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67074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1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李新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510275)内容提要:尽管社会学家对单位化组织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缺乏对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的研究。本文首先从单位化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入手,旨在厘清 “单位化企业” 的 概念和描述其主要经济特征。然后,从企业理论的角度,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单位化企业的性质:第一个方面是企业的身份特征,相比于科斯意义上的企业,单位化企业在市场交易和内部组织上具有强烈的身份治理特征,这是长期被企业的契约理论所回避的一个问 题;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劳动合约的性质,纳尔森/温特意义上的企业组织进化的 “组织程式” 是与长期关系合约直接相联系的,这是企业内部组织通过管理协调节约

2、交易成本的主 要因素;第三个方面论述单位化企业中家庭与企业的联结,这导致韦伯意义上的官僚科层 制度的组织效率难以实现。关键词:单位化企业 企业性质 身份治理社会学较早给予单位问题特别的关注,并将单位视为中国计划经济下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企 业组织方式和基本的社会结构,由此形成的 “单位理论” 研究单位(Danwei)形成的成因、 制度特征和 内部权力与政治帮派斗争等(Walder ,1996 ;路风,1989 ;李培林,等1988 :李猛,1996 ;曹锦清、 陈中亚,1997等)。在这些对于单位组织的不同观点中,主要的是将单位化组织与计划经济的推行直接联系起来。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在中国,单位

3、制度是与家族制度具有同等意义的两种组织资源(曹锦清、 陈中亚,1997) ,在经济转型和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单位到底具备那些特征?其实质是什 么?单位到底是一种暂时的还是具有未来历史意义的制度(类似如家族制度) ,单位这种 “理想城 堡”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中如何变革和发展?这些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而要深入研究企业作为单位组织的问题,就不能缺少经济学的分析。改革开放至今,并没有冲破单位的 “堡垒”,不仅仅在国有企业,而且在集体和私人企业都表现出一定的单位化组织特征。尽管单位组织 具有明显的社会组织特征,但作为企业,其经济特征在企业制度的市场化变革中日益凸现。单位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和

4、现在存在的理由是什么?单位组织的经济学实质是什么,回到科斯(R. Coase ,1936)的传统上来,则单位企业的性质是什么?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理论的角度对单位化企业的性质作初步的探讨。一、 单位化企业:概念与特征尽管在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中,单位组织成为一个具有 “理想类型” 意义的学术概念(李培林、 张翼,2000) ,但显然,“单位” 还是一个尚未严格界定的处于描述阶段的概念,“单位” 、“单位制” 、“单位现象” 等概念经常被混淆起来出现在有关研究单位问题的文献中(李猛,1996)。本文倾向于使用 “单位化企业” 的概念,以此表达企业组织中的单位化特征。按照社会学家的观点,单

5、位化主要指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单位的性质(企业的所有制性质、 管理体制、 制度化结构、 占有资源的稀缺程度)532001年第7期直接影响企业成员的身份、 地位、 利益分配和行动方式;二是企业成员的一切社会生活都强烈的依赖于所在企业(李培林、 张翼,2000)。这是从企业员工和社会的角度来理解单位组织,社会学关注国家通过单位实现对个人的直接控制和利益再分配,从而实现集权的中央计划安排。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单位企业组织除了经济的性质之外,还拥有明显的社会和政治性质,这一点只不过在新古典意义上的企业中被抽象掉了或不十分明显而已。但从这一概念出发,仍然难以理解单位化企业与科斯意义上的企业之间有什么根

6、本的区别。科斯(1936)在论述 “企业的性质” 时,显然是在论述企业的经济性质(这正如普特曼和克罗茨纳(2000)在后来编辑的企业理论文献所用的标题所显示的)。科斯意义上的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体,是市场交易制度下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力的自由合约体,其目标和功能具有强烈的经济意义(以商业赢利和实现个人经济利益为目标)。经济学意义上的单位化企业有必要从另外的角度来定义。首先,我们理解的单位企业并不必然地与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相联系,否则,就是关于国有企业的研究。单位化制度超出 “计划-单位” 的界限,而可以延伸到其他非国有企业的组织。在一个缺乏分工和市场不完备的市场上,私人企业同样可能是单位化组织

