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45938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9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总结诸葛亮在进攻雍州、凉州战略上的得失我们总结了蜀汉对魏国的七次军事行动,虽然对魏军亦歼灭不少, 对蜀汉的国防有所巩固,但占领土地不多,只夺取了阴平、武都两郡,离夺取雍凉二州的战略目标相差较远,离出师表的向后主定下的目标消灭魏国,复兴汉室的宏伟大业更是遥不可及。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许多个因素,认为这些因素构成了对诸葛亮北伐中原,兴 复汉室的障碍。 是不是在当时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以蜀国的实力要消灭魏国, 复 兴汉室是绝对办不到呢?相信绝大多数人, 无论在当时, 或者后来, 直至现代都是认为蜀魏实力相差悬 殊,要想灭魏比登天还难。在三国时代,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谯周、费玮、 张冀等。后诸葛亮时期,

2、姜维向大将军费玮提出调兵的申请,要求北伐魏国。费 玮答:“ 以诸葛丞相的才能,尚且不能克服中原,何况你我等辈!” 实在拗不过姜 维,费玮也就批准他调兵一万左右的规模,让他进行伐魏。 以这样的规模的兵力 去魏国,亦只能打打游击,骚扰一下而矣,起不了大作用。从费玮的态度可知, 他对伐魏是无信心的。后人多认为,以当时蜀国的实力,应立足于自守,一面发展国内的生产,一面 整军练军。直等到 “ 天下有变 ” 时,才可出兵伐魏,收复中原。这一种战略思想, 自三国以后有不少名人学者提出过,其实诸葛亮亦何尝没有想过。 但他是担心一 旦自己百年以后, 蜀汉没有人才能胜任北伐统帅之任,收复中原更加渺茫。 况且, 随

3、着时间的流逝, 马超、赵云等一些名将随着年龄增大相继撒手而去,留给蜀汉 国的武将人才将越来越少,届时更不堪进行北伐战事。所以,以自守为主的战略思想为诸葛亮所摒弃,而改以进攻为主,于是就有了六伐魏国的战争。在这个战争中,最困扰诸葛亮的事情, 就是后勤供应,无论向陇右或关中地区, 从汉中出发都要穿越六百里以上的艰险路途,即如前文提到的“ 六百里缓冲区 ” 。 粮食上不去, 这个仗就无法打了, 只好撤退。 这也是六次北伐中有四次退兵的原 因。北伐魏国战略方向其实就是攻打关陇地区,试图先取雍州, 后取凉州。 诸葛亮 的多次北伐就是贯彻这个“ 雍凉战略 ” 。而阻碍他实现这个战略的最大的因素,就 是秦岭

4、地区的六百里缓冲区。 这个地区路险运艰, 严重影响了运粮及其他后勤工 作,甚至乎打了胜仗,在获得了战场主动权后,还不得不因粮尽而退兵。所以,笔者个人认为诸葛亮实行的雍凉战略,可能不是当时最佳的方案。 在当 时,伐魏是应该的,但战略方向不应选择北边一路,因那个方向交通不便,运输 困难,即使后来诸葛亮研究出木牛流马亦未能最终解决运输难的问题。在当时,难道蜀国没有其他路线可攻打魏国吗?2、荆北战略笔者研究三国多年, 在综合前人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一个新的战略思想和战略 出击方向。我的战略思想是: 联合东吴, 夹击在荆州北部的魏军势力。荆州北部魏国的势 力范围主要有两大块,一是襄樊地区,二是上庸、房陵一

5、带。在军事上属荆州、 豫州都督的辖区。一旦打响,驻南阳(宛城)的魏军必定前来增援,所以蜀军必 须做好打援准备。一旦得手后,伺机向宛城、洛阳进军。洛阳是魏国的首都,若 被逼迁都,其号令全国的权威会下降,为日后的直卷魏国九州打好基础。同时,在向洛阳进军的时候, 应当在其他方面做一些辅助的动作,如驻汉中蜀 军循褒斜谷向北进军, 以牵制关中的魏军兵力, 勿让它调兵东救洛阳; 让东吴派 一支军队进军合肥,牵制东部魏军,使其不易的西救洛阳。这样,就大大提高攻 陷洛阳的机率,复兴汉室的大业已成就一半了。在地理上,上庸地区处于荆州的西北角,包括了西城郡、上庸郡、房陵郡,后 又分设一个郡,叫锡郡(该地区就是西至

6、陕西省安康市,东至湖北省保康,北至 湖北省勋西,南至神农架的广大地区)。襄樊地区处于荆州的北部,位于上庸以 东。所以,上庸地区靠近蜀土,适宜蜀军进攻;襄樊地区靠近东吴势力范围,适 宜吴军进攻。另类战略方案如下:蜀军进攻上庸地区,可从两个方向进军。一是从汉中顺汉水东进,以陆军、水 军联合进攻,第一站先打西城郡(即魏兴郡,现在的陕西省安康市地区);二是 从江州地区的永安(白帝)派一支军北上,以陆军进攻,第一站攻打房陵郡(现 在的房县至神农架一带)。东吴军队的伐魏部署,可从宜都郡和南郡分兵两路, 北上夹击襄樊地区的魏军, 并作好阻援准备(阻援的压力东吴方面要大于蜀军,因襄樊地区属重镇)。吴军或蜀军,

