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临床特点(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3814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0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崎病临床特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川崎病临床特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川崎病临床特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崎病临床特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6 例小儿川崎病胸片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作者:郑雪辉作者单位: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儿科【关键词】川崎病胸片川崎病近年在国外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进一步了解该病 ,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本文总结我院5 年间 (19982003)收治的 46 例川崎病,对患儿急性期的胸片,结合临床资料及临床意义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为病程 7 日内摄片的46 例患儿,年龄2 个月 3 岁 24 例, 35 岁12 例, 510 岁 10 例,平均年龄 (3.50.4)岁,男 27 例,女 19 例,男女比例为1.42: 1。诊断符合第三届

2、国际川崎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1988 年 12 月修正),27 例(58.7%)有呼吸道症状或体征。所有病例均在阿司匹林或丙种球蛋白治疗前摄片,胸片质量不佳或有技术缺陷者已予排除。1.2 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对同一放射学征象,两位医师结论一致方为阳性结果。经此确认胸片有一项以上异常X 线征象的病例纳入“胸片异常”组(A 组) ,共 22例;其余病例归入“胸片正常”组(B 组) ,共 24 例。将二组病例临床资料作进一步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的t 检验和率的 2 检验。2 结果有肯定的胸片异常发现者22 例,占总例数的47.8%,其中 X 线异常征象区分为:斑片状絮影 12

3、例,肺纹理增多模糊17 例,胸膜增厚或/和渗出 4 例,肺不张1 例,肺门影扩大浓密 2 例,支气管充气征5 例,肺野透光度下降1 例,详见表1。表 1 A 组中 X 线异常征象具体区分(略)A 组与 B 组比较,性别、年龄、热程、咳嗽例数、肺部湿音例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 心电图异常例数均无显著差异。但 A 组血沉 (53.931.9)mm/h(xs) 高于 B 组 47.330.3mm/h (P0.05) 。二维超声心动图示A 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14 例, B 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5 例,两者差异显著(P0.01) 。其中 A 组 4 例有肯定的冠状动脉瘤,B 组冠状动脉瘤 1 例

4、, 2 例巨大冠状动脉瘤(直径8mm)均见于A 组。详见表2。表 2 2 组病例检查结果比较(略)2=8.67P0.01 3 讨论川崎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结缔组织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非特异性血管炎,早期为全身微血管,后期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其中肺动脉炎存在于45 71%的尸解病例, 3090%具有间质性肺炎改变,而冠状动脉血管炎引起的冠状动脉瘤和冠状动脉狭窄最为严重 ,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文献报告胸片的肺部异常发现率颇不一致( 14.763%) 可能反应了各个作者诊断标准的不一致,但是不同地域,不同流行年份肺部受累情况也可能有差异。本文对读片进行了质量控制,并排除了不一致

5、的阅片结论, 发现胸片异常的比例仍高达47.8%。考虑到被排除的不一致阅片结果中仍可能有正确成分,实际X 线异常率还可能在此之上,提示肺脏确是本病心血管系统之外一个常见的受累器官。本文资料中胸片异常组病例呼吸道症状大多较轻,肺部湿音少见(15.2%) ,多为一过性或局限分布, 胸片异常似难完全用肺部感染解释。本组无 1 例有心衰临床表现,因此这种胸片异常也不能用心力衰竭解释。结合病理解剖所见,认为本病肺部改变主要继发于肺部血管炎似乎更合理。本组胸片异常以“肺纹理增多模糊”这样的间质性征象高居首位(77.3%) ,也支持这一解释。在川崎病病程早期评估冠状动脉损害的危险性对于治疗本病非常关键。本文

6、资料中胸片异常组血沉增快较显著,冠状动脉扩张性病变发生率63.6%,显著高于胸片正常组20.8%,且预后差的巨大冠状动脉瘤也仅见于胸片异常组。故作者认为, 川崎病急性期胸部摄片简便易行, 阳性率高, 胸片若有异常可能提示血管炎症较为广泛、严重, 对这种病例加强心血管系统监测和随访是非常必要的。晋升网( http:/ )致力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 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标题、 关键词检索及全文检索,并独家研发刊社管理和刊社加盟系统、在

7、线投稿、 在线查稿、在线阅读、远程审稿、在线下载等系统;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晋升网通过“专业”走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身边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目标;【参考文献】1 杜军保,张清友.川崎病治疗的若干新观点.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5):339. 2 加滕裕夫 .川崎病,最近话题.日本医事新报,1999,3942(11) :2230. 3 Umezawa T.Pediatr Radiol 1989.2048. 4 龚方戚 ,白石裕比湖 ,桃井真里子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随访及超声与造影的对照研究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0) :634635. 5 华益民 ,朱琦 ,刘瀚妥 ,等.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远期预后观察.中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39(5):306. 6 Jacobs JC.Pediatric Rheumotology for Practitioner.New Y ork :Springer-Verlag,1982.418.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