7、的。单位化因此可以理解为是与家族化、 科层化管理具有同等意义的一个概念。单位化不是一个单纯的组织模式,它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制度特征 “镶嵌” 在组织之中(用格兰诺维特的语言)。中国在特定时期形成的所谓单位企业组织是企业(或工厂)中单位化特征被放大到极端的现象。但即便在那时,其经济特征仍然是其组织和行为的深层基础。在其他时期,单位化则成为中国经济组织的重要特征被保存下未,一些特征甚至被强化。对计划经济研究颇有新意的 “新传统主义”(Walder ,1996)关注单位企业中的上作与权威关系,从而提出 “组织化依赖” 与 “制度化文化” 两个制度特征。李培林等(1992)提出企业单位化的特征主要表现

8、在四个方面:企业的行政属性、 功能泛化、 资源的非流动性和企业成员利益的非阶层化。这些对计划-单位企业的社会学研究首先注重的是其社会的而非经济的特征,对于集权或新传统主义制度安排下的劳工关系、 企业内部的权力斗争与权威模式的研究也就自然成为核心的问题。但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单位化企业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企业组织方式,在企业目标和性质上区别于非单位企业。其特殊性在于,它不是以商业经营为中心,而是以企业的员工为核心,如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保障,甚至以牺牲企业的商业利润目标为代价。这样,就淡化或虚化了所有权或产权的归属问题(这在科斯式的企业中是核心的问题,决定了企业的实质)。在单位化企业中,员工

9、或员工的利益是核心。员工的一切福利保障包括终身就业都是通过单位来实现,而单位与国家和地方利益之间的分配则是在一定政策框架下的利益博弈。或者说,单位化企业是家族化企业的一种变形,在这里,不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授权,而是通过与身份、 地位相关联的差序化的权威来治理企业。在国有和私人所有的企业中,单位化对应于不同的目标模式。在国有-单位化企63李新春: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 如社会学研究表明,在改革初期,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放权让利等改革措施,不仅没有打破、 反而强化了企业的单位化特征,因为企业在利润留成和利益分配上的权力的扩大,强化了企业职工对企业的依赖性(李培林、 张翼,2000)。社会学家AGWal

10、der (1996)就曾指出:“世界上一切工人都依赖自己的企业来满足各种需求,这是工业中权力关系的基 础,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许多环境里,工作单位还满足了雇员的其他各种社会和经济需求。最常见的有健康保险、 医疗保健、 退 休金、 住房、 贷款、 教育等等” 。科斯(1936)在论述企业的性质时,显然是以契约制度为基础的,或者说,市场的交易中,第三方(例如法律)强制实施的合 约是企业作为 “要素市场替代产品市场”(张五常,1992)的制度基础。在这里,私有产权安排是基本的假设条件,身份和礼品经济(gift economy)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被忽略不计。张五常因此指出(2000(1992)“ 在履

11、约成本的限制条件下,成文和不成文的契约条款支配了生产和交易活动如何组织和经营,这里需要解释的是规定可观察的契约或制度安排。 ” 而他进一步明确:“然而,契约或 制度安排,是经济行为的一部分,它们自己也需要说明” 。契约作为 “经济行为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下有着不同的行 为方式,没有理由认为,在这不同的行为方式下,作为 “契约联结体” 的企业具有同一性质。本文因此将私有产权制度安排下的企 业称之为 “科斯意义上的企业” 。业中,单位化是国家控制员工行为和实现再分配的工具,以此作为交换的是员工在组织中的核心地 位和利益保护。而在私人-单位化企业中,单位化可能会淡化企业的商业利润目标,但

