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导基复习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697509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0.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导基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导基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导基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导基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导基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导基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导基复习一(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 年国导证考试导游基础知识复习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共60 小题,每小题05 分,共 30 分。)12009年起,我国旅游业定位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 B )。A快速发展时期 ( 约是 1990-2000 年间) B 科学发展时期 C 规范化阶段 (2000-2009) D 国际化阶段( 2000-2009 间)2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南京将要举办青奥会的2014年是农历 ( D ) 年。A辛卯 B壬辰 C壬卯 D甲午3多用于面积不大的建筑屋顶,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上 覆以宝顶。符合这一特点的屋顶形式

2、是( D ) 。A庑殿顶 B歇山顶 C盝顶 D攒尖顶4一般贴在大门上,内容多表达人们除旧迎新的喜悦心情和继往开来奋发精神 的对联属于 ( A ) 。A春联 B喜联 C寿联 D挽联5我国的“四大名砚”中,唯一不用岩石为砚材制作原料的是( C ) 。A端砚 B歙砚 C澄泥砚 D洮河砚6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西汉陵墓是( B )。A龟山汉墓 B狮子山楚王陵 C土山汉墓 D北洞山汉墓7花岗岩在成岩过程中,岩浆冷凝收缩产生若干裂隙,叫做( B ) 。A褶皱 B节理 C断层 D风化8我国大陆海岸线一般以 ( D ) 为界,其北大部分属于平原海岸,其南主要属 于基岩海岸。A长江口 B

3、黄河口 C珠江口 D钱塘江口9下列不属于密檐式塔的是( D ) 。A西安小雁塔 B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C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D 西安大雁塔10江苏省最早有记载的著名园林当属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修建的( B ) 。A夫差苑 B姑苏台 C姑苏囿 D灵岩山11南京云锦按其工艺和原料特点,最上乘品为( A ) 。A妆花 B织金 C库缎 D织锦12享有“淮左名都”之誉,素以“绿杨城郭”著称于世的城市是( B ) 。A苏州 B扬州 C镇江 D南京1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 A ) 撰写的 名联。A顾宪成 B林则徐 C苏东坡 D郑和14基督教的创始人为 ( C ) 。A麦加人穆罕默德

4、 B印度人释迦牟尼 C 巴勒斯坦人耶稣 D罗 马人耶稣15道教中有“第二小洞天”之称的是( A ) 。A东岳泰山 B中岳嵩山 C南岳衡山 D北岳恒山16贝雕画和蓝印花布的主要产地分别为( B ) 。A盐城、连云港 B连云港、南通 C盐城、南通 D南通、 连云港17下列文化遗存中,反映长江流域母系氏族社会面貌的是(B)。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 良渚文化18气候学上 5 天为一候,用候均温来划分四季,冬季的候均温低于(D)。A一 5 B0 C5 D10(B)19 北京天坛的主体建筑大体由皇穹宇、祈谷坛、斋宫和( A )四部分组 成。A祈年殿 B圜丘坛 C回音壁 D无梁殿20兴于唐

5、代,经历五代,在宋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文学形 式是(B )。A律诗 B词 C散文 D绝句21南京栖霞寺、苏州寒山寺和扬州大明寺都是始建于(B )。A汉朝 B南朝 C隋朝 D唐朝22通称“扬州八怪”的扬州画派活跃于(C )。A明代中期 B明代晚期 C乾隆年间 D同治年间23以怪石、奇松、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海内外的是(C )。A福建武夷山 B山东泰山 C安徽黄山 D江西龙虎山24在基督教的节日中,每年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是(C )。A圣诞节 B感恩节 C复活节 D狂欢节25唐代武则天“助脂粉钱二万贯”营造的毗卢遮那佛像是(B )的象征。A云岗石窟 B龙门石窟 C敦煌石窟 D麦积

6、山石窟26今天仍然遗存下来的南京城墙是明代南京都城的(C )城墙。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郭27据史书记载,远在(B )时代,宜兴就有陶器生产。A旧石器 B新石器 C春秋 D战国28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的构景手法,除抑景、对景、借景外,还包括( A )。A框景 B漏景 C添景 D夹景29江苏园林中,目前保存最多的是(D )的作品。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30徐霞客故居和“天下四大丛林之一”栖霞寺分别位于(D)。A镇江、苏州 B 无锡、苏州 C镇江、南京 D无锡、南京31基督教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分裂发生在(C )。A公元 14 世纪 B 公元 15 世纪 C 公元 16 世纪 D 公元 1

