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697282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空前启后王者吟试论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陈丹凤陈冠军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 诗作大家灿若群星。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均有着不同的诗界领袖,屈原、陶潜、王维、王昌龄、高适、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文天祥等人都代表了各种思想领域的最高水准。 然而,还有一位过去不曾被人们特别称诵的诗人也称得上是诗界领袖, 他的领袖地位,不是因为诗作特别多,也不是因为艺术造诣高不可攀, 而是其诗作中充盈着一股他人所不曾具有的“王者之气”。这个人就是曹操。一、 “王者之气”的形成背景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省毫mao 县)人,生于汉桓帝永寿元年,即公元一五五年;卒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二

2、二0 年。曹操二十岁时举孝廉,征拜为议郎。黄巾农民起义时,他起兵参加镇压,后升任为济南相。军阀董卓要废汉献帝自立时,他又起兵讨伐董卓。后因收编农民起义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建安元年,即公元一九六年,他迎汉献帝于许昌,自为司空,“挟天子以令诸侯”。随后,他又陆续成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建安十五年为丞相,十八年为魏公,二十一年为魏王。 死后,被代汉自立的儿子曹丕尊为魏武帝。曹操生长于一个阶级矛盾尖锐、军阀豪强并起、战争征伐不止、2 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那是一个狼烟四起、兵连祸结的时代,各种军事势力混战不休, 无辜百姓流离失所。 处在这样危机四伏的生活环境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身首异处、粉身碎骨,而雄

3、才大略的曹操凭借自己的睿智、勇气、毅力和胸怀,以其纵横捭阖的天才手笔,南征北战二十五年,使几多骁勇战将俯首听命, 使不少桀骜文士甘心被驱,吞并大大小小的英雄豪杰难以总计。 除了众所周知的斩吕布、 破袁术、铲袁绍等军事成果外, 他于建安九年除袁尚于冀州,十年诛袁谭于青州,十六年败韩遂、马超于渭南,十九年擒朱建于枹罕,这样一步步肃清了周围的异军势力, 成为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与其军事成就相美媲,他开明的政治主张和进步的政策也令人叹服。他采取抑制豪强、推行屯田、 督促开垦荒田等一系列政策恢复生产,促进了经济发展;他坚持用人为唯才,不拘一格地广揽人才;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倡导梗概多气的文风,

4、形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人生经历之中,曹操的诗歌理所当然不会有那词藻堆积、文辞华丽、格调轻浮的现象,而是以自己的所历所见、所思所念、所愿所盼来作为吟咏的对象。 因此,征战途中、议事帐里、行军马上、渡水船头,他都可以随时吟唱, 或仰天长吟, 或临海纵啸,或横朔唱赋, 或对酒放歌。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顿发的灵感是诗人原始情感的真实流露, 这样条件下吟出的诗歌, 是容不下半点做作与粉饰的,这也就是曹操诗歌中所特有的“王者之气”的形成原因和背景。二、 “王者之气”的具体体现曹操诗歌的“王者之气”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体现。3 一是表达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关爱。作为长期征伐的三军统

5、帅,曹操经历过多少惨烈的厮杀,看到过多少尸首残骸,应该说,各种血腥场面对他来说是司空见惯,值不得他念念不忘。但是,作为懂得民众之珍贵、 关注民生之疾苦的一代王者, 曹操不仅对这一个个惨烈的场面铭记在心,而且念念不忘。这些情感,在他的薤露行、蒿里行等诗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请看他的蒿里行:关中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济,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此诗叙述的是献帝初平元年关东州郡将领兴兵讨伐董卓时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的情况,反映了长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特别是

6、诗末六句概括地写了出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诗人伤时悯乱的苍凉情感溢于笔端。 但是,见于诗人笔端的不只是一般人的凄楚长叹。 “念之断人肠”,道出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平民百姓的深切的同情与无限关爱。试想,在那个封建势力残酷统治的时代,在那个奴役人民的社会, 在那个凭借别人的尸首与头颅构筑自己权力基础的环境之中,除了这位具有“民为贵”思想的曹公,除了这个想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将帅, 哪个诗人又能吟咏出如此令人潜然泪下而又砰然心动的诗篇?这就是王者!二是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作为一代王者, 他必定有着旁人所难理解的雄心壮志与英雄气慨。陈涉在“与人佣耕”的时候说,“燕4 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项羽

7、还是一名“杀人逃犯”的时候,见到出游的秦始皇就扬言“彼可取而代也! ”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别人都以为他们是说疯话、吐狂言。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不仅敢于这样想,这样说,还敢于这样做。这就是心怀大志者在理想抱负上与旁人的不同之处。 有着王者之心的曹操, 在诗中吟咏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理想抱负。试看他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以当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

8、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从抒发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下笔,逐层展开,逐级阐发。通过思念贤才、 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爱才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理想。 诗人要建的是什么功、 立的是什么业?诗中的最后四句说得非常明白和具体: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虽然他已位极人臣、权倾朝野,但是,国家未曾统一,社会未曾安定,人民未能安生。而这些,又无时不刻不是萦绕在他心头,压在他的肩上,致使他“忧思难忘” 。为了消解这心头之忧,自己就必须搜揽人才,不断地超越现在的自我, 就必须完成统一的大业。 因此,不满足于目前的高位, 愿以君临天下的气势来驾驭国家,希望异邦臣服、天下归

9、心,这就是曹操的宏伟抱负, 就是他期望建立的千古功业。5 三是表现自己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人生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从一个宦官的寄养孙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议郎,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相,曹操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凶险与危难。然而,无论什么时候,面对种种危难,曹操都能处变不惊,平安度过。究其原因,除了他的智慧与勇气外, 更得益于他有着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这一点,从他的却东西门行和苦寒行中可略见一斑。苦寒行:北上大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拂忧,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

