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季刊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75147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学季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博物馆学季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博物馆学季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博物馆学季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博物馆学季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物馆学季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学季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7博物館誌博物館學季刊 20(1)前言隨著科技的進步,博物館導覽服務 的方式也跟著不斷演進。除了因襲傳統 提供展品文字說明資料及專人導覽等之 外,多媒體導覽器材的開發與運用,也 是當代博物館導覽解說服務的重要工 具。藉此不僅能夠支援人力的解說、增 進博物館多元展示訊息傳達之管道,同 時也能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參觀方式, 進而提昇博物館導覽解說的質與量。 國內博物館使用語音導覽系統已有 相當時日。自1995年由香港雅凱電腦語 音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將卡式錄音帶 的導覽器材引進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 簡稱故宮)使用以來,當時國內博物館辦理較大規模的特展時,也開始引用語 音導覽系統,現今則已漸漸廣為使

2、用。 由於語音導覽的應用必須藉助器材,因 此,如何選用合適且經濟實惠的器材, 並配合建立完善的數位化資訊系統,遂 成為博物館界結合科技界的熱門研發項 目。博物館導覽科技應用之比較一、語音導覽 1959年,美國鳳凰城歷史博物館 (Phoenix Museum of History)首開全球博 物館之先例,率先使用語音導覽設備。 該館以預先準備好的錄音帶為觀眾解說從語音到影音:談博物館如何規劃掌 上型數位導覽林宏熒摘要博物館之導覽系統從早期僅提供語音設備發展至今,已漸漸進入 影音結合科技的世界。掌上型數位導覽無論是系統技術乃至於數位內 容的研發,是現今博物館及相關學術領域中頗受重視的研究方向。本

3、文將從傳統的語音導覽為出發點,探索博物館界發展掌上型數位導覽 之現況與趨勢,並提出規劃此類服務設施之具體建議。關鍵詞:博物館導覽、語音導覽、數位影音導覽、掌上型數位影音導 覽98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博物館的展覽。使用者必須背著一個皮 袋以攜帶一個附有耳機的盤式錄音機; 大型錄音機長約12吋、厚2吋,與現今 語音設備相較之下實在非常笨重,但在 當時卻是最先進的語音導覽設備。一九 七年代,它的體積已被改良成只比隨 身聽稍大一些(Galligan, 1996: 89)。到 1990年中期隨著可攜式CD隨身聽問 世,博物館的語音導覽器材也多了一個 選擇(Costello, 2000: 12)。由於電子

4、科技 不斷進步,一群從事動畫的專家團體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s , MPEG) 創造一套將圖片和聲音轉為數位影音的 標準格式,這個技術是利用聲音壓縮格 式來編碼,可以保有錄音者原來的音質 (表1) 。 從 MPEG-1 Layer-1到 MPEG-1 Layer-3的相繼問世,MP3(MPEG 1 Audio Layer 3 的縮寫)聲音壓縮技術的 應用,使得博物館提供給觀眾的導覽可 以容納更多更豐富的資料(表2) ,而且 資料可在電腦上修正,在更新維護方面 也更為便捷,博物館遂逐漸引進這一系列的軟硬體設備以服務觀眾。 MP3語音硬體本身的操作是屬電子 觸

5、控式特性,不像以往類比式的硬體是 機械式的操作較為耗電。在管理上MP3 的機器因耗電量不大,觀眾使用後放回 收納櫃內便可隨即再充電,它較一般機 器省電,且電源均在充滿狀態,可使用 更長的時間。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有 記錄的功能,可將觀眾使用情形記錄下 來,博物館因而可以蒐集觀眾參觀博物 館展示的習慣。例如他們會常駐足於哪 一段解說?最常使用哪一種語系?博物 館利用這些資料,一方面可以檢討展示 設計的缺失,進而作為修正或將來規劃 之參考。另一方面又可了解大多數觀眾 的停留點,以便重新修正團體導覽的路 線,避免在同一展場某些地點發生人潮 堵塞現象。 博物館的語音導覽載具種類很多, 若以訊息傳遞方式

6、加以分類,可區分為 內建式(Inline)與無線(Radio Frequency) 定點發射方式;一般而言,內建式的功 能較為穩定,就像電腦從硬碟與光碟二表1. 未經壓縮的音訊檔案格式與經壓縮之MP3格式比較。(註1)表2. MPEG-1音頻標準的典型數據壓縮率MPEG-1音頻標準壓縮率每個身歷聲信道的頻寬編碼解碼時延Layer 1 1:4 384 kbps 19 ms (50 ms) Layer 21:6至1:8256到192 kbps 35 ms (100 ms) Layer 31:10至1:12 128到112 kbps 59 ms (150 ms) 資料來源:註299博物館誌博物館學季

