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6141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3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创:我军苏制坦克自行火炮的装备和使用情况大大 2000 注: 2000 年初,在写完网文解放军装甲师编制装备探秘之后,我一直想深入完整的写一个关于解放军装甲兵50 多年发展的系列,从此多方搜集各种资料。此文写于2005 年 3月,其中第七部分很多言论多摘自三老四严兄的论坛发言,在这里表示感谢。完稿后,投给国内数家军事武器杂志,均没有回信,遂深藏之。长期以来, 对于我军曾在50-60 年代主要装备的苏制坦克自行火炮,虽然不少文章有过介绍,但大都过于简单。由于这段历史距今过于遥远,笔者用数年时间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将我军装甲兵这段重要历史挖掘整理出来,由于笔者搜集资料范围有限、写作水平不足, 文章

2、有这样那样的错误,还望广大读者指正。一、从搜集和缴获起家的我军装甲兵装甲兵跟我军其他兵种一样,在长期的战争年代,以搜集和缴获敌人的装备为主,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兵种。 1945 年 11 月中旬,东北人民自治军在沈阳市原日军坦克装配修理厂( 918 工厂) ,搜集到2 辆日制 97 式坦克,在撤离沈阳开往抚顺途中,被敌伪人员破坏其中的一辆, 剩下的一辆转移到沈阳市东郊马家湾子,这就成为我军的第1 辆坦克。 东北我军先后搜集了数百辆关东军遗弃的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牵引车、工程车等车辆,为我军以后的装甲兵建设打下基础。随后的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晋冀鲁豫野战军、 华北野战军

3、在东北、华东、中原、华北战场,以及渡江战役中大量缴获和接收了国民党军的坦克装甲车辆。根据1950年 6 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公布1946 年 7 月到 1950 年 5 月在解放战争时期战绩总公报, 共缴获国民党军坦克622 辆、装甲车 389 辆。这些车辆成为组建解放军装甲兵的物质基础。到 1949 年 10 月我军已经拥有两个战车师又两个战车团,总员额 12697 人,坦克 375 辆(多是日本的 97 式中型坦克、 美国 M3 轻型坦克, 还有 67 辆美制水牛式水陆坦克),装甲车 272辆(多为是轮式装甲汽车以及部分美式半履带装甲车),工程车、汽车591 辆。后来为了解放舟山群岛

4、和台湾,又在上海和青岛修复了175 辆美式水牛式水陆坦克。1949 年 10 月 1 日的开国大典上,受阅的人民解放军官兵驾驶着数一百多辆缴获的日式、美 式坦克和装甲汽车威风凛凛地通过了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但是这些搜集和缴获接收的坦克装甲车辆的数量不仅跟当时540 万人民解放军相比, 显得过少,平均每万人还不到1 辆坦克。至于质量更是较差,日式坦克装甲车辆本来就是战场遗弃品, 美式车辆在国民党军中的保养也不很妥善。这些车辆完好率很低,配件来源断绝,就连普通的训练都无法保障,更不要说作战了。1950 年 10 月,总参谋部批准, 全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缴获的512 辆日式和美式各型

5、坦克及77 辆装甲车开始退役。此后,全军除一部分美式水陆坦克和水陆装甲输送车延至 1963 年退役外, 其余日式、 美式坦克装甲车辆均在1960年全部退役。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央军委对于装甲兵这个现代化兵种的建设非常的重视。1950 年 5 月,遵照中央军委决定,第2 兵团司令员许光达率领第2兵团的 22 名干部、战士到北京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领导机关。6 月,毛泽东主席任命许光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张文舟为装甲兵参谋长。9 月 1 日,中央军委颁发军委装甲兵编制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装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其后, 军委装甲兵政治部、后勤部、技术

