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5020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4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变心理学的40 项研究2013-04-07作者: 罗杰 霍克译者: 白学军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年 : 2010-8页数: 372精华摘要1.一个脑还是两个脑(斯配里)大脑左半球 “ 擅长 ” 于语言、写作、数字运算、阅读等,是主要的语言中枢。大脑右半球则在加工人像、解决空间关系问题、符号推理、艺术活动等方面更有优势。斯配里切除胼胝体,做了关于割裂脑的研究。大脑右半球能以一种非语言的方式理解语言。正常人左右半球的联系也不完全充分。比如形成某种情绪的信息,没有以语言的方式存储起来,大脑左半球就不可能提取它。 结果就可能是你感到伤心, 却说不清原因。2.丰富的经历 =更大的大脑?(罗森茨

2、维格)皮层是大脑对经验做出反应的部分,它负责行动、记忆、学习和所有感觉的输入。经验使大脑皮层迅速地增重。3.人的本性是天生的吗?(鲍查德和莱肯)通过对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研究发现,他们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其基本心里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4.小心视崖!(吉布森和沃克)两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知觉深度,大多数动物出生就具有这种功能。作者得出:这种能力是天生的,如果通过尝试错误学习获得这种能力,可能会带来过多潜在的、致命的危险。5.所见即所学(科林 ?特恩布尔)感觉是通过感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知觉是我们处理大量感觉信息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使用得最频繁的知觉策略叫“ 图形-背景策略 ”(天生)。我们还使

3、用“ 知觉恒常性 ” (经验)。 “ 大小恒常性 ” 通过原始森林人对开阔平原的看法得出,是习得的。6.REM 睡眠,即快速眼动睡眠(阿瑟瑞斯基)通过剥夺被试做梦的机会,发现:剥夺做梦,被试做梦的数量和REM 时间都有所增加,以补偿被剥夺的梦,称为“REM 反弹 ” 。使用酒精制品或某些药物会抑制睡眠使人保持在NREM 睡眠。一旦停止使用这些东西,过于强烈的REM 反应会妨碍他们的睡眠,特别是嗜酒成瘾的人,这种反弹可能会导致幻觉出现。7.梦,并不浪漫(霍布森和麦卡利)作者认为梦是在REM 中, 人们试图对大脑自发产生的随机神经电冲动的解释。理由在于梦的时间是固定的等。这是一种自我的内部激活,当

4、它到达了脑的更高级的认知结构,人就试图从中寻找意义。大脑唤醒记忆中的表象来与脑干激活所产生的信息资料相匹配。我们会忘记梦,是因为在 REM 睡眠阶段,大脑中某种将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所必需的化学物质受到了抑制。8.催眠(斯潘诺斯)作者认为所谓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实质都在人正常的自主能力范围之内。被催眠的被试会产生某种期望。大多数行为科学家认为,人不可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被催眠。9.条件反射(巴普洛夫,他本人是由生理科学转向心理学的)通过狗在各种条件下唾液的分泌情况,发现中性刺激是如何变成条件刺激, 同时产生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支撑现代心理学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一。10.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华

5、生和雷诺)行为主义者认为, 行为是通过外在的不同的环境和情景刺激而产生的。华生指出,情绪反应是我们对环境中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小阿尔博特的恐惧产生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11.迷信行为(斯金纳,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者)他认为所有的行为,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都可以由它产生的环境后果来解释。即你的行为的产生的后果(好结果)使你在类似的情况下会重复这种行为。如果是另一种情况(坏结果),你将很少重复这一行为。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被称为“ 强化” 和“ 惩罚” 他设计的斯金纳箱得到了六只迷信的鸽子。12.攻击行为(班杜拉,“ 社会学习理论 ” 奠基人)通过波比娃娃研究榜样对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儿童通

6、过观察和模仿,不需其他强化物,就习得暴力行为。此研究应用于减少媒体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13.自我实现预言(罗森塔尔)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将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为现实。通过教师期望效应对学生表现的影响研究,证明了“ 人际期望 ” 这一理论。14.你在哪一方面更聪明(加德纳)作者归纳出八种智能: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肢体 -运动,人际,自我内省,自然观察15.心中的地图(托尔曼,“ 认知-行为主义 ” 奠基者)探究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通过老鼠走地图的实验(“ 潜伏学习实验” 和“ 空间定向 ” 实验),证明了有机体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地图,一种认知“ 地貌” 。这一观点形

