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659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资监管体系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资监管为县域经济发展保架护航对宜都市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调研与思考宜昌市国资委宜都市国资局联合调查组按:面对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积极推进的“大国资、大监管、大资源、大配置”的国资监管体系,国资监管部门如何履职尽责,为地方经济发展撑起一方蓝天,湖北宜都市国资局大胆探索,以其“监管全方位,资源大配置”走出了一条县级国资监管部门建功立业的成功之路。国资监管,新时期诞生的经济管理名词;国资监管在湖北宜都市奏出时代的强音:规范实施国企改革改制,使75 家企业摆脱困境,2.5 万人转变身份,盘活存量资产10亿元;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统一调配,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防范资产流失近亿元;科学营运国有资本,三大平台实

2、现引资、融资近6 亿元;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4 家,生产总值达到184.2 亿元, 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先进行列。“宜都国企改革改制的成功和快速的县域经济发展,靠的是健全的国资监管体系,得力于科学营运国有资本。”该市常务副市长张白华、国资局局长裴学中、副局长罗同艺异口同声,一语道出真谛。一、“四个强化”是宜都国资局的大胆探索宜都市上锁巴楚山地,下引江汉平原,长江清江环抱,辖7 镇 2 乡 1 个街道办事处。早在2008 年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财政部等单位组成专家组对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调研考察,被确定为“宜都模式”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尝到甜头的宜都市委、市政府领导

3、,视野更宽,信心更足,在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赋予相应职责权限的基础上,以“四个强化”全面推进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第一,强化国企改制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当国企改革进入高潮,一度使人们顾虑重重,在医治产权不清、机制不活、 企业发展内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同时,又担心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趋利避害, 该市国资局勇挑国企改革重任,抽调工作专班参与配合国企改革,在认真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资产处置、产权转让、债务处理等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了“三定、四按、五把关”防范国有产资产流失的措施。即对产权转让、资产评估、产权交易,公开选聘确定中介机构、对产权交易、资产拍卖确定规定场所、对资产价质确定

4、最低底限;按规定、按程序、按合同、按要求履行双方职责。具体实施中,严把清产核资关。成立资产清理小组,实施资产清理,防止资产漏统,造成资产流失;严把审计和评估关,公开选聘中介机构,实施审计和资产评估,防止拉关系,走后门等致评估失真;严把进场交易关。所有国有产权交易必须进市政务公开中心进行公开交易,严控场外交易。严把产权交易信息披露关。利用网络、报刊、公告栏等多种渠道,及时、充分的发布信息,公开、公平、公正实施竞争;严把现场交易监督关。对资产较大、反映敏感交易项目,以公开拍卖为主导,并由市国资局、市监察局、市工商局等多部门进行现场监督, 联合把关, 严防交易不公和出现偏差。一系列举措实施,既有效推

5、进了国企改革,又防范了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2006 至 2010 年度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共计进中心公开交易199 起,挂牌价格共计5206 万元,拍卖成交金额为6755 万元,增长29% 。第二,强化市属国有资产统一调配使用。过去由于历史原因,不少政事业单位直接管理所属国有资产,自身占有或实施对外经营,产权不明,效率低下,甚至官商一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变成了部门资产,成为单位和部门的“小家当”、“自留地”。有的随意处置、变卖,经营收入划入单位“小金库”,管理主体不明晰,基本上是谁拥有,谁使用,谁处置,监督管理失控,国资局一设立,即从最敏感问题开刀,经市政府授权,针对产权不明晰问题,由财

6、政国资部门牵头,会同国土、房产、规划等部门对土地、房屋的产权登记注册;对闲置资产予以收回,由职能部门统一调配使用,以“五个统一” 加强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即统一进行公开招租、统一使用合同文本、统一进行合同鉴证、统一使用财政票据、统一纳入预算管理。近两年来,国资管理部门通过对闲置资产调剂、置换,不仅堵住漏洞,防范腐败,而且无偿调剂办公用房6200 多平方米,公务用车20 台,解决了20 多个单位的办公场所和公务用车,盘活存量资产2000多万元。第三,强化科学、高效营运国有资本。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新格局,并未削弱国有资本,如何搭建国有资本营运平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宜都国资局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三

7、步妙棋” 。一是筑巢引凤,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工业主导发展,项目带动发展”是该市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壮大地方财力,必须做好工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为更好地服务招商引资工作,该市充分利用原有的厂房场地进行招商,以土地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以存量换增量;截止2010 年底,全市利用改制企业存量资产进行招商引资20 多起,盘活存量资产近3 亿元。招商引资企业已成为宜都骨干支柱税源,2010 年市直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共计完成各项税收5.6 亿元。二是牵线搭桥,打造融资担保平台。面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宜都以国有资本为支撑,注资3500 万元,成立担保有限公

8、司,为中小企业项目建设及发展提供担保,当中小企业缺少生产资金,周转困难时,由企业提出申请,担保公司考察后,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担保公司的介入,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敲开了银行的信贷大门,为政府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由政府的直接投资转为担保基金,可为企业提供5 至 8 倍的信贷支持, 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担保公司加强了风险控制,对贷款企业发展前景的考察更为严密,保证了企业有支持就有发展,避免了资金闲置。近几年累计为150 家企业提供了38432 万元的担保。三是组建国通公司,让国有资本聚优裂变。为搭建资本营运平台,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该市财政拨入10.78

