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2983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1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作者:广德中学 陈明发解释加下划线的词1、微太子言,臣何能谒之。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具体的语境考纲解读:偏义复词:(1)两个语素意义相近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2)两个语素意义相对(反)便可白公姥,及时遣我归如何辨析: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死生,昼夜事也从实际情况来判断; 从逻辑上去判断。练习:1、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孔 2、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

2、乡。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巧解文言实词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方法1 1、字型推断法、字型推断法 2 2、结构互解法、结构互解法3 3、语法定性法、语法定性法 4 4、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5 5、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 6 6、代入法、代入法7 7排除法排除法一、字型推断法一、字型推断法 口与口及语言等动作有关(吹、吮)心关于心理(恨、志)示和神祉有关(祖)衣与衣服有关(袖、襟)二、对称结构互解法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 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 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 得词语正确的解释。【文文过饰非过饰非】 我们可能知道我们可能知道“ “饰饰” ”是是“ “

3、掩饰之意掩饰之意” ”, ,而对而对“ “文文” ”则有些把则有些把 握不住。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握不住。这个词语中的过和非同义,那么文和饰也应该 同义。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同义。文就是文饰、掩饰的意思。【求全求全责责备备】 全,全面。备,完备。意思同。全,全面。备,完备。意思同。“ “求求” ”和和“ “责责” ”意思也应意思也应 该相同。该相同。“ “求求” ”是要求,是要求,“ “责责” ”也是要求(责成、寻求)。也是要求(责成、寻求)。 这样就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这样就不会把则和备看成是“ “责备责备” ”了。了。【前前倨倨后恭后恭】 “ “前前” ”和和“ “后

4、后” ”相反,相反,“ “倨倨” ”和和“ “恭恭” ”也应相反。恭,恭敬。也应相反。恭,恭敬。 倨,傲慢。倨,傲慢。亡国破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圣君治国累世不见 也。屈原列传 【推断推断】上下句以“而”连接,表并列。据“亡国破 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为 并列关系, “圣君治国”当翻译成“圣明之君,治 平之国”。若成译若成译“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 ”,则为主,则为主 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对应。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对应。全句可翻译为“ “ 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和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和 清平的国家多少

5、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了。清平的国家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了。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故劳苦倦故劳苦倦极极,未尝不呼天也;,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疾痛惨怛 (d d 惊恐),未尝不呼父母也。(惊恐),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屈原列 传传)【推断推断】 “ “疾痛惨怛疾痛惨怛” ”分别陈述几种情况,译分别陈述几种情况,译 为为“ “疾病、痛苦、凄惨、惊恐疾病、痛苦、凄惨、惊恐” ”,那么,那么, “ “劳苦倦劳苦倦 极极” ”也是四种情况。也是四种情况。“ “倦极倦极” ”不能译为不能译为“ “疲倦极了疲倦极了” ” 。倦是一个词,极是一个词。我们联想到。倦是一个词,极是一个词。我们联想

6、到“ “夫何夫何 使我至于此极也使我至于此极也” ” ,“ “极极” ”指极端的情况。指极端的情况。 “ “劳苦劳苦 倦极倦极” ”可译为可译为“ “劳累、辛苦、疲倦、困惫劳累、辛苦、疲倦、困惫” ”。三、借助语法分析作推断运用所学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法知识,根据词 语所处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其词性,进而推断出它的含义 。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审:知道。 C.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答案:C“樵”作“取”的宾语, 应为名词,指柴草。(2000年高考11题)例2: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

7、先入关破秦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推断推断】 “意”后面带有宾词语,作动词,应解释为“料想”; 的 “ 意 ” 作主语,为名词,的“ 意 ” 用法与此相 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 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 意图”或“心意”。四、联想推断法:四、联想推断法:联想课文有关语词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 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0012001高考题高考题A A、城之不、城之不拔拔者二耳者二耳 拔:被攻取拔:被攻取B B、齐人未齐人未

8、附附 附:归附附:归附C C、使老、使老女子女子乘乘城城 乘:巡视乘:巡视D D、齐人追亡逐齐人追亡逐北北 北:指败逃者北:指败逃者【联想联想】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这些词都在课本里学过。A A其后秦伐赵,其后秦伐赵, 拔拔十城。(拔:攻取)十城。(拔:攻取)廉廉 蔺蔺B B怀敌怀敌附附远(附:远(附: 归附)归附)论积贮疏论积贮疏 C C乘乘鄂渚而反顾兮(乘:登)鄂渚而反顾兮(乘:登) 涉江涉江D D追亡逐追亡逐北北,伏尸百万(北,伏尸百万(北: :败逃的人)败逃的人)过过 秦论秦论可见答案是可见答案是C C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 氓 乘:登上、登临