7、若发现盟友与魏军交战未分胜负或需要援助时,都有义务提供直 接的军事援助,直至魏国在荆北的军事力量被肃清为止。这个另类战略,亦可称为 “ 荆北战略 ” ,即以夺取荆州北部地区为首要目标。若这个荆北战略进展顺利,下一步,则实施后续战略“ 宛、洛战略 ” ,在时 机成熟时向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和洛阳进军。“ 宛、洛战略 ” 方案如下:在荆北战略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蜀吴两军在原地休整一段时间。 两国统帅 进行行政区域明确划分, 上庸地区划入蜀国版图, 襄樊地区划入东吴版图。 两国 政府派出朝廷命官进驻这两个地区,进行正规管治。消化这个地区以后,两国应联手进攻宛城(南阳)。这时,原来兵力空虚的宛 城

8、,已被魏朝从各地派来的援兵进驻,少则有三、四万兵力,多则有七、八万兵 力。(魏国的实力还是很大的,把魏国的军力吸引到靠近蜀吴的边界地区,对今 后的作战更好。 否则,当你长驱直入时, 魏国的主力大部队在魏国纵深腹地等候 你,反而不好 打得更吃力)争取在宛城进行三国的总决战,进行宛城战役应预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蜀 吴两军在魏朝再向宛城大举增援之前,首先解决在宛城的驻军, 所以要把阻援工 作放在重要位置。第二阶段,就是已攻陷了宛城,并解决了魏国守军的情况下, 把前来增援的魏军进行围歼。宛城战役若能进展顺利的话, 就要抓紧机会,乘魏国中央所在地兵力空虚之际, 进行大举进军。魏国在洛阳和许昌都有皇宫

9、,以洛阳为主,许昌为辅。从地理上 看,许昌位于洛阳的东南面。以东吴军从宛城出发, 向东北方向进军许昌; 蜀军则从宛城秘密向北向伏牛山 方向进军,昼夜兼程,前锋不进行攻城掠池,只是快速赶路,后军负责把途上的 魏军据点逐个攻占。越过伏牛山,不太远就是洛阳城了魏朝的首都。同时,东吴应另派一支军进攻合肥,牵制东边的扬州、徐州、青州魏军不能向 京城勤王; 蜀国亦应派一支军从褒斜谷向北进军,以吸引关中魏军, 使其不敢向 京师勤王。在魏国的两个首都的兵力不足 (此前军队大部份已派往宛城了)的情形下, 被 吴蜀联军攻陷将会是指日可待的。(以上是 “ 宛洛战略 ” 的基本方案)注意:宛洛战略 应该由蜀吴两国联合

10、进军才有胜算,一国之力可能难以取胜。 另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 可由蜀军以一军之力独自进行宛城战役,因为宛城离 上庸地区较近, 无须担心政治风险。 若无吴军联合行动, 蜀军切不可单独北上魏 国洛阳,这样做会造成上庸地区蜀军守军薄弱,留在后方的东吴军若起异心,不 仅会乘机吞并上庸地区,还必然造成蜀军后勤中断,归家无路,进退失据。在诸葛亮时代, 若北伐雍凉地区二、 三次后尚未能有大的进展, 那就应选择 荆 北战略 。当然,若在孟达任新城郡(即上庸地区,包括上庸、西城、房陵)太守 时,孟达能及时地作内应就更好,只可惜其作事不密,被司马懿剿灭了。即便后 来没有了孟达,依然可进军上庸。蜀军向上庸地区进军

11、,比向陇右、关中地区(属雍州)进军有利因素有四:(一)路途较近,且汉水和沔水从汉中流经西城、锡郡。才从汉中东行并越过 大巴山后, 至西城的城下才一百多里。 这有利于军事打击的突然性,和后勤运输 的便捷 用船运粮秣辎重, 不易因运粮不继而被逼退兵。 而诸葛亮以往从汉中 北进至关中, 要行六百里的褒斜谷, 才能出谷至眉县, 真正算是进入了人烟稠密 地区。比较起来,东出上庸是近多了,且有水路。(二)当时东吴的荆州都督是诸葛谨,是诸葛亮的亲大哥。若东吴与蜀联合进 兵,则东吴在荆州方面的军事主官必定是诸葛谨无疑,两兄弟联手进军荆州北部 的魏军势力范围,则两军统帅易天沟通,合作无间。(三)众寡对比大为改善