9、 亿元、 金融机构融资21.13 亿元, 组建了国通公司。近年来先后完成道建设项目 40 个,建设道路近60 公里;供电项目92 个,架设供电线路240 多公里,供水管网建设项目 18 个,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强化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该市国资局一方面融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以及交通行业性资产监管为一体。对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监管,重点抓好产权登记和管理,并与财政部门做好协调和配合,防止多头管理相互撞车,力求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不留监管空白,不漏监管死角。对授权监管的熊渡电业、供水公司等经营性国有资产,严格履行出资人职责,夯实管理基础,突出管理重点,建

10、立健全考核体系,实施必要奖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监管触角向乡镇延伸。为加强乡(镇)街道办事处国有集体资产管理,该市职能部门制定和出台了规范乡镇街道办事处国有集体资产处置等有关规定,明确一名乡镇财政所干部为国有资产管理员,并履行产权登记、资产监管等方面的管理职责,并纳入年度考核目标,有效防范了基层国有资产的流失。二、“四个结合”是宜都国资监管模式的主要经验总结“监管全方位,资源大配置”的宜都国资监管模式,关键在于履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职责中注重了“四个结合”一是制度建设与科学规范管理相结合。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是宜都国资局的一条基本经验。近年来该市立

11、足科学规范实施国有资产监管,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宜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和宜都市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监督管理和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系列国资监管制度,让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行为置于制度监督管理之下,既促进了对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又杜绝和减少了违规违纪现象的产生。二是行政事业性资产监管与部门联动结合。国有资产监管理政策性强、涉及面宽,靠职能部门唱“独角戏”不行,特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监管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宜都市国资局在履职尽责中,加强与各部门之间联系与配合联合

12、发文,制定规章, 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行办公用房控制标准,发改局、建设局等相关部门与国资监管部门一起严格把关,实施监督检查,杜绝和减少了超标占有国有资产的行为。为防止单位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国土、房产、车管等部门配合财政、国资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有效维护了国家所有者权益。三是国有资本投入与保值增值和招商引资结合。该市在实施国资监管中,以科学营运国有资本为手段, 努力做到每笔资金投入认真研究,科学决策, 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具体操作中,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科学谋划,在招商引资中配合国有资本投入,找大公司、搞大联合,攻驰名品牌,并从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做到舍得投入、舍得让利、力促知名

13、企业和品牌扎根落户。四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统筹安排结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是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该市将资产管理纳入部门预算后,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按相关标准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名、数量, 测算经费额度,报相关部门审核、审批, 既有利于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资产购置,又有利于及时实施产权登记等资产管理。同时对单位资产购置严把进出两关。 即资产购置限定标准。在国家没有对办公用房及其维修和装饰装修、办公家具等设备制定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创新出台了宜都市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建设控制标准。对单位办公用房建设及装修、公务用车、办公家具、办公设备配置标准进行详细规定。对资产处置“政

14、府限额授权,财政统一收回,市场公开处置”,在防止谁占有、谁处置的行为的同时,防范了腐败行为的产生。三、“两双效应”彰显宜都国资监管模式突出亮点随着宜都国资监管模式的稳步推进,带来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和转型“双加快”,发展实力和后劲的“双增强”。一是增长和转型的“双加快 ”。经济增长加快,表现在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高速增长。2010 年,规模内企业达到214 家,工业总产值316.3 亿元,增长40.8%;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5家,其中年产值过50 亿元企业集团2 家,过 10 亿元企业9 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21 家;财政总收入 14.76 亿元,增长29.2%。转型发展加快,表现为经济结构

15、战略性调整迈出了新的步伐。在确保国有资产总量、质量双增长的同时,围绕科学发展、 跨越发展形成了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和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一主三化”的新格局,在工业强市的强力推动下,工业增加值比重快速提升。二是实力和后劲的“双增强 ”。 首先是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在中部百强县市的排名由5年前的第65 位上升到去年的22 位,上升 43 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5 年前的 348 位上升到去年的166 位,上升182 位,现已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其次,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的扎根落户以及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发展后劲更进一步增强,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

16、5 家,位居宜昌市榜首,“十二五”该市GDP可望突破370 亿大关。三是国资监管形成齐抓共管好氛围。全方位国资监管模式,既赋予国资监管部门充分权力,又形成各部门相互配合,紧密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实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良好氛围。不管是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还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不管是资源性国有资产,还是交通运输等行业性国有资产,各部门都能紧密配合,统一归口,齐抓共管。特别是该市市委、市政府赋予市国资局8 项主要职责,融管资产与管人、管事为一体,为强化国资监管营造了良好环境。6年多来,国资监管职能部门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有为有位。四、宜都国资监管模式可资借鉴的启示宜都市经过这几年的改革与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我们从中得到了不少经验和体会。(一)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带头执行,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关键因素。无论是在资产配置上,还是在资产处置上,宜都市委、市政府领导都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按程序办事,堵住说情的,处理“顶风”上的,教育违规的,支持严格执行的,彻底根治了“谁占有、谁处置、谁收益”的“顽症”,使单位的“自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