7、成了 “ 认知心理学 ” 。16.记忆并不可靠(罗夫斯特)作者认为回忆并不是准确的在现,而是对实际发生事件的一种重构。她证明,重构式记忆是你用新信息和现存信息去填补你回忆某种经历所出现的遗漏的结果。记忆会调整和改变的。在司法程序中,提问中措辞的细微差别都可能改变一个人对事件的记忆。实验证明,提问中一些错误的假定前提会使目击者在重建对某事件的记忆时把未曾出现在事件中的物体包括进来。17.爱的发现(哈洛)爱和情感可能是与饥饿和干渴一样强烈的基本需要,抑或比它们更强烈。哈洛通过研究猴子与绒布母猴和铁丝母猴之间的依恋程度,发现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他认为,成功养育的关键

8、是接触安慰,而不是哺乳能力。18客体永久性 智力的发展(皮亚杰)客体永存概念是所有智能的基础。皮亚杰通过观察自己的孩子,得出了关于认知发展的概念, 既: 智力或认知的发展达到某个特定的阶段,个体才会有特定的推理思维水平,否则,无论经过多少次学习也学不会这种能力。19.道德的形成(柯尔伯格)作者通过向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提供10 个道德两难故事,并从孩子们对这些故事的评价, 分析总结出了六个道德发展阶段,三个道德水平。极少数人能达到阶段6,这类人的道德判断将建立在对普通道德行为准则的信仰之上。当法律与道德相冲突时,个体将依据自己的道德准则做出决策而不考虑法律。决定道德的是个体内在的良心。儿童学会道德

9、的阶段是逐渐深入的。20.让你愉快的控制力(兰格和罗丁)此处的控制力指你所拥有的,能够控制你自己的生活和个人事件的能力。当我们拥有控制力时,我们便是更快乐和更有成就的人。研究者通过对一个养老院的不同老人控制力的分配,最后导致老人们不同的健康状态的研究中证明,对于一个被迫放弃控制力与自我决策权的人,如果我们给他一种较强的自我责任感,那么他的生活质量便会提高,生活态度会变得越发积极。所以,在绝大多数的生活情景中,提高个人行为的选择程度的确是一个值得追求的人生目标。21.性动机(金赛)通过对男性和女性性反应的各个阶段进行直接的系统观察和生理测量,研究者发现人类的性反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人类性反应周

10、期” ,依次为兴奋期、持续期、高潮期和消退期。他们的研究主要是探讨性功能不全的问题, 之后几乎所有的性治疗都是建立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之上的。22.我能读懂你的脸(埃克曼)作者认为表达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他们通过让新几内亚东南部高原的一个原始部落族人听与情绪表达相关的故事,并同时辨认表情, 证实了人在出生时这些情绪就已经在生物学意义上形成了。23.生活、变化和应激(霍尔姆斯)应激是情绪的极端形式。研究者证明,在生活中,当人们必须做出某种重大的内在心理调整,以适应某种外部变化时,其患病几率将相应地上升,我们称这些外部变化为生活应激。作者制定了一份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通过被试给各个生

11、活应激事件的打分,试图找出人们的生活应激分值与患病几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此表在预测与应激有关的疾病方面是有效的。24.认知失调(费斯廷格)当你的行为和你的态度发生矛盾时,为了与行为保持一致,你的态度将会有所改变。当你同时经历两种或多种彼此不协调的心理过程时,这便是认知失调。 一旦出现了这种情况, 它将导致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和紧张感,其程度取决于该认知失调对你的重要程度。进而,这种不适感会促使你做出某种改变以使它减弱,既然你不能改变你的行为,你只得改变你的态度。当个体的失调很严重时(如为了很少一笔钱而做出与内心想法相悖的行为),其态度和观点的改变幅度将是最大的。或者说,引起撒谎行为的压力越大,

