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765864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一、 填空题填空题 中国古代前国家时期和一些少数民族政治组织的最普遍的形式是 酋邦 。 早期国家起源的模式有 氏族模式 和 酋邦模式 两种。 最高权力的称谓,夏代称 后 ,商代称 王 。周代称 王 也称天子 。 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是 巫术 和 政权 的结合。 夏代在王之下有少量的高级贵族组成的执行机构,有 三正和 左右六人 。 商代王位继承的两个原则是 以母为贵 和 长子原则 。 西周中央政府文职系统因职事不同可以分为 政务性 和 宗教性 两类。 西周时期诸侯国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是 政治性 和 军事性的,而在 王室 的 经济方面 义务是象征性的。 西周时

2、期存在两个职官系统,一是负责处理国家事务的 外朝官系统 ,二 是负责王室事务的 宫廷系统 。 郡县制 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由于它的出现, 意味着 选官制 将逐渐代 替“世卿世禄制”。 职官制度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形成较为完备的 职务设计 ,在制度层面则 发展出 上计制度 。 作为正式机构,宰相制度出现于 春秋 ,当时被人们称为“ 执政 ”或 “相”。 中国古代的正途选任制度,西周是“ 世卿世禄”制”,战国是“ 客卿制 度 ”。 中国古代职官的异途选任制度有 恩荫制 和 赀选制 。 秦的谏官设置,有 谏议大夫 和 给事中 。皇帝制度 创建于公元前 221 年,它是中国传统 政治制度 的中枢。 秦中

3、央由 太尉 主理全国军政。秦实行 普遍征兵制 ,规定凡 17 岁至 60 岁都要服兵役。 秦以后的地方基本建制为 郡县制 。但西汉因分封形成了 郡国并行制 。 我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大致形成于 汉代 ,称“ 致仕 ”或“ 告老 ”。 西汉自武帝时起,开始出现“内朝官”与“外朝官”之分前者最重要的是 尚书 ,而后者则以 宰相 为首。 汉代仍实行普遍征兵制,规定 23 岁以上 56 岁以下皆需服兵役 2 年。同时, 也实行 募兵 。 汉以后逐渐形成了 廷尉 、 尚书台 、 御史台 三足鼎立的中央司法机构 布局。 在军事制度上,南朝和北魏、北齐实行 世兵制 ,而西魏、北周实行 府 兵制 。 魏晋南北朝

4、时期,相权不断转移,东汉政归 尚书 ,魏晋政归 中书省 , 南北朝政归 门下 。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独立的言谏机构 门下省 ,而监察机构则以 御 史台 和 司隶 为主要机构。 宦官在唐以后称 太监 ,宦官制度是 后宫制度 的派生物。 在唐朝,皇帝的名号制度更加完备,除了名号之外,生前要加 尊号 ,死 后要加 谥号 。 为解决三省运行的不协调,唐高祖设 政事堂 作为 议政决策机构 ,并逐 渐变成了正式的 宰相机构 。 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分 常举 和 制举 。 唐代对官员品德方面的考核,以“ 四善 ”为标准,在才能方面的考核以 “ 二十七最 ”为标准。 将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的是 元朝 ,

5、省以下有 路 、 府 、州、县。宋朝时作为言谏机构 门下省 ,其职权大致有 言谏 和 审驳 两项。 北宋前期, 中书门下 主民政, 枢密院 主军政, 三司 财政,彼此不相 统属。 南宋时,宰相兼领 枢密使 ,则民政、军政、 财政 等诸权始并于宰相。 在任官形式上,凡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叫做“ 特简 ”,由大臣互推任用的 叫做“ 会推 ”,保荐特殊人才请求破格录用,称为“ 密保 ”。 宋朝时由三方分掌军事,其中调动军队权归 枢密院 ,军队指挥权归“三 衙”,而 兵部 只负责军事行政和军需供应。 监察机构取得独立地位是从 隋朝 开始,其机构为 御史台 。 明代宦官的组织系统是 二十四衙门 ,其中 司礼

