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60566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0.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什么是哲学 1词源学含义:n中国古代的“哲”字,就是智慧的意思。 汉语中的哲学来自西方。 n英文的哲学philosoph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 ,由Philem (爱)和Sophia(智慧)词组 成,意为“爱智慧”。经日本的学者西周的 翻译,古希腊的爱智慧之学就叫哲学。爱智的大智慧(Great Wisdom)n哲学的产生:“诧异心”亚里士多德:“闲暇”n哲学智慧,不是回答和解决各种具 体问

2、题的小智慧、小聪明,而是关 于人类生存发展、安身立命的“大智 慧”、“大聪明”。庄子说n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活的挚爱,对 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 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 ,也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它 是一种爱智的激情,是一种穷根究底的精 神。 (二)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 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的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哲学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 指导下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 根本方法是人们思考和行 动的一般原则,哲学作为世界 观的学问只能为人们提供思考 和行动的一般原则。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 的世界观,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方 法论;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它是 一定的世界观在人们活动中的落实 。二者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世界观方法论决定体现小节:什么是哲学小节:什么是哲学从经验上理解从经验上理解:智慧的象征从理论上理解从理论上理解:理论化、系统化的世 界观;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既是世界观, 又是方法论。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 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1)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 内容:q其一

4、,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 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 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q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的问题。(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 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派别:q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 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q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 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主观唯心主义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朱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n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休谟康德凡以知,物之

5、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荀 子n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n社会存在:指物质关系n社会精神: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q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历史唯物主义q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辩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观点承认矛盾孤立的观点否认矛盾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v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关键就在于,它以 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 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 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

6、 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 一。(三)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论金木火水土五行说相生相克原子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世界的本原、统一性等问题,引出了 物质问题,并把水、火、土、气、原子 等原初物质当做世界的本原。坚持了唯 物主义的基本方向。缺陷:它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 形态,把物质问题简单化、片面化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的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

7、典型的是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物 质元 素原 子哥白尼 (14731543)自然哲学 的数学原理首页牛顿 (16421727)约翰洛克 (16321704)n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物质=原子 成就: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 物论传统,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依据 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 质观的发展与深化。 缺陷:把物质的某种特殊层次误认为物 质一般;把一定时代的自然科学理论 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割裂 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n恩格斯对物质概念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 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n 理解恩格斯物质概念: A、物质不是指的某个

8、或某些物,而是“各种物的总和” ; B、物质这一概念是一种哲学的抽象,即物质本身是纯 粹的思维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它撇开了各种实物的 个性,抽取概括出其共性。所以,物质和具体物质形 态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 实在的哲学范畴, 这种客观实在是人 通过感觉感知的, 它不依赖于我们的 感觉而存在,为我 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列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u理解列宁物质概念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物质是可认识的。C、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一切物质形态的这一共同的本质属性是 不变的、绝对的。 物质共性 : 客观实在性物质概

9、念的立体审视物质=具体物质形态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个性近代机械 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辩证唯物 主义的物 质观物质=原子物质=客观实在部分 共性共性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提示: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 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 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 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 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

10、激感应 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葵花向日人类进化图人类进化图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p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n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 可能n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 识的发展现代原始人 狼孩卡玛拉葡萄牙鸡孩伊莎贝尔夸雷斯马出生于年。 她的母亲是个精神病患者。她出生后不久就 被母亲关进鸡笼,靠吃面包屑和鸡饲料活着 。岁时她被人救出。此时,她的动作已 经和鸡完全一样,受惊吓时会煽动双臂发出 鸡叫声,吃东西时用手扒食,在地板上随处 排泄。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她身材非常矮 小,躯干和头骨已经严重变形。从鸡笼里被 放出来后,她被接进了里斯

11、本一家重度残疾 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治疗。印度狼孩卡玛拉 1920年,在印度人们在狼窝里发现了一个狼孩,是一个 小女孩,大约7、8岁。他们给她起名叫卡玛拉。后来卡 玛拉一直又活了7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故事。 卡玛拉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用膝盖和手着地 ,快跑时则用手掌和脚掌同时着地。她在被发现时仍然 保持着狼的特性,总是在白天躲藏起来,晚上才出来活 动。怕火和光,怕水,不让人给她洗澡。不吃素食只吃 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每天午 夜,她就会像狼一样引颈长嚎。也没有人的感情,只知 道饿的时候找吃的,饱了就休息。人们花了很大功夫教 她学会人的生活方式,但她两年后才能直立

12、,六年后才 艰难地学会直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学语言 ,七年内只学会简单的几个词,能听懂几句简单的话。 到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也不怕 黑暗了。但就在她开始向人的方向前进时,死去了。死 时16岁左右,但智力只有2、3岁的孩子。 (2)意识的本质p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视觉中枢视觉性语言 中枢 书写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大脑皮层重要的功能区听觉中枢听觉性 语言中 枢运动性语言中枢n美国科学杂志列出当今科学的十大难题, 其中之一是:动物有意识吗?讨论:机器思维能代替人脑思维吗?p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2)意识的本质p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 是主观的正确的

13、、科学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 反映,错误的甚至荒唐的意识也是对客观 存在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的、虚幻的、 颠倒的反映。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 来就有“龙有九似”的说 法:“角似鹿,头似驼、 眼似兔、项似蛇、腹似 蜃、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n潜意识的力量“发生在意识结构内 的当代动作科幻片”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n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 界 的 统 一 性 一 元 论二 元 论唯物主义 一元论唯心主义 一元论世界只有一个 本原:物质世界只有一个 本原:精神世界有两个互相平 行、各自独立的本

14、原: 物质和精神。笛 卡 尔凡是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物质本原 的学说。是唯物主义的多元论; 凡是把世界归结为多种精神本原 的学说,是唯心主义的多元论。多 元 论莱 布 尼 兹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 属性 u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第二,第二, 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都有一切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都有 物质承担者物质承担者第一,世界上不存在离开运动的物质第一,世界上不存在离开运动的物质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运动和物质不可分割设想有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设想有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 学观点学观

15、点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陷入唯心主 义义(2)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静止的暂时平衡和稳静止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静止的暂时平衡和稳 定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定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的相对静止性相对静止的两种情形相对静止的两种情形a. a. 一事物相对于它事一事物相对于它事 物没有发生位置变化物没有发生位置变化b. b. 事物的性质没有事物的性质没有 发生根本变化发生根本变化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 围内的暂时平衡和稳定状

16、态相对静止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的统一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对立的统一割裂物质运动的两重性,片面强调运动的割裂物质运动的两重性,片面强调运动的绝对性或相对性,会导致形而上学或诡辩绝对性或相对性,会导致形而上学或诡辩论。论。两者的辩证关系a. a. 对立统一,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相互依存b. b. 相互渗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相互渗透,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种错误倾向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 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 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牛顿v形而上学不变论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人连一 次也不能踏 进同一条河 流。 克鲁底诺v相对主义诡辩论看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呀两种错误倾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p时间和空间的含义及其特点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 性,特点是一维性古人云:“时乎时乎不再 来”,“机不可失,时不 再来”,“一寸光阴一寸 金,寸金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