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9431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27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无线社区的特点、建设 思路和未来发展走向孙道军 副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经济管理 学院2009.4.241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目录2SNS相关背景1无线社区的特点2无线社区业务的价值3无线社区业务4无线社区的建设思路5无线社区的未来走向6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SNS相关背景3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SNS及其理论基础n什么是SNS?nSocial Network SoftwarenSocial Networking S

2、ervicenSocial Network SitenSNS是依据六度理论,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人脉的一种网络软件nSNS网站则指基于六度理论而建立的网站,最早于2003年在美国出现,极短时间内风靡北美4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SNS及其理论基础5 六度理论:六度理论: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 伦(Stanley Milgram)于20世纪 60年代最先提出,在人际脉络中 ,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 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 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要想认 识一个人,托朋友找朋友找认识 他的人,之间不会超过六个人。 150150法则:法则:我

3、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 人数的最大值。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人类社交的人类社交的 3 3 个阶段个阶段6互联网手机现实交往以现实交流为主 见面、介绍 写信、笔友等互联网交往: Email QQ、MSN等现实交往 互联网社会 手机为媒介第一阶段手机互联网互联网现实交往现实交往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国内外比较知名的SNS网站n国外:nMySpacenFacebooknMixinGreenTwittern国内:n校内网n海内网n开心网n一起网n蚂蚁网7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国内外

4、手机SNS的情况(1)n互联网交友已经被众人所熟知,但由于手机比互联网更 接近用户本身。用户体验增加以后,手机SNS网站会吸引 更多的普通大众成为手机上网用户,并带动用户更多的 需求。n2008年1月28日,美国的一个手机社交网站 MocoSpace开通,只面向手机用户提供服务,通过PC 无法访问。n目前,除了Mixi外,大多数网站的重心还是在互联网上, 如MySpace、Facebook、校内网等,其WAP站界面 都比较简单、功能比较单一,还仅仅局限于传统WAP网 站的用户界面,用户体验一般都比较差。8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国内外手机SNS的情况(2)

5、nMixi 是日本最大的SNS网站n创业 2 年便一跃成为仅次于雅虎的第二大门户网站,拥有 1500 万用户,月访问量为 118 亿人次n目前,Mixi市值约为9亿美元,最新资料显示,Mixi页面浏览量中 33%来自PC,67%来自移动设备。nGree是日本第二大SNS网站nGree已于12月17日上市,市值为12亿美元,其身价比日本第一大 社交网站Mixi还高,就用户和收入结构而言,主要依靠庞大的移 动用户,并通过付费服务取得收入。nGree约有700万用户,其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家移动互联网社 交网站,98%的页面浏览量来自移动设备。nTwitter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

6、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无线社区的特点10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SNS的突出特点SNS传播给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提供了互动和个性化的良机。nSNS传播给企业让营销者们可以发布一些个性化的内容, 而消费者可以进一步去“个性化”这些内容,企业主可以比 以往更多的同消费者进行互动与对话。nSNS传播手段则表现为:SNS投票、SNS圈子、微博客、小 众圈子、挣车位、虚拟花园与房产等个性化插件等方式, 插件营销是未来SNS传播的有效手段。11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SNS与手机SNS的分析(1)n即时性、便携性n与手机相比,P

7、C仍然是固定的,而手机具备“Anytime、Anywhere”的 典型特征,符合“即时信息交互”这个社交网络的核心需求n数据承载量和形式n手机数据承载有限、手段单一是作为信息终端的劣势,但随着3G格 局已定,网络环境的改变和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成为信息终端 日益成为现实;n比较而言,互联网终端(PC)虽可承载几乎无限的数据,但正因为 其无限,造成大量的无用信息,手机承载的信息体现出“精简、实用 、方便”的特征n手机支持的图片(jpg, png, gif)、音乐(mp3, midi)、视频(3gp,mp4) 等内容和PC上的相比均有很大不同,限于手机屏幕的尺寸,大小应 在320*240以下为宜

8、12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SNS与手机SNS的分析(2)n n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n互联网交往(Web SNS)不可能取代“现实交往”(Reality SNS);n手机社交网络(Mobile SNS)也不是简单地由Web SNS直 接延伸而来,如果说从“Reality SNS”到“Web SNS”,带有 典型的“自由、叛逆、张扬”的特点,那么Mobile SNS 具有 向Reality SNS 回归的特征,是Reality SNS和Web SNS发 展的融合和交集,具有独立的运营特点;n三者之间互联互通,Reality SNS和Mobile SNS

9、具有数据密 切沟通的特点,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应以Mobile SNS为 发展社区业务的首要切入点,而Web SNS则是前者的辅助 和补充。13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SNS与手机SNS的区别n真实性vs匿名性n互联网对用户真实身份的确认是间接的(通过邮件等),移动用户 则完全不同,不仅带有用户本身的身份属性(姓名、身份证等), 而且带有用户的社会属性(收入、消费能力、活动范围等等)n不同步性vs 可同步性n信息的不同步是互联网的特征,而同步性是移动的特有属性n移动属于即时的信息推送,能够立即给予回应n互联网SNS的盈利模式目前仍不清晰n还是寄希望于

10、网络广告、WEB游戏等,尚缺乏有效的支付手段nMobile SNS的核心盈利模式:“移动互联网内容,电信模式计费”14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运营商对移动互联网的布局n中国移动n2008年8月下旬,开始内测移动社交平台n2008年9月上旬,其SNS网站139社区也开始浮出水 面,2008年12月底,将域名切换至开始公测(目前仅对 广东移动用户开放)n中国联通n2008年10月上旬,开始推出SNS网站u-,主要针 对使用手机的年轻群体,整合了邮箱、手机即时通讯工具、实名 社区和积分商城等业务n中国电信n在互联网应用方面,正在进行3D虚拟社区及交互平台 Chi

11、naQ.com的建设,同时也在进行手机社区业务方面的研究15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运营商介入手机SNS领域具有天 然的优势n手机SNS网站所要求的是真实的用户信息,而这正是运营商 多年以来积累的用户资源所具有的最大优势。n运营商作为整个产业链的源头,左手握有通道,右手握有 客户,将手机SNS结合起来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n手机SNS是一个人际关系网,通过手机SNS可为3G用户的竞 争建立壁垒;同时在手机SNS上可以构建用户的个人资产( 如相册、视频、好友关系、积分等),从而增加用户转投 其他运营商的转网成本。n3G商用的明朗化和手机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将成

12、为手机SNS 发展的动力。16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无线社区业务的价值17专注通信产业专注通信产业 汇集实战智慧汇集实战智慧中国传媒大学SNS的价值nSNS的实名制特征革命性地改变了互联网的可信度,奠 定了SNS在新媒体传播中的核心地位;同时,对人的客 观描述构成了SNS数据价值的基础n另外,实名制时代的SNS传播是分发的时代,而不是发 布时代,对传播效果的提升也是革命性的;nSNS具备大众媒体的价值,大众所需要的传播是指信息 传播范围的最大化,传播距离足够远;nSNS是一种被大众掌握的媒体,传统媒体掌握在少数人 手中,被金钱所左右,无法展开有效的价值传播;n以客户为中心,SNS传播不存在意见领袖,传播的讯息 价值和创意是起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