7、7 世纪32“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D )产于甘肃。A端砚 B歙砚 C澄泥砚 D洮河砚33下列城市不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是(C )。A苏州市 B无锡市 C常州市 D常熟市34下列传统节日中,源自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是(C)。A中秋节 B端午节 C清明节 D重阳节35佛教寺院内的“东方三圣”中间供奉(B )。A日光菩萨 B药师佛 C卢舍那佛 D燃灯佛36帝王陵墓中宝城宝顶和方城明楼构成的封土坟头始于(A)。A明孝陵 B秦始皇陵 C汉茂陵 D唐乾陵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是(D)。A崔颢 B王维 C李白 D 杜甫38明初定都南京,经历洪武、(A)、永乐三朝,共53 年。A建文 B景泰 C

8、嘉靖 D万历39无锡惠山泥人传统产品的代表作是(A )。A大阿福 B老寿星 C送子观音 D手捏戏文40下列名山中被列入世界文化景观的是( D )。A陕西华山 B江苏云台山 C湖南衡山 D江西庐山41在道观主要殿堂中,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的是( B)。A玉皇殿 B山门殿 C三清殿 D三宫殿42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其中全盛期一般是指(C )。A秦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43曾作过明成祖之子的王府,又具有很深的太平天国烙印的江南私家园林是 ( D)。A苏州拙政园 B无锡寄畅园 C扬州个园 D南京煦园44 在我国南方园林中采用西方建筑特色,中西合璧,开风气

9、之先的是( C) 。A南京瞻园 B苏州网师园 C扬州何园 D无锡梅园45在墓上出现封土坟头,按照官爵的等级来定坟头封土的大小大约起始于 ( C)。A夏 B商 C周 D秦46“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描写的是扬州月夜的游乐风光,该 诗作者是(B )。A王安石 B杜牧 C王维 D韩愈47号称“三吴重镇、八邑名都”的城市是(B )。A淮安 B常州 C南通 D徐州48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其中把庑殿式屋顶两侧侧面的上半 部突然直立起来,形成一个悬山式墙面的是(A )的特点。A歇山顶 B悬山顶 C攒尖顶 D硬山顶49下列学者、文学家不属于宋元时期的是( D)。A黄庭坚 B苏轼 C

10、杨万里 D祝允明50下列位于苏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C)。A寄畅园 B何园 C退思园 D水绘园51附近有山海关、孟姜女庙等古迹的海滨风景区是( D )。A青岛 B连云港 C大连旅顺 D 北戴河52以下著名古建筑中,属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藏书楼的是( D )。A黄鹤楼 B岳阳楼 C滕王阁 D天一阁53著名散文游记醉翁亭记的作者是(D)。A王安石 B沈括 C苏轼 D欧阳修54常用于我国古代建筑屋脊上两端,既保护不同坡面相接处不渗水,又合乎消 灾灭火的术数观念,并起装饰美化作用的脊兽是(C )。A獬豸 B凤凰 C鸱吻 D螭首55下列工艺美术产品中,属于扬州传统特产的是(C)。A微雕 B花边 C玉雕

11、D梳篦56以水甜、茶香、鱼头鲜“三绝”而名扬国内旅游界的是( C)。A太湖 B洪泽湖 C天目湖 D千岛湖57我国古代建筑体系基本形成于(B)。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58下列属于清香型的酒是(B )。A四川五粮液 B山西杏花村汾酒 C江苏洋河大曲 D安徽古井贡酒59镇江金山寺的山门朝向是(C)。A朝东 B朝南 C朝西 D朝北60南京雨花台烈土陵园中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由( C )亲笔题写。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二、多项选择题(请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共5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 50

12、 分。)61我国佛教石刻的三个高潮时期是( BDE )。A东晋 B北朝 C隋朝 D 盛唐 E两宋时期(ABCDE)62 淮扬菜覆盖的地区包括( A )。A江苏 B 安徽 C上海 D浙江 E江西、河南部分地区63下列我国少数民族中信仰东正教的有( AE )。A俄罗斯族 B维吾尔族 C 白族 D蒙古族 E 鄂温克族64我国的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开凿的运河,它沟通的水系有( ABDE )。A长江水系 B 黄河水系 C珠江水系 D 淮河水系 E 海河水系65我国古代宫殿布局 “左祖右社” 体现了中国礼制思想中 ( BCDE )的思 想。A以示辟邪 B崇敬祖先 C 提倡孝道 D祭祀土地神 E祭祀粮食神66并列为苏州四大名园的是(ACDE)。A沧浪亭 B网师园 C狮子林 D拙政园 E留园67徽州明清住宅的主要景观特点是(ABDE)。A马头墙错落有致 B多为三合或四合式楼房布局 C明堂较 大 D木雕精美 E彩画色彩淡雅68下列属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