9、【要点提醒要点提醒 】 联系课本这是最好的最联系课本这是最好的最 重要的途径。此外,还可联系重要的途径。此外,还可联系成语成语,名言名言 警句警句,“ “以旧解新以旧解新” ”,“ “以熟解生以熟解生” ”,效果很,效果很 好。好。如:秦桧如:秦桧炎炎炎炎 , ,不附者惟卿一人。不附者惟卿一人。联想联想“ “趋炎附势趋炎附势” ” “ “趋炎附势趋炎附势” ”是对称结构,是对称结构,“ “炎炎” ”、“ “势势” ”同义同义 ,是,是“ “势力势力” ”、“ “权势权势” ”之义。之义。“ “炎炎炎炎” ”就是权就是权 势很大。势很大。又如:又如: 腥臊并御,芳不得腥臊并御,芳不得薄薄兮兮至丹

10、以荆卿为计,始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速祸焉祸焉登高而呼,声非加登高而呼,声非加疾疾也也每每责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简析简析句中的句中的“ “薄薄” ”字,可借助成语字,可借助成语“ “日薄西山日薄西山” ” 中的中的“ “薄薄” ”字来推断,字来推断,“ “日薄西山日薄西山” ”中的中的“ “薄薄” ”为为“ “接近接近” ”之之 意,那么意,那么句中的薄字也可用句中的薄字也可用“ “接近接近” ”试解。试解。句中的句中的 “ “速速” ”字,可借助成语字,可借助成语“ “不速之客不速之客” ”很容易推断出是很容易推断出是“ “招招 致,招引致,招引” ”的意思。的意思。句中的句

11、中的“ “疾疾” ”字可用字可用“ “疾风知劲草疾风知劲草 ” ”中的中的“ “疾疾” ”字推断出是字推断出是“ “强强” ”的意思。的意思。句中的句中的“ “责责” ”字字 可由成语可由成语“ “求全责备求全责备” ”推知是推知是“ “寻求,寻找寻求,寻找” ”之意。之意。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联想到与这个词有联想到与这个词有 关的一些词,通过组词筛选来确定词义关的一些词,通过组词筛选来确定词义。我。我 们可以称之为们可以称之为“ “添加语素解词法添加语素解词法” ”例:例:讽帝大征四方奇技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讽:劝告(20032003高考题)高考题) “ “讽讽” ”

12、理解为理解为“ “劝告劝告” ” ,对不对?,对不对?以讽组词:以讽组词:嘲讽、讥讽、讽劝、讽喻、讽刺、嘲讽、讥讽、讽劝、讽喻、讽刺、根据语境,并联系根据语境,并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筛选,筛选, 这里的讽应为讽劝、劝告。译成这里的讽应为讽劝、劝告。译成“ “劝告劝告” ”是正确的。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们解词翻译常用的最简捷实用的方法这也是我们解词翻译常用的最简捷实用的方法 。五、语境分析法五、语境分析法1 1、石钟山记石钟山记: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 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

13、师虽知而不能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言2、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篡改赞同【推敲推敲】: /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知道石联系全篇及背景看,渔工水师知道石 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为文化水平低,没法用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但因为文化水平低,没法用 文字记下来。因此应理解为文字记下来。因此应理解为“记载记载”。3 3、 广之广之将兵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B “B “将兵将兵” ”:将领和士兵:将领和士兵 (20022002高考题)高考题)

14、 “ “将将” ”可当动词可当动词“ “率领率领” ”讲,也可作名词讲,也可作名词“ “将领将领” ”讲讲 。 B B项对还是错?项对还是错?【推断推断】 联系后文,既然说到联系后文,既然说到“ “士卒不尽饮,士卒不尽饮, 广不近水广不近水”可见是李广对部下的关爱,带兵有可见是李广对部下的关爱,带兵有 方,说的是他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方,说的是他领兵的情况而不是指李广手下的将领 和士兵。所以和士兵。所以B B项错。项错。【推断推断】“知”字如译为“知道”或“了解” 都是不合逻辑的,因为“不知道”与“不了 解”是不可能“皆为尽哀”的,这里只能翻 译为“熟知”,“不熟知”即一般了解,也

15、 “皆为尽哀”,可见李广深得人心,这样翻 译才合情理。4、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02年全高考第16题)六、代入法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03年高考)A 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讽:劝告 B咸私哂其矫饰焉 哂:讥笑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遇:优待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致力C七、排除法1.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99年京西城二模卷)3.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 试推断下列实词的意义2.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 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 7.通五经,贯六艺 8.忧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