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767087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高三生物总复习第17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案含答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1第第 1717 讲讲 DNA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考纲要求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考点一考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分析1肺炎双球菌类型的比较特点类型 菌落荚膜毒性S 型光滑有有R 型粗糙无无2.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对比说明 R 型细菌无毒性,S 型细菌有毒性。(2)实验、对比说明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无毒性。(3)实验、对比说明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4)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促成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

2、案含答案2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分别说明荚膜多糖、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2)实验、说明 DNA 有转化作用。4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培养细菌小鼠体内培养培养基体外培养实验原则R 型细菌与 S 型细菌的毒性对照S 型细菌体内各成分的相互对照实验结果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S 型细菌的 DNA 能使 R 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实验结论已经被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DNA 是 S 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联系所用材料相同,都是 R 型和 S 型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3、是基础,仅说明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体内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而体外转化实验则进一步说明“转化因子”就是 DNA;实验设计都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1判断下列关于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叙述(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转化因子”( )(2)肺炎双球菌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S 型细菌表面光滑,有毒性( )(4)从格里菲思的第组死亡小鼠身上分离得到的 S 型活细菌是由 S 型死细菌转化而来的( )(5)从格里菲思实验中的病死小鼠体内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 S 型细菌而无 R 型细菌( )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

4、案3(6)格里菲思实验证明 DNA 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2判断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叙述(1)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DNA 酶将 S 型细菌的 DNA 分解为脱氧核苷酸,因此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 )(3)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采用了物质提纯、鉴定与细菌体外培养等技术( )(4)艾弗里提出的有关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结论,没有得到科学家的一致公认( )分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在体内转化实验中,如果没有实验,能否得出格里菲思的结论?为什么?提示 不能。因为无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加热后杀死的 S

5、 型细菌中含有促成 R 型活细菌转化成 S 型活细菌的转化因子。(2)如果由你设计完成体内转化实验,应该注意哪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提示 四组实验应选用年龄、体重相同且健康的小鼠;所用 R 型活菌液、S 型活菌液的浓度及注射量应该相同。(3)体内转化实验中,小鼠体内 S 型细菌、R 型细菌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ab 段 R 型细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小鼠体内形成大量的对抗 R 型细菌的抗体,致使 R 型细菌数量减少。bc 段 R 型细菌数量增多的原因是:b 之前,已有少量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S 型细菌能降低小鼠的免疫力,造成 R 型细菌大量繁殖。后期出现的大量 S 型细菌是由

6、R 型细菌转化成的 S 型细菌繁殖而来的。(4)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设置“S 型细菌的 DNA 中加 DNA 酶”实验组的作用是什么?提示 起对照作用。用 DNA 酶分解从 S 型活细菌中提取的 DNA,结果不能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说明 DNA 才是使 R 型细菌发生转化的物质。(5)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实验思路是什么?提示 直接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将它们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研究它们各自的遗传功能。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4命题点一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拓展变式实验分析1科学家为探究转化因子的本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该组实

7、验不能得到的结果或结论是( )A实验 2 只出现 R 型菌落B实验 1、3 均出现 R 型和 S 型菌落CDNA 是转化因子DDNA 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答案 D解析 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培养基中加入的酶的种类,实验 1 中加入 RNA 酶,由于 R 型菌的遗传物质是 DNA,加入的是加热后杀死的 S 型菌的 DNA,所以 RNA 酶不起作用,R 型菌可能发生转化,出现 R 型和 S 型菌落,同理推出实验 3 也出现 R 型和 S 型菌落;实验 2 中加入DNA 酶,破坏了 S 型菌的 DNA,R 型菌不发生转化,只出现 R 型菌落;三个实验说明 DNA 是转化因子;本实验不能得出 DNA

8、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越高的结论。2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各组肺炎双球菌先进行图示处理,再培养一段时间后注射到不同小鼠体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BF 组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CF 组产生的 S 型肺炎双球菌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5D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C、D、E 四组答案 D解析 A 中是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失去感染能力,不能使小鼠死亡;B 中是 S 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C 中是 S 型细菌R 型细菌的 DNA,能使小鼠死亡;D 中是 R 型细菌