12、则改变原有观点的倾向越弱。认知失调和劝说这两个基本过程足以使我们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和态度。此外,你面对自己的言行不一致的机会越多,你所体验到的认知失调就越严重,因而你改变自己行为的动机也越强。25.你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吗(朱利安罗特)作者认为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后果归因为运气、命运或者是他人力量的影响时,这种人持有内控点;与之相反,如果人们把行为后果归因于自己的行为和人格特征,则他们就具有一种内控点。个人所有的具体学习经历使其对强化是内控还是外控形成了一种总体预期。罗特制作了I-E 量表,此表测量的是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中内控或者外控的程度。他认为内、外控倾向形成的可能原因有三:文化差异、社会经济水平的

13、差异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26.男性化、女性化 还是双性化?(贝姆)男性化和女性化并不是同一个维度的两级,相反,它应该成为衡量人类性别的两个独立维度。一个更协调的人,可以有效融合男性化和女性化两种行为,他们比极度男性化或女性化的人更快乐,心理适应能力也更强。 当一个人从一种生活环境转移到另一种生活环境时,双性化的性别特征更可以为增加行动的适应性提供有利条件。贝姆发明贝姆性别角色量表( BSRI),此表是由一系列人格特征或特质组成的,作者使用的是符合社会期望或赞许的性别特征。27.和心脏赛跑(弗里德曼和罗森曼)人格特质使我们能够较稳定地预测出某人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的所作所为。作者通过研究A 型行为

14、模式和 B 型行为模式的人发现,某些特殊行为模式能大大增加某些严重生理疾病患病几率。28.个人与集体(川迪斯)如果不考虑一个人的文化背景,那就根本无法全面或准确地了解这个人。川迪斯认为, 在某种程度上被界定为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特定文化,正以一种复杂和广泛的方式决定着其成员的行为和人格。它也对成员的身体健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29这儿,谁是疯子 (罗森汉 ) 作者安排一部分假病人进入精神病院,观察医生多久能发现这些病人是正常的, 证明了在医院环境中,正常人不能从真正的精神病人中被鉴别出来。他认为这是因为过于强大的精神病院环境影响了医务人员对个体行为的判断。当一个病人被贴上“ 精神分裂症 ” 的标

15、签,精神分裂症就成为他的核心特征或人格特质。从标签被贴上的那一瞬间,医务人员也就明白,他们理解病人的所有行为起源都来自于标签。30你再次获得防御!(安娜佛洛依德)弗洛伊德假设,人格是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一般来说,弗洛伊德的人格观是动态的,即自我不断地试图用超我的道德去平衡本我的需要和欲望,以此来决定你的行为。大多数的人不存在反社会或越轨行为, 这是因为在三个人格部分之间有这个检查和平衡系统。但是如果这个系统出故障, 即不被接受的本我欲望挤进你的意识并开始击败你的自我,你将经历一种非常不愉快的、被称为焦虑的情况,虽然你感到焦虑和害怕, 但你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产生焦虑的原因

16、并没有完全进入意识。安娜弗洛伊德确定了十种防御机制,本章讨论了 5 种原始防御机制 压抑、退行、投射、反向作用和升华作用。压抑的作用就是把烦恼冲动挤出意识层。它可产生心理问题并以神经症的形式表现出来。退行是一种被自我用来防止焦虑的防御机制。这种焦虑使人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中那种要求很少和相对安全的行为。投射是你开始把你无意识中的欲望看成是别人的行为,这样把焦虑外化,进而减少焦虑。反向作用是当一个人感到不可接受的、无意识的“ 邪恶” 冲动,为了避免焦虑,人们表现出与本我真实欲望相反的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被夸大甚至是强迫的。 比如恐同症, 即为了避免自我压抑的同性恋倾向所引起的极端焦虑而采用防御机制,一个在无意识中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可能会有攻击或殴打同性恋这种极端相反的行为,以回避他们真实的欲望和与此关联的焦虑。升华作用是人们找到社会认可的方式来软化无意识中被禁止的欲望所产生的能量。31.习得性抑郁(塞里格曼)你的行为至少部分由一种信念所决定,即相信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后果, 这种后果是与行为相对应的。作者相信党一个人控制特定事件的努力遭受多次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