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2911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解读一、全书的编排逻辑全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的宏观介绍 ;2.以案例的方式,对中国的区域差 异进行具体介绍;3.是全书乃至全套地理教科书的结 束语走向世界的中国。二、基本内容框架中国 区域 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中国的区域(案例)省级区域:北京、香港和澳门、台湾、新疆;省内区域:珠江三角洲、西双版纳;跨省区域: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走向世界的中国(结束语)三、关于编排的说明第一部分对中国地理区域差异做 宏观介绍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1.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

2、, 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点作知识上的 铺垫;2.由于后面的区域选择不能过多, 有了前面的宏观整体认识之后才能避免 以偏概全。第二部分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区 域主要有几方面的考虑: 地理课程标准的革新对于区域地理部分的设计,新的地理课程标准 可以说作出了具有开创性的变革。与以往同类地理教学 大纲的省区罗列或地区分列方式不同,新课标只是 列出了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我们认为 这是课标的制定者们对本次课改理念的充分领会和 贯彻,也为我们教材编写留下了足够的创造空间。 “范例式教学理论”的启示源自西方“范例教学论”认为,知识不可能 无穷

3、尽地传授给学生,提倡用精选的带有基本 性和基础性的范例来编制教材。通过对特殊的 教学使学习者获得一般的认识。我们认为这个 观点在区域地理教学的环节中非常适用。教材 讲授世界区域地理和中国区域地理,重点都不 是使学生了解系统的世界或中国区域地理知识 ,而是帮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分析 和认识区域地理特点的方法。 案例本身特有的灵活性以中国区域地理为例,无论以往教 材以省区还是几个大区为单位来概括我 国的区域,有一个缺点是很明显的:其 尺度是一致的,类型是单一的(或是行 政区、或是综合区)。而区域本身却是 多样的、多种尺度的。案例的灵活性有 助于学生更全面的认识我国不同的区域 的发展特点。第

4、二部分按照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 省区域的方式组合。省级行政区作为我国建置历史悠久的一级行 政区划,既是行政区,又是经济区、文化区,在 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 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区域单位。其次,一些省区 内部在自然、人文或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形成了富 有特色的地理单元;由于自然或人文等方面的联 系,还有许多跨越省界的区域,所以我们还选择 了一部分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第三部分由于是中国地理部分的 最后一章,我们就始终以中国的基本 国情为切入点,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国 情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发展的观念 和全球意识。这样设计,一方面与七年级世界 地理部分相呼应;另一方面始终把中 国与世界紧密

5、相连,使教科书有了比 较高的立意。四、关于区域的选择和组织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区域的选择 适当兼顾覆盖面上述九个区域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北方、南方、 西北、西南等主要地区 突出区域的典型性案例的主要特征就是它的典型性,它应该具有 很强的拓展空间,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类相关问题 的探究方法和分析思路。 除标准规定的必选区域之 外,教材所选几个区域都是我国特色鲜明的地区, 在同类区域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区域的多样性既

6、有不同类型的区域(包括行政区、地形区、 旅游区、综合区等多种区域),也有尺度不同的区 域(小到省区内部的小区域,大到地跨数省的大区 域)区域内容的组织 1.基础性原则把地理课程标准中“中国地理”部分的“认识区 域”的内容标准要求一一分解到相应的所选区域中, 以保证教科书对地理课程标准的验证性。 2.拓展性原则在以案例为主的前提下,本书还适当考虑到“点” 与“面”的结合。有意识地采用了比较、演绎等学习方 法,将学生的视野尽量拓展。 3.探究性原则与前三册教科书相比,我们更加注重对“活动”的 设计。通过有一定梯度的思维训练、实际操作等,使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地理的方法,以增强自 主学习的能

7、力。区域内容的表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 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和组画,不断给学生以新 鲜感,激发他们学习地理课的兴趣。另外,教 科书尽量避免使用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摒弃 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使教科书更富亲切 性。地理八年级下册(分节) 编写说明重点内容 逻辑联系 学习方法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重点内容: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 ; 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逻辑联系:人们生活的环境可以被划分为 不同的地理区域 我 国最显著的四大地理区域 划分

