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7621412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57.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天打渔两天晒网(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韩孟琪 14级工程一班140304122成语故事薛蟠从老家来到大观园住下后,打听到 贾府有一所家学,学校里有许多年轻人, 就动了好色之念,假装去上学,不过是三 日打鱼,两日晒网而已。学校里有些学生图薛蟠的钱财就被上了 他的贼船。秦钟与贾宝玉来上学,薛蟠立 刻就打他们的主意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它是一句屡见不鲜的话,语带讽刺,诟 病一个人不能秉持毅力的去完成一件事。中国先哲们很早就从大量的事实感性地 总结出不可“三天打鱼两 天晒网”、不可 “一曝十寒”、“贵在持之以恒”等规律 ,但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或者为什么要那样 ?先哲们并没有作出解释,但是利用数学 工具可解释隐藏在背后的规

2、律。假设甲、乙二人赛跑,现在都处于起点S,终点都是T,S和T之间 的距离为1。甲乙都是理性的,都想最先到达终点。 甲采取的策略是持之以恒,即恒定速度为1,而乙采取的策略是“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即前半程比较松懈是甲速度的一半,后半 程努力奋起直追,是甲速度的二倍。则甲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 为:0.5/1+0.5/1=1 乙所需时间为:0.5/0.5+0.5/2=1.25 以上只是一个特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普遍规律?假设同上,甲依然采取持之以恒的策略,而乙前半程速度是甲的 1/a(a1),后半程也是看到落后后奋起直追,是甲速度的a倍,我 们来计算一下时间。 则甲从起点到终点所需时间为:0.5/1

3、+0.5/1=1 乙所需时间为:0.5/(1/a)+0.5/a=0.5(a+1/a) 而初中我们就学过,(a+1/a)2(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 所以乙需要的时间0.5(a+1/a)0.5*2=1(当且仅当a=1时等号成立), 即最佳策略是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解了三天打鱼两天晒 网之策略不如持之以恒后,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不那 样呢?下面我们用一个实例说明一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蜜雪儿曾拿一群小 孩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了一颗糖 ,并告诉他们他有事要出去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 都不要吃掉那颗糖,他允诺如这颗糖能留到他回来 ,就会奖励他他们两颗糖。他出去了,

4、寂寞的孩子 守着那颗诱人的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了, 吃掉了那颗糖,接着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 后,蜜雪儿“回来”了。实验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那些孩 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 事无成,而日后创出一番辉煌事业的全都是当年愿 意等待的孩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古人的话可以藉以这个小故事“显灵” 。一块原始的石头兴许不能拥有夺目的光辉,却可以经过 一番琢磨而大放异彩;一个人也许不能有天生的才干,但 是可以经由后天的训练拾成,在这两者间都有着共同的过 程,即须有一份坚定的信念与耐力。 坚持是一项非常难以为继的事。惰性是人性的一大弱点, 它往往是填塞于腔体内无形的致命利器

5、。有人说惰性是稻 草,一根根向我们压来,开始感觉不到他的重力,最后有 一天会被压倒在地,在稻草的压迫过程中,人是在不知不 觉中坚持的,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抗争。 一个人身上的很多性向,从出生开始就已酝酿,但并不是 不能改变的,就像一开始的无知,可以藉由后天的学习, 使自己对这个世界拥有丰富的认知,很多习性也是需要经 过长久的培育才能够养成。总之持之以恒需要强化自己的 信念,克服自己的惰性。忍住一颗糖的诱惑,将希望根植 在不惧怕失败的渴求中,延伸力量和精神的锋芒,走进心 中久酿的愿望。 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也并非不可 取。古人是这样告诫我们的: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 张,文

6、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翻 译:文武指善于治国的周文王、周武王。这段话是说:一 直把弓弦拉得很紧而不松弛一下,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 无法办到的;相反,一直松弛而不紧张,那是周文王、周 武王也不愿这样做的;只有有时紧张,有时放松,有劳有 逸,宽严相济,这才是周文王、周武王治国的办法。) 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 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担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 ,这是蚀本生意。毛主席 会休息、会调整自己的人,才能做好工作。生物学家 卢约瑟博士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列宁用事例来证明以上论据 1、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 ,孔子带弟子子贡

7、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 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 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弛 ,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 地生产。” 2、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就有明文规定: “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公务人员上了4天班 ,第五天则放假洗澡更衣,修发刮脸。后期有所 不同,但大体上都是这个规律。鸦片战争以后, 西方人大量进入中国,他们每星期休假一天,时 间一长,国人产生了认同感。到了1910年,清朝 政府在上层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制度。如果以上还不能让你感到信服 : 生物学家卢约瑟博士曾经说过:“会休息、会调整自己 的人,才能做好工作。”据说这话源于一

8、个小故事:一 天深夜,卢约瑟博士走进实验室,发现一名学生还在那 里埋头工作,就问学生“为什么不休息”,学生自豪地 答道:“我在做试验。”博士并没有肯定这个学生的做 法,而是给他讲了工作与休息的辩证关系。可见,一味 “打鱼”而不“晒网”,甚至精疲力竭也不歇息,效率 肯定不佳。 心理学上的“艾氏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适当休息所造 成的学习上的间隔,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如果一个人忙 于学习而不注重休息,那他是不会出色地完成任务的。 只有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进行适当休息,好比“打鱼”间 隙的“晒网,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理学告诉我们,当人的神经系统和运动 系统过于疲劳时,若不适当休息,就不能 恢复功能,提高效率。学习与工作老是处 于紧张、疲劳状态,往往事倍功半,难以 取得最佳效果。可见,学习、工作不能排 斥休息。“晒网”,就是为了保护鱼网, 以利于多打鱼;休息,是为了调节大脑和 体力,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工作,收“事 半功倍”之效。 古今中外,许多在事业上有伟大建树的人 其实也并不总是夜以继日的;适当的休 息、娱乐正是他们更有成效的工作的开 端。中国还有一个著名的俗语叫 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高速发 展的现代社会,我看不妨提倡“晒 两天网”,再以更充沛的精力“打 三天鱼”,或许这会给为忙碌生活 而苦不堪言的我们带来一些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