9、,不能使小鼠死亡;E 中是 R 型细菌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将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不能使小鼠死亡;F 中是 R 型细菌S 型细菌的 DNA,能将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E 组没有出现 S 型细菌,F 组出现转化的 S 型细菌,所以通过 E、F 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 DNA 而不是蛋白质,A 项正确;将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S 型细菌的 DNA 能将部分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所以 F 组可以分离出 S 型和 R 型两种肺炎双球菌,B 项正确;将加热后杀死的 S 型细菌的 DNA 与 R 型细菌混合,S 型细菌的 D

10、NA 能与 R型细菌的 DNA 进行重新组合,进而将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C 项正确;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B、C 和 F 组,不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是 A、D、E 组,D 项错误。命题点二 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及机理的拓展分析3(2017中山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的部分 DNA 片段进入 R 型细菌内并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 分子上,使这种 R 型细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 S 型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前后的 DNA 中,嘌呤所占比例发生了改变B进入 R 型细菌的 DNA 片段上,可有多个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CR 型细菌转化成

11、S 型细菌的过程中,R 型细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D该实验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 B解析 R 型细菌和 S 型细菌的 DNA 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 R 型细菌转化为 S 型细菌后的 DNA 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 50%,A 项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即一个 DNA 分子中有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 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 R 型细菌的 DNA 片段上,可有多个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B 项正确;原核细胞不含染色体,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的过程中,R 型细菌发生了基因重组而不是染色体变

12、异,C 项错误;荚膜多糖不属于蛋白质,所以该实验不能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 项错误。4(2017雅安期末)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S 型细菌有、等多种类型,R 型细菌是由型突变产生的。利用加热后杀死的 S型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S 型细菌,有人认为混合培养出现的 S 型细菌是由 R 型细菌突变产生的,该实验中出现以下哪种结果时能否定这种说法( )AS 型细菌全为型 BS 型细菌部分为型CS 型细菌中三种均有 DS 型细菌全为型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6答案 D解析 加热后杀死的 S型细菌能让 R 型细菌转化成 S 型细菌,若 S 型细菌是

13、R 型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则可以转化成多种 S 型细菌,而结果出现的 S 型细菌均为 S型,这就否定了基因突变的说法。考点二考点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1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1)噬菌体的结构(2)噬菌体的增殖模板: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噬菌体的 DNA。合成噬菌体的 DNA 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的原料为大肠杆菌的氨基酸,场所为大肠杆菌的核糖体。2实验方法同位素标记法,用35S、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3实验过程(1)标记噬菌体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7(2)侵染细菌4

14、实验结果分析分组结果结果分析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细菌上清液中几乎无32P,32P主要分布在宿主细胞内32PDNA 进入了宿主细胞内对比实验(相互对照)被35S 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宿主细胞内无35S,35S 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5S蛋白质外壳未进入宿主细胞,留在外面5.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6比较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项目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设计思路设法将 DNA 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处理方法直接分离:分离 S 型细菌的 DNA、荚膜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 R 型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用同位素35S、32P 标记

15、蛋白质和 DNA检测方式观察菌落类型检测放射性同位素存在位置结论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1)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更具有说服力( )(3)噬菌体能在宿主细胞内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4)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 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 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2019 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含答案8(6)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

16、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够证明 DNA 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8)用 1 个含35S 标记的 T2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裂解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有 2 个含35S( )(9)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 和32P 标记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 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为(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为什么选择35S 和32P 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蛋白质和 DNA 进行标记,而不用14C 和18O 进行标记?提示 S 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P 是 DNA 的特征元素。若用14C 和18O 进行标记,由于蛋白质和 DNA 都含有 C 和 O,因此无法确认被标记的是何种物质。(2)搅拌、离心的目的在于把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某科研小组搅拌离心后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