8、四大地理区域的 界限及其地理意义(界限本身以及影响界限形成的主导 因素)学习方法:读图感受,学练结合例1:读图5.2,尝试划分区域,理解区域 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例2:读图5.5,5.6,5.7,5.8,分析四大区 域的界限与季风、等温线、降水量和地势之间 的关系,理解这些界限的地理意义。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内容: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对比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差异。逻辑联系:北方和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差异 形成自然 差异的主导因素 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人文差异学习方法 :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来分析区域地理区域的划分是按照一定的指标进行的,总体 来说,区内主要指标具有明显的一

9、致性,区域 间有显著的差异性。区域的特征要通过相互的 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例1:读图5.9,分别从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 图、河流流量过程线图、植被景观图上比较北 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例2:归纳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异的主 导因素。例3:通过阅读图5.12和5.13两张素描图,比 较北方农村生活景观和南方农村景观差异,并 分析其原因。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重点内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经济生活。逻辑联系:干旱的西北地区 以牧业为主的地区(不 同特色的牧业和农业) 高寒的青藏地区 学习方法: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寻找因 果关系,分析某地的

10、地理环境 例:(第12页活动1)将若干因素按 因果关系组合起来,分析西北地区干旱 的原因。 通过这个活动,要使学生感受 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并且学会在众多的因素中判断谁是主要 的,谁是次要的。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 第一节 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选材和编写思路:1.落实课程标准要求;2.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重点内容: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历史悠久的古城;古城北京的现代化进程。逻辑联系: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历史悠 久的政治文化中心 建设现代化的大都市 (现代化的建设与传统特色的保留)学习方法 :善于用时间发展的眼光认识人地之 间的密切的关系人地关系

11、是地理教育中始终关注的问题, 将其放在更长时段的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中观 察,理解可以更为深刻。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选材和编写思路:1.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2.以港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为 中心。 重要内容:1.香港和澳门优越的地理位置;2.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持续 发展战略;3.历史背景和“一国两制”的政治背景;4.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模式和意义。逻辑联系: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人多地狭、优越的 地理位置) 与祖国长期密切的联系(优 势互补)学习方法:读图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例1:读图(6.20)概括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 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

12、响因素,锻炼地理 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例2:通过港澳地区特点的学习过程,初步 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 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其区域 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第三节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选材说明:在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中,台湾是必选内容 。重要内容:1.祖国神圣的领土;2.介绍台湾的自然条件及丰富的物产;3.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逻辑联系:祖国神圣的领土(从时空发展的角度说明台湾和 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 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的 关系(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条件) 经济 发展状况(从以农业为主过度到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导、工业的分布特点)学习方法:

13、综合利用教材提供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认定、提 取、加工相关的地理信息,分析相关地理现象的形成 。第四节 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选材说明:选择新疆作为案例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新疆是 我国西部开发重要的边疆省区之一(面积最大), 其次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城市的分布和农 业的发展有 很大的影响,编写过程中对于贯彻人地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比较有利。 重要内容:1.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绿洲农业; 3.能源开发。 逻辑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人地关系) 绿 洲农业的发展(传统农业与产业化农业、环境 问题) 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及其引发的环 境问题和解决途径学习方法:学习用地图语言来

14、表达地理事物; 由案例向类似区域的认识扩展例1:41页活动1,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区 地形分布特点,初步训练绘制简图反映地理事 物分布的技能和方法。例2:由新疆的具体问题向西北地区相关主 题的扩展。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一节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 洲选材和编写说明:外向型经济的典型地区;城市化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 。 重要内容:1.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有利因素 ;2.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 原因;4.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逻辑联系:成为对外开放前沿地带的优势(地理位置的优 势、政

15、策的优势、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 外 向型的经济(经济发展特点是由其众多优势所决定 的)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的快 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学习方法:善于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找出差异,更 为深刻的理解某一地理事物。例:54页活动3, 比较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地 区经济特色与条件的差异。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选材和编写说明:西双版纳作为省内区域的代表,还负载着这样几 种功能:西部民族地区的代表;以某种优势产业作为 主导发展区域经济的代表。重要内容:1.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热带雨林 风光,人文景观多民族聚居的地方;2.旅游业的兴起、相关产业的带动及其发展过程 的问题。逻辑联系:独特的气候和景观特点 丰富的旅游资源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旅游业的支柱作用和带来的相 关问题及对策) 学习方法:通过读图获取相关信息例:阅读图7.15“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 线路的分布”图,突出认识西双版纳怎样利用当地自 然、人文资源,发展了哪些旅游产品。再认识一下 西双版纳的相关位置,看一下与相邻国家交通的通 达情况和发展远景。讨论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 游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如可以形成规模效益等) 。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