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745045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2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制改革_困境_陷阱和前景_兼与华生等同志商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 一国有制改革:困境、陷阱和前景 帕 一兼与华生等同 志商榷一一-”-一一-一李茂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刃. . . .石. . . - . 含. . .孟吕. 冲. 石 ., .臼. .我国的 改革已经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由于改革本身的复杂与艰难,加, 上我们主观上 的失误,目前经济改革处于低谷或陷入 困境。如果不局限于 眼下这种以通峭撇绷长为综合表现的经济困境,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较大的历史跨度来看,所有制改革是改革困境的主要方面,而 国有企业改革的 困境则是其中的核心。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定能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摆脱困境,因 为迄今遇 到 的困难的 的确确是不断前进中的困难。传统国

2、有制上的改 革也是这样,它一定能在社会主 义的 框架内找到 出路。有的同志却不 这样看。比如 华生等同志 就认为:“在原有理论认识的模式内”,社会主义“改革已经走到了尽 头”。他们 所说的原有理 论认识,并不特指改革以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而是直到他们提出、且 自诩高于 科尔奈“短缺经济学”的“职权经济学”之前的认识。要知道,在这 之前,即到19 8 8年,经过 十年探索,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认识,已经发 展到了一 个新阶段,提出了“社会主 义商品经济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这两论是中、国改革理论 的 两块基石,也是中国新经济理 论体系的基石。唯有以“两论”为指导,在科学地认识传统国

3、有制弊病的基础上,同时抛弃对私有制的不切实际的幻想,避开私有化陷研,而以多种形式的股份制去改革现有的 国有制,才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一、传统国有制的主要弊病是什么?说 国有制或 国有企 业改革陷入困境,是 说传统的 国有制存在种种弊端,而要革除这些弊端,一时 还没有找 到 切实可行 的有效的办 法。这 就是有些 同志所说的“国有制 的危 机”,也有人干脆说“没有出路”。是否真如他们所说,恐怕还得从科学分析传统国有制的弊病及其成因说起。改革以来,人们从 不 同角度对我 们原来的 国有制的弊病的论述可谓 汗牛充栋。我这里 不打算过 多地重复,只想结合未来的改革提 出一些不成熟的、远非全 面 的看法。

4、第一,传统国有制确实存在产权不明晰的 问题,并因此而产生诸多弊端。但是,在 我看来.与其说它源于国有制形式本身,毋宁说它 生自国有制的变异。我们解放后建立 的 国有利,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非公非私、亦公亦私的变态所有制,与理想中的全民所有制差 距过大。华生、张学军、罗小朋:中国改革十年:回顾、反思和前景,经济研究19 88年第1 1期第1魔页刘国光: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十年回顾,载经济改革新思考,改革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华生等同志说在国有制或全民所有制中没有产权(当然他们的提法或所使用的概念是多变的、含混的,比如说“产权概念名存实亡”,“产权消亡”、“取消产权”等等)是不正确的。问题不在于有

5、没有产权,而在于变态所有制下产权关系的混乱。一般地说,国有制形式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在“联即 国家”的封建社会,国有制在很大程度上是皇帝个人的私有制。那时的国有制下的产权是毫不含糊的,皇帝对它享有绝对的处分权,谁侵犯了它,往往催杀身之祸。现代资产阶级国家的国有制,产权也很明确。比如,它们的 国有森林,就不象我们 这里被如此乱砍滥伐;又比如,总统或总理都无权超越法律的严格界定处 分国有资产。不幸的是,当我们的全 民所有制采取 国有制的形式时,国有制形式的较大包容性却畸变为混乱,使之成为一种很难说得清楚的所有制:由于中国社会存在甚多的封建积垢,国有制首先就带有明显的 领导人个人所有的痕迹,人民对他们

6、并没有明 确的授权、严格的界定 和有效的约束,因此,在现实所有制关系 的表征中可以看出某些中世纪 的特征;又由于供给制传统与早期商品经济固有的特点在这种形式中的奇特结合,名义上 的国有资产,一方面根据长官的命令能无偿调拨,另一方面却又存在一些占有者利用它只为本单位谋取利益,国家所有权在经济上却得不到体现;还由于没有解决 国家一全 民所有的具体实现形式和权责制度,往往出现无人对风险和损失负责,等等。传统国有制因种 种原因形 成产权关系 的棍乱由此而带来 诸多弊端,恐怕不能完全归咎于国有制形式本身,是否应从解决长官所有、小团体所有以及在 许多情况下似乎又找不 到具体的所有者这样一种 混乱状况入手?

