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90821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阿拉伯的教育l国内:阿拉伯是发达较晚的地区,居民贝都因人以游牧 为主,分成一些部落,直到五、六世纪还过着原始氏族 社会的生活。在六、七世纪,氏族公社开始瓦解,出现 畜奴现象,氏族社会的贵族占有奴隶,驱使他们从事农 牧生产,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l外部:阿拉伯由于介于东罗马和波斯两大帝国之间,经 常受到双方的侵略,迫使从事游牧的贝都因人和从事耕 种的农民,奋起反抗。贵族为着对外防御和扩张,对内 镇压和控制,急于加强各部落的统一和建立有力的国家 机器。l思想武器:7世纪初期以穆罕默德为领袖,假借古兰 经所创的一神教伊斯兰教。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发展阶段l(一)穆罕默德时期l公元6世纪,伊斯兰教

2、诞生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城。这 里位于西南亚,面积广阔。但绝大部分是草原和沙漠地 带,土壤贫脊,气候干燥,林木缺少。l居民为阿拉伯人,进入中古时,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逐 水草而居的游牧人。公元6、7世纪之交,原始社会制度 才开始解体。l伊斯兰教建立之前,阿拉伯人的主要精力全消耗在互相 残杀的内战上。穆罕默德靠新的一神教这个统一力量, 将分裂的阿拉伯民族团结了起来,所有伊斯兰教徒,不 分部落和民族,都互称兄弟,狭隘的氏族关系被打破, 部落之间的血缘复仇战争逐渐被消除,这就为阿拉伯统 一国家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发展阶段l(二)哈里发时期四位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欧美尔、欧斯曼和阿里l

3、(三)倭马亚王朝(公元661750年)l公元661年建立倭马亚王朝,形成统一的阿拉伯帝国, 统一后的阿拉伯人先后征服了波斯、叙利亚、埃及和整 个非洲沿海地带,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它发展起 国际贸易,把商业往来扩及到印度、近东、伏尔加河流 域和地中海沿岸,这就促使伊斯兰文化曾经达到很高的 水平。中世纪阿拉伯国家的发展阶段l阿拔斯王朝时期(公元751936年) 经济:其封建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农业、手 工业和商业都迅速发展,是一个繁荣强盛的黄金时代。 政治:政治集团内部分崩离析,萨拉森帝国的统一无法 维系,分成了东、西、南三个独立国家。 (1)东黑衣大食,以巴格达为首都 (2)西白衣大

4、食,哥尔德华为首都(埃及) (3)南绿衣大食,开罗为首都伊斯兰文化的吸收与发展l(一)伊斯兰学者在多科学方面继承了希腊的遗产,在 数学和天文方面还接受了印度的成就。l(二)伊斯兰学者早曾接触过波斯、印度等非希腊的文 化,他们还借助这些古代的文化学术,丰富了希腊的数 学、天文学、医学,从而在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方 面有所创造,给光学、化学、地理学奠定了科学基础。l肩负人类文化长途上的火炬,约达500年之久。伊斯兰教的文化l阿拉伯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当其政治、经济 和军事遭到侵略的过程中,早已受到波斯和东 罗马等先进文化的浸染。穆罕默德假借默示而 创写的古兰经中,就杂糅着犹太教、基督 教等宗教的

5、教义。等到萨拉森帝国扩大疆土, 遂和东西方的文化更进一步的接触,从而吸取 了东方的波斯、印度的学术和西方的希腊、罗 马的学术,慢慢地形成为独特的伊斯兰教文化 。伊斯兰文化的影响l1、伊斯兰教不同于印度的婆罗门教和佛教,也不同于希伯来的犹 太教和基督教,它既具有神秘的色彩,它要求为真主服务的同时, 更注重世间的需要和满足人生的需求,因而表现了强烈的世俗性。l2、在教育领域中,伊斯兰教国家是后起之秀,而且是后来居上。 它那面对大众的教育方向,面向实际的教育内容,类型多样的教育 机构,朴实易行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颇有特色。l3、在学术因素之外的别种因素,也促使伊斯兰教文化发挥巨大的 历史作用。(建

6、筑和艺术等)l4、伊斯兰教文化的局限性宗教信仰由既定的和不容动摇的信 念出发,以神学为王冠,以教义为准则,它和学术教育有着不可调 和的矛盾。萨拉森及各大食国的教育l教育机构:(1)昆它布(2)宫廷学校与府邸教育(3)学馆(4)清真寺(5)图书馆和大学昆它布l昆它布是一种简陋的初级教育场所。l办学的地点:教师家、清真寺、远征军司令部 。l大多数的男孩,少数女孩以及一些奴隶的孩子 在其中接受免费的或收费很少的教育。l昆它布是由教师决定是否收取费用。l学校的课程大多数都与宗教有关,每个人必做 祈祷,阅读古兰经。l通过古兰经,了解神学、历史、伦理学和法律 。先知的故事、语法、书法、诗歌、算术、骑马、

