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79106 上传时间:2018-07-0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下中考化学构想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 马桂萍一、2008年中考回顾 (一)命题的基本原则1、以宁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高 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为指导,从我区化学教学的整体实际 出发,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又有利于 高中学校选拔合格新生,同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引导深 化课程改革。2、严格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坚持“以能力立意”和“以 教育价值立意”的命题理念;科学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注重试题素材的正面教育功能和积极的价值取向;提倡整合 学科知识,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探 究能力。3、贯彻落实中考化学学科命题说明。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积极

2、引导化学教学方式不断转变,促进学生发展,提高科 学素养,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奠定基础。(二)试卷结构分析 1、基本情况本科目与物理合卷,考试用时150分钟,总分160 分,其中化学占75分,试卷长度为16开4页,四大题 20道小题。 2、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从目标结构上看,全卷仍以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为主,将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的科 学态度、基本观点、情感、方法和能力等目标渗透 在试题所设置的具体情境和内容之中,从三维目标 上全面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内容结构上看,全 面覆盖五个一级主题,涉及12个二级主题,共计47个 得分点。 (2)试题类型选择28分,填空15分,应

3、用16分,实验探究16分 。(三)试题分析 1、试题总体特点为发挥中考命题的正确导向作用,确保课 课程改革的稳步实施。化学试题的总体特点: 一是严格依据课标,突出课标意识;二是注重 基础知识,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化 学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三是突出实际 应用,试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 际,突出知识的应用,突出理解的重要性;四 是重视探究,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充 分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2、分析 选择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基本规律的掌握、理解的准确程度以及在具 体的情境中再现、再识别、运用的能力。13道选择试题几乎涉及到初中化学课程的 全部一级主题,覆盖面

4、广,知识面宽。体现新课程理念较好的试题 1奥运火炬于2008年6月29日至7月1日在我区传递,使用 的燃料是丙烷(C3H8)。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B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8C丙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一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9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下列家庭小实验不会成功的是 ( )A用铅笔芯作润滑剂打开锈锁 B用碳酸饮料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C用铁钉等材料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得分率低的是如下试题 2下列粒子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H BH+ CH2 D2H 5手机中的锂(Li)电池是

5、新型的高能电池,某 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 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则锰元素的化 合价变化为( ) A-4-2 B0+2 C+2+3 D +4+3 8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哪一种粒子的总数可能 改变(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12下列各组区别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B用水区别氯化钠和硝酸铵固体C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 D用酚酞溶液区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13用石灰浆粉刷不久的墙壁上掉下一块白色固体 ,为探究其成分,应选用的一组试剂( )A水、酚酞溶液、氯化钠溶液 B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C水、酚酞溶液、稀盐酸 D

6、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填空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初步综合运用能 力 如14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 题。请你来解决厨房中的以下问题: (1)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选用厨房中的 。 (2)区分食盐和纯碱,除品尝外,还可选用厨房中 的 。 (3)锅里的油着火了,可采取的灭火措施是 。 (4)用大颗粒盐制盐水,为使其尽快溶解,可采用 的两种方法是 、 。 得分率低的试题15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有比较广泛的用途。请你将学过的有关 酸的性质与用途归纳整理,完成下面的表格。酸的性质质 发发生反应应的 化学方程式 相应应用途 (1)酸能与多种 活泼泼金属

7、反应应 (2)除铁锈铁锈 应用题紧密联系实际,导引迁移应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7将适量的小苏打(NaHCO3)与发酵的面粉混合揉匀, 制作出的面包或馒头里有许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小明 同学对小苏打样品进行研究:观察样品为白色粉末;取 少量样品放入适量水中,样品完全溶解;用pH试纸测其溶 液的酸碱度,pH=11;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 气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内壁上有水珠。 请你根据小明同学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表现出的物理性质是 ;小苏打溶 液的pH=11,说明其溶液呈 性;第项研究中发生的化学 反应其类型属于 反应。 (2)馒