6、部、干部管理处相继成立(其中大多数部门在1950 年 8 月 1 日就已经开始办公) 。二、进口苏联坦克装甲车辆,参战抗美援朝作战早在 1950 年 5 月 22 日,装甲坦克和机械化部队首席苏联军事顾问切尔卡斯基致函毛泽东、朱德,提出装甲兵发展和使用的建议。8 月 23 日,周恩来总理为聘请10 名苏联装甲兵军事顾问, 致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请求苏联政府派遣10 名装甲兵军事顾问1950 年 9月来华工作。 9 月 7 日,军委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根据中央军委组建装甲部队总的意图,给政务院总理、 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写信,提出购买苏联坦克的建议。此建议得到了中央军委的批准。这也是首次提

7、议购买苏联坦克装甲车辆。1950 年 6 月 25 日,朝鲜爆发。9 月底,中共中央鉴于朝鲜战争的局势,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但我军装备落后, 跟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相比差距巨大。9 月 26 日,毛泽东主席致函斯大林,请苏联帮助于同年11 月末供应各型坦克、自行火炮、装甲车486辆,各种卡车、牵引车、油槽车、救护车、修理车、工程车、充电车等2000 余辆, 3 个大、中修理工厂设备,各种武器、弹药、器材、油料等,共19 个 项目。这是我国首次购买苏联坦克装备的订货。1950 年 11 月 3 日起, 根据中苏两国达成的协议,从苏联购买的10 个坦克团装备, 计:T-34中型坦克

8、300 辆,IS-2重型坦克 60 辆,ISU- 122自行火炮40 辆,以及苏军10 个坦克团的官兵携带全部武器装备陆续来华,分别与坦克第1、第 2、第 3 师各 2 个团,坦克独立第 1、第 2、第 3,训练基地练习团进行一对一传授技术。苏军帮助进行了3 个月新装备训练,于1951 年 2 月中旬完成装备交接工作后回国。这 10 个团为当时苏军坦克团,完全按照苏军的编制:编制3 个中型坦克连,每连10 辆 T34 中型坦克, 一个 IS-2式重型坦克连 (6 辆) , 一个 ISU- 122式 122 毫米自行火炮连 (4 辆) ,一个装备冲锋枪的摩托化步兵连,以及指挥连、 修理连、 运输

9、连、高炮连等, 全团 700 多人。从上述编制看, 这是1948 年苏军新编制表中步兵师的师属坦克团编制,并不是当时苏军战略坦克部队(坦克师)的坦克团编制。当时进口的三种坦克自行火炮,都是苏联在二战中使用过的武器。苏制 T-34/85 1944 型1943 年秋 T-34 坦克开始改装85mm 火炮,增加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并因此增加了一名机电员。 T-34/85 的炮塔随装甲和火力的提升。同年 12 月 15 日 T-34/85 被批准投入大批量生产。T-34/85 成为后期苏联坦克部队的主要装备,性能可靠、结构简单、 易于生产,战时产量18650辆。战后多次战争参战的T-34 坦克几乎均为这

10、一型号。前苏联的T-34/85 是世界当时上生产量最大 (连同战后的生产,共53000 辆),装备国家最多(29 个),服役时间最长(1940-现在2004 年底 )的坦克。至今仍有蒙古、朝鲜、越南、老挝、古巴等14 个国家在服役使用。性能数据:长度 /宽度6.1m/3.00m 高度2.72m 重量32 吨乘员数5 人发动机V-2-34M 型 500 马力最高行进速度公路 55km/h ,越野 30km/h 最大行程公路 400km,越野 249km 耗油量(升 /百公里)公路 270 燃料载量545 升 +270 升附加油箱爬坡性能35涉水深度1.3m 越障高度0.76m 越壕宽度2.5m

11、主要武器ZiS-S-53 85mm坦克炮, 54.6 倍口径身管,备弹55-60 发,仰角 -5 +20辅助武器2 X 7.62mm DTM 机枪,备弹1920 发(另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就是官方各种纪录中,50 年代我军进口使用的都是T-34/85型坦克,但是在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却有一辆T-34/76 型坦克作为展品,是沈阳、旅大苏军赠送,还是其他什么途径的来的,不得而知。)苏制 IS-2重型坦克1943 年 10 月 31 日,命名为IS-2 重型坦克。坦克的车体和炮塔分别采用铸造和焊接结构。IS-2重型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122mm 火炮,火炮身管长为43 倍口径,可以发射曳光穿甲

