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702154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全心全意为民、尽心尽责服务记全省优秀村支部书记、安庆市劳动模范、四吉村党支部书记洪应朝洪应朝,男,1953 年 5 月 21 日出生,宿松县第九届、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安庆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全省优秀村党支部书记, 市表彰的优秀党员,安庆市劳动模范。他墩实的身材,黑红的脸膛,憨厚的笑容,朴实的语言。这就是洪应朝,宿松县北浴乡四吉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他从1971 年起,就担任本村四吉小学民办教师,头尾教了14 年书; 81、82、83 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从那时候起,他就以一个劳动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所以1984 年,乡村

2、领导硬要他出来担任村干部,从84 年 5 月份起担任本村村长,87 年兼任四吉支部副书记。1991年被当选为四吉村党支部书记,20 多年的长期基层工作,豁达与干练,说起他的事迹,虽没有震撼人心的伟大壮举,但他所做的一切,也算得流芳百世的业绩。是因为他会设计,会规划,勤劳、精心地把四吉绘成美好的蓝图,取得了全村人的信任;是因为他兢兢业业,顽强拼搏地工作,使四吉得到巨变,获得了全村人民的爱戴;是因为他做人公道,做事扎实,心系群众,爱民如子,事事处处以一个劳模的标准衡量自己,赢得了全村群众的拥护。他不仅仅是四吉村老老少少对他的评价始终如一,也是全乡广大干群有目共睹。全县范围内人人称赞,只要是一提到四

3、吉村书记洪应朝,没有哪一个不伸出大拇指连声称赞:“他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基层好干部,真正的劳动模范是值得依赖的当家人。”一、情系百姓,心系“三农”,全心全意谋发展。“羊肠小道绕山间, 家家茅房几尺天,一年到头忙不停,又缺米来又缺钱” ,这首在十几年前远近闻名的民谣,形象地反映2 了四吉村恶劣的生活状态。四吉村是全县贫困后进村之一, 全村村民居住在平均海拔350 米高的山区,在九十年代初,人均收入不到 500 元,村级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村民受穷,集体受苦,群众怨声载道,干部灰心丧气。这时走马上任的洪应朝,肩负着乡党委政府的重担,肩负着四吉村人民群众的重任,面对全村群众渴望摆脱贫困的迫切心情,深感责

4、任重大,他上任伊始就立下军令状 : “带领乡亲们致富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工作的神圣职责。”他上任的第一把火, 就是利用村支两委换届的时机。大胆吸收政治过硬,思想灵活,作风正派, 责任心强, 有致富本领的同志选到村级班子中来,组成一支团结向上,凝心聚力的新型领导班子。为下一步为民办实事、全村谋发展、努力搞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要使火车快,全靠车头带”,四吉村要摆脱贫困的桎梏,就要摘掉贫穷落后的穷帽子,关键要看他这个村支书和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压力有多大,思想有多解放。洪应朝苦苦思索寻找改变落后面貌的良策,认真分析村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经过大量的考察研究,结合本村

5、实际,通过村支两委反复酝酿,最终确立了千方百计发展多种经营、矿山开采和种养殖业加工,带领全村群众走“靠山吃山” 的发展道路, 并制订了近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在理清思路后,洪应朝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全村广阔的山场资源。由于当时群众思想保守,不相信靠山场能发家致富,有的人甚至说:“洪应朝是痴人做梦。 ”首先是积极投靠,结果是看热闹的多,干实事的少。为广泛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打消村民种种顾虑。洪应朝带头示范,自己家庭新栽湖桑4 亩,开辟茶园1.5 亩,新栽板栗200 多棵,林果多经园1 亩多,当年即获得丰收。事实胜于雄辩,在他的影响下,全村群众纷纷迎头赶上,主动向世世代代荒废的山场要发

6、展,要效益。全村很快新增杉木丰产片500 亩, 新栽板栗 600 亩,新辟和改造茶园500亩,发展湖桑1000 亩,种植桃树、大冬枣、枇杷、柑桔等果树3 5000 多棵。因茶叶、板栗、杉木等均属该村的传统种植,土地气候适宜,又加之全村广大干群心系山场,管理到位,全村的荒山普遍得到开发利用,仅几年的时间就焕发出勃勃生机,经济效益连年看涨, 全村人均年增收500 余元。近年来, 为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优势农副产品带动作用,村成立了吉祥生态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蚕桑茶叶经济开发协会、蚕桑茶叶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先后开发湖桑和茶叶两个基地,投资32万元办起了年产30 吨的蚕茧烘干厂,联

