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23414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海霞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南渡一路与大师同行南渡北归读后感华池一中何海霞记得那天下午,天高气朗,阳光明媚,信手翻开案头的大部头南渡北归,仅仅读了五页,就发现自己陷入愤世嫉俗中。调整心态, 继续阅读, 此时书中的内容就像一根根无形的线牵着我的目光,使我恋恋不舍地跋涉完这段悲喜交加的?书?途。每每看到一些似是而非的桥段时,难免哑然失笑, 笑过之后的余味,却是深深的悲凉。这本书是写现当代渐渐远逝的大师群体。在这里有光环但并不刺眼,而是貌似随意地信手拈来,有褒有贬、有庄有谐、有血有泪、有喜有悲,让读者在大师们巨大的光环底下,仍能瞥见他们最真实的一面, 最温暖的一面,最善良的一面, 最可爱的一面。我看到, 在纷繁复杂的政治面前

2、,大师们依然葆有傻乎乎的天真烂漫。这里有学问 ?如江河湖海,浩瀚无涯,并世罕有其匹?的王国维,有 ?磊落轩昂,自负才气,不可一世?傅斯年,有 ?三百年来一大师 ?陈寅恪, 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有?千里走单骑?金岳霖,有?甲骨四堂?之一郭沫若,有?一代才女 ?曾昭燏,有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走进这些大师。旷世天才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在我的认

3、知中,能写出这样诗句的人大多是风流才子,但南渡北归中真实的王国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身材瘦小,脸庞黑黄,八字须,头戴瓜皮帽,身后托着一条猪尾巴状的小辫子,一幅颓丧,萎靡的样子,属于现代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典型的清朝遗老形象,看上去不是很酷,且有些丑陋。当年与王相识的鲁迅先生曾说他?老实到像火腿一般? ,胡适先生也直言不讳的说王?人很丑,小辫子,样子真难看,但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现在在我看来,他的长相与学问正应了那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古训!但他却以五短之身材擎起中国文化之巨空!生于 1877 年的王国维先生,凭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求学治

4、学精神, 终成利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人,对宋元戏曲史的研究更是独树一帜,达到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奇境界。 1906 年,王老首次提出 ?美育?一词,明确提出教育之宗旨为培养 ?完全之人物?,为中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创建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而其最惊世骇俗和令人钦佩的是对殷墟出土甲骨文研究这一视若生命的追求,以不足五十公斤的瘦弱之躯,借助思想学术的浩然锐气,轰然撞开了迷蒙遁隐几千年的殷商王朝大门,使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一下子向前延伸了近一千年。旷世天才王国维不仅 ?古史及文字考证之学冠绝一世?,其学问之博大精深,是历代史学名宿所不能匹敌的。后世

5、遂有?不观王国维之学问,不知大师之大,高山之高?的名言警句!然而在 1927 年,这样的一代大师怀揣借的剩余的四元四角和一封简短遗书,纵身一跃,沉入昆明湖底,前后不过两分钟即气绝身亡。读至此,泪流满面!一代国学大师就此告别了凡尘滚滚,充满血腥、苦痛与悲伤的世界。这种不忍见到即将衰亡的中国文化那令人心酸的悲怆结局的死,何尝不是一位有良知大师对世风日下的现实血淋淋的抗争!霸气大炮傅斯年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规模学潮, ?磊落轩昂, 自负才气, 不可一世? , 执笔为文?雄辞宏辩,如骏马之奔驰,箕踞放谈,怪巧瑰奇,常目空天下士?,学术界难得一见的具有天才处事能力

6、的领袖型?大鳄?傅斯年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不凡的才气,超人的霸气,远见的卓识在中国史册上画出精彩的一笔!据毛子水回忆, 俞大维来柏林后研读的兴趣与方向渐渐转入文史,并打算以此为终身事业,但当他与傅斯年结成朋友后,自感力不能敌,遂对毛子水喟然叹曰:?搞文史的人当中出了个傅胖子,我们便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了!?遂弃哲学与文史。但也有研究者认为, 傅一生可惜之处就在于读书太多,否则将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最次也不至于以?中国最稀有蟋蟀 ?和一个?傅大炮?或?一只学术界大鳄 ?等名声流传后世。而在我看来,这种在政治上的可惜、不幸,何尝不是中国文学,文化的大幸!傅斯年待人之诚,也是有名的。抗战期间,傅

