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3494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艺复兴时期音乐(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概 述述第一章、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坎第一章、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坎第一节、英国音乐第二节、勃艮第地区的音乐第三节、法弗兰德作曲家第二章、第二章、1616世纪的新趋势世纪的新趋势第一节、世俗声乐音乐的兴起第二节、16世纪的器乐音乐第三编、文 艺 复 兴 时 期 音 乐返 回第三章、第三章、16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 革的音乐革的音乐第一节、 16世纪宗教改革的音乐第二节、16世纪反宗教改革的音乐“人文主义”一词最初来自与“神学学科” 相对立的“人文学科”。12、13世纪时, 世俗性的学校开始出现,在“神学”学科 之外增设了“人文学科”,其内容就是古 希腊、古罗马

2、艺术各科艺术。文艺复兴 时代的学者被称为“人文主义者”。返 回人文主义 意大利: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彼特拉克( 1304-13741304-1374)和薄伽丘()和薄伽丘(Boccaccio, Boccaccio, Giovanni Giovanni 1313-1313- 13751375)是早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彼特拉克的)是早期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彼特拉克的 抒情诗集抒情诗集歌集歌集歌咏爱情和幸福,表达了人文歌咏爱情和幸福,表达了人文 主义精神,其中的主义精神,其中的“ “十四行诗十四行诗” ” 开创了欧洲抒情诗开创了欧洲抒情诗 的新诗体。薄

3、伽丘的代表作的新诗体。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十日谈 西班牙:西班牙:1616世纪后半期是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世纪后半期是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 黄金时代,以小说、戏剧成就最大。塞万提斯和黄金时代,以小说、戏剧成就最大。塞万提斯和 维加是代表人物。维加是代表人物。 英国:英国:英国在英国在1616世纪资本主义得到了迅猛发展,世纪资本主义得到了迅猛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在文学园地开花结果,诗歌、小说人文主义思想在文学园地开花结果,诗歌、小说 、戏剧、散文等全面繁荣。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成、戏剧、散文等全面繁荣。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成 就最大的是戏剧家莎士比亚就最大的是戏剧家莎士比亚. .返 回Down my c

4、heeks bitter tears incessant rain,And my heart struggles with convulsive sighs,When, Laura, upon you I turn my eyes,For whom the worlds allurement I disdain.But when I see that gentle smile again,That modest, sweet, and tender smile, arise,It pour on every sense a blest surprise,Lost in delight is a

5、ll my torturing pain.Too soon this heavenly transport sinks and dies,When all thy soothing charms my fate removes,At thy departure from my ravishd view,To that sole refuge its firm faith approves.My spirit from my ravishd bosem flies,And wingd with fond remembrance follows you.哀愁之泪沿着我的双颊潸然落下我的心同声声哀叹

6、在苦闷我的眼睛转望罗拉的时候我鄙视世上一切诱惑,为了她但我再瞥见那温柔的微笑羞怯、甜蜜、温柔的微笑浮起它在每种感觉中都注入了幸福的惊奇折磨我的苦痛在这喜悦里洗涤这神圣喜愿匆匆而逝当我的命运把你那慰籍之美在你离开我那狂喜的视野时,移向它那坚强信心赞许的安全之地我的精神飞离喜悦的胸膛带着凝望的记忆追随你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 罗 拉 的 微 笑返 回 有人说十日谈是“人间喜剧” (Human Comedy)。薄伽丘十日谈:返 回文文 艺艺 复复 兴兴 三三 杰杰 莱昂纳多莱昂纳多 达达 芬奇芬奇: :15-16世纪意大利 的一位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代表 作有:岩间圣母、最后的晚 餐、蒙娜丽莎等。 米开

7、朗基罗米开朗基罗: :佛罗伦萨雕刻家、画家 、建筑师、诗人。代表作大卫 、摩西(雕塑)、创世纪 、最后的审判(绘画)等。拉斐尔拉斐尔是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 ,他的风格代表当时人们最崇尚的 审美趣味。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自画像拉斐尔自画像名名画画与雕塑与雕塑 欣欣赏赏返 回蒙 娜 丽 莎 达芬奇西 斯 廷 圣 母 拉 斐 尔 最 后 的 晚 餐 达 芬 奇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 米开朗基罗 大卫 米 开 朗 基 罗 摩西 米开朗基罗 返 回圣圣 彼彼 得得 大大 教教 堂堂米开朗其罗圣圣 彼彼 得得 大大 教教 堂堂米开朗其罗返 回佛罗伦萨大教堂v 英国音乐的风格特点:1、和声

8、方面 a、使用不省略三音的完全三和弦;b、常用相同节奏的和弦进行;c、运用协和的和声,避免强拍上的不协和音程。 第一章、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坎第一节、英国音乐返 回2、织体方面 a、多采用和声式的织体; b、常将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组合在一起,并创造出“福布尔东”(Fauxbourdon) 的复调音乐手法。3、当时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 约翰 邓斯泰布尔( John Dunstable,1390- 1453年)其创作涉及经文歌、弥撒曲等各种体裁,约有70首。作品风格:多为三个声部,突出上声部,节奏一致,有大量三和弦结构,风格 和谐、悦耳、流畅。听赏: 邓斯坦布尔的经文歌你多么美妙 返 回“ 福