6、监 是其首席衙门,其 掌印太监 和 秉笔太监 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脑。 明朝设置的监察专项事务的 巡抚 、 总督 后逐渐转变成为地方军政长官。明朝皇帝以下最高的司法行政机关有 刑部 ,它和 大理寺 、都察院合 称“三法司”。 明朝评论官员任期内的工作态度叫 考满 ,针对需要处理的官员的审查叫 考察 。 清朝的一省主管为 巡抚 ,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员是 总督 。 清朝的地方监察官员中,省以上的是 总督 ,一省的是 巡抚 ,道级的为 巡道 。 清朝的地方监察系统中,省以下的有 按察使司 和 巡道 。 清朝规定,凡是参加乡试的,必须先经过 童子试 ,取得 生员 的资格。 清雍正时为及时处理青海战事,设立

7、 军机房 办理军务事宜,后来逐渐成 为参与机要、参决大政的 中枢机构 。 19 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为代表的 经世 派 ,他们提出的 向西方学习的 课题,预示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 任务 。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以达到“ 富国强兵”的目的。 1895 年的 公车上书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它是一场将矛头指向 君主专制制度 的 政治体制 改良运动,而 1898 年的 百日维新 是这场运 动的高潮阶段。 清政府政治制度开始调整的标志是 1844 年设置的 通商大臣 ,它实际上 是代表清政府办理 对外交往 的官职。 1859 年清政府设置了 总税务

8、司 ,但最重要职务一直以来为英国人所垄断, 尤其 赫德 ,在位 45 年,成为西方列强特别是英国在华的代理人。 标志着我国近代教育的的开始的是 同文馆 等学校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 代海军的诞生的是 近代化海军 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近代陆军诞生的是 新军 的组建。 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组织 谋略处 ,暂时作为军政府的决策机构,并宣 布:改国号为“ 中华民国 ”。 辛亥革命后颁布的第一个带有宪法性质的文献是鄂州约法。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根本大法是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1912 年 1 月 1 日, 孙中山 由上海抵达南京,宣誓就任 临时大总统 ,至 此, 中华民国 正式诞生。 袁世凯上台后,对国家机构进

9、行了的改组,以 政事堂 为国家最高行政枢 要机构,从而使内阁制改为变相 总统制 。 1926 年 7 月 1 日,大元帅府正式改组为 国民政府 ,它是以 政党政治 为 基本特征的。 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人类从蒙昧时代走向文明社会两个初级的政治组织是 A群队 B. 部落 。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一般是指 A燧人 B伏羲 C神农 。 徐旭生将传说时期中国境内的存在的部落集团划分为 A华夏集团 B东 夷集团 C苗蛮集团 等三大集团。 商代的“诸侯”对王室承担 A朝觐 B纳贡 D兵役 等义务。 西周政治制度的基本支柱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 西周的政治机构大体可以分为 A决策机构 B执行机构

10、 C内廷宗教与 文职机构 D宫廷机构 。 西周国家的执行机构主要是“三有司”即 A司土(徒) B司马 C司 工(空) 。 战国时,有些国家实行五官制,五官即 A.大谏 B.大田 C.大司马 D.大理 和大行。 战国时,司法职官地位上升,各国的司法职官主要有 A.大理 B.司寇 C. 廷尉 。 战国时的任官符信制度有 A玺 B印 C符 D节 。 三国时的“三公”是 A太尉 B司徒 C司空 。 皇帝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 A.皇位继承制度 B.后宫制度 D.皇位世袭制度。 秦朝并称“三公”的是 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 东汉成帝时的“三公”为 A大司空 B大司马 D丞相 。 汉代有 A.女御长

11、B.宫长 C.宫中学事史 等女官以管理后宫,形成女官制 度。 汉代对官员的惩罚一般有 A降薪 B贬职 C免官 等。 汉代的蓦兵有 A北军八校尉 B南军朝门 C羽林军士 D勇敢 。 汉代对官员的奖励有 A增秩 B升官 C赐爵 。 两汉在职官选任制度上实行 A察举 B征辟 。 魏晋南北朝时,地方行政区分为 A州 C郡 D县 。 在中国历史上,外戚干政最为严重的是 A.西汉 B.东汉 C.唐 等朝代。 从中国历史上看,宦官乱政,以 A.东汉 C.唐 D.明 朝为最。 明朝的司礼监是整个宦官集团的首席衙门,它具有 B传宣旨意 D听讼的权力。 明代的宦官领导一个全国性的特务机构,其系统有 B.锦衣卫 C

