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开题报告(1)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77339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文开题报告(1)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文开题报告(1)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文开题报告(1)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文开题报告(1)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文开题报告(1)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文开题报告(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文开题报告(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u1: 这部分应该描述前人 对英语测试(中等专业学校、中学测 试)的相关研究,不能罗列语言测试 发展(这些都是抄袭)重写这部分!中文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测试状况调查论 文题 目英文A survey on English Testing Situation in Xuzhou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论文选题依据:论文选题依据:英语测试是一种检测和评估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英语测试同样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笔者的工作过程中发现,尽管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都会进行英语期中,期末考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地教育局,职

2、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并不重视,没有意识到英语测试的重要性,测试的目的以及它与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关系。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也没有得到应用。中等专业学校的英语测试存在着一些严峻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给中等专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与学习造成极大的障碍。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根据英语测试的基本理论,运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试卷分析的方法对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测试的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目前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测试的数量以及质量,分析试卷的信度,效度以及教师,学生,当地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测试的看法以及评价。希望通过调查得出准确的数据与情况,反映出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英语测试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

3、上提出相应的,合理的而且切实可行的建议,从而使英语测试更有效的发挥作用,提升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的英语教学质量。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测试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检测评估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高质量的英语测试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都有指导及促进作用。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对此相当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现代语言测试(1anguage Testing,LT)是随着 20 世纪初教育测量学的独立与发展而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它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很多的语言测试是基于英语语种的,它涉及教学法、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教育测量学、机科学

4、等。1990 年 LFBachman 在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一书中提出的交际能力模型,是迄今为止最具有影响力的里程碑式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型(Skehan,1991),是交际测试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交际英语考试内容选择的参照依据,其简介如下:2Bachman 认为交际语言能力(communicative language ability,CLA)由三部分构成: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其中语言能力他另列表作了阐释,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语言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 competence )1)语法能

5、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 词汇 词法 句法 语音学书写2)语篇能力(Discoursal competence) 词语联结知识 修辞知识(2)语言使用能力(Utilizing competence)1)功能能力(1llocutionary competence) 达意功能 操纵功能 探索功能 想像功能2)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 方言或变体知识的敏感性 语域知识的敏感性地道语言的敏感性 文化典故和比喻知识策略能力是在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心理生理机制是语言交际时作为物质现象如声、光等所涉及的心理和神经活动过程

6、。Weir(1990)详细阐述了交际语言测试(CLT,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sting)的理论原则,同时介绍了交际语言测试题目类型。英国的 IELTS 较好地体现了 CLT 的原则。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征是:(1)重点是意义;(2)语境化(contextualized);(3)语言活动带有可接受的目的性:(4)有实际意义的语言;(5)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authentic materia1);(6)文本处理有真实性;(7)反应结果不可预见性(unpredictable);(8)以互动为基础(interaction-based);(9)考生在真实心理状态3下展示语言能

7、力;(10)根据实际交际结果判定成绩(Weir,1993;武尊民,2002)。总之,真实性和互动性是 CLT 的灵魂,交际英语测试比传统测试复杂得多,对考试大纲设计、命题设计、阅卷人员等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测试离交际英语测试尚有很大距离,做得相对较好的是 1999 年我国部考试中心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开发的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ublic English Testing System,PETS)。为适应交际测试要求提出的直接测试(direct testing)向测试信度提出了挑战。如何在效度与信度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如何控制阅卷信度,分数或等级评定制的选择等是交际语言测试需要回答的问题

8、。 国内关于英语测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毛丽(2007)指出英语测试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测试和英语教学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关系。教学的目的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学生获得一门外语语言的能力,而测试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检验,测量学生通过教学所获得的外语语言能力的水平。语言测试为语言教学提供了目标化的标准,并监测相关教学目标的完成。她鉴于高中英语测试与教学脱节的现象,从教学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以减少测试对教学的负面反拨作用,发挥其正面的、最佳的反拨效应。马德容(2005)同样也认为测试与教学密不可分。但她也指出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信度和效度、较强的真实性、交互性和实用性的测

9、试才会对教学产生积极影响。但是由于教师缺乏测试理论的系统知识使目前中学英语测试工作中却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测试目的性不强(水平测试与成绩测试比例失衡;分班测试与诊断测试流于形式;测试题型与考分解释模式化)试题设计、选用欠妥;主观/写作试题的评分标准不一;测试策略指导不当。 她运用测试的基本理论,以Bachman 充分发挥各种测试优势;题型和考分解释多样化);把握测试设计的总体要求(遵循试题设计基本流程;熟谙试题设计的基本知识);尽一切可能提高英语测试质量即信度、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和后效;以培养语言能力为前提,正确引导学生的答题意识;以学生需要为本,努力成就学生最佳的测试水平;以教学决策为

