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646801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全册学案二外交关系的突破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二二 外交关系的突破外交关系的突破【专题总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外交开创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中国外交重大突破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新时期(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课程标准】(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知识结构】 原因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概况影响外交关系的突破 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 (关键)中美关系缓和 过程 影响原因中日关系

2、正常化 概况影响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特别提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1945 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接替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资格。但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占据,长期得不到恢复。1、原因:(1)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2)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

3、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2特别提示美国对华政策的微妙变化-由不承认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到提出“双重代表权”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势不可挡,在这种情况下,1971 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都拥有联合国的代表权,实质是搞“” 。中国坚决反对,表示绝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的安排。2、概况: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 23 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3、意义:(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突出

4、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的政策的破产,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关系缓和知识补充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的阴谋;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许多西方国家在对华政策上追随美国,这样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断绝。 1、原因:20 世纪 70 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

5、(1)美国方面:面临的形势: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作用重大,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改善关系之利:改善中美关系,符合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2)中国方面:面临的形势:20 世纪 70 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改善关系之利: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32、过程:(1)民间交流-“乒乓外交” (1971 年 4 月)1971 年 4 月,毛泽东批准中国乒乓球队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史称“乒乓外交” 。

6、 “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2)官方接触-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 年 7 月)1971 年 7 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却成了 20 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3)破冰之旅-尼克松访华(1972 年 2 月)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掌握-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意义:内容:阐述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意义: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知识补充在中美关系正常

7、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中国在此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的?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否表示中美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中国的基本立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在台湾问题上, 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美国并没有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美国仍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这种状态下的中美两国关系,不能说是完全实现了正常化。(4)正式建交: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 年 12 月,中美双方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

8、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一部分。1979 年 1 月 1 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特别提示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 1979 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并不意味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与立场。3、意义:(1)对世界: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2)对中国:4外交关系:带动了众多西方国家与中国改善关系,国际上掀起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高潮,是中国外交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祖国统一: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和祖国统一。三、中日关系正常化1、原因:(1)中美关系改善直接推

9、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2)日本许多对华友好的政党和团体的推动。特别提示中美关系的缓和不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国家利益,这才是根本原因。2、概况:1972 年 9 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中日联合声明 ,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1) 中日联合声明主要内容(1972 年 9 月): 宣布中日建交:声明指出,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中日建立外交关系。学习思考(课本 92 页)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战争状态。表示对战争责任进行深刻反省:声明指出,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

10、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2) 中日联合声明意义:实现中日两国关系的正常化。3、意义:中日邦交的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也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归纳升华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第一阶段(建国后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对抗。(1)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2)二战后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 。(3)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第二阶段(70 年代到 80 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1)从

11、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2)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5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第三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1)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统一与反统一、发展与遏制、西化与反西化、霸权与反霸权,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2)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为了各自的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

12、有重大责任。【归纳升华 2】 近现代的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1)演变近代史上:日本先后发动和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孤立主义政策。20 世纪 70 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2)影响因素历史问题: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中一个解不开的死结。日本人对战争不反省、不道歉。如修改历史教科书,试图淡化或删除涉及日本侵略历史的内容,右翼学者举行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略战争的集会等。台湾问题:日本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势力。领土、领海纷争,特别是钓鱼岛问题经济方面:两国以互补合作为主,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国在能源、制造等领域竞争的趋势也在日益加强。美国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