12、.东厂 D. 西厂 。 隋朝皇帝以下设“三师”,即 B.太师 C太傅 D太保 ,他们并无实权。隋唐时掌握国家重要权力的机构,即所谓的“三省”是 A尚书省 B中 书省 C门下省 。 隋唐宋的中央司法机构有 A大理寺 B刑部 C御史台 构成。 隋唐中央御史机构的职责有 A纠举百官违法行为 B推鞫狱讼 C审察 朝仪 D纠举百官失职行为 。 唐朝科举考试的常科中以 B明经 C进士 最为主要。 唐朝官吏俸禄主要由 A土地 B实物 C货币 组成。 唐朝遇重大疑难案件,由 A大理寺卿 B刑部尚书 C御史中丞 共同 审理,谓之“三司推事”。 古代委任官员的形式有 A册授 B制授 C敕授 D旨授 等。 古代表示

13、职官等级的名号有 A品 B阶 C勋 D爵 。 宋朝御史台机构由 A台院 B殿院 C察院 构成。 宋朝的军事权由 A枢密院 B三衙 C兵部 分掌。 宋代的科举分 A乡试 C殿试 D省试 几种。 宋朝为确保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实行 B糊名 C誉录 制度。 宋朝御史台的职权主要有 A纠弹官邪 B稽查经济非法 C推鞫冤狱 。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有 A路(道) B州(府) D县 三级。 元朝军队分 A宿卫军 B镇戍军 C屯田军 。 明代通政使司的职责主要有 A出纳帝命 B通达下情 C受理各部门的 正式章奏文书 D参与要政 。 明代六科给事中的权限有 A封驳权 B劾奏权 C司法权 D言谏权 。 明朝掌一省军

14、政民的是合称“三司”的 A布政使司 B提刑按察使司 (按察司)C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 。 清朝的地方行政建制依次为 A省 B府 C道 D县 。 清朝地方势力的增长表现在 A地方军事化的形成 B督抚专权 。 清荫叙分为 A恩荫 B难荫 C特荫 三种。 清朝的军队前后有 A八旗兵 B绿营兵 C防军 D练军 。 31、19 世纪初,中国精英界出现了以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为 代表的经世派。 在洋务派官僚中,属于地方官僚的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之洞 。 维新变法的领导人有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 中国近代军队的萌芽是 A湘军 B淮军 的组建。 1904 年

15、,清政府正式制定新军制,新军分 A.常备军 B.续备军 C.后备军 。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的法律法规有 B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袁世凯当政时期的中央政治制度,经历了 A内阁制 B总统制 C洪宪 制 几个阶段。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 A皖 B直 C奉 等派系。 国民政府的中央政制分为 A军政时期 B训政时期 C宪政时期 等时 期。 三、三、 辨析题辨析题 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权力结构模式。 答:正确。王权虽然主要是由战争发育起来的,但它在形成过程中会自然 而然地从传统文化中为自身寻找合理的支撑点,酋长借助巫术来统治部落 的方式

16、被继承下 来,巫术或巫教也就成为王权所发现的第一个“合作伙 伴”。王权以政治整合达成了对巫术的整合,又以整合起来的巫术帮助其 实现更稳固的政治整合,于是,政教合一的权力结构形态随着中国文明的 起源而形成了,这也成为中国早期政治的最主要的特征 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分封制是西周政权的基本体制形式。 答:正确。周公所开创的封建诸侯以强化周王室对各地控制的政策,在周 公以后已经成为西周最根本的各级政权营建形式。各诸侯国也纷纷仿照王 室分封的方法在自己的 国内实施低一级的分封,并以此作为强化自己对 分国各地控制的有效手段,于是分封在西周便呈现出多极化的特征,成为 由中央到地方,甚至基层的各级政权的基本 体制形式 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稳定有重要的作用。皇位的世袭制对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