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702803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第2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理论与 实践2012.9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专题二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 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王浩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始终存 在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逻辑起点,也是贯穿其 整个方法论体系的基本线索。那么,这个 基本问题是什么呢?而要搞清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弄清马克思一生中最为关注的问 题究竟是什么?马克思发了四十年时间却尚未完成的著作就是 资本论,资本论就是论资本,而资本的前身 就是货币,货币的载体是商品,商品的载体是物质,而 要认识物质,则不仅需要物质主义的

2、世界观,而且需要 物质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方法论体系实质 上就是围绕着如何认识作为物质载体象征的资本问题而 展开的。思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怎样?马 克思的方法论为什么要从世界观开始讲起 ?一、世界观:方法论的本体论基础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辩证法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既 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 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方法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 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

3、、 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 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 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 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 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以世 界观作为本体论基础的,是一种以彻底的唯物主 义为内核的方法论体系。世世 界界 物物 质质 的的 统统 一一 性性 多元论多元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唯物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客观精神客观精神精神精神唯心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物质物质精神精神二元论二元

4、论物质物质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客观知识世界客观知识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二、市民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 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是以 对市民社会的现实考察为逻辑主线展开的,市民 社会的历史形态与马克思对现代市民社会的典型 分析,孕育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论问题, 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 论的基本问题。 1、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了考 察,认为“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 力制约同时又制约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 是市民社会这个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 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 2、马克思重点考察了市民社会发展的典型 状态:

5、当代资本主义社会3、马克思对当代资本主义市民社会 进行了科学抽象马克思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分析出来的典型运动规 律及内在机制应用于以往的一切社会“解剖方法 ” “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 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 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 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社会借这些社会 形式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其中一部分是还未克服的 遗物,继续在这里存留着,一部分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 ,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等等。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 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 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

6、。 因此,资产阶级经济为古代经济等等提供了钥匙。” 马克思 三、“历史之谜”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历史之谜指的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与人 之间的矛盾”,即“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 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 历史发展的相似性: 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 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 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科西迪耶尔代替丹 东,路易勃朗代替罗伯斯比尔白痴的雾月十八日代 替天才的雾月十八日!在使雾月十八日事变得以再版的种 种情况中,也可以看出一幅同样的漫画。第一次是法国站 在破产的边缘,这一次是波拿巴自己站在债务

7、监狱的边缘 ;当初是大国联盟站在边境,这一次是卢格和达拉什联盟 在英国,金克尔和布伦坦诺联盟在美国;当初是爬过一座 圣伯纳德山,这一次是派一个中队宪兵越过汝拉山脉;当 初是不止获得一个马伦戈,这一次是应当得到圣安德烈大 十字勋章和丧失柏林国民报的尊敬” 马克思 历史发展的巧合性: 泰坦号海难之谜 1898年,英国作家摩根罗伯森写了一本名叫徒劳无功的小说。小说写了一 艘号永不沉没的豪华巨轮,名为泰坦(Titan)号,从英国首航驶向大洋彼岸的美国。这 是人类航海史上空前巨大也最豪华的客轮,船上装备了当时力所能及的一切华贵设施 ,满船装载的都是有钱的乘客,人们在这巨轮上尽情地享受着。但是,这艘巨轮首

8、次 出航就在途中撞上冰山,悲惨地沉没,许多乘客葬身海底。谁也没有料到,这本小说 中写的故事,竟成了十四年后不幸的现实。1912年4月有4日夜间,当时最大的豪华客 轮“泰坦尼克号”因撞上冰山而沉没。 悲剧发生后,有人想起这篇小说,两者还有众多的极其相似之处: 两船都是初次出航就沉没,其原因都是撞上冰山,肇事地点都在北大西洋。 船名:泰坦号泰坦尼克号 航行的时间:都是在四月份,航线都是从英国到美国。 遇难月份:4月4月 乘客及船数:3000人2207人 救生艇数目:2420 载重量:75000吨66000吨 长度:8008825 螺旋桨数目:3个3个 碰撞时速度:25海哩23海哩 乘客伤亡惨重的原

9、因:都是船上的救生艇不够 对历史之谜的理论追问: 1、为什么由人类创造的社会,其发展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 2、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 价值体现? 3、人类的目的性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之间是 否存在不可化解的矛盾? 4、历史的展开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是否需要进 行逻辑的修正和加工? 5、思想史和本真的历史进程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 系?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 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 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 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 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 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

10、上加以考察。 马克思 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社会 科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历史的东西逻辑的东西定义客观事物的产生、发 展和死亡 指事物演变的过程指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发展规 律的概括反映,即历史的东 西在理性思维中的再现形式是具体的、具有多样 性和偶然性是抽象的经过修正的区别历史第一性,是客观 基础逻辑是第二性的,是从历史中 派生出来的,是对历史的东 西的理论概括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的内涵: 逻辑的东西仍然是思维中对历史的发展过程的概 括反映。 辩证逻辑的东西只是反映历史发展中的本质 的东西。 个人的认识发展过程同整个人类认识发展的 过程是一致的。 科学概念的发展与人类思想史,科学发展史

11、 的一致性。 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认识历史 的总结与概括。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方法定义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来 分析和描述历史的方 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形态 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和 历史规律的方法特 点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和历 史发展的具体形态反 映事物发展过程的特 点和规律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 思维形式,揭示历史规 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 系优 点认识历史发展的丰富内 容 把握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深刻认识那些还处于萌芽 状态的东西2、两种方法应有机结合起来 要借助科学规律对事实进行深入分析。 要根据事实来运用概念等形式进行理论 概括。 没有逻辑的历史方法是盲目的;缺少历史分 析

12、的逻辑方法必然是空洞的。 排斥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可能陷入 形式主义;排斥逻辑的方法,历史的方法可能流于 经验主义。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问题的三个维度(一)“经济哲学”维度经济学哲学方法 (二)“经济政治”维度政治经济学方法 (三)“经济社会”维度世界历史方法(一)“经济哲学”维度经济学哲学方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和共产 主义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 批判性研究,并对共产主义作初步论证的一部早期著作。 又称巴黎手稿。1844年夏写于巴黎。原书名没有保留下来 ,现在的书名是1932年发表时苏联编者加的。 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劳动动二

13、二重重性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q 具体劳动指在一定的具体形具体劳动指在一定的具体形 式下进行的劳动。式下进行的劳动。q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劳劳动动二二重重性性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具体劳动q 抽象劳动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 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与劳动的异化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 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 ,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 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 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

14、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 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 动时就觉得不舒畅。马克思 (二)“经济政治”维度政治经济学方法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互动关系(三)“经济社会”维度世界历史方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 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 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 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 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反动派大为惋惜的是,资产 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 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

15、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 ;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 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 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 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 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 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 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马克思五、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问题的应用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问题实现了 社会科学的形象化理解。 实现了社会科学的形象化理解:蛋糕理论 经济学:如何把蛋糕做得足够大; 政治学:如何把蛋糕分配,由谁来进行分配、 按什么原则进行分配、分配给谁; 伦理学:对严重的分配不公进行道义谴责; 社会学:对蛋糕分配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实证调 查; 法学:对不按规则进行蛋糕分配的人和组织进 行法律制裁; 心理学:从动机分析入手去解决分配中存在问 题的原因。本讲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