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9064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随着人类对大自然的无限制的开采,造成大自然的能源的匮乏,大自然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出现,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泥石流,大暴风雪等等。 2008 年 5 月 12 日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 人遇难,374176 人受伤,失踪 18209 人,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因此,了解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了解地震防御和逃生的安全知识才能在地震发生时做出正确的抉择,才能有保命的手段, 才能救助他人。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些地震防御和逃生的知识。据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数百万次地震。在中国,20 世纪以来,6 级以上地震发生655 次,7 9.9

2、级地震发生 98 次,7 级以上地震约占全球同级地震的l0%。中国地震局研究员何永年说,我国41%的国土和许多大中城市处在7 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 因此,在地震来临时如何自救,是每个老百姓必须具备的知识。那么,地震刚刚发生时,是否留给我们逃生的时间和机会呢?地震波分为两种: 横波 (S波)和纵波( P 波) ,纵波在横波之前,当横波到来的时候,就是地震最为强烈的时候。 但这两种波之间有短暂的时间差,每次地震的横纵波时间差都不相同,一般在1030 秒之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逃生 和躲避的危险。由于时间紧迫,每半秒钟都是自救的关键,所以容不得半点迟疑。 但是也不要指望这十几秒钟的时间可以让我们

3、做很多应急工作。特别当地壳震动得很厉害的时候,人会感到头晕,四肢疲软无力,连移动都很困难,此时,必须马上抱头下蹲。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地震应急手册上写到,当 地震来临的那一刻,在条件允许下,需要你学会标准的逃生措施以及注意事项。1.迅速寻找承重墙、利用写字台、桌子或长凳周围的空间,或者身子紧贴内部承重墙作为掩护, 然后双手抓牢固定物体。 如果附近没有写字台或桌子,可用双臂护住头部、 脸部,蹲伏在房间的角落。 滕吉文院士说:“一柱抵千斤,如果有高大的柱子,那它是最好的掩护,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应该找一堵牢固的承重墙,在墙边蹲下。”2.立即蹲下蜷缩身体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蹲下;一手捂口鼻,另

4、一手抓住一个固定的物品。 如果没有任何可抓的固定物或保护头部的物件,则应采取自我保护姿势:头尽量向胸靠拢,闭口,双手交叉放在颈后,保护头部 和颈部。 3.远离玻璃、门窗、外墙在躲避时还应注意远离玻璃制品、建筑物外墙、门窗以及其他可能坠落的物体,例如灯具和家具;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4.立即滚下床美国国际救援小组( ARTI)提示:如果晚上发生 地震,而你正在床上,你只要抓紧枕头保护住你的头部,然后简单地滚下床, 床的周围便是一个安全的空间。在晃动停止并确认户外安全后,方可离开房间。 地震中的大多数伤亡,是在人们进出建筑物时被坠物击中造成的。 要意识

5、到可能会断电, 火警以及自动喷淋装置可能会启动。切勿使用电梯逃生。5.用肩背承受压力当被卷入混乱的人流不能动弹时, 要用肩和背承受外来压力, 随着人流移动而行动。弯曲胳膊、护住腹部,脚要站稳,不要被别人踩到。不要被挤到墙壁、栅栏旁边去。手插口袋是极其危险的,双手应随时做好防御准备。 6.木质建筑最安全木头具有弹性,并且与 地震的力量一起移动。如果木质建筑物倒塌了,会留出很大的生存空间,而且,木质材料密度最小,重量最轻。砖块材料则会破碎成一块块更小的砖,而给逃生人员造成伤害。 如果发生 地震的地方砖石结构的建筑较多,造成人员伤亡比较大。同学们、发生地震时最重要的是要冷静,要沉着冷静的应付所有的突

