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69480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7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3(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观照第四节 1第四节 汉语所反映出的文化心态一、汉语汉语 与“贵贵和”心态态在中国人的传统观传统观 念中,“和谐谐”二字极受重 视视,这这是因为为以中国之大,只有和谐谐,民族才 能团结团结 ,国家才能统统一。 论语论语 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为贵 。” 此处处的“和”即为为恰当、适合的意思; “贵贵”,即有价值值。 孟子说过说过 :“天时时不如地利,地利不 如人和。”就是强调调和谐谐的精神。2汉语中有大量的词语反映中国人十分看重和谐。 在人际关系方面,强调“和为贵”,要“和睦”“和好 ”,“家和万事兴”, “和气生财”。 强调待人接物的态度要“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

2、和善”、“谦和”。 对于国家或集团,中国人也很强调和 谐,主张克服争端,彼此“和解”,在 时机成熟时,举行“和谈”、“劝和”, 以实现“言和”、“和议”。 对于大自然的天气,中国人喜爱 “风和日丽”、“和风细雨”。3汉民族重和谐的心理和思维,对汉语的表达也产 生了深刻的潜在的影响。它使一些汉语的表达结构 具有和谐、对称的特点,一些成语或诗句具有结构 和韵律的和谐美。例如: 1对对偶不在其位,不谋谋其政。论语论语 泰伯篇大漠孤烟直,长长河落日圆圆。王维维使至塞上哀吾生之须须臾,羡长长江之无穷穷。苏轼苏轼 前赤壁赋赋 42排比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3、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风之旗,树灵鼋之鼓。 李斯谏逐客书53.成语的形式 最早的古代诗歌(诗经)及历代流行的成语绝大 多数是四字格的。它的语音节奏一般是2+2,成双成对,平仄相 间,匀称、顺口、和谐。如:丰功伟绩、藏龙卧虎、胆战心惊、十全十美、不折不扣、栩栩如生这种四字语节奏分明,体现了一种和谐性,为人们所喜闻乐见。64语音和谐汉语诗歌的押韵、平仄讲究以及修辞中的双 关谐音,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的 价值观,这是与其他民族语言迥然不同的,具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如: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两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一 一 I I 一 一 I I I 一 一 I I 一“一”表示平声,“I”表示仄声。 不难看出,上下两句平仄是相对 的。“丝”和“泪”表面上是指蚕 丝和蜡泪,实质上却是指“相思” 的“思”和“眼泪”的“泪”。 7二、汉语与饮食文化 8 8饮食文化属于人类的本能文化范畴,因为饮 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民以食为天”,中国 人重视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格外繁盛,这是 历来为世界所公认的。中国人重视饮食文化有 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历代帝王的酒池肉林到 贵族豪绅、市井商人的宴饮作乐; 从民间的祭祀、迎神、祝寿、逢年 过节,到婚丧嫁娶,无不重视“吃”。 而且中国人还特别在意吃的药用性、 娱乐性及艺术性。

5、这些都必然反映 到汉语的词语中。9一是写实手法:如干菜焖肉、盐焗鸡等; 一是写意手法:如长生粥、狮子头等; 一是以人物命名:如东坡肉、麻婆豆腐等; 一是以历史、神话、民俗命名:如鸿门宴 哪吒童鸡、佛跳墙等。这些中国莱名,令人浮想联翩,回味 无穷,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情趣,也显露了 中国人重饮食文化的心态。 在汉语中与饮食有关的词语十 分丰富,仅以莱名而言中国的菜 名之丰,恐怕在世界上届首位。 随便翻开哪本介绍食谱的书,各 种菜名林林总总。菜名的命名法 有下面几种:盐 焗 鸡10中国人重饮食的文化心态,还使 汉语中许多与饮食毫无关系的语词 与“吃”沾边,成为饮食文化扩散 的语汇。如:酸、甜、苦、辣等

