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79810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7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钟精机2009年1月一对一推介总结报告(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汉钟电子刊 1 目目 录录 一、一、 市场动态市场动态 1. 冰蓄冷技术将是未来空调市场发展的主流 2. 2010 冷链元年后 冷链将迎来大发展 3. 太阳能应用提升中国空调业全球话语权 4. 2011 年空调市场或将放缓 5. 2010 年空调市场增速强劲 淡季优势更明显 6. 机构预测 2011 空调市场销售额将达 1060 亿 7. 中央空调节能降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8. 2011 年起压缩机出口台湾将减免关税 9. 活塞式压缩机稳坐行业“半壁江山” 10. 日趋成型的热泵市场竞争趋势 11. 我国药品干燥设备跨入自主生产阶段 12. 2011 年 OLED 应用将爆发 产量增 10

2、倍 13. 光伏设备国产化再获突破 硅片切割设备“蛋糕“诱人 14. 全球 LED 产业特快车 2011 年持续飙速 二、二、 行业情况行业情况 1. 十二五国家将加大地源热泵产业支持力度 2. 三项中央空调国家标准将于今年 2 月 1 日起实施 3. 2011 年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享税收优惠 4. 2010 中国冷冻冷藏行业十大事件回顾 5. 2010 年湖南中央空调市场调研报告 6. 中国空调业迎来“变频普及年” 怀婵娟(投资者关系管理代表) emily_ 021-51365368 汉钟汉钟 电子刊电子刊 20201 11 1 年第一期年第一期 (总总第第十三十三期)期) 汉钟电子

3、刊 2 7. 中央空调需求量增大 市场潜力无限 8. 我国食品冷链产业前景分析 9. 2015 年空压机行业收入将达 300 亿元 10. 太阳能产业高速发展 光伏玻璃前景广阔 三、三、 企业企业资讯资讯 1. 比泽尔(中国)压缩机累积产销已达 50 万台 2. 复盛荣获十佳市场欢迎冷冻冷藏品牌 3. 开山集团第三工业园正式启用 4. 英格索兰 2010 年第四季度销售额增长 13% 5. 欧瑞康莱宝真空推出适用于光伏领域的镀膜系统和全新系列真空泵 6. 顿汉布什 2011 年开局连续中标 7. 海尔中央空调打造节能舒适轨道交通 8. 美的中央空调开年获得滁州南谯行政服务中心千万元项目 9.

4、同方环境获评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单位 10. 富田离心机服务轻纺城北联托运市场 11. WFI 荣获“影响中国”2010 十佳水地源热泵品牌 12. 斯可络注册国际商标,以品牌营销占领市场制高点 13. 志高空压机公司出口业务快速发展 四、四、 关于汉钟关于汉钟 1. 汉钟精机荣获 2010 十佳冷冻冷藏品牌 2. 汉钟精机设备业绩超预期 冷链大发展 3. 机械装备股票(上市公司)有哪些?机构“拥兵” 4. A 股接近底部 有望健康向上 5. 关注超跌个股 抓住反弹契机 6. 证券理财 7. 深市 1 月 18 日大宗交易信息 8. 全城热恋 这个春节不寂寞 9. 基金 4 季报落幕:仓位历史次高

5、(重仓股) 汉钟电子刊 3 10. 基金经理:留意估值大分化 纠偏中寻找估值洼地 11. 机构:兔年首周关注十大板块十五只潜力股 12. 汉钟精机去年净利增长八成 13. 汉钟精机遭二股东减持 178 万股 将继续减持 14. 2 月 10 日沪深股市千股千评 15. 今年首份经济数据将考验 A 股 16. 权重板块领涨 机构偏爱三传统行业 17. 2.14 独家内部传闻提前曝光 18. 2 月 15 日个股行情简评 19. 深市 2 月 21 日大宗交易信息 20. 逾 3 成大宗交易扎堆机械设备股 21. 汉钟精机:目标价 36.4 元 买入 22. 汉钟精机:成长超预期 等新一轮产能扩张

6、 23. 东方证券:汉钟精机目标价 44.20 元 汉钟电子刊 4 一、 市场动态 1 冰蓄冷技术将是未来空调市场发展的主流 中国空调制冷网: 冰蓄冷技术的诞生,无疑是人类能源开发与利用的一场革命,其利用电网峰谷之间的差异来平衡国家电网使用效率, 使用户投入较低的费用, 就能保证用户白天的空 调供冷需求。目前在冰蓄冷领域,此项技术和成果的运用非常广泛,适用于商场、宾馆、体育馆和各类企业,在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焦点一: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与普通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相比, 商用蓄冰空调系统的优势在于制冷技术的革新。它并非在用电高峰或电价昂贵的白天时段与大家争抢能源。相反,它却是在利

7、用夜间用电负荷较低并且电价偏低的低价电打开主机制冰蓄冷,在白天用电高峰并电价偏高的时候,融冰释放冷量来满足用户的制冷需求。 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 虽然此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由于此类商用冰蓄冷系统的开发技术难度高、 开发难度大, 一直另许多国内企业望而却步, 核心技术长期被 国外企业所垄断。 作为全球唯一的专业冷能源供应商和国家重点扶持的高科技节能减排创新企业, 高灵能源有限公司利用自身科技优势, 联合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等国内顶尖科研院校 的攻坚力量,一举攻克了商用冰蓄冷技术运用的诸多技术难点,掌握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商用冰蓄冷节能的成套技术, 创造了多达12 项 的专