7、户经营办起了6 个茶叶加工厂,并组成茶叶、蚕茧等农副产品专业营销队伍将产品推销到安庆、合肥、南京、上海等地。据统计,全村仅蚕、茶两项,去年, 户均增收达2000 到 5000 元。面对成绩, 洪应朝并不满足,又把目光投向了本村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他不辞辛劳,积极争取招商引资,引进浙江老板,并请来专家现场指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投资700 多万元办起了铁砂厂,合理开采了铁矿;大理石矿。投资59 万元新建了一座125 千瓦的水力发电站,村集体年纯收入达20 余万元。村党支部还通过农民联户等方式办起了竹木器加工厂、免烧砖厂、养猪场等;2009年引进一个大老板,投资3500 万元新开

8、发了一块5000 亩红豆杉科技示范基地,并且互相合作准备精心培育成生态旅游的精品园。 2011 年引进宿松县鸿途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包山场建立了1500 亩毛竹、泡桐基地。全村的山场、矿产、水力三大资源在洪应朝和全体党员干部群众的苦心经营下变成了真正的摇钱树。洪应朝同志深知,要使四吉村的经济有强足的发展后劲,就必须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此,从2005 年开始,洪应朝带领村支两委一班人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狠抓民心工程,在他的努力争取下,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四吉村的村民年年都开展“一事一议”活动,发动全村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村八间三层的小学教学大楼4 拔

9、地而起,先进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标准的教育教学设备添臵齐全,使贫困山区的孩子也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和标准的体育运动场。九间三层的村级活动场所办公大楼面貌焕然一新,各种配套设施设备齐全,党员活动室,村民代表活动室,党员电教室,工会办公室,农村书屋,而且还建起了各种信息网站和四吉先锋网站,已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全县村级干部培训基地。计生服务室,农民培训学校、民兵活动之家及党务、村务公开栏,样样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八间三层的村级敬老院,规范化的五保老人住宅,标准间的住宿条件,全村26 个五保老人全部带上大红花,幸福地入院安家了。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同时还办起了留守老人之家和留守儿童之

10、家,使全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安心在外打工,全村所有的老人都有自己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全村20 个村民小组15 个村民组通了水泥路,四个村民组修通了砂石路,率先在全乡实现了亮化工程,全村6.8 公里公路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25 盏,完成了公路绿化工程,建设了法律标牌长廊,完成了村级低压电网改造,完成了全村家家户户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和自来水户户通工程。全村40% 的农户新建了沼气池, 60% 农户建起了卫生厕所,农民住宅楼房化逐步普及,室内装潢档次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该村群众打开水龙头就能喝着清洁卫生的自来水,通过电话就能是不出屋能推销着山区特产四吉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党员干部群

11、众的精神面貌也随之焕然一新。一首新的民谣又流传在乡邻的口中:水泥公路绕山间,家家新屋赛宫殿;致富全靠带头人,农民生活谱新篇。 今年该村为了庆祝建国60 周年, 6.8 公里水泥路面胜利通车,洪应朝同志号召全村有识之士广泛征集符合四吉发展实际的对联,最后一个老支书掏出了全村人的的实话:“四季春风笑迎宾客共走科学发展路、吉祥光辉普照民众同创和谐文明村。 ”二、不计得失,淡泊名利,勇于奉献成楷模5 四吉村村办企业从无到有,日渐红火,全村群众一天天过上富乐安康的好日子,这一切翻天覆地变化的背后也不知凝聚了洪应朝同志多少汗水和心血。洪应朝自担任村支部书记的那一天起, 他就学会了精打细算。为了节省开支,他