7、刊 20(1)者讀取資料時,其間所產生速度與穩定 度的落差。例如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所 用的語音導覽載具,是採用無線電定點 發射的方式( 圖1、2 ) 。 依筆者實地觀察,在展覽場上兩個 區域之展示物件的解說訊息,在定點傳 遞上會有重疊現象,如圖3中的背包 (箭頭所指)分甲乙兩地,在甲乙分界線 上,兩地都可以聽到雙方的訊息且產生 相互干擾,所傳輸的語音訊息是置入性 的推廣。至於東京都美術館其傳遞訊息 方式則為內建式,語音資料存放在導覽 機具上(圖4、5),屬於讓觀眾有自由選圖1. 江戶東京博物館所採用的語音導覽器材 (筆者攝於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圖2. 江戶東京博物館展場中附有語音導覽的標示 (

8、圖右下方) 。(筆者攝於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圖3.3上圖中,因甲、乙兩個展覽之觀賞點只相隔 數公尺,所以場內觀眾都可以聽到彼此的語 音導覽。(筆者攝於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圖4. 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所採用的語音導覽器材 (筆者攝於日本神戶市立博物館)圖5. 東京都美術館觀眾租用語音器材的情形 (筆者攝於日本東京都美術館)100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擇收訊語音與否的非置入性方式。依筆 者實際使用二館之語音載具,其比較分 析如下表(表3) 。 語音導覽內容 (Contents) 的錄製方 式可分為類比式(Analog)與數位式 (Digital),依筆者在江戶東京博物館與東 京都美術館實際觀察,再與國

9、內博物館 以往所使用的類比式語音比較(表4) , 導覽解說內容如果是以數位化方式存 取,語音聽起來較為清晰,且導覽內容 的解說可以達到情境式的效果。例如在 東京都美術館展覽場地的?女性 神官? (創立周年記 念大英博物館 ?至寶展:86 )其語音導 覽內容介紹,除了介紹埃及王朝背景、 紋飾精巧描繪的解說,及有關於此件木 乃伊和種種不祥傳說等等,還讓聽眾接 受到具有強烈震撼效果的迴音。二、無線發射導覽系統 從事博物館解說工作的人員,無論 是博物館導覽員或志工、觀光導遊、學 校教師等,在帶領團體觀眾參觀展覽時,往往會遇到各個團體之間解說音量 互相干擾的問題;而個別的觀眾也常常 抱怨團體解說時所造成

10、的展場噪音,會 影響到他她們的參觀品質。有鑑於 此,博物館人員乃嘗試運用無線發射導 覽系統,試圖減輕這個問題。無線發射 導覽系統(俗稱子母機)讓解說人員只 須輕聲對無線發射系統麥克風講話,同 一頻道上的觀眾就能從他們的耳機收聽 到導覽訊息,因而改善並降低展覽場內 的噪音,亦可提昇解說品質。 在國內的故宮也有類似團體解說時 所造成的展場噪音,為此也曾使用無線 發射導覽系統作為學生團體導覽之用。 當時該無線發射導覽系統有一臺發射母 機及多臺子機搭配,子機的數量可無限 增加。該子母機設備係分配給參觀團體 隊伍使用(註3),當學校團體參觀時, 即提供他們一組(含子母機)無線發射 導覽系統(圖6) 。為

11、了使其更適合博物 館導覽,主機修改為可外接一臺錄音機 和麥克風,由領隊( 如導覽人員、志工 或老師 )攜帶並控制錄音帶的播放。主表3. 語音內容受信方式比較內建式無線發射訊號處理時間與CPU同步互動,訊號立即傳輸。需透過無線電傳輸,有時間差。語音整合性語音、配樂完全整合匹配。無線電傳輸易受外來無線雜訊干擾。傳輸方式內建訊號傳輸,語音品質佳。受外來雜訊干擾,語音品質差。導覽方式非置入性平臺置入性平臺內容存放方式信號處理表4. 類比式與數位式語音優缺點比較類比式有雜訊最長2小時混合高短數位式清晰最少6小時以上可分軌低久比較項目存取方式音質語音容量時間失真度語音/配樂錄製方式語音內容保存年限101博