8、利,填补了我国在冰蓄冷领域的多项空白。尤其是目前享誉国内外的桶式蓄冰技术,具有冷损失小、制冷率高、安装便捷、节能环保等突出特点。 焦点二: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据估算,针对我国每年新增约 3 亿平米的商务建筑物而言,如果全面使用商用建筑蓄冰空调系统,每年可为国家节电 38.4 亿元,节煤 319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 867 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11.2 万吨。同时,这一技术的实施还相当于为大气减少 217 万辆汽车尾气的排放量,种树 474 万亩。 高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CEO 戴思嘉表示:“为用户节省更多的运营费用,为国家减少更多的碳排放和资源浪费,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和社会价值,一直是高灵公

9、司 不懈的追求。虽然我们在冰蓄冷节能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今后我们将在国家更有利的经济和减排政策的扶持下,继续加科研投 入,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 用更加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回报社会、 回馈用户, 与大家携手共创蓝天。 ” 焦点三:市场潜力不容小觑 伴随着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和国家环保政策的倾斜,商用蓄冰空调汉钟电子刊 5 系统将在国内形成更大的冰蓄冷节能覆盖体系, 可从根本上满足不同用户对于冰蓄冷节能产品的需 求,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 与冰球制冷和冰槽制冷相比,建立在桶式蓄冰技术基础上的商用蓄冰空调系统的外形设计更加美观,结构设计更加合理,安装检修更加方便。除能提供强大的

10、制冷功 能外,其生产成本不超过普通空调生产成本的 15%,三年便可为用户收回对此技术的投入。可见,此项商用蓄冰空调系统拥有极高的性价比,既引领国际冰蓄冷潮 流,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又为用户提供了不错的选择,是未来冰蓄冷空调市场发展的主流。 http:/ Top 2 2010 冷链元年后 冷链将迎来大发展 据空调制冷大市场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和需求增速加快,仅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的年需求量就在 1 亿吨左右,年增长率在 8%以上。随着一 些国际性盛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使得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链市场也有了显著增长。据权威专家介绍,继 2008 年奥运会之后,2010

11、 年的世博 会再次让世界聚焦中国。在习惯了流通渠道、商超系统等常见的销售渠道外,中国冷冻生产企业放开视野,营销方式和营销策略开始越走越宽。 借助 2010 年世博会这个大舞台,不仅餐饮企业卖出了美食,冷链物流也受益匪浅。据空调制冷大市场采购数据显示,世博会期间冷冻冷藏品超过 4.9 万吨,占 保障品总量的 67.5%,形成 40 多亿元的冷链物流。冷链物流在业界已非新鲜事物,但在中国一直处于不疼不痒的境地, 而 2010 年, 对冷链物流行业来说, 是绝对值得纪念的一年。 “用标志性、里程碑这些字眼来形容 2010 年的冷链,一点都不为过。 但由于流通过程中腐损率高,每年我国在运输过程中腐烂的

12、果蔬超过 1.42 亿吨,经济损失超过了 1000 亿元。而推动这一历史性突破的正是 7 月 28 日国家发 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出台。规划提出了 20102015 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等。有望解决这一难题。 所谓“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最后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 以保证食品质量, 减少食品损耗。 国 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由于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落后,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数以千亿计,汉钟电子刊 6 规划的出台,有望带动 2000 亿的社会投资来发展冷链物流产 业,并对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

13、意义重大。 5 年后 30%以上农副产品过冷库 从海南生产基地装车,到运到广州批发市场,如果一切顺利,一吨叶子菜的损耗不会超过 10%;如果遇到炎热天气,或者交通受阻,损耗会更大。而从海南运到武 汉、郑州、北京等更远的城市,损耗率就会大幅上升。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腐损率分别达到 20%-30%、12%、15%,仅果 蔬一类每年损失就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透露。目前,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 5%,肉类 15%,水产品是 23%。而在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 95%以上。 去年我国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

14、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到 2015 年,我国将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 服务体系,使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 20%、30%、36%以上,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 15%、8%、10%以下。这次规划的重 点之一,是提高冷链的基础设施建设。据了解,目前我国冷藏库的能力为 880 万吨,人均冷库容量仅7 公斤;冷藏车保有量约 4 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 0.3%。通过规划实施,五年时间将增加 1000 万吨的冷藏库的能力,冷藏车保有量也将倍增。 巨大需求将带动 2000 亿社会投资 我国生鲜品年总产量约 7 亿吨;冷冻食品年产量超过 2500 万吨,

15、总产值超过 520亿元;年营业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食品冷冻、冷藏企业约 2 万家,就业人员 250 万人。 截至目前,我国共拥有 2500 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 6000 万吨,且产量以 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 规模以上的速冻食品厂 2000 多家, 年产量 超过 1000 万吨, 并每年以 20%的幅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冷饮企业 4000 余家,年产量超过 150 多万吨,且每年以 7%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 的乳品企业 1500 余家,年产量 800 万吨,且每年以 30%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 4400 万吨,且每年以 4%的速度逐年递增。 上述数据,足以证明我国冷链物流产业的巨大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开始关注冷链物流,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 主营业务的企业、外资也纷纷掉转船头,转战冷链市场。张晓强预计, 规划的实施,将带动社会资本投资 2000 亿左右,使得我国冷链物流产业迈上一个新台 阶。 冷库项目开工建设陆续上演 在规划出台的刺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