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739365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8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晓声小说中的_鲁迅风_(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期 2006 年 12 月? ? ?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Technoloy论高晓声小说中的? 鲁迅风 王吉鹏 ? 霍 ? 虹( 辽宁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 辽宁大连 ? 116029)? ? !摘? 要: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结。在? 为人生 的创作宏旨下, 高晓声在农民题 材以及深入探讨? 国民性 问题上对鲁迅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 高晓声师承了鲁迅的白描、 细节描写、 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含蓄的辛辣、 寓涩于笑的幽默风格, 其后期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

2、作品, 是对鲁迅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传统的努力回归。 ? ? !关键词: 鲁迅 ? 高晓声 ? 关系“The Style of Lu Xun“in Gao Xiao- sheng s NovelWang Ji- peng? Huo Hong( Postgratuate department,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 Dalian Liaoning ? ? 116029) ? ? !Abstract: Gao Xiao- sheng and Lu Xun have the profound joint in novels. Under the purport

3、 “for the life“ , in the farmer theme and “the nationality“ , Gao Xiao- sheng inherited and developedfrom Luxun ; In art expression means, Gao Xiao- sheng transited the discipling from Lu Xun in out?line drawing, the detail description,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and so on, and its later period s

4、ym? bolism and the realism ingenious union work, was the realism novel creation tradition diligently returnwhich persisted to Lu Xun .? ? !Key words: Lu Xun? Gao Xiao- sheng ? relation? ? 高晓声( 1928- 1999) 江苏武进人, 50 年代因? 探求者 事件离开文坛, 辍笔 20 余年。新时期以 来, 复出的高晓声以一系列的农村题材小说在文坛引起轰动, 主要作品有#李顺大造屋、 #? 漏斗户 主、 #陈

5、奂生上城、 #陈奂生转业、 #陈奂生包 产、 #山中、 #钱包等。高晓声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鲁迅精神一直是文学评论界所公认的讨论热点, 田中阳的#涅槃中的阿 Q、 时汉人的#高晓声和? 鲁迅风 、 以及金红的#论高晓声与鲁迅? 国民 性 思想的内在联系等多篇论文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探讨了高晓声与鲁迅小说内在的不可或缺的联系。但是, 对鲁迅与高晓声的小说世界的关系进 行立体透视的系统阐发还有极大的空间, 学术界也期待着这一问题的系统深化。笔者从文本出发, 试着对鲁迅与高晓声作品的内在关系进行全 方位细致的爬梳。一高晓声的小说作为一个有机的审美个体其内 容流露出强劲的鲁迅风格归根结蒂是因为二者都王吉鹏(

6、 1944- ) , 男,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霍虹( 1981- ) , 女, 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45%有着博大的? 为人生 的创作宏旨。鲁迅从事文艺运动是因为痛感到有改变人的精神的必要, 而要改变人们的精神, 又以为首推文艺。至于写小说,鲁迅指出,? 说到 在夫 权、 政权、 神权压迫下处在被歧视的地位, 一心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祥林嫂等等。鲁迅描写农民的辛酸苦辣的同时也以严峻而深沉的目光审视着在封建专制社会的毒害下农民沉睡麻木的灵魂世界,对旧中国儿女有着? 哀其不争, 怒其不幸 的复杂情愫, 鲁迅的#阿 Q 正传写出了五四时期中国农民的愚昧无知, 写出了农民

7、被封建主义残酷压迫剥削, 生活极其悲惨, 更写出了农民精神上的愚昧 麻木, 却没有改变自己悲惨境遇而奋斗的思想和行动。与鲁迅相比高晓声与农民有着更深切的联系, 他出生在江苏的一个村子, 二十多岁离家去了 上海, 1957年又被打成右派发配到家乡再次回到农民中。在与农民相处的日子里, 高晓声几乎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他对农民有着最挚热的情感,对农民的痛楚和悲哀感同身受, 他说:他们正直善良, 无锋无芒, 无所专长, 平平淡淡, 默默无闻, 似乎无有足以称道者。他们是一些 善于动手不善于动口的人, 敢于劳动不善于思索的人; 他们老实得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 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以察觉; 他们甘于付出高

