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82782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7管理学家学术版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吴君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主持:张新安“面子”是中国社会中最常见的心理,也是影响中国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原则。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既要顾虑自己的面子,又要照顾他人的面子,从而维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在中国人的消费行为中,面子也有着不可忽视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购买决策和产品使用行为。正是由于面子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影响,关于面子的研究也分散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以及营销学等诸多领域。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学者们尚缺乏一个可靠有效的测评工具,从而无法对面子观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检验。在最近一期的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

2、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1 年 第 151 卷 第 2 期) 上,Xin-an Zhang, Qing Cao 和 Nicholas Grigoriou 合作发表的文章“Consciousness of social fac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measuring desire to gain face versus fear of losing face”针对这一问题,开发了一个包含 11 道题目,用于测量面子得失意识的量表。他们报告了三项独立的研究,为这一量表提供了足够的信度和效度证据。首先,作者综

3、述了前人对面子观的研究,指出尽管由于文化等因素,面子的具体含义会在不同社会中有所区别,但人们对面子的关注意识是相同的。他们根据香港学者何友晖对面子得失过程的分析,将“面子观”这一构念区分为两个相应的维度即“想要面子”和“怕掉面子”,认为个体既可能期望通过超出社会期望的行为或者成就而得到面子,也可能担心会因为不合适的社会表现而失去面子。在何友晖的分析中,得到国外学术期刊综述782011.08管理学家 学术版 An Academic Edition of ManaMaga面子和失去面子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它们代表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过程,不能被简单视作一个维度的相反两端。一方面,如果个体希望得到面子

4、,他就需要表现出超出社会期望的行为或者相应的成就,但没有达到这一标准的个体并不必然会失去面子。另一方面,如果个体的行为低于社会规范或者期望的下限,他就会因为这些表现而失去面子,然而,个体也难以通过满足“不失去面子”的标准来获得面子。因此,想要面子和怕掉面子也相应代表了个体的两种不同的面子观念。在第一项研究中,作者介绍了开发量表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何产生量表的初始题目,如何对题目进行筛选,并通过对 173 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最终量表的过程。在最终的 11 道题目中,想要面子分量表包括 6 道题目,分别为:“我希望大家认为我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我希望自己在聊天时能说出

5、别人不知道的事”;“我希望拥有一般人没有但渴望拥有的物品”;“我很在乎别人对我的夸奖和称赞”;“我很想让大家知道我认识一些头面人物”;“我希望在别人眼中,我比大多数人都过得好”。怕掉面子分量表包括 5 道题目,分别为:“当谈及我的弱项时,我总希望转移话题”;“ 就算我真的不懂,我也竭力避免让其他人觉得我很无知”;“我尽力隐瞒我的缺陷不让其他人知道”;“如果我的工作单位不好,我会尽量不向其他人提起”;“就算是我错了,我也不会向别人当面认错”。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均高于 0.70 这一广泛接受的临界值标准,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在第二项研究中,作者通过 411 名成年

6、人的调查数据,对面子得失量表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以检验这一量表是否具有稳定的维度结构。LISREL 的拟合结果表明,这一量表的双维度结构能够提供对调查数据的最佳拟合水平,如果将“想要面子”和“怕掉面子”合并成一个单一维度,或者将它们拆分为三个维度,都将会显著降低模型的拟合程度。此外,分析结果还表明“想要面子”和“怕要面子观念”存在有一定程度相关性,因此它们代表了个体整体面子观念的两个不同构面。在第三项研究中,作者采用两个独立的大学生样本(样本量分别为 264 和 377),重点对面子观量表的收敛效度、区分效度,以及校标关联效度进行了检验。整体面子观量表同个体的公众自我意识、社会焦虑感、印象管

