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7836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作 者:王永港学 科:体育职 称:小高单 位:东营区第三中学手 机:13371547315地 址:淄博路 79 号邮 编:257000谈新课程下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体会摘要: 正确使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重视学生体能、技能实效性共存;正确使用表扬、激励与批评、惩戒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关键词: 体育新课程、探究、合作、评价 一、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在 体育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必须正确转变观念、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2、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 体育新课程标准 ,切实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二、 重视学生体能、技能的实效性共存新 课 程 改 革 注 重 学 生 各 方 面 能 力的综合发展。体育技能和体能的学习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目的之一;在学习过程中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模式的结合,从而达到学生身心各方面的综合发展,这才是新课改倡导下体育课要走的路。如笔者在教学中长跑时,根据现在小学生对该项目的恐惧和畏难心理,设计出多种教学情境,其一,学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无畏精神。课前让学生多渠道的了解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历程,对

3、其有了较深刻的印象。然后,在课前教师特意准备了一些障碍,如:过草地,爬雪山等场景,教学时,学生都积极参与,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一千五百米的“ 长征之路” ,难能可贵的是,在有同学遇到困难时,有的学生会自觉地伸出援助之手。身处这样的中长跑的教学情境,学生对中长跑不再恐惧与畏难,教学效果“水到渠成” 。在能力发展方面,更培养了学生的勇敢品质与坚韧毅力。其二,在学校内开展“定向运动”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这样先前的中长跑的难题迎刃而解,教学任务事半功倍。其三,在耐久跑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瘪了气的篮球安排学生绕场边踢边跑,实践证明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学生很乐意接受,一千米跑下来,学生虽

4、气喘吁吁,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体育教师分忧解难,出谋划策。三、 正确使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体育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而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们都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这样的学习是一种高品质的学习。它更突出的是学

5、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在学习中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解决问题。从而使自主、探究学习成为真正的有效学习。 “自主” , 是让学生自己主动的进行学习,而探究是让学生在探索与研究中学会新知、掌握技能、发展能力。这也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然后要创设学习情境(小学生性格特点的差异及自律能力不强,需要一个快乐、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还要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引导。例如四年级体育教学中,利用废旧报纸游戏。课前,教师事先布置,让学生想想旧报纸可以有多少种“玩”法。学习时,学生自主思考、也可讨论交流。在交流中,充分运用个人与集体

6、的智慧,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进行实践练习、游戏:有的学生用报纸放在胸前迎风跑;有些学生把几张报纸合并成一大张,用手举过头顶拉开顶风跑,他们说要做中国的第二个冯如;有的学生把报纸揉成一团当垒球投掷;有的折成纸飞机、纸燕子,迎风飞扬;还有的把几张报纸叠在一起,当成抬人的工具真是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应仅是知识与技能,而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金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自己去探索,去寻找知识宝藏。这是我们广大教师追求、探索的方向。四、 正确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现 在 的 学 生 大 多 是 独 生 子 女,合作精神匮乏,而未来的社会又是合作型的社会,为此, 新课程标准要求

7、体育课中要广泛开展“合作学习” 。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广大体育教师也能结合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以小组活动为组织形式,在讨论和交流中理解、提高、掌握的学习方式。旨在通过“合作”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帮助的优秀品质,创新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多种社会适应能力。它是有目的,有任务的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参与完成,并能有学习的结果,哪怕是错误的或者是失败的。然后,各组交流,教师反馈,再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有形式、有内容、有意义的合作学习才能做到“神形兼备” 。合 作 学 习 在 分 组 时 ,教师应特别留心将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尽可能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

8、而不宜将有小团体倾向的一些学生分在同一组,防止“马太效应” 。对于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也不要分在一个小组,以免矛盾激化,影响小组活动。从教学形式上分可分为固定分组和临时分组。固定分组是按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育基础以及兴趣等条件,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固定分组有利于对不同性别,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任务和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临时分组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性质,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自身条件,掌握技能的进展情况等,对学生进行临时的各种组合。例如:在分腿腾越和耐力跑教学中,学习分腿腾越时,可先按学生对技术掌握的情况进行分组;学习耐力跑时,

9、可再按学生的体能进行新的组合。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友爱精神。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可按友伴关系进行分组,以提高教学效果。教 师 在 合 作 学 习 中 应 是 学 习 活动目标的设计者,情景的创造者,活动的参与者、协调者、评价者。教师在合作学习前应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并提示有关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并做好巡视指导工作,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动作的错误性;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结合学生练习情况,引导学生拓宽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课题实验课中,笔者让学生尝试做一个素质练习,先让每个学生单独

10、坐在地上,在不借助手的情况下,用最快速度站起来,学生都能很快顺利完成;然后,让两位或三位学生背靠背、手挽手坐在地上,再站起来。学生很难完成,而且,有的组虽然成功了,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时候,有学生就提出来,为什么一个人能很快站起来,而两、三个人就这么难呢?不是说人多力量大吗?带着这些问题,教师让学生讨论、交流、尝试。通过尝试后,有的组成功了,而且速度也加快了。教师就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有学生就回答,这是他们配合的默契,是齐心协力的结果,是团结的力量在起作用。还有的学生说,是他们努力合作,相互帮助的结果。教师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再尝试、探究,结果真的是如他们所说的那样要通过“精诚合作”才能

11、顺利完成动作。看着学生满脸的喜悦和成功,这时候,学生切实的深刻领悟到了“合作”学习的真谛。五、 合理运用评价,优化教育效能现在 , 各 种 公 开 课 , 评 优 课 中 ,激励和表扬处处可见。如果学生真的有进步,那么,表扬和激励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有些学生为了得到表扬而采取了非正当的手段,那我们的体育教师该怎么的面对呢?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各种比赛,一组为了得胜利,没有按要求和规则取得了人胜利,而另一组是严格按要求和规则进行却没有取得胜利。这时候,教师应该奖励哪一组呢?我们想应该是奖励没有取得胜利的组,因为他们至少是很诚实的。但现实往往是奖励胜利的组。由于学生

12、多,场面激烈等因素,教师一般都是奖励胜利者。那么,对于另外一组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对于奖励的那一组来说也是不负责任的,也就是说教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纵容他们。久而久之,使学生在道德思想品质方面会发生偏差,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师应当及时制止和批评这种不良行为,表扬诚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此,教 师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应 适 当 控 制 好 激励、表扬与批评,甚至可以是惩戒(但不是体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没受到什么挫折,缺乏抗挫折的能力,所以适度的惩戒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学中,表扬、激励和批评、惩戒有机结合,使学生心目中有个正确的认识,会更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例如:笔者在教学仰卧起坐时,发现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为了达到优秀,片面的追求数量,动作不到位,质量差,正确引导后,情况改善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制定了惩戒措施,对练习时不能保证质量的,罚十个俯卧撑或立卧撑等,并在练习前向学生宣布,同时要求同学之间相互监督。实践证明,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数量也随之提高。而且极个别受罚的学生也罚得心服口服。参考文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山东省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国学校体育2006 年第 2 期中国学校体育2006 年第 3 期体育教学2006 年第 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