8、额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 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争取少 有的快乐; 他们很少幻想, 他们最务实。 5高晓声对农民的生存环境最熟悉, 农民坚韧 的生活态度使处于困境的他有了生存下去的勇气, 所以当历史和生活重新授予他创作的权力时高晓声就迫不及待地要表现他最熟悉也最亲爱的人% % 农民, 他把笔墨放到自己熟悉的普通农民 的生计小事上, 反映出农民生存的艰辛和坎坷的命运。#李顺大造屋写农民的住的问题;#漏斗户主写的是农民的吃饭问题; #陈奂生包产写农民 的生产; #拣珍珠写婚姻等等, 高晓声的农民题材小说简直就是一部生动的? 农民命运交响曲 , 是中国当代农村生活的百科全书。然而, 由于所处时代的差

9、异和生活经历的大 相径庭, 鲁迅与高晓声的农民题材小说又表现出不同的社会定位和精神特征。其一, 时代因素。鲁迅的? 呐喊 开始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转折期, 所以鲁迅笔下 的主人公多是旧中国的老儿女, 他们身上都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因袭的重荷, 从精神上启蒙大众在当时是? 第一要着 , 病态的人生、 苦难的生存是鲁 迅关注的重点。高晓声的创作开始于? 文革 结束后拨乱反正的新时期, 他笔下的农民生活在新社会, 摆脱了鲁迅时代三座大山的压迫, 然而头脑中仍被固有的种种旧封建意识、 礼教所束缚, 他们是%46%论高晓声小说中的? 鲁迅风 新旧转型期矛盾复杂的一代农民, 是在寻

10、找精神定位的一代农民。高晓声既写出了固守旧思想,无法卷入变革浪潮中的老农民李顺大、 陈奂生们又写出了能够积极主动地迎接新生活、 大胆尝试 改革的崔全成、 李松生们, 从这一方面说, 高晓声在新时期扩展了鲁迅的农民形象系列。其二, 生活经历因素。二十年的贬居生活经 历虽然使高晓声真正融入了自己的写作对象从而能够对其表现得更为真切, 但是也逼迫他放弃了作家的身份丧失了作家执着于反思的本性。高晓声不但把自己看作一个农民, 而且连感受和思考 方式也渐渐地农民化, 他曾说: ? 我完全不是作为一个作家去体验农民的生活, 而是我自己早已是生活着的农民了, 我自己想的, 也就是农民想的 了。 6? 我写的那

11、些小说(既是我客观的反映,也都有我自己的影子。 7正因为此我们发现高晓声在刻画陈奂生们的心理时总是难以自持, 似乎与他们存在着深刻的共鸣。高晓声与陈奂生们存 在着一种基本心理反映的一致性以及一种潜在思路的相通而又难以超越这感性上的? 相通 进而达到理性上的? 升华 。对于优秀的作家来说, 对要 表现的对象有最浓烈的情感是其一, 能够反复咀嚼自己的情感把理智与情感不断融会并站在一个更高的审美角度上把握这一对象是其二, 高晓声的作品显然缺少了后者, 高晓声自己也意识到这 方面的缺憾, 他诚恳地说: ? (但我也警惕地看到自己的缺陷, 一个作家总应该比陈奂生们站得高一点, 看得远一点, 想得准一点

12、( 8这一点 使高晓声笔下的农民虽然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却不能像阿 Q 那样因为蕴含着作者强大的审美洞察力从而持久地震撼人的心灵。其次, 探讨? 国民性 主题的赓续。鲁迅在满 怀同情地表现农民的不幸的同时, 又以最冷峻的笔触揭出农民身上的痼疾, 他的目的是要画出? 国人的魂灵 , 他通过对着魂灵疾患的诊察和针贬使之康复和完美。中国是一个农民本位的国家,? 农 民性 在某种意义上又同所谓的? 国民性 、 ? 民族性 是相通的, 鲁迅对农民的痼疾的审视正是以对? 国民性 的思考为依托的。高晓声因为与农民关 系的密切, 不仅真切地了解农民的长处也最清楚他们精神上因袭的重担, 他说? 他们的弱点确实是