12、弹和杀伤爆破榴弹。在转向机构方面也采用了新的技术,这种 “二级行星转向机“可以提高坦克的机动性,后来的T-54/55 和 T-62 也都采用这种转向机构。 IS-2 重型坦克一共生产了2250 辆,连同改进型IS-2M 共生产 3854 辆( 1944-1945) 。其火力优于德军的“虎 “式重型坦 克。IS-2m主要性能数据战斗全重45 吨车长9.60m 车宽3.12m 车高2.71m 引擎V-2-IS(V2K) 最大速度公路 /越野: 37/19 km/h 最大行程公路 /越野: 241/210 km 乘员4 人火力装备122mm D-25 Model 1943 L/43 ; 2x7.62

13、mm DT MG ; 1x12.7mm DShK MG 弹药122mm:28 发 ; 7.62mm:1000 发 ; 12.7mm:945 发装甲19-160mm 爬坡度36 度通过垂直墙高0.99m 越壕宽2.48m 涉水深1.3m 苏制 ISU-122型 122 毫米重型自行火炮1943 年,用 IS-2 重型坦克底盘生产ISU-122 型 122 毫米重型自行火炮,ISU-122 与 ISU-152同时发展,功能上主要以反坦克为主。ISU-122与 JSU-152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主炮,ISU-122配备一门 A-19C型 122 毫米加农炮, 通常使用 2种弹药,战斗室共装有30 枚炮弹

14、。 而 ISU-152则配备一门相同炮架的ML-20 型 152 毫米加农榴弹炮。ISU-122和 ISU-152一同投入批量生产, 1945 年大战结束前两种车型共生产了4075 门。ISU-122主要性能数据列表战斗全重46 吨车长9.02m 车宽3.05m 车高2.37m 引擎Model V2K 最大速度公路 /越野: 37/16 km/h 最大行程公路 /越野: 306/133 km 乘员5 人火力装备122mm A-19 ;12.7mm DShK-38 MG(AA) 弹药122mm:30 发 ;12.7mm:1000 发装甲19-127mm 爬坡度36 度通过垂直墙高0.97m 越壕

15、宽2.49m 涉水深1.34m 当时苏联虽然已经开始生产T-54 中型坦克作为T-34/85 的替代型号, 以及装备了数量不同的IS-3重型坦克( 3211 辆) 、 IS-4 重型坦克 (400 多辆) 、 T-44 中型坦克(1000 多辆) 。 但 T-34/85 、IS-2/2M、ISU-122/152 依旧是当时苏军主要装备的坦克装备。尤其是 ISU-122/152 重型自行火炮,苏联战后在冷战期间重新生产,1947-1952 年新生产了3130 辆 ISU-122, 1948-1956年新生产了 2450 辆 ISU-152,作为苏联陆军在核条件重要的地面突击力量。在我国进口上述装

16、备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主要是原本计划进口都是新的车辆,并按照新车辆付款。但苏军运来的都是正在使用的旧车辆,尤其是原定的 IS-2M 重型坦克,来的却是远东苏军使用过的IS-2 的战时早期生产型,有的T-34,炮塔上还嵌着德军穿甲弹的弹芯,苏联人索性将它与装甲焊牢,照样支援中国。我部分官兵有些不同的意见。不过由于我国的订货很急,苏联根本来不及调配生产和库存新车发运到中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现役坦克团的装备整个运给中国,这也是战时不得已的方法。1950 年统计,我军装甲兵装备中,旧杂式(日式、美式等)占65%,苏式占 35%。1951 年 2 月,华东军区摩托装甲在徐州古山地区组织坦克第2 师进行坦克师对既定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实兵演习。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检查坦克第2 师换装后, 部队的战术水平、专业技能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经过3 个月突击训练的成效。同年 2 月 4 日,东北军区摩托装甲兵副司令员赵杰、坦克第3 师师长孙三带领49 名干部组成赴朝鲜先遣组,勘察预定战场地形,了解敌情,为坦克部队入朝作战作准备。 3 月,志愿军装甲兵指挥所和第一批参战的4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