12、每次出差都是背着一个小包,早晨吃两个馒头,中午到哪里随便一碗稀饭,晚上非住宿不可的也是拣最便宜的旅馆住,随便吃碗面条当晚餐。这逐渐在该村形成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而且全体村干出差到县,都是吃住在他家,既不收住宿费,也不收生活费,六年了都是这样,每年要为村节省几千块钱。 2004 年全村的电网改造需要购买100 多根电线杆,他晚上9点钟在太湖县附近的一家电杆预制厂办完业务后,因该厂位臵偏僻,无处住宿,非得要到县城才有旅馆,他为了节约费用,没有包车,硬是靠脚步行十几公里, 到达太湖县城时脚底已全是血泡。村里建水电站那年,他带领村干一班人日夜苦战,既当指挥官,又当劳动力, 还当设计师, 整整三日三夜战斗

13、在电站机房里,清基挖槽 , 搬抬设备 , 和拌水泥。电站3200 多米压力钢管是洪应朝带着一帮村干 , 配合技术员花了4 天的时间安装完成,他们没有从村财务报销一文补助,为村节约各项开支6000 多元。这样的事情在洪应朝的书记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人说他们四吉村的变化是靠洪应朝带领他的同志们苦干实干和一分一厘的节约省出来的。每逢狂风暴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洪应朝在家、总是他第一个冲出家门沿村查看, 看公路是否冲断,看山体是否滑坡,看企业是否受损, 看民房是否倒塌, 看学校是否危险。 在 2008年 9 月的一场特大暴雨,泥石流铺天盖地而下, 因村企业电站引水渠塌方原因,把他家责任山上七、

14、八千斤毛竹全部压坏, 直接损失 1000 多元 , 洪应朝不但没有伸手要村里补偿一分钱,反而自己掏钱把因山洪冲塌的电站引水渠道和两家受损的房屋重建起来。村里人笑他傻, 他说这次受灾面广,尽量把村里有限的钱用6 到刀口上,我损失点没关系,重要的是要让受灾的乡亲们早点重建家园。该村学校外要结一堵墙,确保学校安全,但结石 罢 处是人家的责任田不好搞,在这种情况下,他自己主动把自家的责任田跟那户调换,再把此墙结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还有这一天,村矿山公路上修一座石拱桥还未完工,大雨导致山洪暴发, 桥拱突然塌方,堵塞了桥洞,不能通水,如果不尽快疏通,势必造成新桥的倒塌。这时侯,又是洪应朝带着3个村干部,

15、一头扎进洪水里 , 整整干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桥孔疏通,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由于地处山区 , 林木众多 , 容易发生火灾险情,只要有火灾发生,不管是在本村,还是在外村,肯定少不了洪应朝他那并不矫健的身影,每次扑火他总是把生命臵之度外, 抢在扑火第一线, 经常是连续战斗好几个小时, 直到累得筋疲力尽。记得有一次, 邻村马厂发生火灾,他从高山上扑火结束下山时已是深夜一点,在回村的路上发生了休克,倒在地上整整躺了一个多小时,同事们不敢轻易动他,直到等他醒来才被抬回家。在村里 , 洪应朝同志是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是扶贫帮困的倡导人 , 他作为党支部书记每年的收入也是微薄有限的, 但面对需要帮助的人,

16、总是毫不犹豫地献上自己的爱心和关心。该村祝屋组特困户胡昌国想致富, 但苦于没有门路和资金,洪应朝就从兜里掏出三百元钱帮他买回一头大母猪,当年就生下小猪13头,获利1800 多元,如今的胡昌国早成了四吉村的养猪能手。还有祝屋组村民洪贵元女儿考上了安徽师范大学,全家正在为了凑不齐学费而愁眉不展时,洪应朝上门来了,自掏腰包解决了他家的当务之急。每次只要有捐助活动,洪应朝都积极相应带头捐助,去年四川发生地震,他积极捐款500 元,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事铸就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有件事一直是洪应朝担任村支书以来最大的心病,该村的彭屋、上屋、汪屋三个村民组屋后竹林山中, 在 1998 年裂开了一条7 200 多米长 1 米多宽的大裂缝, 下面居住着50 多户人家和1 所学校,170 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是地质灾害危险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塌方恶性事件,为了去掉这块心病,8 年来 ,他从宿松到合肥,不知往返多少次?请示报告不知打了多少份,最终在省、市、县有关部六的关心和支持下,认为为全省地质灾害危险点,于2006 年由省政府下拨专项资金60 多万元用于该村157 人优先避让搬迁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