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806259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过生日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2. 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3. 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 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2、 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师:如果让你切蛋糕,你想怎么切?(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二、 合作研讨,探索新知1比大小我们先来帮小明分蛋糕和西瓜。小明将蛋糕切成了3 块(课件出示教材 18 页蛋糕大小图),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说一说哪块蛋糕最大,哪块蛋糕最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汇报)生 1:号蛋糕最大,号蛋糕最小。用眼睛就能看出来了。生 2:把号蛋糕从中间切下去,其中的一半就是号蛋糕,把号蛋糕也从中间切下去,其中的一半就是号蛋糕。所以号蛋糕最小,号蛋糕最大。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号蛋糕是号蛋糕的一半,号蛋糕是号蛋糕的一半,号蛋糕又是整块蛋糕的一半。所以号蛋糕最大,号蛋糕最小。小

3、明也将西瓜切成了3 块(课件出示教材18 页西瓜大小图),同学们再观察观察,说一说几号西瓜最大,几号西瓜最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汇报) 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号西瓜大约是整个西瓜的一半,号西瓜号西瓜的一半。所 以号西瓜最大,号西瓜最小。2比多少师:同学们再来看,刚才桌上有三杯饮料,你们注意到了吗?(课件出示教材18 页三杯2 饮料图)这三杯饮料,哪杯最多?哪杯最少呢?同学们想想要怎么比?(学生思考两分钟)师:老师发现这三杯饮料的高度是一样的,所以老师觉得这三杯饮料一样多。你们觉得呢?生:不同意,但是杯子的粗细不一样。中间的杯子最粗,所以中间的饮料最多;右边的杯子最细,所以右边的饮料

4、最少。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呢,除了看饮料的高度,我们还要看杯子的大小是不是也一样。3、 动手操作,比较多少师:他们杯子里的饮料喝完了,小明在为爸爸妈妈添饮料的时候,看到桌上的两瓶不一样大小的饮料(课件出示教材18 页最后一张图),他就在想:这两瓶饮料哪一瓶装的比较多呢?要怎么比较呢?你们能帮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师:现在同桌或前后桌讨论一下,你要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两瓶饮料的多少呢?(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生 1:可以看饮料瓶上的说明就知道了。师:这组同学很仔细,他们观察到了饮料瓶上的说明。还有其他方法吗?生 2:可以拿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杯子,把两瓶饮料各倒满杯子,看哪瓶饮料

5、能到得更多杯,谁就多。师:这组同学很聪明,他们想到了利用杯子来帮助比较。除了这两个方法,还有什么好方法吗?生 3:可以把高高瘦瘦的饮料喝光或者倒光,在把另一瓶饮料倒进这个空瓶子里,如果倒不满,说明高高瘦瘦的瓶子装的饮料多;如果倒满了还有剩,说明矮矮胖胖的瓶子装的饮料多。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学会了比较大小和多少,那老师现在就来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三、 加深理解,拓展延伸1、出示教材 P19第 1 题和第 2 题2、 出示教材 p19 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3、出示教材 p19第 4 题(1) 说说图意,并说说你要向淘气学习什么。 (2) 谁喝得多?说一说理由

6、。4、完成教材 p19第 5 题学生独立试一试,集体评讲。四、 全课总结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生说,师补充。)3 板书设计:过生日比大小教学反思:下课啦教学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重点:掌握比较高矮或长短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比较物体的高矮或长短时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情景导入师:在我们班找一个个子最高的同学跟老师比比,谁高?师生活动师:同学们观察之后,你发现了什么?生:老

7、师比较高师:对,现在比,老师高,你们矮,等你们长大了以后,老师相信会有许多同学长得比老师还高。可是老师想问问,这个同学的身高并没有发生变化,怎么一会儿说他高,一会儿说他矮呢?生:因为比的人不一样啊,跟我们比,他是最高的,跟老师比他就不是最高的了。师:是啊,高跟矮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高,也没有绝对的矮,关键是看跟谁比。二、 自主探索师:同学们,你们注意观察过没有,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你看课间的校园里多热闹啊(课件出示教材20 页情景图),你细心观察一下,又发现哪些类似的问题了吗?生 1:教学楼和人比,教学楼高,人们矮。生 2:两个单杠比,一个高一个矮。生 3:老师和学生比,老师高,学生

8、矮。4 师:难道你们没有发现两个同学在比较谁高谁矮吗(课件出示教材20 页比高矮左图)?男同学说:“我们一样高。”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不同意。因为他的脚踮起来了,这样不是他的实际身高。师:男同学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改过来了。你们看(课件出示教材20 页比高矮右图),现在能知道谁高谁矮了吗?生:知道。女生高,男生矮。师: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高矮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生: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不能像小男孩一样,踮起脚尖,脚底要对齐,不然就不准确了。师:说的非常好,要对齐。拿在看看跳绳的两个小朋友手里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应该怎么比较才准确呢?生:要把两根绳子拉直了,其中一头要对齐,才能比较。