12、物館誌博物館學季刊 20(1)要的特色在於領隊可以配合隊伍的參觀 速度而控制播放(play)。如此既可在空檔 時補充說明展覽內容之不足,並降低展 覽場吵雜聲,又可解決導覽人力不足等 問題。在故宮年度大展千禧年宋代文 物展出的三個月期間,即有八十九所 學校團體共3917人使用過(陳媛,2001: 89)。每種設備在使用時,均有其優點與 可修正的地方,本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 就有些必須修正的部分,如電池與機器 之間的接觸不良造成斷訊、為考量無線 電發射干擾其他設備而限定其發射功 率、電池的耗電量過大、器材歸納之易 用性等,都是要考量與改進的措施。目 前也針對上述所發生的問題來修正,更 為提高團體語音

13、導覽的品質,而引進另一機種,其發射與接收的訊號更清晰, 也易於維護管理(圖7、8) ,將有助於 服務更多的觀眾。 事實上,博物館常針對特展邀請相 關的研究學者舉辦多場精緻講演,但並 非每一個人都有機會來參與,為了照顧 多數無法聽到演講的觀眾,及考量博物 館推廣的角度,博物館可預先錄好精簡 的內容、策展理念或專家學者對該展示 的介紹,在解說之前播放,將有助於觀 眾更了解展覽的特色。三、多媒體資訊站 在一九八年代早期,幻燈片和電 腦多媒體資訊傳播開始進駐到博物館, 但當時多數觀眾還是習慣於被動地接受 傳統式的解說和導引。當博物館開始流 行影片放映和互動式多媒體資訊站 ( KIOSK ) (註4)系

14、統的設置之後,博物 館的展示規劃或影片製作,互動式多媒 體資訊站的設置已是不可或缺的要角。 博物館在展場內設置互動式多媒體資訊 站,除了儲存機器本身的資訊外,也可 連結博物館的網站資訊作其他服務。例 如倫敦國家藝廊的微觀藝廊(Micro- gallery)和明尼阿波里斯藝術中心的從 銀到矽:攝影的歷史(Silver to Silica: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均開啟了圖6. 學校團體所使用的語音導覽器材包括:(1) 錄音機(2)發射器(3)接收器(4)耳機 (5)麥克風。(筆者攝於故宮)圖7. 較圖6輕巧,導覽器材包括(右)發射器、耳 機、麥克風(左)接收器、

15、耳機。(筆者攝 於故宮)圖8. 易於收納與管理,並且可同時充電。 (筆者攝於故宮)102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新詮釋方式。以電腦為基礎,運用在傳 遞資訊和便利學習的互動式詮釋媒體, 已成為全世界博物館應用多媒體的典範 (Scott, 2004: 227)。 對博物館而言,多媒體資訊或影片 也是另一個新興的文化資源,它們通常 被設立於展場之中或鄰近展場的地點。 專家指出多媒體資訊站與博物館硬體建 築物融合度愈高,其所能達到的效果愈 佳(Scott, 1998: 140)。以日本江戶東京博 物館為例(圖9) ,即對周邊設備給予更 多的保護,如主機及相關配線等。但此 項嵌入式的規劃設計非常昂貴,因為它

16、 要與博物館展場整體景觀及結構設計相 融合,以便讓觀眾感受到博物館設置之 初的考量是很周詳的。 Sayre認為在展覽室內,多媒體資訊 站有三種設立方法:嵌入式的設置(圖 9) 、電腦螢幕設定(圖10) 、獨立櫃式 的設計(圖11) 。多媒體資訊站的設計 和操作方式,博物館可從服務觀眾的角 度決定讓觀眾可以舒適地坐或站,在這 些設備裝置前觀看影片或操作電腦,來 取得博物館所提供的相關資訊 ( Sayer, 1998: 139140 )。但在展場中放映多媒 體影片和瀏覽電腦資料也會產生一些爭 論的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在於非科技類 型博物館所呈現的是多樣化的科技展示,讓參觀者產生主從位階錯亂的現 象,更讓觀眾分不清博物館要呈現的究 竟是展覽的內涵或是電子科技的進步。影音世界:掌上型數位導覽的 歷程與技術架構評析一、掌上型數位導覽的歷程 博物館為了提供觀眾廣泛且多元的 資訊,近年來開始引進使用多媒體掌上 型影音導覽系統。這種掌上型數位導覽圖9. 日本江戶東京博物館嵌入式的互動式多媒體 資訊站( KIOSK )系統之設置方式(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