13、很可怕的, 他们的弱点不改变, 中国还是会出皇帝的。 9至于如何面对农民身上的问题, 高晓声显然是蹑了鲁迅的足迹, 他立志以? 摆渡人 自居想用写作来? 促使人的灵魂完美起来 。因此, 在高晓声的小说里我们能看到鲁迅笔下农民在当代的生活方式、 中国农民固有性格的延续和发展。 其一, 精神胜利法。鲁迅积数十年之久思考国民性的病根, 发见了? 精神胜利法 这一普遍存在于国民灵魂中的病态心理现象, 即? 自欺欺人, 自我麻醉来消解事实上的屈辱和失败, 并在自我想象中取得精神上的自足和胜利 , 阿 Q 就是承载这一国民性弱点的典型。陈奂生身上遗传了阿Q 的精神基因, 他在车站卖油绳钱少了三角马上 就会

14、自我安慰? 横竖有三块钱赚头 , 他生病受到吴书记的关照住进县招待所时, 刚开始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被子压坏了弹簧, 后来当他知道住一 夜需花销 5 元钱时则一反常态故意用力坐椅子用枕巾来擦脸, 以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当他想到回去后如何向老婆交待那 5 元钱下落时他的? 精神胜利法 又发挥了效用? 试问全大队的干部、 社员, 有 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 有谁住过 5 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 (这里陈奂生的表现活脱脱是阿 Q的? 儿子打老子 的翻版, 陈奂生正是阿 Q? 生命 的当代的延续。其二, 卑怯的奴隶根性。深受封建文化浸染的农民有着根深蒂固的奴性, 鲁迅精辟地指出? 实际上, 中国人向来就没

15、有争到过 10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 他们只不过是在两个时代之间循环: ? 一, 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 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1#祝 福中的祥林嫂因为暂时做稳了奴隶, 能够? 安分耐劳 ? 整天的做 , 一个人抵几个短工用也不抱怨, 相反? 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 脸上也白胖了 (新中国成立后, 农民被授予了? 主人翁 的地 位, 然而他们自身并没有卸下历史因袭的重负, 几千年的奴隶根性并没有清除殆尽。高晓声的#老友相会中的农民周汉生在解放前曾经救过老干部恽成的性命, 在? 文革 中恽成被批斗时周汉生 又演出了类似劫法场般的壮剧。? 文革 后复出的恽成成为高干, 被邀请去看看周汉生

16、的新居? 吃顿便饭 , 但当恽成来到周汉生村里时并没有出现 ? 老友相会 的画面, 而是非常尴尬的? 官场应酬 图, 陪伴他的竟是七个? 记 和? 长 , 在八仙桌上,周汉生连座位都没有。而最为发人深省的是这竟是周汉生夫妇一手安排的, 周汉生妻子的话更让%47%论高晓声小说中的? 鲁迅风 人心为之一颤:伯伯, 快别那么说。这么多干部上了我们家门, 还是靠了你的面子, 要在平时, 我们请也请不 来呢。(今天这桩喜事, 比娶媳妇大, 比造三间房子还大, 别说我们不会忘记, 就是我们这些孙儿孙女长大了, 将来还会把你到我家来的事讲给他 们的儿女听呢。这是传统思想里对? 官 的畏敬所致, 在老友没落时周汉生能真诚平等的相处, 而当老友做了 ? 官 就马上以忠心的追随信仰者自居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鲁迅笔下农民根深蒂固的奴性在这里赫然犹存, 所以高晓声借恽成的口发出深切的 感慨? 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其三, 狭隘、 保守、 因循守旧、 胆小怕事的心理特征。中国传统的农民文化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