6、发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救己救人。自 救:第一天得救生存率九成地震带来顷刻的坍塌 和毁灭后,有些人幸运地远离了残垣断壁, 而有些人则被瓦砾 和灰尘困在狭小的空间之中。即便没有脱离险境,也一定不要放弃生存的希望。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同时,科学地自救和互救将成就生命的奇迹。72 小时黄金救援时间,不仅是对专业救援队伍的考验,也是在提醒被困者,抓住震后最宝贵的时间, 也就是再给自己一次生的机会。国际上之所将72 小时作为一个临界点,是因为,在地震中,人被压在地缝之中,身体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一般人都会受到外伤,身体出现创口,而一些厌氧细菌,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就会乘虚而入,它们往往在三天后发作,

7、 造成创口感染,极易致人死亡。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在 地震中,由于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大腿、臀部等肌肉丰满的地方最容易出现组织坏死的情况,这被称之为“挤压综合征” ,也会威胁性命。国际救援界有数据显示,在地震等地质灾难发生时,在 72 小时期间,受灾者的存活率在逐渐递减, 即第一天(24 小时内)被救者的存活率在90%左右,第二天( 48 小时内)被救者存活率为50%60%,而第三天则降至20%30%左右。因此,在这个时段内的自救就显得特别重要。如果被困或被压,一定要保持冷静,以下自救方法值得推荐。向安全空间慢慢爬仔细观察被困周围的环境,如果发现自己所在的地方结构不够稳定,有可能在余震时

8、再次造成危险,就要观察哪里的支撑结构比较强,要向那里慢慢爬行移动身体。同时,注意不要碰到不稳定的结构,以防其坍塌。不要乱动地震后,通常被困或被压环境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急于找出口脱身、乱动乱撞的话, 不仅容易使不稳定的建筑结构坍塌,而且会因出汗导致缺水,耗费大量体力,出现低血糖。这对等待救援大大不利。此时不要做过大的动作。及时止血地震极有可能给身体造成创口。 如果伤口不大,可用力压一压止血。如果伤口流血比较多,可以尽快用带子放在伤口的近心端,上臂 和大腿都应绑在上1/3 的部位。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带子,可以脱下衬衫、寻找绳子等带状物止血。如果出现骨折,要用腰带、 衬衣等进行简单固定。想方设法找食

9、物 和水 这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如果没有在身边找到残存的食物和饮用水,那么一些平时从来不吃的树根、树叶、树皮和草籽等,都可以用来维持体力。没有饮用水也可以暂时接尿液解渴。少活动,擦去口鼻沙尘 活动一下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物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四周找找有没有毛巾或布,可以用来擦擦脸或掩住口鼻, 防止吸入更多的灰尘。没有的话,可以用袖子或衣襟代替。但是,活动不宜过多过大,因为身体受伤部位不详,如果已经伤到了颈椎或腰,活动过多极易加重损伤, 甚至可能造成截瘫。有条件抠出一个透气孔把身体周围可以移动的物品放置在上方的重物下,一来可以防止坍塌,二来也能扩大空间, 有利于呼入更多的氧气。

10、如果没有可以移动的物品,可以用手慢慢将透气孔抠大一些,但前提是,一定不要影响到整个支撑结构的稳固。听见来人再喊救命被困后一直大声呼叫是非常不可取的。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此时,你可以在听到救援者的呼喊或敲击声靠近自己时,再呼叫。如果没有力气呼叫,可以在身体周围寻找小石块、砖块、铁管等,敲击石头向外界传递求救信息。被困者要相互鼓励几个人同时被困时, 要相互鼓励,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互 救:自身安全再救别人地震后,对于安全脱离险境的人来说,在大批专业救援队伍没有到来的时候,他们的行动或许能够

11、给被困者一线生机。自身安全再救人强烈地震之后可能会发生余震,施救者首先要确定自己已经身处安全地带。然后再考虑去营救其他被困者。不能急着生拉硬拽不要冲上去就对被困者生拉硬拽,做到救人前心中有数。“先多后少”,即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 “先近后远”,即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 “先易后难”,即先救容易被救出的人员; “先轻后重”,即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 要优先救援,增加抢救力量。不能多人踩踏在救援时, 不要一群人都聚集在同一地方,因为震后建筑物坍塌时, 建筑结构变得很复杂而且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如果大家都在同一地方踩踏, 非常容易对幸存者造成二次创伤。 扩大通风孔道