7、第二,传统国有制由于混淆了作为上层建筑的 国家职能和作为生 产资料所有者代表的国家权责、同时在所有制关系 的处理中没有区分价值形 态 的最终产权和 具体经营过 程 中的产权,这就导致了社 会宏观经济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混淆:一 方面是政企不 分,形成对直接生产过程实行强 烈 的行政干 预局 面,使得本应具有独 立经济利益 的企业缺乏自主权 而 搞不括,另一方面又使得国家的所有权收益 由于 企业的低效率,加上缺乏 明确的标准和法律规范而得不到保障。追根溯源,上述问题是对社会主 义的传统认识本身的缺陷所决定的。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因而在经济生活中普遍重实物形 态而忽视价值形 态,否定资

8、金增殖和凭资金取得收 入的必 要性、合理 性,国家从 国有企 业 取得收入 的根据之 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权利,这一 点没有明确,只是照搬马克思关于以社会代表的身份对 劳动者的劳动所得进行必要的扣除的理论,这就导致了统一工资标准 和统收统支。在这种情况下 当然也就无从形成合理的决策结构和调节体系。既然上述弊病主要源于认识上 的缺陷,我们是否首先应着眼于 用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去改革国有制,而不是取 消 国有制这种形式?第三,传统的 国有制企 业中,由于 没有能够建立起 生机勃勃的经济动力体系,确实存在效率低的问题。这类问题是如何形成的?大家知道,经济动力源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 追求,经济动力体华生等

9、:中国改革十年:回顾、反思和前景,经济研究1988年第1 2期第1 0页。22系则在利益体系基础上形成。在商品经济中,利 益体系由所有者利益、经营者利益和生产者利益构成。良好的动力体系只能靠这三种利益结构的优化。我们的国有企业效率不理想,无疑是三方面的利益处理上存在问题。目前理论界有一种偏向,就是过分强调财产约束。其实应该全面地讲利益约束。财产约束当然很重要,它的确是国有企业中的突出问题,由于 它没有解决好,是国有企业缺乏效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在上面两部分事实上已说明了这个间题。但是,财产约束只是利益 约束的一种形式。在国有企业中,恐怕经营者生产者的利益约束在动力体系中更重要。诚然,就单个人来说

10、,他若集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于一身固然有足够的动力,但这只适于小生产,小商品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 中,在现代商品经济中则不一定有效率,特别是不可能有好的宏观效益。相反,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经营者、劳动者并非一定同时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所有者才肯卖力气,只要处理得好,他们同样可以有足够的动力,加上规模经济效益,其效率是“三合一”的私有者所不可企及的。认识 到这一点,可以说是超越了私有制逻辑。也许我们 还可以提出这样的 问题来开阔思路:我们国有企业 的工人至少名义上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如果作为生产资料真正主人这一点由于其实现形式的缺陷,还存在某种问题的 话),为什么有时在生产中的“表现”还 不如资本主义

11、 企业中“自由得一 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他们至少连名义上的所有者都不 是) ?美国著名企业家亚科卡既不 是福特汽 车公司的所有者,也不 是 克 装 听勒公司 的所有者,为什么他在 那两个公司都干得那么 出色?武汉柴油机厂聘任了洋厂 长格认希,这个厂仍是国有企业,格里希也没有通常所说的所有权,但在他管理下其效率 却 为何令人刮目相看?日本的许多公司的职 工为什么有一种与企业共命运 的勤奋实干精神?我认为,问题主要在于对经营者和 生产者的利益刺激与约束。没有刺激不行,只刺激书约束也不行。对经营者来说,我们过 去 的 问题出在责任与利益不 相称。比如,上 海石油化工 总厂这种利税达十多亿元的特大型

