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4760583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8课 兰亭集序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单 元第 8 课晨读识记板块语篇全解板块领悟发现板块落实应用板块读美文滋养心灵读人物知人知情背名句烂熟于胸精读课文全解课文写法领悟借鉴素材发现应用领读课文品读山水中国山水画讲究营造“天然图画”。天然漫无理则,要靠人的情感方可动人,所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说是直书四季也行,说是借景抒情也可。陈从周先生满腹山水,谈山水始终不离一个“情”字。他说:“泪眼问花花不语”,痴也;解释“春风无限恨”,怨也。故游必有情,然后有兴,钟情山水,知己泉石,其审美与感受深浅,实与文化修养有关。不能品读山水则不能游山水,不能游山水则不能画山水!难怪他游小小一个十笏园,也得了“亭台虽小情无

2、限,别有缠绵水石间”之句。山水花月本无情,情在看山看水看花看月的心眼之中。宗少文卧游山水、王右军耽悦浮鹅、米襄阳痴心拜石,说是“求趣”实际上也流露出他们对人性的无限体贴。现代人身在城中,心也在城中,当以画幅为山水,以盆景为花圃,作卧游之想,培养自然情怀,藉此多少可以摆脱心中的围城。 自然山水还需用心去感悟,去品读,用画用诗用文写出来的纸上山水反而耐看耐读。陶渊明描写桃花源记的文章传诵至今,篇中高士怀揣美好的向往与执著的追求,在道途中尽情领略赏玩了一番,让寻仙境的梦想伴随至终,致使后来仿效者层出不穷。“桃花源”所以为人所慕,我以为不在其有无,而是自己尽享在路上追梦的过程,正如杜尚所说:“我最好的

3、作品是我的生活。”饱读纸上山水,可以读出自己胸中的山水,进而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自在、通达。世人真的不必再去寻觅“桃花源”了。简历简历 :王羲之(303361),书书法家。字逸少,琅玡临玡临 沂(今山东临东临 沂)人,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绍兴 )。父王旷旷,历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导,历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羲之幼时时不善于言辞,长长大后却辩辩才出众,且性格耿直,享有美誉。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器,屡屡召举为举为 官,他都辞谢谢。后为为征西将军军瘐亮参军军,累迁长长史,进进宁远远将军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军将军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军”、“王会稽”。

4、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职,归隐归隐 会稽,自适而终终。作品:楷书书乐乐毅论论、黄庭经经,草书书十七帖,行书书姨母帖快雪时时晴帖、丧丧乱帖,行楷兰兰亭集序等。评评价:兰兰亭集序为历为历 代书书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书”。 后人评评曰:“飘飘若游云,矫矫若惊龙龙”、“龙龙跳天门门,虎卧凰阁阁”、“天质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为“书书圣”。二、人物颂歌方寸展人生的一代书圣王羲之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您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挥洒如椽大笔,您书写入木三分的霸气;泼墨如浪豪情,您成就墨染一方的壮举。您以江河为墨,以高山为笔,以苍穹为纸,以大地为砚。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月亮的柔芒,

5、您在刚柔并济中舒展侠骨柔肠;仿佛窃取惊雷之声响与闪电的光亮,您在群星璨烂中初显锋芒。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矫若惊龙,飘若浮云,笔底波澜,书中骨筋。您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书法,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书法的伟大。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恣情天地之中,放浪形骸之外,您用一枝短竹将中华的筋骨与神色定格方寸之上,醉卧兰亭,醒叹世事,您用一篇短序将人生的脉络与真谛陈置于字句之间。兰亭虽已矣,但永不逝去的是兰亭集序中最豪迈的一次舞动。您也为自己写下了华丽的篇章。风雨凄凄,世相迷离,锦绣河山,胸中耸立,兰亭集序定格成了一代书法家的心迹。您,就是方寸展人生的一代书圣王羲之!1 ,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

6、峻岭, ,又有 , 。2是日也, , 。仰观宇宙之大,所以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群贤毕至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4. ,静躁不同,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5 ,齐彭殇为妄作。虽趣舍万殊当其欣于所遇不知老之将至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相关知识“序”也作“叙”或称“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称为“跋”或“后序”,如史记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如

7、送东阳马生序。二、背景链接本文所写的三月三日的兰亭聚会源于“修禊”这一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巳日,在东流水中洗濯,祓除不祥,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祓除不祥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兰亭聚会就是如此。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多达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觞赋诗的方式,流觞所至,即席赋诗。作诗的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此次聚会,王羲之、谢安、孙绰等11人成四、五言诗各一首;郗昙等15人各成诗一首;谢瑰、卞迪等16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觞,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

8、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三、主旨领悟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四、行文脉络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德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年龄小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年龄大的人长高名词用作动词,围绕、环绕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古今异义词,古义:曲水的旁边(今义:指次第较后或第二)名词用作动词,喝杯酒古今异义词,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种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敞开)副词

9、用作动词,穷尽副词,实在副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有如下几种情况:副词用在“所”字之后,便活用为动词。副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总是在动词前面与动词结合使用。副词放在“之”“我”等代词或名词前面,便活用为动词。副词后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副词便活用为动词。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译文:_句式特点:_(2)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译文:_句式特点:_(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译文:_句式特点:_(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译文:_句式特点:_(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

10、乐也。译文:_句式特点:_提示:(1)(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是为了做消灾求福的活动。(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判断句)(2)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省略句)(3)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虽无盛之丝竹管弦”)(4)仰起头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低下头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5)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实在是快乐啊。(判断句)环节二 分析文理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属于

11、“信可乐”的原因的一组是(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A BC D解析:交代集会这件事;是兰亭山美,是“乐”之原因;兰亭水美,是“乐”之原因;是这次集会天美,是“乐”之原因;是集会人贤,这是“乐”之原因。答案:C4对这两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段共有六句话,从时间、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受等六方面记叙了这次盛会的状况。B“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句是对天气的描写,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暮春之初”交代了聚会的时间,领启下文由“天”“气”而及下文的“宇宙”。.C“一觞一咏,

12、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景美,是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也是乐。D“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因为用“也”语气平缓,笔势沉稳;而用“矣”语气激越,笔端情感外露。解析:C项,“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情真,“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为景美。答案:C古今异义词,古义:夫,句首发语词;人,人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交好古今异义词,古义:胸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通“晤”,面对面有的人依、随着身体、形体虽然趋向,取向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等到往、到已经介词,因为形容词用作名词,长寿/短命至、及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或取诸怀

13、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_句式特点:_(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译文:_句式特点:_(3)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译文:_句式特点:_提示:(1)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省略句)(2)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感到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年老即将到来。(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当其于所遇欣,暂于己得”)(3)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让人痛心啊!(判断句)环节二 分析文理7下列选项中能表现由“乐”到“

14、悲”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D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解析:A、B两项是人很快度过一生的表现;C项是对表现的一个总结。答案:D8对这段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B美丽的山水、尽情地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地时光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可以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C“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