9、师:同学们真聪明啊。拿在手里弯曲着是不能比的。看现在呢(课件出示教材20页比长短图)?生:现在可以比了,红绳子长。师:同学们有观察到有两个小朋友在校园里的小花园散步?(课件出示教材 20 页最后一张图)我们来看看,谁走的路更长一些?生 1:我觉得他们走的一样长,因为他们的起点和终点一样。师:真的是这样吗?你们都认同这位同学的说法吗?生 2:我不认同,我觉得蓝衣服的小朋友走的路比较长。师:是吗?能说说你是怎么判断的吗?生 2:我是通过数他们走的格子数来判断的,蓝衣服的小朋友走了13 格,红衣服的小朋友走了 12 格。师:这位同学真聪明,大家给他来点掌声。师:我们在比较谁走的路长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

10、,还要看他们走路的曲直。这两位同学很明显不是直直的走,而是拐来拐去的。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像绳子一样,把路拉直了,但是我们可以数数格子的格数。三、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比较高矮、长短练习2.完成课本 p21“练一练”第 1 题3.完成课本 p21“练一练”第 24 题四、课堂总结师:谁来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生 1:我学到了,比较高矮的时候,不能踮脚尖,要在同一平面上。生 2:我学到了,比较绳子的长短的时候,要把绳子拉直,其中一头要对齐。生 3:我知道了,比较谁走的路长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路的曲直。板书设计:5 下课啦高矮 对齐拉直长短相对的跟谁比教学反思:跷跷板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

11、,在掂一掂活动中,经历物体两两间的轻重比较过程,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2.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学重点: 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教学难点: 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儿跷跷板吗?小动物们也很喜欢玩儿。(出示教材第22 页情景图左图)师:同学们快看,狮子和老虎他们玩的多开心啊。看到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生 1:我发现老虎被翘得高高的。生 2:我发现狮子往下成。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生:因为狮子比较重所以往下沉,老虎比较轻所

12、以往上翘。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小花豹看到狮子和老虎玩得这么开心,他也加入了。看,是谁在跟小花豹玩呢?现在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生 1:我发现老虎比较重,所以往下沉了。生 2:我发现小花豹被翘得老高,因为他比较轻。师:同学们真棒!看了他们三个在玩,老师有个疑问了:狮子、老虎和小花豹三个,谁最重?谁最轻呢?你们能帮帮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吗?师: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跟同桌说一说。6 (生交流,师巡视)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已经找到答案了,现在那位同学来说说?生 1:因为狮子一直沉在下面,没有翘起来过,所以狮子最重;小花豹一直被翘得高高的,没有沉下来过,所以小花豹最轻。生 2:因为狮子比老虎重,小花

13、豹比老虎轻,所以狮子最重,小花豹最轻。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是通过直接观察,看出了狮子最重,小花豹最轻的。但是有时候没有办法直接用眼睛观察出来,那我们要怎么比较轻重呢?二、自主探究1.掂一掂师: 如果老师手里拿着两本书 (厚度、大小都不同), 你能用眼睛看出哪本重?哪本轻吗?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判断呢?有谁知道的?生:分别放在两只手上掂一掂。师:很好,那你来给大家示范一下,然后告诉同学们哪本重,哪本轻。(学生实际掂一掂,汇报结果。 )师:这样看来,有的物体用眼睛看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掂一掂”才能知道。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和课本,自己掂一掂,哪个轻,哪个重。(学生动手实验,汇

14、报结果)2.称一称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大小差不多,要怎样才能知道谁轻谁重呢?谁来试一试?(多个学生掂一掂,汇报结果。 ) (结果可能不统一,即使结果统一,教师可以提出相反的看法)师:看来我们又遇到问题了,这两个差不多重,用“掂一掂”的方法很难确定它们的轻重。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说出“称一称”)师:老师这里有一架小天平(课件出示天平),是专门用来测试比较小的物体的轻重。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测量。 (课件演示)师:同学们,在我们没有办法用眼睛观察,也没有办法用“掂一掂”的方法只到物体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如称、天平)来测量,你记住了吗?3.拓展研究师:老师这里

15、有一个铅球和一个皮球(课件出示铅球和皮球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得出哪个大哪个小吗?(皮球大,铅球小。 )师:那你们猜猜这两个球谁轻谁重呢?(生大胆猜测,答案可能不同意,即使结果统一,教师可以提出相反的看法)师:我们现在用天平来称一称(课件出示教材第22 页最后一张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7 生:我看到了铅球下沉,皮球翘起来了。所以是铅球重,皮球轻。师:是的,铅球比皮球,但是却比皮球重。这里,老师要告诉同学们,物体的轻重跟大小没有必然的关系,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小得物体不一定就轻。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 p22“练一练”第 14题四、小结师:谁来说说,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生 1:我学到了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生 2:我学到了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测量物体的轻重。生 3:我知道了大的物体不一定就重,小得物体不一定就轻。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呢。板书设计:跷跷板轻重用眼睛看比轻重用手掂一掂称一称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