7、理意识、自我监控意识,以及社会比较意识都显著相关;想要面子观念同以上变量中除社会焦虑感之外的所有变量显著相关;怕掉面子观念同社会焦虑感、印象管理意识,以及个体的公众自我意识显著相关。这些分析为量表的收敛效度提供了证据。作者进一步采用大五性格中的开明性作为校标,检验了面子观量表的区分效度。理论上来讲,个体开明性的得分应该与面子观无关。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也表明整体面子观量表以及两个分量表的分数都同开明性缺乏显著的相关关系。此外,个体的社会比较意识以及自我监控意识同面子观中的想要面子分量表显著相关,但和怕要面子分量表却缺乏相关性。与之相反,个体的社会焦虑79感同想要面子观念缺乏相关性,但同怕掉面子观念

8、存在有显著的相关性,这在某种程度上证实了以往许多研究中提到一个观点比起“想要面子”,人们更“怕掉面子”。为了检验量表的校标关联效度,作者考察了面子观量表同个体自我展示策略之间的关系。按照 Roth、Snyde 和 Pace 所提出的自我展示理论,个体可能采取两种不同的展示策略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其中第一种策略是展示自身积极的品质,另外一种策略是隐藏自身消极的品质。理论上来说,个体的总体面子观得分同这两种策略都应该具备相关性,同时想要面子观念同展示积极品质策略应该具有更高的相关性,而怕掉面子观念应该同隐藏消极品质策略具有更高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支持了上述理论推测,从而为面子观量表的校

9、标关联策略提供了证据。最后,作者还将个体面子观得分与一些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得到一些有趣的结果,比如:在过去一年消费支出较少的学生在怕掉面子观念上得分较高,男女同学在“怕掉面子”上没有显著区别,而男同学比女同学更加“想要面子”,而年龄则显示对“获得面子”和“怕掉面子”都没有显著的影响。总而言之,这项研究将个体的面子观区分为想要面子和怕掉面子两个不同的维度,并为未来对面子观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点评: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交往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和行为。近百余年来,凡是留心观察中国人行为的人,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是学者还是文学家,几乎都认为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

10、生活的一个核心原则。比如,鲁迅在鞭笞中国人国民性时说道,面子是“是中国精神的纲领”,中国人尤其是“上等人”,什么事情都特别爱面子。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也讲到,面子虽然“抽象而不可琢磨,但它却是规范中国人行为的最微妙的标准”。西方人在认识中国人时,也通常将面子视作理解中国人行为的关键。传教士明恩溥(Arthur Smith)在一百多年前出版了向西方系统介绍中国人行为的专著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开篇第一章即是讲中国人的面子观。然而,目前文献中对面子观的研究,却与其在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极不相称。虽然对面子的研究散见于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以及管理学等诸多

11、领域。然而,由于各学科研究方法和范式的区别,不同领域研究成果之间的共性成分并不多,尚未形成各领域都能接受的一致理论框架,甚至对于面子观的基本概念和定义问题,当前都尚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学者们在试图将面子引入其他领域时,往往发现缺乏足吴君 , 面子得失量表开发及其效度检验802011.08管理学家 学术版 An Academic Edition of ManaMaga够的理论支撑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难以将理论进一步深入或进行定量方式的探讨。尤为重要的是,目前文献中尚缺乏一个众所接受的面子观测评量表。虽然曾经有学者对此进行过尝试,然而,这些量表不是把面子观视作一个简单的单维度构念,就是在信度方面

12、难以满足测量可靠性的标准。我们所开展的这项研究旨在改善这一研究局限,理清面子观的维度结构,并为之开发可靠有效的测评量表,从而使得未来对面子观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和工具基础。事实上,我们最近文 献:Zhang, Xin-an., Cao, Qing., & Grigoriou, Nicholas. 2011.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fac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measuring desire to gain face versus fear of losing fac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51(2): 129-149.所开展的一项研究研究已经受益于面子观的这一两维度结构以及测评量表:通过对 338 名业余制MBA 同学的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中国人的奢侈品购买行为,不仅仅有想要面子的作用,同时也受消费者怕掉面子观念的影响。消费者之所以选购奢侈品,一方面是出于提升社会地位和形象的需要来获得面子;而在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完全可能会因为需要避免他人的负面评价以保住面子而不得不这样。这些成果有助于营销学者们深入理解中国市场上奢侈品消费行为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