12、。诸葛亮多次伐魏,两军实力对比上,都是蜀军数量 少,而魏兵多。若蜀吴两国联合进军荆州北部,在该地区南、北两大阵营的力量 对比,很可能会逆转。就是说,魏军可能要少于蜀吴联军,魏军失败的机率就很 高。(四)上庸地区对于魏国来说是边远山区的一隅之地,若同一时间东吴进军襄 樊,很有可能魏军统帅会把兵力向襄樊方向倾斜,而把上庸地区视为弃地。 这一 点,在诸葛亮派陈式偷袭阴平、 武都两郡时, 已看出魏国的军事战略部署对 那些不宜守卫的边远地区, 放弃亦不可惜, 只对一些重要战略目标或人烟稠密地 区进行重点设防。实施“ 荆北战略 ” 不利的因素有三:(一)上庸地区属魏国荆州辖区, 荆州刺史是司马懿, 他的官

13、阶是骠骑将军 (后 升到大将军),亦是荆州、豫州两地的军事都督。司马懿是一位军事谋略家,确 切来说是位战略家。 在公元二二七年 二二八年,他率驻宛城大军平定孟达之乱, 显示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如果诸葛亮在没有孟达接应的前提下,率大军进入上 庸地区,届时将有一场龙虎斗,诸葛亮占不了太大的便宜。(二)由汉中向东进入上庸地区的西城郡(亦称魏兴郡),虽然路途比去陇右 或关中的眉县近多了, 但蜀军须翻越险峻的大巴山山脉。这是座比秦岭还要险峻 的山脉,要翻越过去很不容易。 若是战事不利蜀军往汉中撤退, 让此山挡住去路, 军队通过不易,而魏军从后面追来,那将是件可怕的事!所以,在进出这座山脉 时要三思而行

14、。 当然,一翻过此山才一百多里就到了西城的脚下了。选择顺汉水 东下,以水军先行为最好的进军手段。(二)荆北战略以及下一步的宛洛战略,这不仅是蜀国一家之事,也有东吴的 参与,这对蜀国的外交工作, 以及联盟合作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蜀国不仅要 做好与荆州都督诸葛谨的的外交工作和军事合作工作,还要做好东吴皇帝孙权和 三军统帅陆逊的外交工作,缺一不可。正所谓外交无小事!另外,更要提防东吴方面的任何异动迹象,防止其突然翻脸,背后一刀。所以 荆北战略和下一步的宛洛战略是要比北伐魏国的关陇地区复杂很多。当然,诸葛 亮和诸葛谨都擅长外交工作,且二人是兄弟,开展合作工作应问题不大。3、先见之明在三国时代重视上庸

15、地区的战略意义的,前有法正, 后有蒋琬。 建安二十四年 (公元 219 年)春,当蜀汉刘备集团在汉中与曹操大军相持不下,至夏季,终于 迫使曹军撤退。当时,法正请刘备派刘封东入西城郡(又叫魏兴郡),另派宜都 郡太守孟达北上房陵, 最终整个上庸地区全部被刘备集团夺取(后因孟达叛变又 失去了)。而蒋琬则是诸葛亮留在丞相府的代理人,诸葛亮多数时间不在成都, 而丞相府 的日常运作则是由蒋琬和张裔主持。可以这样说,蒋琬是一位“ 无冕丞相 ” 。诸葛亮逝世后,蒋琬先是担任尚书令,后升至大将军,兼任益州刺史,再升上 大司马之位。蜀汉军政大权掌握在蒋琬的手上。在蒋琬的任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打赢了骆谷之役(蜀国称为

16、兴势战役)另外, 蒋还派遣姜维多次率一支偏师对魏国陇右地区进行袭扰,取得多次小胜。蒋琬是否有写过出师表,我们还没发现这类文本。但从一些记载中发现, 蒋琬曾向后主刘禅提出灭贼兴汉的宏伟目标,其实就是诸葛亮 出师表 的精神 的延续继承。当然在伐魏的具体部署上, 蒋琬并没有沿袭旧例。 他在总结前人没有实现伐魏 兴汉宏伟大业的经验教训中, 他认为由汉中向北进入秦川大地,其路险途艰, 且 离主要目标遥远 (隔着六百里缓冲区) ,另外进入陇右亦是一样。 但若东进魏兴、 上庸,其距离较近,且有汉水、沔水向东流经魏兴、锡郡等地,对于粮秣运输十 分方便,同样亦可用舟船运兵东进。于是, 蒋琬把统帅部转移至涪县 此处水陆交通都方便,并令工匠大造舟船, 同时训练水军,准备东征。但朝中和军中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一旦东征, 若不能胜, 退兵时会受 阻于大巴山脉,此处山高路险,不便于行军,将置蜀军于险地。蒋琬对此亦有所 顾虑,此事便一再押后。在涪城(今四川省巴中县)其间,蒋琬旧病复发,临终前向朝廷上表谢罪,自 责不能为国家完成灭贼兴汉的大业,并举荐费玮代己之职, 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