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题2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环境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70KB
约8页
文档ID:4764913
专题2 国际贸易基础理论与环境_第1页
1/8

第五章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各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用这种产品去换取本国的劣势产品,从中获利绝对优势来自:自然优势(人力范围之外的气候、土壤、矿产)和获得性优势(经济发展中形成的技术、技巧等) 如何确定一国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可以用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来衡量,如果一国生产某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少,该国在生产这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和意义:1.内容:A. 各国间的绝对优势以及由此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基础;B. 各国应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其劣势产品,从而最有效的利用本国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2.意义:指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肯定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只能解释小部分交易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应集中生产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使贸易参加国获利比较优势的主要内容:各国按照“两利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即各国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这样可以增加世界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交换的国家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比较优势理论的意义:不论一国生产力水平如何,只要按比较优势的思想参与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就能获益;为各国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赫—俄理论(H-O 即要素禀赋理论)的假设条件: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要素;2.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即生产函数相同;3.两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规模收益不变,即单位生产成本不随着生产的增减而变化;4.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则不能自由流动;5.没有运输成本、不存在关税或非关税壁垒;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7.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每个国家的总进口额与总出口额相等H-O 理论:从各国要素禀赋即生产要素供给情况的不同具体分析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不同狭义的称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广义的还包括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赫-俄-萨 H-O-S)的主要内容:由于生产要素在国内自由流动而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国际贸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从而使国际间要素价格均等化。

【但现实中国际贸易并未使各国同质要素收入相等,因为 H-O-S 原理所依赖的一些假设在当今世界大多不成立,国际贸易可减少同质要素的工资和利率差异,而不是将其完全消除】如何评价要素禀赋理论?  1.从一国最基本的经济资源(人力/土地/资本)出发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客观实际情况;2.将价格理论引入国际交换领域,以货币作单位,对商品的货币价格(成本)进行分析,更接近国际贸易实际;3.赫—俄模型的某些假设前提是不符合实际的如假设两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排除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资本拥有量相对丰富,按照赫—俄理论应该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国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国然而他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理论预测不同被称为~对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1.劳动力不同质(劳动效率学说) ;2.存在人力资本;3.存在关税及贸易壁垒;4.自然资源稀缺;5.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某一商品在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家属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属资本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之谜及其验证说明了什么?1.要素禀赋理论不能完全解释国际贸易的实际;2.里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禀赋理论不是理论上的对立,而是理论与实际的矛盾;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实际上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理论前提(假设条件)的修正。

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具有何种特点?1.产品创新阶段,产品出口到与创新国家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和地区;2.产品成熟阶段,最初创新国的企业通过出口来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后来则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来保持和扩大对国外市场的份额;3.产品标准化阶段,企业通过对各国市场、资源、劳动力价格进行比较,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产品的生产活动生产的最佳地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要素的密集程度会发生哪些变化?1.在新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2.在产品创新阶段,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3.在产品成熟阶段,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4.产品标准化阶段,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劳动力成本低,劳动力丰富可以弥补资本的短缺这时,产品由资本密集型转向劳动密集型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如何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1.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不同2.美国工业先进、科技力量雄厚、国内市场广阔,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3.其他发达国家拥有较为丰富的科研力量和较强的科技实力,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这些国家一方面可以把处于产品生命早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于后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比他们发达的国家;  4.发展中国家半熟练劳动资源丰富,在生产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通过大批量生产某种产品而实现单位成本的下降新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新贸易理论认为,在那些较大规模经济存在意味着世界市场只能支持少数公司赢利的产业里,一个国家可能会因其有一个公司是该产业中的先行者而在某些产品的出口中占据主导地位新贸易理论如何看待专业化生产的收益?1.20 世纪 70 年代,新贸易理论学家对专业化生产的收益递减的假设提出了疑问;2.认为由于存在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专业化生产的收益是递增的专业化生产促使产量增加,生产单位成本下降,规模经济效益提高3.规模经济效益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到了大规模的产量上先发优势:是指能最终促使一个公司成为某一个产业先行者的经济和战略优势获得先发优势的企业为什么能够获取规模经济的收益?1.新贸易理论学家认为由于存在较大的规模经济,在许多产业世界需求只能支持少数几家公司赢利;2.而获得先发优势的企业首先进入市场,取得规模经济,并能封锁住世界市场,阻止后来者进入为什么说新贸易理论说明了比较优势确立的一个重要来源?1.新贸易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比较优势是引发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原因而在不完全竞争的状态下,规模经济是独立于比较优势之外的又一引发对外贸易的决定因素;2.从本质上讲,新贸易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并无分歧,因为规模经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生产率,所以新贸易理论实际上说明了比较优势确立的一个重要来源。