10、故路,薄暮无宿棲。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这首诗作于建安十一年,即公元二0 六年。其时,曹操已五十二岁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 披坚执锐,辞都远征,其艰难可想而知,何况又是行走在崎岖坎坷的羊肠小道上,穿行于藏熊卧虎的崇山峻岭之中,而此时又是北风凄号、大雪纷飞,更可烦的是漫天冰雪使他们迷失了回家的道路,找不到歇息的地方。在这饥饿、寒冷、野兽、黑暗等诸多危机向他们袭来的时候,作为这支队伍的最高统帅, 曹操没有恐惧和畏缩,更没有被困难所征服,他指挥军士们“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在风寒交加的山岭中度过了这漫漫长夜。而在这长夜里,曹操想到的是什么呢?他

11、想到的是归去,但这不是无功而返的归去,而是克敌制胜后的凯旋,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二句,正道出了曹操此时的心情。以“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6 雨其濛”而流传于世的东山 ,是以西周时期周公率兵东征、三年而归的故事作为诗歌的创作缘由, 表现的是远征战士战胜归来的喜悦之情。曹操此时以东山入诗,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行军远征的艰苦,更是要表达自己盼望早日得胜回朝的愿望。因此,粗读此诗,以为他是述写军旅生活的艰辛, 细加品位,就会发现此诗其实是表达了他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种惊人的意志和毅力, 非那些有志于天下的王者是所不能具有的。四是展示自己的博大胸怀大。大凡为人之君、 为国之

12、王者, 均应该有着宽广的胸怀。“将军头上好走马, 宰相肚里能行船。” 作为 “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一代君王,其胸怀要比自己所驱使的“将军”和“宰相”们更为博大。曹操虽然一直未曾称帝,但他的诗作中所展示的广博胸怀, 却远非将军、宰相们所能媲美,有着浓郁的帝王风度。试看他的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五十三岁时的诗作。当时,他远征乌桓,途经碣石。在这风餐露宿的征途上, 他不以艰难和辛劳为思想累赘,在紧张的战斗之余,乘兴登山望海, 发感抒怀

13、,这本身就是一种伟人的气度与胸襟。更看诗中所描述的景致:一望无际的万顷波涛,迎潮屹立的山岛,繁茂的树木野草, 在这瑟瑟秋风中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水画卷。而接下来的几句,更使人看到了辽阔雄壮、幻异神奇沧海景色:日月之7 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至此,一幕登山临海、慷慨感怀的诗歌意境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是,曹操所要表达的不光是眼前的奇异景色,而是“歌以咏志” ,是要借景抒情,用广阔无际的沧海表达自己的博大胸怀,树木也好,山岛也罢,甚至日月星汉,都裹藏在之万顷波涛之中, 而尘世间的万事万物、 大悲大喜也都包容在自己的胸怀之中。 这是一种何等惊世骇俗的气势,是一种何等壮阔博大的胸怀?这

14、是包藏宇宙、吞吐乾坤的胸怀。具有这种胸怀、且能吟咏如此雄阔诗作的人, 其作品中透溢着“王者之气”也就不足为奇了。五是抒发自己的乐观与奋斗精神。成大事者必历大难。正如古人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而后有为也。 ”曹操由一名凡人成为一名“王者” ,所历的磨难与艰辛难以数计。 虽然“割须弃袍于潼关、 夺船避箭于渭水”之事并不可考,但许多战事他均亲自上阵厮杀,可谓九死一生。更何况是在这“朝外明争,朝内暗斗”的复杂环境之下,曹操的身边随处都有陷阱,随时都有凶险。然而,无论是困难来临之际,还是危险降临之时,曹操都不喜欢怨天尤人,而绐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豁达的心态

15、。就是在天命之年已过、大限之期不远,且自己身患眩晕症恶疾的时候,他也并不灰心和悲观, 而是以一种与天地争雄的心态面对生活。这一点,从他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可以看出。请读该诗: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8 作此诗的时候, 由于长年征战与操劳, 年近花甲的曹操身体已大不如前了。而且, 眼看着自己身边的不少文官武将均先他而去,此时的他仿佛看到了天国的光辉, 似乎听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声音。但自己的统一大业为竟, 他不忍心离去, 也不能离去,他还要奋斗,要搏击。“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

16、壮心不已。”这二句诗,正是他此种心情的真实写照。自己的理想还未实现,自己的抱负还未完成,可毕竟岁月不饶人啊。在这样的矛盾之中,曹操没有绝望,也不把希望寄托于冥冥之中的哪个鬼神,而是寄希望于自己, 把命运的缰神把持在自己的手中。“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谁说人的寿命掌握在阎王笔下?谁说人老了就不中用?我就要通过自己的养怡,使自己的生命延缩再延缩,使自己的雄心壮志得以实现。这是一种与日月争辉、向天地索寿的精神,其乐观之强烈、其豁达之彻底,正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代王者的处世态度与奋斗精神。曹操曾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用简朴的文笔把自己一生的心事披肝沥胆地吐出来,他说: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是何等地显示出他政治家气魄和斗争的锋芒,也佐证了他诗歌的“王者之气” 。三、 “王者之气”的历史影响曹操诗歌的“王者之气”,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罕见的。他之前,无人具有这样的“王者之气” 。屈原虽有报国情怀的真情倾吐和远大抱负的浪漫抒发, 但他是以忠君爱国的臣子之身来吟咏的。至于屈原之后的诗人,则更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