6、词, 本是用于表示味觉的。在汉语中, 人们却把这些饮食味觉词汇意义扩 散引申,并构造许多用于表示其他 心理感受的词汇。 例如“酸”字,人们用“酸楚” “辛酸”来表示人的心情苦痛, 用“寒酸”“穷酸”表示穷困, 用“酸溜溜”形容人过于做作。好酸!11例如“甜”,人们用长得甜、笑得 甜形容人的容貌可爱,用甜言蜜语 嘴甜来形容人言语动听,用生活甜 蜜来指生活美好。 例如“苦”,人们用穷苦、困苦来表示生活困难,用苦痛、苦恼表示人 内心的悲哀,用苦相、苦笑表示人难 受的表情,用苦练、苦干、刻苦来表 示人用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 以上这些词的产生是因为甜味可引 发美好联想,所以带甜的词都有美好 语义。而酸苦

7、的味道令人难受使人联 想到生活的艰难、挫折,引起痛、闷 、恼等心理感受以及相关的联想。甜 啊苦 哇12华夏先民向来视“吃”为生活之本: 国家“民以食为天”,个人“有饭吃”则表示生 活有了保障。人们常说的“吃什么饭?”即靠什么 生活,故有“靠山吃山”“吃大锅饭”“吃房租 ”“吃父母”等说法。这反映了中国人深固的文 化理念:重视生活必不可少的前提吃饭。这个前提又诱发出中国人的某种偏 爱:从“吃饭”的角度观察个人在社 会环境里受到的各种对待。得到良好 待遇时说“吃香”“吃得开”,遭受 恶劣的对待,也就会出现“吃了哑巴 亏”“吃了一顿拳脚”等说法。 13人们有时故意把恶劣的境遇说成如吃饭宴请一 般,如

8、“吃官司”,这是一种带有反语修辞色彩 的口语化表达方式,或为讥讽或为自嘲,是一种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幽默方式。此外,中国人使用最频的日常礼貌 用语“吃了吗? ”表达了对他人生活 的关心,传达出一种亲密的情意,这 同样是一种文化理念使然。 不论在英语、俄语还是法语、德语 等其他一些外国语言中,我们都未发 现有哪种语言像汉语这样,拥有如此 丰富的与饮食文化有关的语汇。14三、汉语词句与传统思维中国传统思维具有整体性、直觉性、比附性有 序性等特征。它与汉语的关系是潜在而深刻的1传统思维的整体性特征与汉语的用词组句汉语用词组句偏重心理,略于形式,多用 “意合”法。这与思维的整体性有关。 如:孙子一书,

9、各句子成分之 间,以及各分句之间的连接,采用 意合法,即不依赖连词来连接的句 子占92.6,而采用连词来连接的 句子仅占7.4。15古典诗词用意合法的例子比比皆是。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首小令只用两个动词“下”“在” 其余全是名词,前三句全用名词组 成,其中没有一个连词。这种诗句需要人们从句法、语义、 语境三个方面协调联系、融汇贯通 句意。这就要从整体上去意合,方 能看出这些诗句的浑然天成。162传统思维的直觉性、比附性与汉语复合词的构 成方式汉语复合词的构成有概括式、表征式、拟人式 等,这与传统思维的直觉性与比附性

10、特点有关。表征式构词反映客观对象的具体形象及易为人感 知的特点,它或具体描写,如:穿山甲、笑面虎、 佛手、鞍马等;或用比喻,如:心腹、 手足、耳目巾帼、续弦等。 拟人化构词是以比附性思维为基础的。 它以人体不同部位的名称作为词素来构 成事物的名称(复合词),如:首都、喷 嘴、路口、枪眼、山头、山脚、山腰、 齿轮等。173传统思维的有序性特征与汉语语序的稳定性汉语的语序十分稳定,这与中国人思想一向 稳定有序密切相关。早在甲骨文中,汉语句子结构的基本次序便是 主语谓宾语,数千年来没大的改变。 如“黔无驴”、“世有伯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等都是主谓宾式语序, 与今天的“我有事”,“他不

11、 去上学”这类最常见句式的 语序一样。黔无驴18当然,随着汉语的发展和汉语语法成份的不 断丰富化、复杂化,汉语语序也出现了多种情 况,既有基本语序的句式,也有其他语序的句 式。句子的其他语序类别有: 承接语序,如“出门看伙伴, 伙伴皆惊惶”木兰诗 比较语序,如“冰,水为之而 寒于水”荀子劝学篇 倒因果语序,如“宅边有五柳树, 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等。 19中国人思维的有序性由来已久。 我们的先民在远古时代考察天象的 时候就十分注意空间星座的各种位 置。从天文到家庭再到社会,古代 的中国智者十分注重人际的有序等 级关系,并提出家庭与社会的等级 层次结构,提倡尊卑有序,内外有 别。这些形成了中华

