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79714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28.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问下水道”系列报道之九 国外的下水道先进吗? 世界大城市排水系统管窥 人民网记者 李叶 2012 年 10 月 19 日 11:12 来源:人民网 世界主要杰出下水道工程分布示意图(网络资料图) 编者按编者按: 7 月 21 日,一场 61 年未遇的大暴雨让北京城遭遇严重内涝。其实,北京并非个案,在 中国, 许多城市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赶不上城市化的扩张速度。 但, 这也仅是一个表象原因。 尽管雨季已去,但大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却引发我们反思。为探讨中国“下水道”存 在的问题,人民网采访组特别策划了“十问下水道”系列深度报道,以北京“721”暴雨 为切入点,多路记者分别走访北

2、京、广州、海口、赣州、合肥、青岛等十余城市,剖析全国 城市内涝现象及智慧做法,将“下水道”问题作为当今一种多发的城市病,为其把脉,寻其 成因,并以期探寻解决之道。 在我国,下水道是狭小和肮脏的代名词。近年来,北京、武汉、长沙、杭州等许多城 市均因暴雨频发内涝,更是让下水道备受市民诟病。 而在国外动作电影里,常有下水道追逐的桥段。高大、宽敞的下水道,与国人对其印 象截然相反。如此反差, 不禁引起公众疑问: 那是下水道还是地下隧道?国外下水道到底是什么样? 下水道,其实可称“下隧道”下水道,其实可称“下隧道” 国外大城市的下水道,更像是“下隧道”。 据报道,法国巴黎下水道总长 2300 多公里,规

3、模远超巴黎地铁,是可供参观的地下排 水系统。从 1867 年世博会开始,陆续有外国元首前往参观,现在每年有十多万人参观学习。 该市下水道位于地面以下 50 米,水道纵横交错,密如蜘蛛网一般。而且,下水道的宽 敞让人惊讶:中间是宽约 3 米的排水道,两旁宽约 1 米的便道供检修人员通行。 巴黎的排水系统从下水道到主渠道可供维修人员进入检查、维修、排污。维护人员可 持终端设备到现场进行维护,每年至少两次。可以说,巴黎是世界上排水系统最为复杂的城 市之一。 而日本东京的“首都圈外围排水道”则堪称世界上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整个排 水系统投资 24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200 亿元),耗时 14

4、 年(1992 年2006 年)建成;由一 连串混凝土立坑构成,地下河深达 60 米;排水标准是“五至十年一遇”。这项工程全程使 用计算机遥控,并在中央控制室进行全程监控。 工程建成当年,该流域遭水浸的房屋由最严重年份的 41544 家减至 245 家,浸水面积 由 27840 公顷减至 65 公顷。 除巴黎、东京外,英国伦敦的下水道也值得一提。2007 年,伦敦政府投入 17 亿英镑实 施“泰晤士隧道”方案,即在泰晤士河下方建设一条长 35 公里、最深处达 75 米的“深层排 水隧道”。隧道将连接 34 条位于“污染最严重”地带的下水道,有效阻止未经处理的污水 在降雨的时候流入泰晤士河。 下

5、水道,并不等同于污水沟下水道,并不等同于污水沟 有报道说,巴黎下水道四壁整洁,管道通畅,地上没有一点脏物,干净程度可与巴黎 街道相媲美,不会闻到一丁点儿腥臭味。 其他国外大城市的下水道可能做不到如此干净,但也绝对和污水沟不是同一概念。 日本在 1932 年成立水道协会, 1964 年又成立了下水道协会, 下水道协会主要工作就是 拟定下水道建设及污水排放的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统一管道粗细, 甚至规定排入河道的水也 必须事先净化到可饮用水平。 为了进一步保证下水道的畅通, 东京下水道局对生活垃圾做了 明确规定: 不溶于水的厕所垃圾和厨房烹饪产生的油污都不许直接排入下水道, 以免腐蚀排 水管道。如今

6、,日本多数地区已经采用“分流式”下水道建设模式,雨水可直接被排入大海, 而污水则被送入全国 1000 多家污水处理厂,利用微生物处理,经沉淀、反应、消毒等净化 工序后,得以再利用或排入大海。99%,这是大阪目前的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后的污泥还 会得到再利用: 污泥燃烧剩下的灰可做建筑材料甚至工艺品原料, 污泥消化工艺产生的气体 可燃甲烷可以发电。 在德国柏林,总长 9300 公里的下水道系统,75%的下水道采用雨水和污水分别处理的 独立排水系统。 雨水通过专门管道直接排入城市周边的河流和湖泊, 而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 则通过废水管道到达排水站, 再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这样做的目的是合理回收

7、利用雨 水,并同时缓解城市用水和排水的压力。 排水系统,不能只排不蓄排水系统,不能只排不蓄 突如其来的大暴雨,是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是否合理的最好检验。而下水道就是避免城 市内涝的地下“防线”。不过,“只排不蓄”的思路并非上策。 上世纪 50 年代末,日本下水道系统落后。暴雨袭来,道路变河道,地铁站变蓄水池。 而在东京,此类情况最为严重。上述“首都圈外围排水道”的建成,改变了这种窘境。隧道 连接着东京市内长达 15700 公里的城市下水道。在隧道末端,是一个高 25.4 米、长 177 米、 宽 78 米的大型蓄水池。在这里,4 台燃气轮机驱动的大型水泵,将水以 200 立方米/秒的速 度排入江户

8、川,再排入大海。 在柏林,为了防止污水雨水一起排放的合并式下水道在暴雨时溢流,于是在此类型下 水道沿线设立了蓄水和防溢流设施明沟, 明沟被建成模拟天然河道造型, 当大雨降临时, 这些明沟就能存储大量雨水, 等到降雨停歇, 再通过水泵将这些水抽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 整个柏林有 1000 多个水库和蓄水池, 能够蓄积 90 万立方米的水。 当降雨平息后, 这些蓄水池多余的水就可以送往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类似的,以芝加哥为代表的美国城市,鼓励兴建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 和雨水利用问题。其他很多城市还建立了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井、草地、透水地面组成的 地表回灌系统。美国早已有

9、强制性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城市新开发区域必须实行强制的“就 地滞洪蓄水”,并制定了详尽的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以及问责手段。这些条例规定新开 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 综观国外排水系统,“百年工程”是其一个显著的标签,排水管道建设和维护方面都 突出一个“防”字。负责芬兰赫尔辛基地区城市供水排水事务的麦拉卡里认为,城市的排水 系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既要排水部门的努力, 也需要公路和街道建设部门合理的设计和施 工,一旦发生险情,还需要城市救护部门的配合,这样才能减少损失,三者缺一不可。麦拉卡里建议,中国公路和街道的设计和建设首先要考虑排洪能力,除了安装有效的 排水管道外, 还必须在公路的低洼段处或者容易积水的公路或街道旁建设分洪处, 随时准备 将积水分流到公园或河流等地,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编后:编后: 每到雨季,“极度缺水”城市可能转眼之间就呈现“水多”之灾。多年来许多城市都 饱受内涝之苦,甚至付出不少生命的代价,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城市内涝问 题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困扰我国许多城市。下水道难题亟需从何入手?请关注下篇报道: 中国城市水涝困扰持续存在,下水道难题从何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