受老干部待遇,步上老年台阶的她,气质风韵非但不减,反而更加具有了一种指代成

8、分称她为来之台湾的老太太。有一次,她到中山路上台湾人开办的一家餐馆就餐。刚进门,就被台湾老板发现,他带着迎宾小姐夹道欢迎,领上二楼单间,声称彼此是台湾老乡。也不容她做丝毫地解释,并一口咬定说,是在台北市某街某号某院见过她。为了异乡遇故知,还专门赠送了一份台湾特色菜。此后,她从从容容度过二十年。这期间,每逢乘车打的,商场购物,餐馆吃饭等等,或单独出行或集体活动,她都是板上钉钉地要被当做一位干练有气质的台湾老太太相待,几乎不容解释说明。即便她自己予以否认,别人也会说,嗷,是刚从台湾探亲回来的吧。这不,七年前,快要进入耄耋之年的她,在打的等车的时候,有一个中年妇女,看到她的装梳合体,气质不凡,便主动亲热搭讪,临分别还留下联系电话。就这样,你来我往,时间一长, 非要认她为干妈, 愿意照顾她的起居出行。事至今日, 双方一直保持着极好的关系,她正在实践着向她许下的诺言,风雨行路,人生苦短。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活在世界上,能够拥有一份无形的资产有“气质”。从而,让子女得到精神享受,觉得也就死而无憾了。2012.08.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