12、企业,总厂厂长 的收 入与普 通工程师 甚至 工人 的收 入相差无几,而且与经营成果关 系不 大。或许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假定:如果福特汽车公司对其总经现等高级雇员也给予普通工人或 工程师一样的待遇,那它 可能早就破产 了,其命运决 不会 门它是典型的私有制而好些。说到我们原国有企业的一般工 人,只要资历 相 同,墓本上是几J下干、干好干 坏 一个样。改革一 开始就提出要打破 大锅饭,喊了十 年,并没有实质性、勺也:l件.怎么能有高效率?这是否意味着国有制就注 定要 开大 锅饭,只能是干 好干 坏一个样?理沦逻辑推导不出这种结论,中外一些搞得好的国有企业对此也作了 否定 的回答。按理说,国有企业与

13、私有企业 的实质区别在于剩余价值(利润)的占有主体不 同。国竹企业的利润并不象私有制企业那样由个 别或少数私有者占有,而是通过国家这一中介,直接或间接归人民、造福于人民。因此,对工人来说,在国有企业干活 如果不是积极性更高,至少应做到象在私有企 业一样。今天这种反常现象的 出现,问题并不在于公有还是私有,它只能说明过去那种不利于经营者、生产者积极性发挥的观念、体制和 政策要改变。较之私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最大弱点,在于人们常说的在国有企业里谁代表 国家的问题没有解决。换言之,在 国有企业里,不象私人企业那样有固定的个人经常关心并保证资产增殖、所有者收入增加。这 或许是提 出国有制危机之所本。不

14、过,我们似乎可以将视角调整 一下,使国有资产的增殖 和所有者收入增加不是依靠具体的某个人,而是通过计划、市场、法初等多种形式建立某种机制,真正将所有者、经营者、生 产者的利益长期捆在一起,共正使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恐怕是国有制改革的主要出路。二、国有制改革决不能坠入私有化陷阱国有企业要改革,传统国有制要改革,在这一点上人们的认 识是统一的,问题在子怎么改。华生等同志认为国有制或全 国所有制“是现代生产力发展 的侄桔”,坚持它“是 犯了多么大的 历史错误”。怎么办?私有化是包括华生等同志在 内的一些人理想中的 道路。我认为,一般说来,私有制并不是现代社会屡试 不爽的救世良方。恐怕没有人否认黑

15、暗的旧中国是 私有制;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原来生产力水平同我们差不多的第三世界 大国如印度,其经济也并未因是私有制就比我们发达,或许情况正好相反。特殊地说,私有化 对于 现代中国是陷阱而 不是 出路;从中国的现实出发,国有企业 的私有化(而 不仅仅是一些小企业的改制),就是官僚资本主义化;殊不 知官僚资本主义决不可能救中国,它不 可能解决中国面临的伺题,也决不 可能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为什么现在在中国搞私有化必然导致官僚资本主义?第一,从 历史上看,在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的过 程中,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一般都成为最大的私有者。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 也只有一 次由公有制度变为私有制,那就是原始公有制发

16、展为奴隶 主私有制。即便是这样一次伟 大的社会进 步,这一 过程也带有明显 的侵占和掠夺的性质。不可 否认,当极 为低 下的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集体劳动有条件过渡到个体劳动 之后,有许多人 主要通 过自己的 劳动 成为小私有者。但 是,氏族首领往往利 用自己掌握的权力,或在最初的部落之 间 的交换中将 公共 财物占为己有,或在部落战争结束后使较多的战俘成为他们的奴隶,从而成为大私有者,这同样是历史事实。我 国 近代某些处于 封 闭状态的地区残存的原始部族中,其头 人往往是大 私有者,是 全部族中的首富,这 或许可以作为佐证。如果 说,历史上第一次从公有制 自然地进 化为私有制 尚无法 避免 原来的氏族首领、部落头人成为大私有者大奴 隶主,那么,要在现 代 中国短时期内人 为地推进 私有化,倘若 除去公 民普遍反对而使之流产这种 结局,那就 无法避免权力转化为资本,官权衍变为产权,社会主义蜕变 为官僚资本主义。第二,从十年改革中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