8、头或面包里形成许多小孔的重要原因是在制作过程 中有 生成。生成这种物质的主要原因是 ; 写出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请再举出小苏打在其他方面的一项具体用途: 。得分率低的试题 18在科学实验中,常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纯净的 氢气,供研究工作使用。现电解1.8kg水,可制得氢 气的质量是多少? (1)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2)除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外,请再用一种方 法进行计算(列出算式即可)。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根据原理和要求 选择药品进行研究。通过猜想与验证对科学探究的要素进 行考查。 19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对O2、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性质 进行研究。

9、(1)用KClO3固体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装置(填编 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在B中反应,制取CO2并验证其有关 性质,观察到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对此变化的合理 解释是 。 (3)如用C装置制取氧气,所用的药品是 ,检验氧 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与用KClO3制取O2相比,此方法 的优点是 (写一个)。二、新课程标准下中考构想 (一)指导思想 1、有利于全面和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化学 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2、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生 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有效提高初中化学的 教学质量。 3、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

10、化 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 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考试内容和要求1.考试内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内容标 准规定的学习主题,“科学探究”主题的考 查融入“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 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学习主题之中。2.考试要求“依据课标、注重基础、突出应用、重视探 究”是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1)严格依据课标命题遵循课标中内容标准的要求,关注基本 概念和原理,关注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及知识间的 相互联系,重视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 力,在试题素材和内涵中尽可能体现课程标准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2)注重基础要求注

11、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的考查,避免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 拔高。但注重基础不等于知识的简单复现 和技能的机械组合,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 础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 的能力。(3)突出实际应用将基础知识和技能放在实际问题的背景 中去考查。通过情景化的试题素材的设置, 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化学、 技术、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的设置 具有新颖性、启发性、探索性,以避免死记 硬背和机械训练。(4)注重科学探究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关注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 方案、解决开放性问题等过程,试题 的设置不仅在形式上有新意,而且在 答题要求上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品质

12、 。 (5)杜绝繁、偏、怪、试题,题量适 中,难度适宜。 (三)试卷结构题型有选择、填空、应用(包 括简答、计算等)、实验探究。其 中选择题约占40%,均为“四选一” ,非选择题约占60%。(四)热点透视1、试题突出开放性开放性试题也称为创新能力评价(培养)题 、扇形题、发散题等,一般是指那些或正确答案 不唯一,或是思维过程不唯一的试题。开放性试 题的开放方式有三种:一是条件开放(给定多余 的条件或者没有限制条件),二是过程开放(解 决问题的途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三是结果 开放(可以得到并列的多个答案)。学生可以从 不同角度、多个方位理解试题,处理信息。例: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

13、或发现 许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知识。例如,(1)实验室 制气装置都要检查气密性;(2)金属与酸发生置 换反应,溶液质量都增加。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 律?试写出两条(不重复课本中已总结出的原理 或规律): _、 _。 2、试题突出科学探究性这类试题通过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 案、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实验数据、作 出解释、得出结论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八个 要素进行考查,常通过列举资料、思维辨析等 方式,考查学生对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 科学方法的应用能力。例:小红和小刚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 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1)小红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

14、色固体产物作出 以下猜想:可能是碳;可能是氧化铜;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 合物。她作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_ 。(2)小刚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可以排除,理 由是_。(3)为验证、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振荡,待完 全反应后静置观察,发现试管中溶液变蓝色,黑色固体全 部溶解,你认为猜想_正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_。例:由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氢氧化 钠溶液,因此小亮同学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小 丽同学不同意小亮同学的观点,认为能反应。请你和他们一 起探究,验证小丽同学的观点。 (1)提出假设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 (2)实验验证实验实验 步骤骤 实验现实验现 象 结结 论论 向集满满CO2的塑料瓶中 倒入适量NaOH溶液, 立即拧紧拧紧 瓶盖,振荡荡 NaOH溶液吸收了塑 料瓶中的CO2气体 取上一步骤骤中所得溶液 ,加入盐盐酸 化学方程式:(3)总结反思 实验证明NaOH溶液能与CO2反应。暴露在空气中的NaOH容易 变质,其化学方程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