10、目标,体现英语测试的课堂教学评价功能使测试行为与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一致;做到课程开始时利用测试指导教学设计;课程进行中利用测试调整教学方案;课程结束时利用测试反思教学问题。李敏(2010)指出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英语4测试的重要性,目的以及英语测试与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关系。而且,英语测试对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反拨作用也没有得到重视。通过调查和仔细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校内英语测试模式的确存在着一些严峻的问题的并且有关测试的知识和交际性测试方式对英语教学和学习能够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 刘亚爽(2003)指出测试是一个尚存许多问题需要研究的领域,专业英语测试,尤其

11、是研究生专业英语测试也不例外。在绝大多数专业英语课程中,仅用翻译来评估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的评估。这种评估的弊病显而易见:翻译本身绝不能代表学生总体的语言水平,因为学生的总体语言水平应体现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除了测试翻译,研究生专业英语测试还应包括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支永碧(2004)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试卷分析等手段对淮阴工学院英语教师的测试理论水平和测试实践进行了研究,发现教师对测试理论了解很少,测试实践存在一些问题,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测试理论学习与研究去指导和促进英语的教与学。2001 年 7 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以实验稿的

12、形式颁布。龚进(2011)指出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全面启动,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都受到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然而,有关新课标下英语测试的效度研究却颇为缺乏,且都重在对英语高考试卷的讨论。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作者调查了四川省南充市地区的三所普通高中的英语期中测试试卷。为保证抽样的代表性,本次调查的三所学校分别为国家级重点中学南充高级中学,省级重点中学南充一中和市级重点中学李渡中学。另外,还采访了英语教师有关试题开发的相关问题。基于调查研究发现,首先,几套试卷的题型和试题数量,基本上以高考英语为准进行设置。其次,通过对三份试卷的对比研

13、究,发现几套试题在不同的题型设计上各有优劣,但总体上来说,以南充高中的试卷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效度较高。再次,三份试卷均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考察,对于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学习策略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察不足。最后,试卷的开发不系统,存在试题的拼凑现象,这降低了试卷的信度和效度。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分析了其原因,主要在于以高考为导向的试卷开发思路没有转变,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测试理论知识。最后,他提出了几点改进的建议:第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试题的能力。第二,组织英语教师成立语言测试研究小组,推动英语测试的研究和实践。第三,注重形成性评价,增加英语测评的手段,逐渐改变考试这一单一的评价

14、方式。 游桂兰(2003)为了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英语测试的内容效度的现状,从新标准的教学目的入手,根据外语测试理论,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试图努力寻找新课程标准颁布后5我国现阶段英语测试的内容效度的现状和对策。她以湖北省潜江地区英语教师编制的高三年级期中英语试卷为例,参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的,对该四套英语测试分别从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及作文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审查测试内容与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的一致性。 在一系列调查数据和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该地区的英语测试现状:由于教师语言观受传统测试的影响及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导致试题编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欠佳;试题考查内容与

15、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还有差距,当前英语测试严重滞后于教学,教师对语言测试和实施了解不够。最后作者为该地区英语教学和测试提出了建设性构想和建议:加强该地区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英语测试学,让他们了解测试理论和原则,熟悉试卷的编写程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变他们的语言观,提高他们的测试命题能力。同时建议该地区成立测试小组,建立试题库,促进该地区英语教学和测试水平的提高。张学珍(2008)英语测试题型大致可分为选择判断性的间接答题题型和笔答性的直接答题题型。现在经常使用的多项选择题则属于前一种题型。多项选择题作为语言测试的一种题型,是语言测试发展史上第二个阶段的产物,其最初创立于心理测试(me

16、ntal testing)时期。80 年代,传入我国广泛应用,并在交际测试中渐成主流。笔答题则是日益受到很多专家欢迎的另外一种题型。评价外语测试的标准,除了可行性外,主要是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实践证明,科学的测试题型是语言测试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测试题型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功能。目前,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测试中,乃至平时的英语学绩测试、诊断性测试和教学过程中大量充斥了多项选择题。这在一定程度导致了英语学科的题海泛滥,英语教学效益低下,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往往只会“哑巴英语”和“文盲英语”(指不会写),只会选 ABCD,而不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且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动机,阻碍了学生在学习中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我国英语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近年来,英语界许多学者和专家曾经严肃指出这种现象应当予以重视和纠正。孔德惠(2004:4)指出:针对我国大型外语考试的选项化倾向,有必要大幅度增加笔答题的比例,弱化选择题的效应。外语考试采用笔答方式也可以达到较高客观性的。本文回顾了新课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