12、民族很强的有 序思维定势。汉语稳定语序的形成 深受中华民族有序思维定势的影响 ,同时也由于汉语缺乏形态手段。20四、汉语方言与 地域文化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区的形成经历了漫 长的岁月,它与历 代社会变迁、人口 迁移有十分密切的 关系,是民族社会 历史及文化演变的 结果。中华民族有主体 传统文化,同时又 有各种地域变异文 化,这些地域文化 反映 了各地区人文、地 理的文化性征 和风俗习惯。任何一种方言都 是地域文化的 符号,不同的方言 反映不同的地 域文化。下面举数 例以见一斑。 21(1)从不同方言的物产词汇,反映不同地域物质 文化的差别。 山西盛产煤,有丰富的煤产品词汇。在山西 方言中,被开

13、采的大块状煤称炭,小块状煤称 炭块块,烟煤称肥煤,无烟煤叫笨煤或笨炭, 粉状煤叫煤面面,块状焦炭叫蓝炭,块状有烟 煤叫希炭,煤核儿叫烂炭。在其他方言中, 尚未发现这么多的煤产品名称。 南方盛产竹,人们利用竹子制成 各种用具,造成竹物质文化。在闽 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中都有不 少有关竹子的物产词。如:竹席、 竹筒、竹篮、竹床、22(2)方言词还反映某些地区特殊的地方习俗如:南北方言中都有一批饮食词汇,反映各地 多彩的饮食文化。又如:老北京的方言词里有“花会”的叫法。所 谓“花会”是北京传统的一种热 闹的民俗杂戏活动。伴随“花会” 产生许多特殊方言词表示花会的 组织,表演人员和活动方式。粤 方言

14、区有类似北京“花会”的活动 叫“飘色”,也有许多特殊的方 言词伴随着。23(3)有些方言词反映不同地域的民俗心理。 如玉米各地叫法不同:老玉米、棒子、玉麦、包 谷、包黍、红须麦等。这些似乎表明玉米是中国 的土产农作物。然而,厦门话却称玉米为番大麦 。这个“番”字,透露出它来自外国。 玉米原产于南美,后经两条不同的路线传人我 国:一条是海路,是16世纪由南美 传到印尼的爪哇,然后辗转传入我 国;另一条是陆路,从西班牙转由 阿拉伯的麦加、中亚输入我国。厦 门与印尼古有海路交往,爪哇有许 多来自闽南的华侨。故厦门一带的 玉米可能由海路传入,称为“番大麦”。24对于汉语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我们还 可从

15、姓名、地名、亲属称谓、成语、修 辞等许多方面加以阐释。此处不赘。25一、举例谈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提示: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2、语言与文化都不是个人的而是社会的。 3、语言和文化虽共生共存互促,但非一 一相应。 二、举例谈谈汉语的类属和分布。 提示: 1、汉语是中华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区。思 考 题26三、汉语具有哪些要素?汉语的特质 是什么? 提示: 1、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2、特质:语音稳定性、单音节、 音乐性。语法构词少变化;词序和 虚词重要。词汇构词灵活性,语汇 演变为大量复音节化 ,吸纳外来词。四、请说明汉字的文化功用。 提

16、示: 1、适应了记录汉语的需要。 2、是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凝聚物”。 3、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并对 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7五、举例说明汉语造词与传统文化观念的五、举例说明汉语造词与传统文化观念的 关系。关系。 提示:提示: 1 1、汉语造词与传统哲学观 2、汉语造词与传统伦理观 六、从具体现象谈谈汉语所反映出的 文化心态。 提示: 1、汉语与“贵和”心态。 2、汉语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 3、汉语词句与中国传统思维。 4、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28七、举例介绍中国的菜名命 名法及其显露的文化心态。 提示: 1、写实手法、写意手法、 人物命名法、历史、神话、 民俗命名法。 2、表现了中国文化的情趣 也显露了中国人重饮食文化 的心态。 八、搜集与地域文化相关的汉语方言并分类; 谈谈汉语方言与地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