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9696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6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州大学卢彪自然辩证法课件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科学、技术、工程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2006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标识,蓝色的地 球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以绿叶的形态捧起地球寓意 人类要细致呵护地球的生态安全。标识表达了人与环境 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彰显着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 共生、友好发展的理念。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 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 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在自然界 之中。 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5、改革不合理的

2、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的重要途径。 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 实质上和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有密切的 关系, 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 合理的社会制度。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会徽是一只巨手,巨手上 托着插了一支鲜嫩树枝的地球,象征“地球在 我们自己手中”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 特征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2、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3、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4、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 “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与

3、义务。 实施人道主义,不但对人,而且对人以外的生命,给予必要 的关怀。 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在共产主义社会 ,人的“自然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统一起来。三、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1、人类的产生、主体和客体的分化为什么说劳动在由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根本 性的作用?2、人类存在的实践性是人类存在的全部矛盾 性的根源3、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 带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无疑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其主要表现为: (1)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2)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 活动而改变其面貌实践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人的受动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必然要受到客

4、体的 制约。即: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并不能以 纯粹自我规定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 对人所具有的能动性滥加发挥。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 的辩证统一?1、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 是一种制约,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 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 作为依据。2、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 活动来完善、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 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四、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1、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 测所及的那部分自然。(1)在空间上目前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 的那个无限广袤的宇观世界以及基本粒子以 下的求知的微观

5、领域。(2)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宏观世界中尚未被 人了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及其尚未探明 的规律和特性。2、人工自然即: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 自然界。主要指(1)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 分自然界(主要是生态环境)(2)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 物(如各种新材料、新工具、人工建筑、可 以模拟思维功能的人工智能机等)3、人化自然界人与自然界是一种对象性的关系,人的产生和形成 的过程,从对象性活动的角度来看,被理解为人通 过实践(劳动)而改造自然的过程,于是人本身、 主体、人的本质力量也就成为改造自然过程的产物 。同时,正是因为在人形成过程中对自然界的改造 ,使自然界表现

6、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因此, 自然界自从出现人以后,就再也不是一个抽象的存 在物,它不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作为人的感性 的对象,人与之作用实践印记的自然界,即“人化的 自然界”。五、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全球问题其实质是人和人之间失调以及人和自然的冲 突。(1)人口问题(2)温室效应(3)厄尔尼诺 现象(4)臭氧层的破坏(5)土地荒漠化(6 )酸雨现象(7)森林的破坏(8)物种的消 失(9)垃圾泛滥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 后代人江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972年6月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 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 环境宣言人类环境宣

7、言的原则1、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2、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关系到世界各国人民 的福利和经济发展,既是各国人民的希望, 也是各国政府的责任。3、如果人类能够有效地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 ,就可以带来福利;如果利用不当,就会给 自然、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人类环境宣言的原则4、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环境问题是由于发展不 足造成的;工业化国家的环境问题一般与工 业化、技术化发展有关。5、人口的自然增长不断引起环境问题,要采 取适当的措施,解决人口问题6、世界各国在作出行动计划时,必须审慎地 考虑环境后果。7、每个公民、团体、机关、企业都有保护、 改善人类环境的责任,要进行国际合作。21世纪议

8、程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 里约热内卢召开,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 ,将可持续发展由概念、理论推向行动。 1994年3月,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 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 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燕尾服列入我 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原则2、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原则3、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共同性原 则4、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公平性原则(1)代际公平(2)代内公平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 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 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

9、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 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 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 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 的基础.总体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 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 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活发展、 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基本原则: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科 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政府调控,市场 调节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认为经济 、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之间密切构成

10、一个大的系 统,并且从整体的高度,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分析问 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得出:中国只能走 一条花钱少、效果好的新途径可持续的协调发 展之路。认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合 理利用与保护三个方面,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是前提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 六、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科学基础:生 态科学1、作为人类“生存之科学”的生态学 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是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 上的。 第二、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2、生态观念整体的观念。 循环的观念。 平衡的观念。 多样性的

11、观念。 3,生态规律 (1)“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的规律。自然界任何生 物物种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是生态系统维持其 动态平衡的动力之网。 (2)“能流物复”和“协调稳定”的规律。物质循环、能 量流动把生态系统进而把生物圈联成一个整体, ( 3)“负载定额”规律。任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承载 能力都是有限的。它由生物物种(包括人类)自身 的特点及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决定。 (4)“时空有宜”规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特征,使 人类在构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规划人的生产、消 费理念和行为时,能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 因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结束语、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的曙 光第一、生态文明

12、的三重维度 (1)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础的 文明(2)生态文明是人与他人和谐共处为理念的 文明 (3)生态文明是人与自我和谐复归为根本的 文明 第二、发展三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的世界观指导下,通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进程以及我国现代化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 结,集中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 、怎样才能发展和如何判断发展的标准等发 展观的基本问题,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 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 学发展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的内涵 有了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与客体、总 结历史经验与解决现实问题、可持续发展与跨越式 发展的辩证统一;又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理性化选择 ,必须选择一种新型的文明之路在人与自然的 关系上,要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上走出来,转向新的 绿色生态之路;在人与他人的关系上,要从只强调 精神文明或道德规范上走出来,转向新的绿色制度 之路;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要从只关注和追求自 身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中走出来,转向新的以人为本 的绿色观念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