12、交换的是员 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努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单位化企业是一种 “礼品交换” 的工具,它可以淡化 因为产权和控制权带来的在所有者、 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冲突。而在市场不完备的情况下,单位化 组织则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因此,单位化企业无非是在两个方面区别于科斯意义上的企业:一是为员工提供(准)终身就业。终身就业带来的劳动力资源的超低流动性是造成企业和员工相互高 度依赖的重要因素;二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社会服务。在这一方面,企业有公共企业的性质,但这 里的公共性是向企业内部而不是面向社会的。但企业的生产功能与 “企业办社会” 功能之间的界限 是模糊的。不能简单的以发达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组织边界作

13、为判断中国转型时期的企业生产与社 会功能的参照物。德姆塞茨(1999)指出:“缺乏企业的准确定义是科斯和奈特的讨论以及近年来有关企业的许多 文献的特征, 这些讨论似乎认为,资源的管理协调是企业所特有的。 ” 德姆塞茨的批评是公正 的。缺乏一个准确的企业定义实际上使得企业的讨论变得含混不清。资源的管理协调显然不仅仅 是企业所特有,市场和政府都可以实现管理的协调。结果,企业到底是什么,我们依然不是很清楚。 因为企业有不同的类型和组织方式,不同类型的企业也具备不同的性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理解,科斯式的企业是用一组长期契约来替代市场交易的即期结清的契约,而同时,因为企业中的长期相 互合作,结果是,尤其

14、对于企业内部组织,非正式的、 隐含的关系合约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与正 式的法律上可实施的契约一起构成了企业的实质。在这一意义上,单位化企业主要表现在内部组 织上更多的是由非正式的、 隐含的长期关系合约构成,而且,这一长期性已经达到一个极限地步,以 至于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可以期望终身或无限期的将这一关系合约延续下去。社会学家提醒我们注意的企业员工对企业的 “组织化依赖” 是有意义的。科斯式的企业实质上只考虑了员工在企业组 织中获取收入或工资,但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通过组织,才能获得包括社会地位和福利保 障,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在发达的实现高度分工的市场经济下,员工对企业的 “组

15、织化 依赖” 也是存在的。而至今的企业理论在模型中简单的将它们抽象掉了,剩下的只有员工对工资待 遇的要求。那么,单位化企业与科斯式企业在组织化依赖上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简单的来看,区别在于,单位化企业的员工对组织的依赖是需求和供给互为垄断的,由于在进入和退出上都存在很 大障碍,结果是造成对特定组织的长期依赖。而科斯式企业的员工可以在不同的企业间进行选择 和流动(流动障碍较低) ,这降低了对单个的特定组织(企业)的依赖性。而中国计划-单位组织将 许多在发达市场经济下的社会功能如车队、 医院、 学校、 食堂等内部化到组织内部,则不是单位化企 业自身的特性,而是与市场不完备和社会分工程度较低等因素直

16、接相联系。因此,单位化企业的特征可以主要理解为三个方面:一是单位化企业的身份(行政)属性决定其 政治和社会资源的获取。社会主义经济下,具有身份特征的企业是几乎所有资源差异化分配的基 础。市场经济下,企业的身份淡化,但同样影响政治和社会资源的获取;二是劳动合约的长期性和 资源低流动性。单位化企业可以看成是由无限期的劳动雇佣合约组成的组织,是实现员工多样化 目标的具有社会交换意义的组织,其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固定的长期的组织化依赖。这样,员工的身份、 地位以及收入就与企业长期捆绑在一起。三是企业和家庭的结合,每个员工不仅将自 身而且将家庭的生活 “镶嵌” 到企业之中。他们不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但他们依赖组织而生活,同 时也影响组织的发展。这导致 “企业办社会”,但如果不能实现企业与家庭的分离,则企业的社会功 能就难以从经济职能中分离出去。除开这一点,则所谓的 “企业办社会” 只是特定时期的政治安排732001年第7期 见周期仁(2000) :公有制企业的性质,经济研究 第6期。和交易成本结构所决定的。二、 单位化企业的性质社会学细致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