7、斯年和陈寅恪都住在昆明靛花巷一个楼上,傅一楼,陈三楼。院里有防空洞,每次听到警报响,傅必爬上三楼,通知陈,把陈搀扶下来进入防空洞。陈眼睛不好,有时候在睡早觉或午觉。那秘书说:?以孟真先生胖拌的身躯, 爬楼梯已够吃力, 而他对朋友能够如此关怀,从上面所说的小事,便可以得到一个证明。?纵观傅斯年一生,号称 ?绝不参与政治 ?的他,在政治上并不是一个糊涂的莽汉,且有许多聪明过人之处。1928 年?手眼通天,霸气冲天,牛气冲天?的?三天?之才的傅斯年以他特殊的魅力和超人的智能加霸气促使历史上有名的史语所成立,这种远见卓识让中国迎来了一个?开辟史学新天地 ?的伟大时代!同时以他的霸气和超人的办事才能,四

8、处网络人才, 于是, 陈寅恪、赵元任、李济、梁思永、梁思成这些大鳄,大腕登上了历史舞台,谱写了中国文化最强音,在傅的带领下,从北平到长沙,从长沙到昆明,从昆明到四川,一步一步,用脚丈量了中国这块多灾多难的土地!国学大师陈寅恪他,陈寅恪,超凡的学识与名望,一出场就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 占据了中国文化的最高端。 他对中国历史熟稔、 诗词精通,曾求学于美、德,精通八国语言,可谓中西贯通,在当时的确是?塔尖?式的人物,以至年少成名,虽并没有学历,仍被清华聘为导师,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时年 36 岁。其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亦是名门之

9、后、家学渊源。但是,时事变迁、好景不长,自从卢沟桥事变之后,他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一生。1937年 7 月 29 日, 就在这一天,陈寅恪见清华园已经大乱,知花落春去,事不可为,亦乘一辆人力车携带部分小件,于纷乱中逃入北平城内西四牌楼姚家胡同三号寓所与家人团聚。即使此刻,挂在他心头的大事依然是如何保全他视若生命的书籍和手稿,但当年花费重金购买的 大藏经 和其他大量的书籍全部下落不明。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陈的父亲一代宗师陈三立老人也溘然长逝了。国恨、家仇交叠而来,陈氏急火攻心,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即使这样,在南渡的路上,如影相随的依然是书籍与手稿!遭窃事件后,陈寅恪一病不起,悲愤交加中,仍做着

10、登堂授课的计划。流落香港后,陈寅恪遭到了天命和际遇双重不幸,战与和、忠与奸、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的矛盾贯穿这一时期的进程。驻港日本宪兵首领得知陈寅恪乃世界闻名的学者,便祭出安抚、拉拢之道, 欲令其为日本谋事, 但陈及家人宁肯饿死也不食嗟来之食!是中国文人的典型代表,有救国使命,有文人志气,有隐士情怀!读南渡,一路追随大师的足迹, 人的毅力、信念、勇气、智慧与操守一一慢慢凸显,并且像群星闪耀那样集中呈现出光芒来,遂成就了大师群体登场的美谈!在那个动乱的时代,大师们用自己的声音, 树起了他们独有的学术旗帜,唱响了那个灾难年代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绝唱。南渡对于那一代知识分子而言,是?国破山河在 ?的沉痛心声,是慷慨赴国难的视死如归,是笳吹弦诵的学术坚守,是归去来兮的文化考古!读南渡,与大师一路同行,看着封面?大师远去再无大师?这一句话,我真诚地期待,南渡北归不会是一首悲壮的挽歌,而是大师故事的一个变奏,是文化时代的最强音,更是开启另一个大师时代的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