哪些基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1.要素禀赋分基础要素自然资源、气候、人口等和高级要素设施、人才、技术,后者对竞争优势的形成起重要作用;2.需求状况国内市场对该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3.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国内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有关公司的创立、组织和管理的规定与特点以及国内竞争状况政府在增强一国企业竞争优势方面的作用:1.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政府的实际作用是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每个基本变量;2.政府在增强国家竞争优势中起着个别企业无法起到的作用,能为企业创造有利环境;3.政府政策主要是间接影响宏观经济格局,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增强国家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1.关注特殊要素创造,加强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避免干预要素和货币市场,由市场引导资源流动;3.实施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4.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5.放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反垄断法;6.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第六章 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国际贸易的环境因素包括:1、政治环境因素;2、经济环境因素;3、社会文化环境因素;4、技术环境因素。

政治环境:各种直接或间接影响和制约国际贸易活动的政治因素的集合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活动,面临的政治环境分:A、从全球层面考察国际政治环境;B、从国别或地区层面考察当事国或地区政治环境当事国或地区的政治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  2.政治稳定性;  3.法律制度;4.外贸政策与措施;  5.公众利益集团的发展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有关当事国政治稳定性的信息?1.新闻报道、本国驻外使领馆官员、当地企业界人士、国际银行或信贷机构的人员;2.外聘专家进行专题研究;3.聘请商业风险监测机构进行分析;4.商会或贸易协会提供的资料;5.当事国或地区重要领导或官员的谈话或观点等考察当事国有关法律制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不同法系国家的法律存在差异,对同一事件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和处理方法,因此要掌握当事国法律的实质;2.要全面了解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的法律和法规3.要注意当事国或地区法律条款的修改政治环境与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政治环境对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有重大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有助于国家之间货物与服务交换活动的进行而政治环境动荡,不仅影响货物和服务在国际间的流动,而且可能威胁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

政治环境若干因素对企业进行对外贸易的影响如下:1.法律制度;2.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3.技术标准与环境标准;4.政府鼓励与限制进出口的其他措施经济体制:指一定生产关系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的 3 种类型:1.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由市场机制所决定;2.完全计划经济体制政府通过集中计划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生产资源的配置和使用;3.混合经济体制:介于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之间经济结构 4 种类型:据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以及产业结构等特点分 1、农业自给型经济;2、原料输出型经济;3、工业发展型经济;4、工业化国家影响一国市场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人口是构成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应注意人口总数、人口增长率及人口的结构状况;2.收入是影响市场规模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分析一个国家的总体购买力的指标及各自意义:  1.国民生产总值 GNP: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和服务的总值,也就是一国居民在国内生产和在国外投资所创造的总收入决定着一国居民对产品和服务的总的市场购买力和市场结构2.国内生产总值 GDP:该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该国创造的总收入(等于 GNP 减去该国居民在国外的资产收入,加上外国居民在该国的资产收入) 。

能更好地反映该国的市场需求3.国民收入 NI: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再扣除间接工商税,加上政府津贴在分析消费品市场时,用国民收入比用国民生产总值好4.个人收入: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公司利润、社会安全支出、转移支出后,即得到个人收入接近最后消费支出5.个人可支配收入:从个人收入中扣除个人直接税和其他费用是进行市场分析最重要的指标6.个人自由支配收入:从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扣除必需的支出(衣食住行)后的收入对于分析非必需消费品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为什么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员经常以人均收入作为评估一国市场规模大小的指标?1.按人口计算的人均收入,表明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现代化的程度和商品需求的构成;2.国民生产总值相差不大的国家,其人均收入可能出现很大的差异;3.有些国家虽然国民生产总值较高,但其人均收入可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社会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社会精神财富的结晶,即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