12、在救埋在瓦砾下的幸存者时,要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建立通风孔道, 保证幸存者呼吸通畅, 以防缺氧窒息。 快速清理异物施救者要快速清理其头面部、 胸腹部的砂土 和口中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轻拉被困者双手 和双足 如果可以移动砖头就能把幸存者救出,施救者应轻拉其双手或双足,从缝隙中缓慢拉出,但一定要保持脊柱水平轴线及稳定性。呼吸心脏停止的伤员, 立即心肺复苏。 有伤口先按压止血如果被救出人员身体有创口,一是,可以将有一定厚度的软布直接覆盖在伤口上。二是,指压止血。此方法适用于出血量大, 有血管创伤的人员。 施救者应将手指压在伤口出血之上的主要动脉部分,使血管被压闭住,以阻断血流。施加压力时,力度

13、要适中,压迫 1015 分钟,时间不宜过久,尽可能抬高患处,减慢流血速度。三是,前臂出血,手指按压肘窝处动脉。伤口在肘部,压迫上臂中段内侧肱动脉。四是,手指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压迫手指两侧血管止血。五是,大腿出血。让伤者屈起大腿,用拇指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的股动脉。六是,小腿出血时,施救者应用拇指压迫腘窝处(膝关节后打弯处)动脉。七是,足背出血时,在内踝后内侧跳动的地方用手指压迫即可。止血带四五十分钟松一次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采用止血带。不得已采用时,要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总时间不宜超过3 小时,每次放松间隔以12 分钟为宜。一般来说,上肢扎于上臂上1/3 处,禁止扎在中段。下肢扎于大

14、腿的中部。上止血带前,先要将伤肢抬高,在上止血带的部位,先用软的衣服、毛巾等垫好。 把患者抬上硬门板询问伤者是否骨折了,如果伤者称颈椎、脊柱、腰部等部位疼痛,在没有专业救援人员在场的情况,一定不要急于包扎固定,这有可能造成截瘫。如果幸存者中有医务工作者, 人们可以在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把这些受伤人员平稳地抬到坚硬的门板上。用手杖、硬纸板固定如果四肢骨折,可以用夹板对其进行简单固定, 以避免因运动而使损伤继续加剧。现场若无夹板,可就地取材,用木棒、竹板、手杖、伞、硬纸板等。在上夹板时,一定要在肢体上放上布类垫好。同时,要将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 四肢固定要露出指、 趾尖,便于观察血液循环

15、。 不过,对于伤者骨折的处理, 非专业人员只能简单固定, 千万不要轻举妄动,还是要等待专业救援人员的施救。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刘源隆、尤蕾采访整理)防余震:余震不断尽快远离危险区余震出现在主震以后,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 地震,但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主震后的第一次余震什么时候到来,是没有规律的,有可能立刻就有强烈余震,也有可能过上一两天。所以主震后仍然不能掉以轻心。余震虽然一般较主震弱,但也足以造成进一步损害,并使建筑物更脆弱。除非警方、消防队或救援组织请求你提供协助,否则应迅速远离受损害的区域。在主震结束后,已经逃生的人员,首先应立刻评估自身所处的环境,看其是否真

16、的安全。其次就是要尽力联系外界求救, 逃生者最好不要去急着救助他人,因为逃生者也是需要救助的, 只有在保证自身生命, 且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才可以选择救人。主震结束后,对被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被困的消息传达出去,如果条件不允许,则应当保存体力,避免大声的呼叫、哭喊。一般经历过 地震的人应该对余震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余震来临时应根据本人所在的位置采取不同方法。首先要避免惊慌,以免出现踩踏、挤伤。余震发生时,如果在家,要尽量选择躲在卫生间、厨房等面积稍狭小的地方,关闭电器阀门。如果在学校,要有序地前往空旷地带,不要乱跑或跳楼。如果正在街上走,最好将身边较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也可用手护在头上, 不要躲在电线杆 和围墙附近,应立即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发生地震时最重要的是要冷静, 要沉着冷静的应付所有的突发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救己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