7、游泳等。宫廷学校与府邸教育l培养统治者和贵族子弟的贵族教育l地点:宫廷,贵族家l教育对象:王孙公子和贵族子弟l教学方式:文化沙龙、学术辩论l课程:古兰经为主体、诗歌、论辩术和历 史等知识,对于养成庄严的举止和保持优良的 仪表也很注意学馆l教学内容:高于昆它布,低于宫廷学校,相当 于中等程度的教育。(中间的教育机构)l地点:学者家l教育对象:不分贫富贵贱清真寺l伊斯兰教初兴,穆罕默德首先仿照麦加大寺而 建立清真寺于麦地那,是教徒礼拜的圣地,是 实行政令的要律,是审理诉讼的法庭,也是教 育的场所。l清真寺不但是初教的场所,并且通过讲学和论 辩而成为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图书馆和大学l图书馆的功能:藏

8、书特殊形式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所发展学术的根据地供学者讲学,资助学生前 来听课和研究塞尔柱帝国时期的教育l尼采母的教育建树l1.1065年在巴格达创设专科学校l2.训练文武官职,充当统治工具。奥斯曼帝国时期的教育l“奴隶馆” 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机构中,上自宰 相,下至园丁,都被视为王室的奴隶,惟有皇 帝职高任重,掌握至高无上的权力。实际上, 这种所谓奴隶无非是统治者假手异族来充任的 统治佐治助人员。阿拉伯帝国教育的特点l一、重视教育和广开学路l二、礼遇学者和广开师路l三、课程的两重性:兼顾神学与实用l四、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的灵活多样l五、教育捐款和教育基金l六、交流文化与发展教育重视教育和广开学

9、路l(案例)公元8世纪的伊本艾西儿说:“哈里发 阿布杜勒阿齐兹麦尔旺曾遣其子欧默尔赴麦地 那求学,请学者所利哈伊克桑教育他。一天欧 默尔礼拜迟到。师问其故,他说:“仆人为我理 发,所以来晚了。”所里哈函告其父,其父立时 派使者来麦地那,把欧默尔的头发剃掉了。”这 俨然是“太子犯法,与民同罪”了。l广开学路表现:1.伊斯兰教育面对的是比较广泛的群众。2.伊斯兰教经典承认:在求知上,男女两性 没有区别。礼遇学者和广开师路l1.伊斯兰教国家对教师十分敬重,从历史的演变看,穆罕默德在创 教时,就是传播教义的教师。“学者品级居第三,学者以上,惟有 上帝与天使。”故历代宗教领袖都是大学问家。l2.宫廷和府

10、邸的导师被视同宫廷或府邸的成员或亲戚,有的竟以贵 族的姓氏为姓氏。l3.在伊斯兰教的一些国家,教师的服装由政府规定,不同于常人, 教师必须穿着制服才能授课,而且别人是没有资格穿用教师的服装 。l4.在伊斯兰教的发展中,大批的外邦俘虏成为本国的教师。教师以 穆斯林为主体,但也允许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充任教师,出现了一 批著名的教育家,安萨里(其地位仅次于中古时代的奥古斯丁和托 玛斯阿奎那)著有学问初步和我的儿童等。伊斯兰教文 化学术发展迅速与这种开门主义有关,其学校教学水平优良也与这 种用人唯贤德政策有关。课程的两重性:兼顾神学与实用l1.以神学为王冠:伊斯兰教尊奉古兰经为经典。从初等学校到 高等

11、学校,都以传授古兰经为主课。穆斯林战斗思想的武 器。l2.传授异邦学术:伊斯兰教虽以古兰经为王冠,然对其他学科 或外邦的文化采取比较开明的态度。提倡学术自由,重视自然科学 的传习。l在西欧圣经权威压倒了科学成就之际,而古兰经并未剥夺科学 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学组织形式和教法的灵活多样l教学环:回历1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坐在廊柱和 厅堂之中,或坐于讲坛之上,听众环坐其前,助教或水平较高的访 问者紧靠教师左右而坐,听课学生通常都有固定的坐次,并为临时 听课的人留有落坐的位置。l体罚盛行l强调“论辩”的重要性。宰尔努机说:“一小时的论辩胜似一个月的反 复记诵”私人捐资兴学传统根深

12、蒂固, 但教育理论薄弱l四是私人捐资兴学的传统根深蒂固。许多学 校都是教徒私人捐资兴建。l五是教育理论薄弱,但注重尊师重教。l穆罕默德的言论即其教育主导思想。而穆罕默德 的有关教育的言论有其积极意义。如(1)鼓励 求学,说求学是穆斯林的天职,学习应是一个人 终身的事情,从摇篮到墓穴都应学习。(2)尊 重知识,尊重学者。3)提出教育学生应宽严适 度和以身示范的问题。阿拉伯帝国文化教育的历史影响l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 生的六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 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l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

13、,十 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 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东征期间,教会授予每 一个战士十字架,组成的军队称为十字军。l十字军东征一般被认为是天主教的暴行。尽管如此,十 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 明和伊斯兰文明。这种接触,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开辟了 道路。 总结l文化的融合性:阿拉伯人的文化教育几乎是白 手起家,由于实施开明的文教政策,广泛汲取 被占领地区各民族的文化教育遗产,在融合东 、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 伊斯兰文化教育体系。l教育的开放性:在高等学校则讲授哲学、数学 、天文学、医学和伊斯兰教神学,当时许多西 欧学生都聚集到阿拉伯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教学环,为临时听课的人留有落坐的位置。l影响的深远性:他们在文化教育上取得的辉煌 成就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和文艺复兴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