9、布 尔 东”(Fauxbourdon): 从乐谱上看,是一种二声部音乐,高声部与低声部构成以平行六度为从乐谱上看,是一种二声部音乐,高声部与低声部构成以平行六度为 主的进行,偶尔出现八度,每个乐句总结束在八度上。主的进行,偶尔出现八度,每个乐句总结束在八度上。 演唱时在高声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往演唱时在高声部下方四度再即兴加入一个声部,该声部在谱面上往往 未写明未写明. . 由于强调三度、六度音程,限制不协和音,因而音响和谐、悦耳由于强调三度、六度音程,限制不协和音,因而音响和谐、悦耳 。 “ “福布尔东福布尔东” ”一词意为一词意为“ “假低音假低音” ”,意指其低

10、声部并非素歌的定旋律,而,意指其低声部并非素歌的定旋律,而 是一个附属的对位声部。是一个附属的对位声部。 第二节、勃艮第地区的音乐(一)迪费(G. Dufay,1400-1474)迪费的手稿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欧洲北方的 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迪 费迪费的手稿返 回迪费的创作勃艮第地区音乐作品主要体裁是尚松(chanson,是14-16世纪 以法文诗歌谱写的复调世俗歌曲的概称。)、弥撒曲、经文歌。a、尚松: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突出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般 上声部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风格抒情、细腻、典雅。b、经文歌:大部分是等节奏经文歌,使这种体裁更为丰富、

11、复杂。一般 采用三个声部,有时是四个声部,以旋律流畅的高声部织体为主导。听赏: 迪费 经文歌最近玫瑰开放 c、弥撒曲:迪费创作的大多是定旋律弥撒曲,他首次以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的定旋律,并在弥撒曲中采用了经文歌常用的四个声部的织体,首次把对应声部置于定旋律声部之下。(四个声部由下向上依次为:低对应声部、定旋律声部、高对应声部、旋律声部) 勃艮第时期音乐上的重要成就之一, 就是确立了一种大型的宗教音乐体裁 “ 弥撒曲 ”,即把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 (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羔羊经 )连成一个整体进行创作。 最常用的一种创作方法是“定旋律弥撒曲”,即在弥撒曲的五个乐章中采用一个相同的旋律( 一

12、首圣咏或世俗旋律 )作为定旋律,以此作为统一音乐的“ 轴心 ”来把各乐章联系起来。弥 撒 曲:返 回(二)班舒瓦班舒瓦是勃艮第地区最重要的尚 松作曲家,采用的都是高声部为 人声,下面两个声部是器乐声部 的形式,其中高声部旋律简洁, 优美典雅而富有感染力。 返 回第三节、法第三节、法弗兰德作曲家弗兰德作曲家(一)奥克冈(一)奥克冈(Johannes Johannes OckeghemOckeghem,14101410 14971497):): 奥克冈的主要成就在弥撒曲方面。奥克冈奥克冈的主要成就在弥撒曲方面。奥克冈 有时把定旋律放在最低音部,并把定旋律当作有时把定旋律放在最低音部,并把定旋律当作

13、 乐曲的主要结构因素,每个乐章都要至少完整乐曲的主要结构因素,每个乐章都要至少完整 地呈示一次。地呈示一次。奥克冈也有些弥撒曲没有引用定旋律,较自奥克冈也有些弥撒曲没有引用定旋律,较自 由地进行创作,常常使用由地进行创作,常常使用“ “卡农卡农” ”手法,包括复手法,包括复 杂的杂的有量卡农有量卡农 。返 回有量卡农(mensuration canon):卡农的不同声部以不同比例的节拍时值进行,如第二 声部是第一声部音符时值的增值或减值。谱例 奥克冈 第二慈悲经(选自短拍弥撒曲)(二)(二) 若斯堪(若斯堪( Josquin des Josquin des PresPres,144014401

14、5211521) 若斯堪创作中经文歌最为突出。他很注意若斯堪创作中经文歌最为突出。他很注意 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歌词的内容和意义,无如何通过音乐来表现歌词的内容和意义,无 论是宗教的拉丁文歌词还是世俗的方言歌词论是宗教的拉丁文歌词还是世俗的方言歌词 。 若斯堪的弥撒曲大多继承前人的传统技法若斯堪的弥撒曲大多继承前人的传统技法 ,但也体现出他技术上的独创性。他在弥撒,但也体现出他技术上的独创性。他在弥撒 曲曲不幸向我袭来不幸向我袭来中创造了一种中创造了一种“ “模拟弥撒模拟弥撒 曲曲” ”手法。手法。 返 回返 回模拟弥撒曲写作弥撒时不只借用一首圣咏,而是借用几首现成的复调作品(如弥撒曲、经文歌、

15、尚松等)为基础,引用多个声部的材料或吸取其曲调、动机、结构等而创作的弥撒曲。创作有弥撒、经文歌、牧歌、尚松等。欣赏代表作品:回声意大利牧歌体裁,完全是对自然的表现,写 人与自然的融合,技法上以主调和声为主,也 有复调手法,其中和声的构思、复调的轮唱手 法,将宗教情绪一扫而空,极富人文主义艺术 特征。1、初步建立了主到属、属到主的和声功能。2、在弥撒曲的写作中,定旋律声部的圣咏旋 律被世俗旋律取代。3、奠定了复调艺术的两种写作类型:一是对 位化写作,二是对位和声化写作。4、创作风格:明净、质朴而又含有一种动态 的情感美。第 二 章、16世纪的新趋势第一节、世俗声乐音乐的兴起(一)意大利(意大利牧歌,madrigal)1、意大利牧歌的萌芽 弗罗托拉( frottola)2、意大利牧歌 意大利16世纪的牧歌是一种重要的世俗 音乐体裁,是一种复调歌曲,歌词多为名诗 人所作,一般有较高的文学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